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君子之风PPT课件9-〔苏教版〕
••问渠哪得“浊”如许,为有源头垃圾来。高尚的竹啊,把我的名字刻在你身上,是不是就可以成为你?这不是我家的……我爱怎么停就怎么停我悄悄地伸进你的口袋,让我探探你的钱……####//////////-----------~~路见不幸,秀“腿”旁观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陈水扁公然为“台独”叫嚣想进球?先领教我的飞毛腿吧!我踹踹踹!归来兮之风一、说君子阅读文章前四节,疏通字词句,并思考:㈡君子身上具体表现为哪些优秀品质?㈠一言以蔽之,何为君子?7-6子曰:“志①于②道,据于德,依于仁,游③于艺④。”①志:追求②于:介词,表引进动作的对象,可不译(李斯,相也,具于五刑)③游:游习,广泛涉猎④艺:指孔子教授学生的礼、乐、射、御、书、数等六艺,都是日常所用。15-18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孙:通“逊”,谦逊出:谈论之:代词,它,指“义”义以为质:以“义”为质,介词“以”的宾语前置礼以行之:以“礼”行之,同上孙以出之:以“孙”出之,同上信以成之:以“信”成之,同上15-9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前一个“以”:表结果连词,导致后一个“以”:表目的连词,用来子曰:“君子喻①于义,小人喻于利。”①喻:明白,懂得。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㈠何为君子?“君子”在《论语》一共出现了103次之多,和作为《论语》的核心范畴的“仁”相比,略低于其出现的次数,“仁”出现了109次。《论语》以“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开头,以“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煞尾,“君子”一词在《论语》中的重要地位可见一斑。“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论语·阳货》第四章)“君子思不出其位。”(《论语·宪问》第二十六章)译文:君子学了礼乐之道就会爱人,百姓学了礼乐之道就容易役使。君子考虑问题不要超出自己的职位。君子:在位者→有德者这意味着政治地位低而道德品质高的人,也可以称为君子,在对于人的评价中,道德品质的高低逐渐上升到重要位置。一、说君子㈡君子身上具体表现为哪些优秀品质?有正气、有仁德、好学习、重道义、懂礼让、讲诚信、舍生取义、杀身成仁、轻利益二、做君子阅读6.11和7.16两节文字,通晓字词句,并思考:㈠颜回和孔子两人的生活状况(包括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如何?㈡他们的行动合乎君子的要求吗?为什么?6-11子曰:“贤哉,回也!一箪①食②,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③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①箪:音dān,古代盛饭用的竹器。②食:食物,指饭,名词③堪:能忍受贤哉,回也!→回也,贤哉!(主谓倒装)7-16子曰:“饭①疏食,饮水,曲肱②而枕③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①饭:这里是“吃”的意思,名词作动词。②肱:音gōng,胳膊③枕:当枕头,名词作动词二、做君子(身体力行)㈠颜回和孔子两人的生活状况(包括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如何?明确:物质上贫穷;精神上:快乐缘何而乐?•评析:有其父必有其子,有其师必有其徒。作为孔子的第一高徒,颜回和老师一样,都是以“义”为乐。这个“义”,也就是仁义、道义。所以,孔子也好,颜回也好,都是因为心中有了仁义,有了道义,才能够安于贫困。说到底,也就是安贫乐道,为了精神的追求而不在意物质生活的窘迫。君子义以为质;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参考:这里包含了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道理,即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为了自己的理想,就要不断追求,即使生活清苦困顿也自得其乐。联系生活实际,从孔子师徒安贫乐道、虽苦犹乐的事例中,你可以获得什么启发?三、思君子(见贤思齐)纵观古今中外,在历史长河中,出现了许多或伟大或平凡的优秀人物,在你的心目中,谁堪称君子?请简要谈谈你的想法。作业:背诵15.9、4.16、6.11、7.16四节文字。.阅读4.9和17.15,并且思考:㈠这两段主要表现了哪几种人?㈡孔子对他们的态度如何?4-9子曰:“士①志于道,而耻②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①士:“士”在古代有多种含义,是一种特殊的阶层,总起来说,是指有知识,有修养,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论语》中的“士”则多指读书人,即知识分子。②耻:以……为耻,意动用法未足与议也:未足与(之)议也17-15子曰:“鄙夫可与事君也与哉?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鄙夫:庸俗浅薄的人事:侍奉其:代词,他患:担心,担忧苟:如果至:到极点鄙夫可与事君也与哉:鄙夫可与(之,代鄙夫)事君也与哉㈠这两段主要表现了哪几种人?⑴耻恶衣恶食者⑵鄙夫:表现为患得患失㈡孔子对他们的态度如何?鄙视,不愿与其共处你如何看待孔子对他们的态度?你赞成吗?为什么?解读孔子:孔子认为,一个人斤斤计较个人的吃穿等生活琐事,他是不会有远大志向的,因此,根本就不必与这样的人去讨论什么道的问题。孔子对那些一心想当官的人斥为鄙夫,这种人在没有得到官位时总担心得不到,一旦得到又怕失去。为此,他就会不择手段去做任何事情,以至于不惜危害群体,危害他人。这种人在现实生活中也是司空见惯的。当然,这种人是不会有什么好的结局的。一言以蔽之,一个人对物质、名利过分看重,很难成为真正的君子,也很难获得真正的快乐。7-19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①。子曰:“女②奚不曰:其③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④。”①对:回答②女:通假字,第二人称代词③其:代词,他④云尔:云,代词,如此的意思。尔同耳,而已,罢了。这是孔子对自己的充分肯定,是一种志趣的体现。“忘食”“忘忧”说明孔子得到的不是物质的快乐,而是追求“仁”的过程中产生的快乐;“忘老”(不知老之将至)则把这种快乐推向更深的境界。三个“忘”,把孔子对自己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的自我欣赏表现得十分传神。这一段主要讲什么?如何评价孔子的“三忘”?14-28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①: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子贡曰:“夫子自道也。”•「评析」作为君子,孔子认为其必需的品格有许多,这里他强调指出了其中的三个方面:仁、智、勇。①焉:于之,在这些方面6-23子曰:“知①者乐②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①知:通“智”,智慧②乐:古音yào,喜爱。你如何理解“知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也就是聪明人。聪明人通过事理,反应敏捷而又思想活跃,性情好动就像水不停地流一样,所以用水来进行比拟。仁者也就是仁厚的人。仁厚的人安于义理,仁慈宽容而不易冲动,性情好种就像山一样稳重不迁,所以用山来进行比拟。•“青山行不尽,绿水去何长。”(崔颢)•“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哪边,眉眼盈盈处。”(王观)山水各有千秋,仁智都是我们的追求,即使力不能及,也要心向往之。你是乐水还是乐山呢?8-7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①,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②,不亦远乎?”①弘毅:弘,大,开阔;毅,坚毅。弘毅指志向远大,意志坚毅。②已:罢休,停息。仁以为己任:以仁为己任,宾语前置“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曾子所要求于读书人的,实际上就是这样一种精神。沉毅持重的生命意识,壮怀激烈的悲剧心态,将历史责任扛在自己肩头的英雄形象.他们是屈原、荆柯、楚霸王、岳飞、陆游、文天祥。今天,当我们在呼唤崇高,呼唤英雄,呼唤悲剧意识的时候是不是应该回到儒学中去,回到曾子所呼唤的精神中去,做一个任重道远,死而后已的读书人呢?根据这里对“士”的表述,你可以想到那些人物?仁者乐水,智者乐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请看两千多年前的一场辩论!辩论的双方分别是谁和谁?他们围绕什么论题而展开?各自的论点是什么?如果你是评委,你认为谁胜出?12-8棘子成曰:“君子质而已①矣,何以文为?”子贡曰:“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②。文犹质也,质犹文也,虎豹之鞟③犹犬羊之鞟。”①而已:罢了。②驷不及舌:驷,拉一辆车的四匹马;及:追得上。指话一说出口,就收不回来了,成语“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出自这里。③鞟:音kuò,去掉毛的皮,即革。何以文为:以何文为,宾语前置,“为什么要修饰呢?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夫子之说君子也惜乎,谓语前置。辩论双方:棘子成(卫国大夫)和子贡(孔子的徒弟)论题:什么是成为君子的必要条件?正方(棘子成)观点:只要有“质”就可以成为君子反方(子贡)观点:文质兼备,才可以成为君子如果你是评委,你认为哪方胜出,为什么?总结:对君子而言,仪容、举止、礼节等修饰与纯真朴实的本质一样重要。表里如一,君子风度文质彬彬,然后君子7-38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评析」这是孔子的学生对孔子的赞扬。孔子认为人有各种欲与情,这是顺因自然的,但人所有的情感与欲求,都必须合乎“中和”的原则。“厉”、“猛”等都有些“过”,而“不及”同样是不可取的。孔子的这些情感与实际表现,可以说正是符合中庸原则的。重新思考:何为君子?君子在儒家思想中有何重要意义?•君子必须具备特定的品格,内求于仁,外学于礼,做到表里如一。•在位者要具备君子的人格,才能以身作则,为民榜样,形成良好的风尚,才能实现孔子内圣外王、经邦济世的远大理想。•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四、如何成为一名谦谦君子•(一)求之于己努力,主张“为仁由己”,“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孔子的弟子曾参提倡一日三省其身,只有内省,严于律己,宽于待人。并且,只有在反省自身时,才能发现自己的过失和缺点。人在其成长历程中,易犯不同的毛病,夫子告诫我们,“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犯了错误不要紧,关键是“过则勿惮改”。这样,“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二)认真好学他自信地说:“十室之邑(十户人家的小村子),必有忠信如丘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公冶长》二十八章)孔子人格魅力的养成,和他的好学是分不开的。孔子反对那种饱食终日,无所事事之徒。他常常沉浸在学习的快乐中,可以“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三)躬行实践纸上功夫得来浅,须知此事要躬行。子贡问孔子怎样才是君子,孔子回答说:“先行其言,而后从之(把自己的实际行动摆在言论的前面,然后再去说)。”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君子要言语迟钝,实干敏捷)连圣人都自谦说,“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作为一个资质平平的凡人,我们要成为对社会,对他人有益的“君子”无疑要付出更多的努力。•作为儒家理想人格的“君子”,在现代社会仍然没有过时,和谐社会的构建,中华民族的复兴,都有赖于国民素质的日新和君子人格的养成。假如人人都能成为“谦谦君子”,我们的国家就是一个兴旺发达的国家,我们的民族就会生生不息,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之风蔚然成风的现实意义一至六课的问字句有:•子贡问政•哀公问于有若曰•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南宫适问于孔子曰•颜渊问仁•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子夏问孝•宰我问•使子路问津焉•问于桀溺•子路问曰•叶公问孔子于子路㈠季康子问政于孔子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叶公问孔子于子路㈡子贡问政颜渊问仁子夏问孝㈢哀公问于有若曰南宫适问于孔子曰问于桀溺㈣宰我问子路问曰根据以上归纳整理可以看出,问字句在论语中的使用很有规律:•⑴凡在“问”字之后与之直接相连的成分,都是“问”的直接宾语,即所问的内容(第四类“问”字后面没有宾语,问的内容紧跟在“问”字后,以问句的形式出现,与之性质相同)•⑵凡间接宾语即所问的对象,都以介词宾语表示(即于﹢间接宾语)使子路问津焉:使子路问津于之焉,介词﹢代词,相当于“向他们”10、你的假装努力,欺骗的只有你自己,永远不要用战术上的勤奋,来掩饰战略上的懒惰。11、时间只是过客,自己才是主人,人生的路无需苛求,只要你迈步,路就在你的脚下延伸,只要你扬帆,便会有八面来风,启程了,人的生命才真正开始。12、不管做什么都不要急于回报,因为播种和收获不在同一个季节,中间隔着的一段时间,我们叫它为坚持。13、你想过普通的生活,就会遇到普通的挫折。你想过最好的生活,就一定会遇上最
本文标题:君子之风PPT课件9-〔苏教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09647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