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制度 > 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1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主要内容简介TB10424-2010新旧标标准替代《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4—2010)施行《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补充标准》(铁建设[2005]160号)作废《铁路混凝土与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4—2003)作废特别提示3《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4—2010)施行。——适用于各类铁路——(普通高性能)混凝土。《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补充标准》(铁建设[2005]160号)作废。——适用于高速铁路——高性能混凝土。《铁路混凝土与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4—2003)作废。——适用于普通铁路——普通混凝土。今后所有铁路工程只有一个混凝土标准4一、主要修订内容(基本规定部分)序号修订内容修订说明13.1.4当使用商品混凝土时,建设单位应组织对供应商的拌和站进行评估验收,质量控制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增加对商品混凝土使用要求.23.1.5砌体砂浆应采用机械拌和,并应有配套的计量器具或装置。明确砂浆应采用机械拌和,不得人工拌和.33.1.6设计单位应在设计文件中明确采用钢筋接头的形式和使用部位。明确钢筋接头形式和使用部位的确定主体.5一、主要修订内容(模板及支架部分)序号修订内容修订说明14.1.1模板及支(拱)架应根据工程结构形式、地基承载力、施工设备和材料等条件进行施工设计并编制施工技术方案。4.1.2模板及支(拱)架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稳定性和连接可靠性。4.2.1模板及支(拱)架的材料质量及结构必须符合施工设计要求。4.2.2模板及支(拱)架安装必须符合施工设计要求。增加模板及支(拱)架要进行施工设计要求,并按施工设计进行验收。6一、主要修订内容(钢筋部分)序号修订内容修订说明15.1.4冬期钢筋闪光对焊宜在室内进行,环境气温不宜低于0℃。电弧焊应有防风、雪及保温措施。焊接后接头严禁立即接触冰雪。保证冬季焊接质量。25.2.1钢筋进场时,必须对其质量指标进行全面检查,按批检查其直径、每延米重量并抽取试件做屈服强度、抗拉强度、伸长率和冷弯试验,其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和国家现行标准《钢筋混凝土用钢》(GB1499)等的规定。增加按批检查钢筋直径、每延米重量,防止“瘦身钢筋”。7一、主要修订内容(钢筋部分)序号修订内容修订说明3增加钢筋机械连接的验收内容。根据《铁路混凝土工程钢筋机械连接技术暂行规定》补充。4“同一连接区段”长度:焊接接头或机械连接接头为35d(d为纵向受力钢筋的较大直径)且不小于500mm,绑扎接头为1.3倍搭接长度且不小于500mm。凡接头中点位于该连接区段长度内的接头均属于同一连接区段。“同一连接区段”的定义引自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取消原“同一截面”概念。5附录A:环氧涂层钢筋,每30t为一批,不足30t也按一批计。原标准数量太小,现场操作困难,应适当增大。8一、主要修订内容(预应力部分)序号修订内容修订说明1同一种类、同种材料和同一生产工艺且连续进场的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每5000套为一批,不足5000套也按一批计。铁路锚具、夹具和连接器的产品出厂检验为2000套一批,进场检验可较之放大。5000套为一批是参照《高速铁路预制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报批稿进行规定的。27.4.2后张法预应力筋预张拉或初张拉时,混凝土强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要求时,初张拉时混凝土强度应达到设计强度的80%。后张法预应力筋终张拉或先张法预应力筋放张时,混凝土强度等级、龄期和弹性模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由于混凝土强度、龄期和弹性模量对建立预应力后的构件的变形有很大影响,且铁路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对变形有较严格的要求,应增加龄期要求。3表7.3.5预留孔道位置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允许偏差统一标准,便于控制。9一、主要修订内容(混凝土部分)1增加了“C30以下混凝土,可采用矿渣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和复合硅酸盐水泥。”的规定。2增加了“在氯盐环境条件下,混凝土宜采用低Cl-含量的水泥,不宜使用抗硫酸盐硅酸盐水泥。”的规定;调整了在硫酸盐化学侵蚀环境条件下胶凝材料的抗蚀系数的试验龄期。3修改了粉煤灰的细度、需水量比和烧失量等指标,具体列于下表:序号检验项目新标准旧标准C50及以上C50以下C50及以上C50以下1细度≤12.0%≤25.0%≤12.0%≤20.0%2需水量比≤95%≤105%≤100%≤105%3烧失量≤5.0%≤8.0%≤3.0%≤5.0%注:在冻融破坏环境下,粉煤灰的烧失量不宜大于3.0%。104磨细矿渣粉增加了“密度”和“7d活性指数”的技术要求,与新国标GB/T18046-2008一致。5增加了“进场骨料含泥量超标、级配不合格时,必须进行冲洗、筛分并经检验合格方可使用的要求。”的规定。6增加了“无抗拉和抗疲劳要求的C40以下强度等级混凝土也可采用符合要求的卵石。”的规定。7将减水剂分为“高效减水剂”和“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两种,并对部分指标和试验方法进行了调整。8增加了引气剂的技术要求,特别强调28d硬化混凝土的气泡间距系数应≤300μm。一、主要修订内容(混凝土部分)119配合比设计时的检验项目增加了:气泡间距系数、氯离子扩散系数、56d抗硫酸盐结晶破坏等级、三氧化硫含量,对无砟轨道底座板混凝土、双块式轨枕道床板混凝土、自密实混凝土增加了收缩的要求。10增加了不同环境下混凝土中矿物掺和料掺量范围。11最小胶凝材料用量和最大水胶比限值增加了盐类结晶破坏环境。12增加了“对含气量要求大于等于4.0%的混凝土,必须采取减水剂和引气剂双掺方式进行配制。”的规定。13调整了入模含气量的最低限值,具体列于下表:环境条件冻融破坏环境盐类结晶破坏环境其他环境D1D2、D3D4Y1、Y2、Y3、Y4原标准4.0%5.0%5.5%/2.0%新标准4.0%5.0%6.0%4.0%2.0%注:梁体、轨道板混凝土的含气量应为2.0%~4.0%。一、主要修订内容(混凝土部分)1214增加了“当施工工艺和环境条件未发生明显变化、原材料的品质在合格的基础上发生波动时,可对混凝土外加剂用量、粗骨料分级比例、砂率进行适当调整,调整后混凝土的拌和物性能应与原配合比一致。”15增加了“与新浇筑混凝土接触的已硬化混凝土、岩土介质、钢筋和模板的温度不得低于2℃。”的规定。16增加了“凿毛后露出的新鲜混凝土面积应不低于总面积的75%。凿毛时,混凝土应达到下列强度:①用人工凿毛时,不低于2.5MPa;②用机械凿毛时,不低于10MPa。”的规定。17增加了“蒸汽养护的预制梁脱模后的保温保湿养护时间不少于14d。蒸汽养护的预制轨道板脱模后的保温保湿养护时间不少于10d”的规定;增加了大气极端干燥(RH≤20%)下混凝土保温保湿养护期限。一、主要修订内容(混凝土部分)13一、主要修订内容氯盐环境下,为防止钢筋锈蚀,应加强氯离子含量控制,因此,应采用低Cl-含量的水泥;抗硫酸盐水泥中的C3A含量较低,而C3A中的Al3+铝离子对氯离子有固化作用,因此,氯盐环境不宜采用抗硫酸盐水泥。硫酸盐对混凝土的化学腐蚀是一个缓慢的过程,研究表明,大量对提高混凝土耐化学腐蚀作用的矿物掺和料在28d龄期时,还没有参与反应或没有完全开始反应,因而用胶凝材料28d抗蚀系数评价其耐蚀性能是不恰当的。根据大量工程应用经验和室内试验结果,本规范将胶凝材料抗蚀系数的龄期修改为56d。对于盐碱地、盐池等硫酸盐浓度含量较高的地区,仅仅依靠在混凝土中掺加矿物掺和料是难以解决耐腐蚀问题的,这种情况可采用特种胶凝材料,并应通过试验论证。14一、主要修订内容铁路建设初期,国内大量采用粉煤灰配制混凝土进行工程施工的经验缺乏,对细度、烧失量的技术要求比GB1596的高。建设过程中,大量工程建设都采用粉煤灰配制混凝土,已积累大量成功应用经验,在现阶段将细度和烧失量的技术要求调整为与国标一致,对缓解粉煤灰资源紧张,绿色环保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粉煤灰中未燃烧颗粒对外加剂具有很强的吸附作用(尤其对引气剂),因此,严重冻融环境下应严格控制粉煤灰中的烧失量,一般不宜大于3.0%。一、主要修订内容骨料的含泥量和泥块含量对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和耐久性能影响明显,必须严格控制骨料中的含泥量和泥块含量。然而,砂石资源基本掌握在当地强势势力的手中,一旦资源紧张,施工单位就很难做到源头控制,供货方提供的沙石容易含泥量和泥块含量超标。为此要求施工单位对进场的含泥量和泥块含量超标的砂石进行清洗。细骨料一般采用螺旋式洗砂机进行清洗,具有洗净度高,冲洗过程中细颗粒流失少的特点。选型时应注意选用设备的类型、规格、数量应满足产品质量和数量的要求。一、主要修订内容粗骨料一般采用筒式洗石机清洗或在振动筛上用高压水进行冲洗(水压大于0.2MPa),具体型号可以根据产量需要选取,常用结构形式见下图。采用筒式洗石机或振动筛配以带式输送机、料斗,即可组装成成套洗石设备,日产量应不低于搅拌站每天所用粗骨料的数量。a筒式洗石机b振动筛一、主要修订内容掺外加剂是制备高性能混凝土的关键技术之一。外加剂的性能品质、匀质性和与水泥的相容性是成功配制高性能混凝土的基本条件。由于目前外加剂品种繁多,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市场管理又比较混乱,选用时,一定要注意不同外加剂的使用功能和特点。根据外加剂的性能特点,将其分为高效减水剂和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以便于施工单位结合工程特点选用。一、主要修订内容适量引气能够提高混凝土的抗冻性能,同时能够改善混凝土的其他性能。混凝土引气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掺加引气型减水剂,一种是减水剂和引气剂双掺。客运专线高性能混凝土前期施工采用掺加引气型减水剂的方式引气,但在过程中发现掺加引气型减水剂引入的气泡质量较差,混凝土结构物表面气孔较多。本次修订在参考国内外相关标准的基础上,明确含气量要求大于等于4.0%的混凝土采用减水剂和引气剂双掺的方式引气,控制减水剂的含气量不大于3.0%。为了减少由于收缩而引起的混凝土开裂,结合目前高效减水剂的生产技术水平,将高效减水剂的28d收缩率比规定为不大于125%。一、主要修订内容掺加优质引气剂和非引气型减水剂,混凝土含气量为5.5%,拌合物表面基本无可见气泡且无气泡上浮,表面状态良好。掺加引入气泡质量差的引气减水剂,混凝土的含气量仅为1.5%,其拌合物表面有较多大的气泡浮出并破灭,在混凝土表面留下气孔。一、主要修订内容注:B样为巴斯夫减水剂,C样为竹本油脂减水剂,B-1、C-1为按GB8076—1997方法检验调整含气量(4.5%以上)样品,B-2、C-2为按GB8076—2008方法检验调整含气量(4.5%以上)样品。编号水泥砂小石大石水减水剂坍落度含气量泌水率检验方法基准7.216.16.912.84.6502022.618.52008B7.216.16.912.83.450.0721781.516.52008基准6.614.557.9514.74.03085/9.41997B6.614.358.215.153.060.066801.30.61997B-16.614.358.215.152.680.066905.401997B-27.216.16.912.83.230.0722105.41.22008B-26.614.358.215.153.030.066852.801997C7.216.16.912.83.470.0721832.017.02008C6.614.358.215.152.960.066753.63.11997C-16.614.358.215.152.80.066755.201997C-27.216.16.912.83.240.0722106.14.82008外加剂检测问题:一、主要修订内容从上表检测结果可以发现:(1)参照GB8076-2008进行检测,当含气量小于等于3.0%时,受检混凝土坍落度仅为170mm左右,根本达不到210mm左右的标准要求,与基准混凝土的坍落度不一致,无法进行比对,且混凝土拌合物状
本文标题: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09722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