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交通运输 > 第四章-运输物流地理
第四章运输物流地理学习目的1.明确交通运输业作用、掌握影响运输业发展的主要因素。2.熟悉各种运输方式的特点和它们的分布。3.理解铁路运输的定义及特点;掌握铁路运输布局。4.了解全国主要公路概况,熟悉中国国家高速公路网。5.熟悉我国交通运输物流发展战略。重点难点1.重点(1)铁路运输布局(2)各种运输方式的特点(3)我国交通运输物流发展战略2.难点影响运输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案例导入】假定你是一家物流公司的运输管理员,你的客户向你咨询以下运输问题:①从上海到赞比亚(非洲),50Kg的发电厂急需零件。②从青岛到美国的各主要城市,1O00台冰箱。③从天津某食用油工厂到乌鲁木齐,500箱食用油④某牛奶工厂在方圆50Km内收购牛奶,然后将生产好的包装牛奶运送到本市超市。问题:请你从客户利益出发,根据客户不同需求为其选择合理运输(联运)方式,并阐述理由。第一节运输业概述交通运输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产业,而运输业是整个物流系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物流业包含了交通运输业所有的内容。国际经验表明,运输业是物流服务的主体或主要提供者。现代交通运输业主要包括铁路运输、公路运输、水路运输、航空运输及管道运输等五种主要运输方式。交通运输业在现代物流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一、运输业概念及特点(一)概念交通运输是指利用各种运输设备和工具,使物品沿特定线路从一个地点运送到另一个地点的位移活动,包括运输、终点服务、货物储存和装卸等一系列的业务活动。其基本要素包括线路、运具、货流、动力和终端设备。它是联系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社会再生产环节的纽带,是沟通地区之间、部门之间的桥梁,是发展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基本条件,是社会生产的基本条件和先行部门,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发展交通运输业.对促进工农业生产、商品流通、旅游业和对外贸易的发展.加强民族团结,巩固国防,改善人民生活等都具有重大的意义和作用。(二)特点1.交通运输业的非物质性交通运输业的生产过程是运输对象的空间位移,其产品是无形的,不产生新的实物形态产品。运输的结果是产品在地理位置上的移动,是产品价值的一种增值或延伸,不改变产品的原有特性和使用价值,没有半成品,产品的价值总量也不会因运输而增加。2.交通运输生产的连续性和同一性运输对象不论是人还是物以及货物的种类如何繁多,各种运输方式的产品都是一样的,即吨·公里和人·公里,运输产品的这一特点,决定了在一定条件下,各种运输方式之间可以相互替代和相互竞争;从生产地到消费地的整个运输过程往往是由多种交通运输方式连续共同完成的,各种不同的运输方式只表现为不同的运输工具和线路而其产品是同一的,都是人和货物空间位置的移动。3.交通运输业资产构成的特殊性与一般生产不同.运输过程中没有原材料的消耗.固定资产的折旧和工资构成运输部门的主要费用,运输的流动资金则主要是燃料和辅助材料,没有原料和成品。交通运输业的资产构成中,固定资产所占比重很大,约占80%。4.交通运输业的产品不能储存交通运输业的产品不能脱离生产过程而独立存在,它在生产出来的同时也就被消费掉了,不能输送和调拨,使运输产品具有非实体性和非储存性。5.运输生产的安全性运输生产过程直接关系到旅客生命和国家财产的安全以及国民经济的有序发展。运输不安全,造成的后果是人流和物流的不畅通,使国民经济的第一、二、三产业之间不能有效联系;国土开发、区域发展和资源利用不能平衡发展;阻断了商品的交换和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交流,从而制约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协调发展。二、交通运输业作用对国民经济来讲,交通运输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先行部门和强大支柱,是实现物流系统输送功能的产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从物流系统来讲,运输是实现物品空间位移的物理性转移,是创造物流空间效用的。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交通运输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交通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有着一种必然关系,在历史上每一个交通时代都有一次经济的辉煌以及由经济增长而赢取的战争。作为重要的基础产业,交通运输需求与经济社会的发展之间存在着很强的相关关系,运输总量和运输结构都会随着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的变化而发生较大的变化。生产的扩大与人们经济活动的增多必然产生对交通运输服务的更大需求,因此,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与经济增长是同步的。1.交通运输业是经济社会的基础设施部门和服务性行业交通运输是人类社会生产、经济、生活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交通运输的需求迅速增长,从而形成了现代的交通运输业。发展交通在于满足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满足交通用户的需求。2.交通运输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交通运输业具有基础性和先导性特征,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拉动、推动作用,在整个社会体系中起着纽带作用。交通运输既是衔接生产和消费的一个重要环节,又是保证人们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联系的沟通手段。因此,交通运输业在现代社会的各个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3.交通运输业是生产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交通运输是现代经济社会赖以运行和发展的基础,交通运输的发达程度直接构成对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人们生活质量的体现以及产品国际竞争力的高低等。各种运输活动促进了运输业的发展,运输业的发展了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4.交通运输业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命脉,是跨区域间最重要的纽带交通运输业发达程度既代表着一个国家交通运输的发展水平,也是区域经济发展规模与发展水平的重要影响因素。为经济起飞创造更好的基础支持条件,会使产品的交易成本降低、市场范围扩大,会进一步促进区域间和区域内产业分工的深化,增强产业分布的聚集效应和新产业的诞生,使得越来越多的产业和生产、经销企业以及人口沿着通道聚集,形成更加密集的工业带和城市带,增强经济发展的爆发力。5.交通运输业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基础支持条件我国的经济与社会正经历着从起飞进人持续增长的历史发展时期,交通运输的发展不仅能满足交通运输的需求,而且对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基础支持条件。(二)运输在物流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1.运输是物流系统功能的核心物流系统具有创造物品的空间效用、时间效用、形式效用三大效用(或称三大功能)。而空间效用是通过运输来实现的。因此,运输是物流系统不可缺少的环节。2.运输影响着物流的其他构成因素运输影响着物流的其他环节。例如,运输方式的选择决定着装运货物的包装要求;使用不同类型的运输工具决定其配套使用的装卸搬运设备以及接收和发运站台的设计;库存储存量的大小直接受运输状况的影响,发达的运输系统能比较适量、快速和可靠地补充库存,以降低必要的储存水平。3.物流费用在物流费用中占有很大比重在物流的整个过程中,运输费用所占的比重最大,所以运输的合理性是降低物流费用、提高物流速度、发挥物流系统整体功能中的重要因素,对提高物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起着重要的作用。三、影响运输业发展的主要因素1.经济发展是运输业发展和分布的先决条件经济发展对运输的需求是交通运输发展和分布的主要依据。当人类社会处于自然经济状态时,由于生产在很小的地域范围内进行,自给自足,因此,交通运输落后,依靠的主要是人力和畜力。产业革命后,机器代替了手工工具,生产规模不断扩大,效率越来越高,所需的能源、原材料越来越多,产品日益丰富,交易越来越频繁,从而促进了铁路、公路、水运、航空和管道等现代运输方式的产生和发展。就货物运输来看,工农业产品是运输的主要对象(货源),是运量形成的物质基础。工农业发展不断地给运输业提出新的任务和要求,运输业的发展及技术创新、设备更新等都需要工业的直接支持;同样,工业企业的建立又促进了运输业的发展,工业技术的进步为运输业提供更多更先进的运输工具以及线路、导航、通信、装卸等设施。新能源的开发和应用,可以增加运输工具的牵引动力,提高运输效率。工农业生产布局对运输网的形成有决定性作用。同时,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和分布不仅取决于经济发展的需要,而且受制于一个时期内经济发展水平下所能提供的建设资金数额。另外,交通运输的发展和延伸,可以促进边远落后地区经济的开发,经济得到发展后又会进一步促进该地交通运输业的发展。2.科学技术进步是促进运输业发展的动力技术条件对运输方式的产生、发展和分布有着深刻的影响。一方面,工业技术影响交通运输业的类型、组成、结构、方式及运输工具本身。科学技术的进步,改变了运输工具,使运输工具向大型化、高速化、专业化和现代化方向发展,使运输动力由蒸汽向燃油、电力、核能转化。同时,科学技术的进步,也促使运输由单一方式向成组化、集装箱化和多式联运方向发展,从而不断降低生产成本。另一方面,技术的进步,有助于打破自然条件的局限,改善交通运输线网的地区分布,使交通运输布局伸向自然条件较差的地区,使那里的资源得到开发,经济得到发展。3.人口的数量与分布影响交通运输业的布局人口数量多,分布密集的地区,经济一般都比较发达,不仅货运量大,客运量也大,运输网络一般都比较密集完善;反之,运输业不可能发达。我国铁路、公路分布在东西部的密度差异就说明了这一点。4.地形、气候、矿产资源的分布,影响交通运输的分布和规模平原地区有利于铁路和公路的建设,且投资少,建设速度快。高原和山地则不利于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成本会大大增加。恶劣的气候条件也不利于航空、铁路和公路的建设。矿产资源的发现与开发,会带动当地经济,并促进当地交通运输的发展。自然条件对经济和交通运输的影响是直接的、限制性的。四、我国交通运输业现状近年来,我国交通基础设施规模不断扩大,运量也快速提高,到目前为止.铁路运输紧张状况有所缓解,公路运输明显改善,民航运输基本适应需求,为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基木缓解了运输业的“瓶颈”状况。但发展不够均衡,供需矛盾并未根本解决。“十一五”和“十二五”时期是我国交通运输发展迅速的时期。(一)规模根据我国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铁路运营里程12.4万公里己达到世界第二位,电气化铁路里程数同样达到了世界第二的水平,中国高铁经成为世界上高铁发展速度最快,技术系统最全,集成能力最强,运营里程最长,速度最快,在建规模最大的国家。截至2016年末,我国高速铁路营业里程逾2.2万公里,比2012年底增长了1.4倍,稳居世界首位。公路通车里程469.63万千米;高速公路从无到有,截止到2017年,我国高速公里里程达13.1万公里,位列世界第一,较2005年增加了9万公里,增长了219.5%,平均年增长率为19%,且已基本形成网络,高速公路网仍在进一步完善,农村的公路建设也在逐渐加快。民航机场216个,航线3794条,定期航班航线里程6634.8万千米。输油(气)管道11.34万千米。交通运输设施基础基本得到改善,技术水平显著提高(二)空间布局我国交通运输线分布不均,东部稠密,西部稀疏,密度相差很大,无论是陆运、水运还是空运都呈现出这样的特点。西部稀疏是地形的原因和经济不发达的原因以及人口数量少、密度低的原因造成的;东部密集是由东部地形平坦、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原因造成的。(三)结构2016年各主要运输方式旅客运输生产完成情况见表4-1和图4-1、图4-2。表4-1主要运输方式完成客运生产情况运输方式铁路公路水运航空客运量(万人)281405.231542758.6727234.448796.05客运周转量(亿人公里)12579.2910228.7172.338378.13图4-1客运量饼图图4-2客运周转量饼图从2016年客运量饼图(图4-1)来看,公路运输承担了客运的大部分任务,其次是铁路运输;从客运周转量饼图(图4-2)来看,铁路占比最高,其次是公路,然后是航空,水运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这说明公路虽然客运量占比最大,但是周转量占比小说明公路主要承担中短途客运任务,而中长途客运主要是铁路及航空来承担。图4-3旅客运输量直方图图4-4旅客运输周转量直方图从我国旅客运输量20年的直方统计图(图4-3),我们可以直观的看到,我国客运规模从1997年逐年扩大,在2012年达到顶峰,2013年直线下跌并逐年下降,2016年的客运量规模不足2012年高峰期的一半。研究发现造成2
本文标题:第四章-运输物流地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09722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