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学龄前儿童玩具的设计原则
龙源期刊网学龄前儿童玩具的设计原则作者:陈婷婷来源:《价值工程》2011年第02期摘要:以学龄前儿童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挖掘了学龄前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探讨如何设计出真正适合学龄前儿童的玩具,提出了学龄前儿童玩具的设计原则。Abstract:Thepsychologicalandphysiologicalcharactersofpre-schoolchildrenwereinvestigatedandanalyzed.Explorehowtodesignatrulysuitableforpre-schoolchildren'stoys.Someprinciplesindesignofpre-schoolchildren'stoyswereputforward.关键词:儿童;玩具;设计;心理Keywords:children;toy;design;psychology中图分类号:G6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02-0315-020引言我国儿童心理学家根据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和长期的教育实践经验,将学龄前儿童(又称学前期)划定为3岁至6、7岁的儿童。据统计,学龄前儿童近一半的时间都是在玩乐中度过。现代教育学研究成果表明:游戏是儿童认识世界的途径,是儿童通过实际行动探索周围世界的一种积极活动。那么玩具就成为儿童认识世界的一种重要媒介,同时成为儿童成长过程中最好的伙伴。玩具除了带给儿童无比的欢乐外,同时也承担着启发儿童多方面发展的重任。好的玩具能使儿童有一个幸福快乐的童年,对儿童的身心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但有些儿童玩具的设计并不符合学龄前儿童的特点,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学龄前儿童玩具的设计应以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为基础,才能设计出好的适合于学龄前儿童的玩具。1学龄前儿童生理、心理特点从生理方面来看,学前期是人一生中发展的最重要时期,身体处在不断生长和发展的过程之中。学龄前儿童大脑发育接近成人,机能逐步成熟,但神经系统不完善,对外界刺激反应性强,注意力不易集中且不持久,容易受外界因素影响,并已掌握读、写和计算前的基本概念和技巧,对于时间、空间、数量物体类别的概念也颇了解[1],认识能力、生活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在不断提高;身高体重快速增长,大肌肉群发育成熟小肌肉群开始进入高速发展的时期,精细动作逐步熟练,在小范围内有充分的活动能力[2],但在动作上还存在不协调性以及身体力量的不足;同时生活自理能力有了初步的发展,他们有更为熟练的行为技能去体验周围世界,也能够熟练地操作玩具或工具,但该时期成年人的监护仍然必不可少。龙源期刊网学龄前儿童时期的心理特点有:情绪不稳定,好兴奋、易激动;好奇,求知,喜欢模仿,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好玩,好客,合群;儿童参与游戏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更加突出,并且渴望了解和接近大自然,对形象生动的事物更感兴趣,以具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能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稳定性较差。2学龄前儿童玩具的设计原则2.1安全性设计原则学龄前儿童玩具设计的安全性体现在儿童正常使用玩具的过程中,不受到来自玩具方面的任何伤害,即使在无意识中进行了错误的操作,也能将伤害降到最低限度,从而保证儿童的安全[3]。儿童可以说是每一个家庭的中心,儿童的健康及安全牵动着每一个家庭成员的心,在儿童游戏中所发生的事故有16%是由于玩具结构的不合理性所至[4],所以,学龄前儿童玩具的安全性显得尤为重要。由于学龄前儿童的活泼好动、精确控制动作的能力不足,同时他们的心理情感的控制力和稳定性不够高,感知能力发展不完全,自我保护意识较弱,所以他们面临相对成人更多的安全性问题。儿童玩具安全问题包括刺伤、夹伤、窒息、误食异物、材料有毒等等。所以学龄前儿童玩具应使用环保、无毒副作用、耐用、承受破坏力强的材质,并且还要具有一定的耐破坏性外型,结构应采用具有亲和力的曲线曲面,尽量避免尖锐形态结构,采用整体性结构,减少坑、洞、眼的造型,还要保证组合配件牢固固定,避免易脱落造成儿童的误吞;玩具的零配件尺寸也不应过小,以降低误食或误插入口的几率。还可以采用一些约束条件来避免儿童进行误操作,比如采用物理结构约束方法,能有效地控制可能的操作方法,至少将正确的操作方法突显出来[5],从而达到安全使用的效果。2.2人机性设计原则学龄前儿童玩具设计的人机性体现在简洁、易用,符合儿童的操作方式和使用习惯。首先玩具大小尺寸适中、体量适中,符合学龄前儿童这个特殊群体身体的各项指标,体现人机设计关系,儿童在娱乐中不会感到任何不适,不增加他们的生理、心理负担,使儿童在愉悦的状态下享受玩具带来的乐趣。同时学龄前儿童的思维、注意力、记忆力以及耐心等方面还都没有完全发育成熟,一件过于复杂的玩具或是操作繁琐的玩具都会使儿童望而生畏,往往会转移其注意力,不愿意再玩了。简洁的操作界面是儿童玩具所必需的,可以采用儿童熟知的具象形态和醒目的色彩进行标记,比较直观,也符合儿童的认知心理,达到易识别易记忆的效果和方便操作的目的,同时也可以引发儿童的联想,提高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由于儿童身体发育快这个特点,玩具的设计可以设计成“随儿童一起成长[6]”,通过调节、组合、多功能以适应各个不同年龄的儿童,环保、节约、经济实惠。同时该年龄段儿童绝大部分时间仍需要在成年人的监护之下,儿童玩具的设计还需要考虑到监护人的方便性,方便监护人对儿童的监护。体现人机性的儿童玩具展现了良好的人性化交流和沟通,使玩具不仅易于操作,带来欢乐,而且能够满足儿童的生理和情感的需要。2.3趣味性设计原则学龄前儿童玩具设计的趣味性体现在玩具具有亲和力,充满生命力和趣味。学龄前儿童天性好动、爱玩,好奇心强,模仿能力强,喜欢从各种角度去了解所生活的环境,认识世界,而好动爱玩正是他们特殊的认识手段,儿童也正是从娱乐和游戏中得到身体的锻炼,认知更多的事物,了解周围的世界,获得更多的经验和经历。学龄前儿童更喜欢接近一些宜人性和具有亲和力,或是充满生命力的趣味玩具。由于学龄前的儿童注意力不够持久,龙源期刊网情绪稳定性也较差,趣味性好的玩具会引起他们的注意和激发他们的兴趣,并能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想象力、创造力以及动手能力,更大的促进创造型思维的发展,使玩具真正成为陪伴儿童成长的良师益友,这类玩具也同样能受到家长的认可。玩具的趣味性可以通过具象、夸张、卡通化的造型,绚丽的色彩来体现,卡通化造型也是使用最多的元素,据调查80%的儿童喜爱夸张和拟人风格的动画片,夸张和拟人化的形象可以增加儿童的亲近感,比如传统的中国龙的造型、米老鼠、喜洋洋等富有童趣的造型,如世界著名青蛙公司设计的一款儿童鼠标器,看上去就好像一只真老鼠,诙谐有趣,逗人喜爱,让儿童有一种亲切感[7],激活了儿童心中的快乐本能。还可以通过操作使用上等多个方面来产生趣味性的特点,使学龄前儿童获得精神的愉悦,心理需求上的满足。2.4益智性设计原则学龄前儿童玩具设计的益智性体现在开发儿童的智力、创造力等潜能,有利于儿童心智成长并有教育意义。玩具虽然是供儿童娱乐,但购买者却是家长。当今的家长愈来愈重视学龄前儿童的早期教育和智力投资,虽然学龄前儿童的各方面能力都不够成熟,但随着年龄的增加其能力一直在不断提高,该时期正处在学习能力和模仿能力很强的阶段,所以该时期的玩具已从单纯的娱乐性向多功能性转化,学习功能和教育功能也就成为玩具设计者要考虑的内容了。如果一件玩具能获得儿童的认同,让儿童在使用过程中得到快乐,同时又能开发他们的智力和创造力,必也能得到家长的赞许。玩具要有助于儿童的早期智力开发,培养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玩具刺激儿童的大脑发育,促进儿童的感知能力、思维能力的发展;玩具还要满足儿童的好奇心,激发儿童爱学习、爱科学的兴趣,激励儿童学习文化知识,掌握生活本领;玩具还要帮助儿童锻炼身体肌肉力量,完善精确动作技能;引导儿童形成正确的情感和道德观,从玩具中吸取各方面的营养和信息,辅助他们提高感受和认知世界的能力。比如设计颜色、形状、大小不同的积木玩具,可以拆下零件的玩具,有很多不同服饰与发型搭配的玩偶。“日子的轨迹”就是一个充满趣味的日历玩具,每个月的新日历是一张黑纸,上面一个个的白色小圈里面是每个月的日子。新的一天,儿童用白色的铅笔画相应的一个圈,最后一天将呈现出一个让儿童期待的图案,这对一个充满好奇的儿童是一个很好的玩具,而且让儿童对时间有一种新的体验,开发了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2.5互动性设计原则学龄前儿童玩具设计的互动性体现在参与、互动,给儿童身心以最大程度的满足感。该时期的儿童喜欢模仿,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好玩,好客,合群,儿童参与游戏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突出。要充分利用儿童的这种心理,设计一些具有互动性的要素,从而调动儿童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带有互动性的玩具设计包括:各种角色扮演的游戏,让儿童带着所扮演的角色的道具进行表演,使儿童可以更好的体验各种角色的虚拟感受和社会意义,比如炊具、家庭用品、医药用具等模型玩具,可让儿童在“过家家”、当“医生”的角色游戏中增强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让儿童通过玩具的直观、形象化的教育以及其全身心的参与,使他们开阔眼界、增知益智,培养其交往能力,促使儿童良好性格的完善。具有互动性玩具还包括多种多样的亲子玩具,比如亲子游泳圈,由一大一小两个游泳圈组成,可以让父母和儿童一起在水中嬉戏,不仅让儿童在愉快的环境中享受戏水的快乐,也增进了和父母之间的交流。父母全程参与亲子互动,同样也会得到孩子的积极响应的。3结语龙源期刊网学龄前儿童是人类生长过程中的一个特殊的阶段,对于该年龄层次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点的把握,可以有利于指导学龄前儿童玩具的设计工作。玩具将人类普遍的美好情感传达给儿童,促进儿童健全人格的塑造。在学龄前儿童玩具设计中,将安全性、人机性、趣味性、益智性、互动性设计原则灵活应用,相信一定能够设计出学龄前儿童玩具的优秀作品,从而达到使儿童增长知识,开发智力,安全使用,更好的了解客观世界的目的。参考文献:[1]况宇翔.4-5岁儿童产品特性研究[J].内江科技,2007,1:109-111.[2]陈香,姜笵圭.学龄前儿童椅设计特点和趋势分析[J].包装工程,2008,29(9):126-128.[3]罗碧娟.儿童产品的人性化设计[J].包装工程,2006,27(3):213.[4]钱涛,周红生.儿童玩具开发设计之思考[J].设计艺术,2003,3:18-19.[5]姚屏,杨永.约束法则下易用性设计的实现[J].包装工程,2004,25(6):124-125.[6]蒋雯.系统设计-产品功能组合的手法[J].工程设计,2001,(1):28-301.[7]何人可.工业设计史[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
本文标题:学龄前儿童玩具的设计原则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09643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