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期中考试用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1、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后来,他的儿子启夺得王位,这样王位开始在一家一姓中传承,原始社会后期的禅让制被王位世袭制所取代。2、商朝建立后,王位有时父子相传,有时兄终弟及。3、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灭商,建立周朝。为了进行有效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就是把王畿之外的土地和人民分给诸侯的社会制度。4、分封的目的:巩固统治(“封建亲戚,以藩屏周”)5、分封的对象①王族②功臣③古代帝王的后代。7、诸侯的义务:①镇守疆土②随从作战③缴纳赋役④朝觐述职8、分封制的作用:加强了对地方的统治,开发了边远地区,扩大了统治范围。西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西周后期,王权衰落,分封制遭到破坏10、为了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西周实行了宗法制。(概念:用父系血源关系来维系政治等级的制度)11、宗法制的核心内容:嫡长子继承制。13、宗法制的作用: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秦朝,定都咸阳。2、秦王赢政统一全国后,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王的称号已经不能显示自己的权势和地位,开始采用“皇帝”称号。3、皇帝制度的特点:①皇权至上②皇位世袭③皇帝独尊4、秦朝在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史称“三公”。丞相下设九卿。5、秦朝中央官制的特点:以皇权为中心。7、秦统一后,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建议,在全国推行郡县制。郡县长官都由皇帝直接任免10、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①有利于国家统一、经济发展、民族融合②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并不断加强(中央权力不断加强,皇权不断加强)和完善。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1、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汉朝:中外朝制度(中朝决策机构;外朝执行机构)隋唐时期:三省六部制(中书省掌决策,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诏令。门下省掌审议,负责审核政令。尚书省负责执行政令。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宋:二府三司(中书门下最高行政机构;枢密院最高军政机构;参知政事副相,分割宰相的行政权;三司管理财政,分割宰相的财权)元:一省制(中书省最高行政机构;相权反弹)2、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汉:汉初,郡国并行制;汉武帝颁布“推恩令”,王国越分越小,加强中央集权。隋唐唐中后期,地方军镇长官节度使权力过大,发展成藩镇割据局面宋:加强中央集权措施(行政上:任用文臣做地方官,设通判监督;军事上:收兵权,抽调地方精兵充实中央禁军;财政上:设转运使,将地方财政大部分运送中央)元: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行省之下,分别为路、府、州、县。行省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它的创立,是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省制的开端。3、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特点:相权不断削弱,皇权不断增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中央权力不断增强。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1、明朝:君主专制强化,中国的宰相制度从此被废除,君主专制达到了新的高度(明太祖废丞相;明成祖时内阁正式形成;明宣宗是内阁获得票拟权;张居正任内阁首辅时,大权尽归内阁)2、内阁的性质: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3、对内阁制度的评价:①内阁没有行政权,不能正式统率六部。②内阁权力来自皇权,阁臣的升降和职权大小由皇帝决定。③内阁不能对皇权起到制约作用,票拟是否采纳取决于皇帝的批红。④内阁的建立实际上加强了君主专制4、清朝:清初,军国机要由议政王大臣会议定夺,皇权受到很大限制。康熙时期,为了扩大皇权,在宫内设南书房。雍正时,为办理西北军务,始设军机处。军机处的职责:“跪受笔录”,上传下达。军机处的作用:使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标志着君主专制达到了顶峰。第5课古代希腊政治民主政治一、古代希腊民主政治产生的原因1、古希腊文明以海洋为依托。是典型的海洋文明。2、小国寡民的城邦制度便于实现直接民主。二、雅典代民主政治发展的主要内容:1、奠定基础——梭伦改革(公元前6世纪初)内容:a、根据财产多寡,将雅典自由民分为四个等级;B公民大会成为最高权力机关;c、建立四百人议事会,作为公民大会的常设机构;d、设立最高法院——公民陪审法庭,以受理公民投诉。e、颁布“解负令”——废除债务奴隶(扩大民主基础)。2、正式确立——克里斯提尼改革(公元前6世纪末):内容:a、建立十个地区部落;(以地域政治取代血缘政治);b、设立五百人议事会;c、各部落各选一名将军组成十将军委员会;d、扩大公民大会权力;e、实行陶片放逐法。3、“黄金时代”——伯利克里当政时期(公元前5世纪):内容:a、所有成年男性公民可以担任几乎一切官职(十将军除外)b、公民参加公民大会商定城邦重大事务。”c、进一步扩大“五百人议事会”的职能。d、“陪审法庭”成为最高司法和监察机关e、国家为担任公职和参加城邦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放工资和津贴。1、历史进步性(1)为近现代西方政治制度奠定最初的基础(开西方民主政治先河)。(2)使雅典在精神文化领域取得辉煌成就。2、历史局限性(1)雅典民主局限于成年男性公民,妇女、奴隶、外邦人被排除在外(2)只是一种原始的直接民主,只适用于小国寡民的城邦。特点:人民主权;轮番而治;法律之上;公民内部人人平等第6课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1)习惯法(概念:罗马共和国早期,贵族垄断立法和司法大权。常常随意地解释法律,损害平民的利益。)(2)成文法(概念:罗马共和国时期,罗马制定了《十二铜表法》,标志着罗马成文法诞生。(从此,审判、量刑皆有法可依,平民权益得到保护。但它还保留了一些比较野蛮的习惯法)(3)公民法(概念:调整罗马(共和国)公民之间的关系。(4)、万民法:(概念:随着帝国的扩张。万民法成为适用于罗马境内一切自由民的法律。)3罗马法体系的完成——《民法大全》(查士丁尼)罗马法的主要内容(1、保护私有财产,提倡法律面前公民人人平等;2、局限性:罗马法维护奴隶制度,奴隶的权利得不到保障。)影响:维护罗马帝国的政治、经济统治;是现代欧洲大陆法律体系的基础;是反封建和巩固资本主义制度的有力思想武器。第7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1、光荣革命:1688年2、《权利法案》:1689年。(目的:限制王权,保障议会权力;特点:议会高于王权,国王“统而不治”,意义:标志英国君主立宪制度的建立)3、责任内阁制:(第一位首相:沃波尔)内阁和首相共同进退,集体负责;首相是议会下院多数党领袖;掌握国家行政大权,事实上成为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最高决策者和领导者。4、特点:英国立宪制度是君主制、贵族制与民主制三者融为一体的混合物。君主是象征性的国家元首、英联邦首脑。议会是最高立法机关和最高权力机关。首相掌握行政大权;由议会产生并对议会负责。5、1832年议会改革:工业革命后,工业资产阶级获得选举权。第8课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1776年7月4日美国独立)1、背景:独立初期的美国,只是一个邦联制国家。2、1787年宪法的内容:A:三权分立(总统掌握行政权,总统由选民间接选出,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还是军队总司令,可提名政府官员,否决国会议案(但国会拥有复议权)。国会掌握立法权,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国会,可以弹劾总统。联邦法院掌握司法权,大法官由总统任命,终身任职。联邦法院拥有解释一切法律及条约的权力)B;联邦制(中央集权,地方分权)2、“1787年宪法”的意义:它是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体现了分权与制衡的原则;但它存在不足,后来陆续用修正案的方式加以弥补。第9课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一、艰难的法兰西共和之路:1、1875年颁布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确立了共和政体。2、内容:行政权归于总统,总统由参众两院联席会议选出,任期七年,可以连选连任,是国家元首和军队最高统帅;立法权归于议会;司法权归于最高法院。3、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意义:资产阶级共和政体得确立和巩固,为法国资本主义得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二、德意志帝国的君主立宪制:1、背景:四分五裂的德国,不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1871年德意志帝国建立,颁布宪法,二元制君主立宪制的确立。2、德意志帝国宪法的内容(统一后的德国为联邦制的君主立宪制国家)行政权:皇帝掌握国家大权,是国家元首和军队统帅;可任免官员,召集和解散议会,宰相主持政府工作,是内阁首脑,由皇帝任命对皇帝负责。立法权:议会掌握立法权;由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构成,帝国议会作用很小。特点:德意志帝国的政治制度是一种不彻底的和不完善的代议制。(君主制被保留下来,军国主义传统得以延续,带有浓厚的封建性、军事性色彩。)
本文标题: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09853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