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北京四中2015~2016学年度学生表彰大会圆满结束
北京四中2015~2016学年度学生表彰大会圆满结束2016年10月17日下午3:20,我校2015~2016学年度学生表彰大会顺利召开。大会分为颁奖仪式、学生代表讲话、校领导讲话三部分,旨在鼓励上一学年中在人文、学科竞赛、体育、志愿活动等方面成绩优异的个人以及表现突出的集体,并激励其它同学在这新学年权舆之际,发掘潜力,奋发图强,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1团委书记邱磊老师宣布优秀学生名单,优秀班集体名单,十佳社团——优秀生个人——优秀生个人——优秀班集体代表——各班三好生代表——十佳社团代表2于鸿雁老师宣布竞赛获奖名单,全国历史大赛获奖名单,科技获奖名单,941/947奖学金获奖名单——941奖学金获得者——947奖学金获得者校长助理科建宇老师讲话↑亲爱的同学们、老师们,下午好!首先向获得表彰的同学和班级表示祝贺,在过去的一年中你们不懈努力,呈现出向善、向好的青春姿态,取得了很多成绩,让我们的校园充满光彩与魅力,为这个世界增添了希望,感谢你们!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一张在校史馆中发现的照片及这张照片带给我的思考与感动。照片中的五位学生中有四位是北京四中的学生在新中国最为险恶的那段日子里,在念书毫无前途出路,学问大了反可能招灾惹祸的文革岁月中,虽然天各一方地在农村插队,但凭着对数学的兴趣,成立了一个学习小组,还办了份手抄本的小刊物《中学生》。1977年恢复高考后,他们全部考入大学数学系,上学不到半年,全都考上了研究生;接着又在没有亲友帮助,不靠国家资助的条件下,仅凭个人的科学素养,得到国外大学的奖学金,全部走出国门,继续深造数学博士学位,之后他们同时预感到计算机的发展前景,都读了计算机专业。先后在美国“硅谷”、中国科学院及大学工作。他们是令人尊敬的优秀学长:王世林、程汉生、王明、钱涛、王葆环(十三中)。阅读他们的经历,发现北京四中学生的优秀具有相同的特点。其一是他们有眼光。能够认清社会发展的方向与规律,即使在某个发展的特殊历史阶段——文革中,他们也依然清醒地认识到知识的重要。在那个极度混乱、沉闷、恐怖、窒息的年月里,这些高中生聚在一起讨论的议题是对社会前景的瞻望。社会到底还存不存在希望,会往哪个方向发展?他们经过客观分析后得出的结论是混乱的时代很快就会结束,少则十年,多则十五年。历史也恰如他们所料,文革动乱在经历十年后宣告结束。正因为他们在十年中没有荒废,能才够在动乱结束后脱颖而出。他们直至功成名就也没有停滞。从没有小富即安的心态,也从不鼠目寸光,只重眼前的利益,而是时刻紧盯时代发展的步伐。张葆环学长曾任“硅谷”软件工程师协会理事,他认为“没有职业的稳定,只有技能的稳定与更新”。他们从不满足于一时的高薪,而是把公司当成学校,他们选择公司供职的标准是能否在公司学到新知新能。如今他们每年还是花很多钱买书,因为学习已经成了他们的习惯。其二是他们有知识。数学小组的学长在校期间就不满足于课内知识的学习。王世林学长每天下课后,马上就去离家不远的北京图书馆自修。程汉生学长则高中阶段就开始数学方面的研究,钻研起《相对论引论》、《非线性波动力学》。王明学长被树为全校学习的榜样,八大本数学作业集在全校展览,高二时就被学校认可免修数学。钱涛学长,由于有特殊的数学天赋,被同学们称为“数学王”。当时新华书店差不多只卖毛泽东的书,没有一本像样的科技与文艺类新书。他们愣从旧书堆里发掘到维纳的经典著作《控制论》,“五人小组”人人爱不释手。“书中生动地描绘了西方科学家们的学术活动方式、方法,特别是他们无拘无束、自由探讨的精神。”那会儿,年轻的他们曾思考过这样的问题:难道一个国家光靠政治运动就能强大吗,一个不了解现代科学的民族真能强大吗?我们怎样做才能溶入现代科学的主流,成为不可忽视的科学力量?怎样才能使科学真正在中国的土地上生根、发芽、不断开花结果?今天来看,这些问题仍值得探讨。在不断地学习与交流中,他们开阔了视野,更培养起自己的科学素养及科学精神,发展出自己的思想和价值观,使他们能处变不惊,作出正确的选择。其三是他们有力量。他们的力量足以让他们面对现实生活中的诸多困难时有定力,不惧怕。“文化大革命”中社会陷入动乱,很多人人格上、精神上、肉体上遭受摧残。有些人经受不住压力而精神失常以至自杀。数学小组学长的爹妈也在劫难逃,受到严重冲击。重大的压力下,他们不彷徨,不抱怨,继续学习。他们被发配到农村,经受物质的匮乏与体力不支的严重考验。学长钱涛为了把书方便地带到劳动的地头,把一本书拆成三本,每本再用线缝牢,放在裤子后兜,每天在地头休息时读上几页,晚上回小窑洞做习题,把白天的想法记下来,他的鼻孔天天晚上都被小煤油灯熏得黑黑的。这样,他读完了两本美国大学研究生用的英文教材。学长王明在1973年,中国著名数学家陈景润发表了他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研究论文,证明“1+2”。王明用了一年时间,把陈的论文完全看懂后,写了一篇总结文章,将陈景润的论文提炼出十大数学分析技巧。他们每年冬闲回到北京后将一间4平米的小屋作为教室,五人共同讨论学习,完成了所有大学课程。数学小组的学长是优秀四中人的代表,他们的眼光、知识与力量成就了他们的优秀。眼光来源于视野,视野来源于知识,见多识广的人才更容易发现规律认清方向。力量则来自内心的充实与对选择的坚守,而坚守就必须去除浮躁,耐得住寂寞。今天我们所处的时代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我们可以光明正大地学习、追求,真的很幸福。同时我们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诱惑、挑战与竞争,更需要我们每个人秉承优秀的品质,从现在开始明亮眼光、增长知识、积攒力量,祝福每一位同学慢慢成长为优秀的四中人。优秀体育特长生代表周大力发言↑高三12班周大力发言老师同学们,大家好!我是高三十二班的周大力,也是北京四中篮球队队长,很荣幸能作为第一个代表发言。作为一名体育特长生,我很骄傲在四中的这快5年的时间里与队友一起为学校争取到了许多傲人的成绩,凭借每天的刻苦训练我们多次取得了北京市冠军,甚至全国亚军的优异成绩。不知不觉中,这已经是我接触篮球这项运动的第十二个年头了,这中间付出了多少的汗水甚至泪水只有自己知道,虽然很辛苦,但我一直对篮球充满感激,因为正是凭借着对它的热爱与执着,能让我有机会进入到四中这样全国一流的学校里,让我有机会遇到像你们大家一样优秀的人,为了梦想而一起奋斗!我们是一帮自幼就与四中大部分同学不一样的人,在我们的生活中,接触最多的不是课本或是手机,而是篮球,去的最多的地方,不是补习班或是图书馆,而是操场和篮球馆,当大家平日里奋笔疾书的时候,我们在球场上挥汗如雨。篮球运动成就了我们强健的体魄与高大的身躯,我们热爱篮球,感谢篮球使我们的生命充满活力。从事体育运动,不仅能够增强我们的身体素质,还能锻炼我们与人交往的能力,能让我们广交朋友。我与我的队友们就是这样。篮球即讲究个人技术又注重团队配合,我们在场上是并肩作战的好战友,在场下是无话不谈的好朋友,是篮球让我们变成了一家人。我还记得初三那次全国比赛,拿下北方赛区冠军的那刻队友们欢呼雀跃,互相拥抱,一起高喊四中是冠军的场景,也还记得全国总决赛上遗憾告负,无缘总冠军那一刻的失落与沮丧,抱在一起留下眼泪的那一刻,赢了一起狂,输了一起扛,这就是篮球教会我们的,这也是篮球的魅力所在。平时打打闹闹的我们在场上会变得格外的专注,我们会为每一次失误而懊悔,也会为每一次默契的配合而拍手击掌。时间久了,甚至从队友的一个眼神中我们都能读懂对方在想什么。每一个练体育的人都体会过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的痛苦,但这也增强了我们意志力,让我们成为肯吃苦,勇拼搏的人。还记得高一的时候,因为身体素质跟不上,体能不足以支撑高强度的对抗,我被分到了田径队与他们一起训练,几乎天天在操场上跑步,3200米耐力跑也成了家常便饭,最痛苦的是冬天的时候,在接近零下10度的情况下在操场上奔跑,寒风吹到脸上就像被一把把小刀刮着一样疼,风灌到耳朵里,那种头痛欲裂的感觉不知道有多少人体验过。但为了早日实现自己的梦想,为球队为学校争光争彩,我们始终咬紧牙关坚持到底,练完第二天往往腿疼的都下不了床,上楼梯也得互相搀扶着,不过也正是这种种的考验,磨练了我们的意志,身体素质也终于有了质的飞跃。大家在篮球联赛上看到过我们潇洒的英姿,娴熟的运球,漂亮的突破,精准的投篮,都是要经过在平日成百上千次的练习才能实现的,那是我们汗水的结晶。在我们的生活中,挑战自己身体的极限已经成为了家常便饭,也正是这一次次的坚持,才造就了我们在领奖台上那风光的一面!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人每天要有四问:一问我的身体有没有进步?二问我的学问有没有进步?三问我的工作有没有进步?四问我的道德有没有进步?都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只有拥有了强健的体魄,才能使我们的学业更上一层楼。平时高强度的训练让我们少有精力用在学习上,也让我们与其他同学们间的差距越来越大,但我们也知道,体育特长与文化课是我们的一对翅膀,只有两边都兼顾,把两只翅膀锻炼的更硬更强,我们未来的路才能走的更高更远。平时我们会运用体育课,晚自习的时间找老师答疑,尽管训练完已经是疲惫不堪,我们也依然咬牙坚持着。如此的生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对于我们来说早已成为“习惯”,每个队员也从来没有过怨言,每天都能保持高昂的斗志去迎接新的挑战。在这里我还想特别感谢一个人,那就是我们的李冰教练。李教练对我们来说就像是父亲一样,他会为我们的每一次进步而感到欣喜,会为我们每一次受伤而担忧,也会因我们不懂事犯了错误而进行严厉的管教。李指将自己的全部热情与精力完全倾注给了这只球队,我们也一定会用更加优异的成绩来报答李指对我们的爱。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最后我把这句话送给大家,与大家共勉,无论是在学习还是体育上,遇到困难或是瓶颈时,不要放弃,咬紧牙关,勇敢向前突破自己的极限。在挫折中成长,在逆境中蜕变,我相信我们每一个四中人都能做到这点,苦心志,劳筋骨,每天都向自己的梦想更进一步。优秀班集体代表(人文班)武一鸣发言↑高三六班武一鸣发言老师、同学们大家好,我是高三六班武一鸣,很荣幸能够作为人文班的优秀代表在这里发言。其实说来惭愧,我认为自己并不是班中最优秀的代表,因为在这个集体中,有太多太多优秀的人如闪耀的星辰一般,散发着光亮。但既然作为代表,那么我就来与大家分享一下我和我们以及“人文”之间的故事。如果有人在两年前问我,什么是人文?你又为什么要来人文班?我想我是无法给出一个答案的。时至今日,两年过去了,我虽然仍无法给人文下一个准确的定义,但我却可以毫不犹豫的说:来到四中,选择人文班是我所做的最正确的决定。因为在这里,我不仅遇到了志趣相投的同伴,更在两年间和他们一起成长,见证了2017届人文班最美的时光。记得高一刚入学的时候,第一个礼拜三,我们接到了关于“天下明月白”活动的通知,知道了大致的内容之后,整个班都陷入到一种紧张忙碌的气氛之中。那时我也是活跃的一份子,于是便自告奋勇和同学一起报了唱歌的节目,同时又承担了伴舞的任务。由于不是很擅长跳舞,那几个晚上,我每天都熬到很晚,在网上找一些舞蹈的视频,在里面学一些简单的动作,每天都在想怎样跳会更好更自然一些。我记得那年的中秋来得特别早。那天我是在老校长室的窗边看到月亮的,很圆,很亮,远远地悬挂在天上。那天老校长室前坐满了人,大家都开心的笑着。在那一瞬间,我觉得自己能在这一片天空下同所有人一起仰望同一个月亮,是一种幸运,感受着月光洒在身上,那种从古至今遥远的思念让我第一次体会到了“人文”的含义。现在回想起来参加过的两年的“天下明月白”,每一次都凝聚了所有人的心血与努力。其实说来,“中秋赏月”一事可以再简单不过,然而对于四中人而言,就不仅仅是对月抒怀这么简单了。每一个节目背后都有着四中同学深深的思考,譬如吟苏轼、苏辙兄弟二人的词赋,在二人的“兄弟唱和”间体会手足情深,一如两届人文班之间人文情思的传递;再如仿照古礼的祈月仪式,从着装、器具、时刻,到动作、所念的祭月文都经过了反复的考证,力求用最标准的仪式表达出最深刻的敬意。我们为了同一件事而共同努力着,只因为我们想要赋予它我们这些学子所理解的“中秋”的含义,因为心有所感,心有人文,所应更愿意让这样的活动镌刻上我们的印
本文标题:北京四中2015~2016学年度学生表彰大会圆满结束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09849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