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工程监理 > 沥青混凝土面层夜间施工安全专项方案
-1-目录一、编制说明....................................................2二、工程概况....................................................2三、施工计划....................................................4四、夜间施工制度................................................4五、施工前准备..................................................5六、施工工艺....................................................6七、危险源分析.................................................11八、施工安全保障措施...........................................11九、应急保障体系和职责.........................................17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20十一、应急资源保障.............................................23-2-沥青混凝土面层夜间施工安全专项方案一、编制说明1、编制依据(1)《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2)《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1-2004)》(3)《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JE20-2011)》(4)《两阶段施工图设计》;(5)《沥青混凝土下面层施工方案》。2、编制目的由于本标段施工工期紧、任务重,计划组织夜间施工,施工时间18:30-22:00。为加强夜间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管理、质量管理、保障工人人身安全及施工质量,特制定本方案。3、适用范围本方案根据本项目实际情况编制,适用于本项目沥青混凝土面层夜间施工。二、工程概况1、工程简介重庆三环高速公路铜梁至永川段位于重庆市铜梁县、大足县、双桥区、永川区境内,是《重庆市高速公路网规划》(2003~2020)“三环、十射、三联”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联系重庆市周边区县的重要公路通道,有着环接重庆市各条对外高速公路的重要作用。本项目铜梁至永川段起于铜梁县,接铜合路起点,后沿西南方向,经土桥、万古,-3-至永川区双石镇,路线全长62.540Km,路面一标起止桩号为K0+000~K29+650,路线长29.65Km。2、水文地质条件本项目区内属于亚热带季风暖湿气候区,冬暖春早,夏热秋雨,四季分明,降雨丰沛,空气湿润,雨热同季;日照少,多云雾,少霜雪,立体气候明显,气候资源丰富,气象灾害频繁,年平均气温16.6~18.6℃之间,冬季极端最低气温0℃以上,少霜雪,夏季极端最高气温在40℃以上,多酷暑;年总降水量1000~1350mm,年平均日照时间1000~1400小时,年平均相对湿度78.9%左右;受地形地势影响风速一般不大,历年平均风速1.4~1.6m/s,风向以北风为主。地形为川中方山丘陵与川东平行岭谷的过渡地带;岩层呈单斜状产出,出露地层为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上统遂宁组紫红色粉砂质泥岩、砂岩,呈不等厚互层、单斜状产出,路线穿越的丘谷中地表为第四系全新统残坡积层覆盖,为浅紫色、灰黄色粉质粘土,厚度一般为2~5米,目前多为稻田,表层为耕植土层,由上至下分别呈软塑-可塑状,主要不良地质现象为软土。3、施工平面布置本项目沥青拌和站设置在桩号为K24+300左侧万古服务区内,占地55亩。拌合场内安装一套玛连尼4000型沥青拌合站,合理划分沥青拌合区、材料计量区、材料库、运输车辆停放区、试验区、石料堆放区和排水系统。工区内采用封闭式管理,混凝土硬化,四周设置围墙,安装视频监控系统,设置避雷设施和消防通道。-4-三、施工计划1、本合同段主要工程量:上面层4cmAC-13C:71.6万m2;中面层6cmAC-20C:72万m2;下面层8cmAC-25C:59万m2;2、施工进度计划:下面层计划2014年11月铺筑试验段,2015年4月底铺筑完成;中面层计划2015年1月铺筑试验段,2015年6月铺筑完成;上面层计划2015年3月铺筑试验段,2015年9月铺筑完成。四、夜间施工制度1、夜间施工通常在22:00前结束。2、夜间施工前,班组长应提前向项目部相关管理人员做好报备工作,及时上报项目部,项目部同意后方可进行夜间施工。3、严禁盲目施工,不准安排由老体弱、带病、疲劳及一切不适合夜间作业的工人进行施工;对于工期不紧的工序,尽量不安排夜间施工。4、为保证夜间正常施工,采取以下措施。(1)夜间施工时,应保证有足够的照明设施,能满足夜间施工需要,并准备备用电源;夜间施工用电设备必须有专人看护,确保用电设备及人身安全。(2)施工现场设置明显的交通标志、安全标牌、警戒灯等标志,标志牌具备夜间荧光功能。保证施工机械和施工人员的施工安全。-5-(3)做好夜间施工防护,在作业地点附近设置警示标志,悬挂红色灯,以提醒行人和司机注意,并安排专人值守。(4)在人员安排上,夜间施工人员白天必须保证睡眠,不得连续作业。(5)项目部做好夜间人员值班工作及值班车辆,加强夜间施工管理与调度。(6)夜间动火作业,作业人员必须确认动火点周围有没有易燃易爆物,采取安全防范措施,避免发生着火事故,作业结束后必须确认有没有火灾隐患后,方可离开作业地点。(7)夜间施工,必须做好交通指挥,人机配合需到位,防止发生机械车辆伤人事件发生(8)夜间施工必须有值班安全员、质检员,发现问题必须立即解决;夜间施工人员必须穿戴反光背心等安全防护用品;夜间气候恶劣的情况下严禁施工作业。(9)实施具有重大危险源的工程项目时,必须根据重大危险源的应急救援预案措施,做好随时启动应急预案的准备。五、施工前准备1、各施工员/班组应在夜间施工作业开始前清点本班组人数,并作口头安全交底,下班时清点人数,保证本班组/作业区域所有参加夜间施工人员全部到齐后,统一列队下班。2、所有夜间施工人员必须戴安全帽和反光背心。3、所有机械设备前后粘反光条。.-6-4、夜间施工人员白天必须保证充足睡眠,不得连续作业。5、夜间施工用电,必须设专职电工且必须持证上岗。6、夜间照明灯具不少于5套,灯具采用LED防水照明灯,照明灯具和器材必须绝缘良好,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有关标准的规定。7、照明线路应布线整齐,不得接触潮湿地面,并不得接近热源和直接绑挂在金属构架上。在脚手架上安装临时照明时,在竹木脚手架上应加绝缘子,在金属脚手架上应设木横担和绝缘子。8、照明灯具与易燃物之间,应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安全距离不宜小于3m,照明灯具悬挂高度不得低于3m。六、施工工艺(一)主要工艺流程施工准备→施工测量放样→混合料拌合→混合料运输→摊铺→碾压成型→完全自然冷却后,开放交通(二)主要施工工艺1、施工准备(1)材料准备:试验室对各种原材料进行检测,保证各种原材料检测合格。(2)主要机械设备:各种施工所需的机械进场到位,检测保养使车况良好,数量能保证连续施工的需要,沥青混凝土拌和设备安装调试完毕。(3)人员安排序号姓名职务职责-7-1田军乐项目经理项目总负责2徐建华项目书记安全生产监督3吴龙涛生产副经理生产计划实施及人员协调4王永胜总工技术总负责5张隽安全总监安全总负责人6高学堂现场负责人负责现场施工7宋志伟试验员进场材料实验检测8张振宇工程部质检9苏兵满测量负责人宽度、高程检测10贾维试验室主任后、前场试验检测及控制11姜国华安保部长安全负责人12张春歌安全员现场安全负责人13技术工2人14普通工人30人(4)沥青面层施工准备工作:面层施工前,确保下承层验收合格,且表面干净无污染,对于局部出现有破损的稀浆封层用乳化沥青人工处理。2、测量放样对准备施工路段进行中桩放样,并据中桩撒出沥青混凝土面层的摊铺宽度边线。沿铺筑宽度两边每10米,放出离铺筑边界0.2米处及中间点的施工高程。下面层施工时,两边需悬挂钢丝基准线,中间点处加滑杆控制设计摊铺高程。摊铺过程中及时检测沥青面层的高程及摊铺厚度;检测频率和标高符合规范要求。3、混合料拌和使用间歇式沥青混凝土拌和机拌制混合料。首先将拌和设备调试-8-到最佳状态,对全部计量系统进行了检查,多次调试各进料仓的进料量,从热料仓取料筛分结果符合目标配合比曲线,并调整到级配曲线的最佳状态,做到了配料准确。沥青与矿料的加热温度调节到使拌和的沥青混合料出厂温度符合规范要求为止。沥青混合料的拌制时间(每锅45秒左右,其中干拌不少于5秒,湿拌不少于40秒)以混合料拌合均匀、所有矿料颗粒包括矿料充分烘干全部裹覆沥青结合料为准,并经试拌确定,使拌和的沥青混合料均匀一致,无花白料,无结团成块或严重的粗细料分离现象。严格掌握沥青和集料的加热温度以及沥青混合料的出厂温度。集料温度应比沥青高10~15℃,热混合料成品在贮料仓储存后,其温度下降不应超过10℃。表沥青混合料的施工温度(℃)沥青种类普通沥青沥青加热温度150-165(不超过163)混合料出厂温度145-165(155)超过190℃者废弃运输到现场温度不低于145摊铺温度不低于135初压开始温度不低于130碾压终了表面温度不低于70开放交通不高于504、混合料运输运输前,汽车底版及车厢四壁应涂一薄层防粘剂,以防止混合料粘到底板上,没有积液或积水。拌和机向运料车放料时,汽车应前后移动,分3堆装料,以减少粗集料的分离现象,如下图中所示,1、2、-9-3为装料顺序。运料车应有良好的篷布覆盖设施,卸料过程中继续履盖直到卸料结束取走篷布,以保温或避免污染环境。连续摊铺过程中,运料车在摊铺机前10~30cm处停住,不得撞击摊铺机,卸料过程中运料车应挂空档,靠摊铺机推动前进。混合料出场与到场设专人检测温度,混合料到场温度不低于145℃。运料车向摊铺机倒料时由专人指挥、协调;已经离析或结成不能压碎的硬壳、团块或运料车卸料时留在车上的混合料,以及低于规定铺筑温度135℃的混合料废弃不用。5、混合料摊铺a、摊铺之前调整熨平板预拱高度为1.2cm,保证摊铺后横坡达到设计要求,摊铺机速度为2m/min,夯锤频率为5.5级,减少了摊铺过程中摊铺机行走导致的剪切裂纹。b、摊铺前对摊铺机做了仔细地检查、调整和清洗工作,摊铺前充分预热,料斗喷食用油,不允许任何杂物混入混合料中,前场准备好后才通知拌和楼拌料。c、摊铺前对每车混合料进行检查,发现有不合格料立即废弃。-10-d、摊铺机摊铺速度现场测定为2m/min左右,此速度可满足连续摊铺要求,基本与拌和楼生产能力、运输能力相匹配。e、每车混合料摊铺完后,关一次受料门,不使混合料沿着受料门两侧堆积,冷却到规定温度以下者不得摊铺。6、碾压成型碾压遵循由低到高,紧跟慢压的原则,驱动轮朝向摊铺机,相邻碾压轮迹双钢轮重叠20cm左右,胶轮重叠1/3轮宽。碾压时每台压路机均应按不同重叠轮宽进行碾压,避免由于重复过多碾压造成油面纵向拉裂。双钢轮压路机在不沾轮的情况下,尽量减小喷水量。碾压方案:用双钢轮压路机进行初压3遍,压路机采用高频低幅的振动模式,第一遍前进时关闭振动,返回时开启振动,后2遍进退均振动。然后用胶轮压路机复压6遍,终压用双钢轮跑光1遍,消除轮迹。7、接缝处理(1)摊铺时采用梯队作业的纵缝应采用热接缝,将已铺部分留下100-200mm宽暂不碾压,作为后续部分的基准面,然后作跨缝碾压以消除缝迹。(2)横缝采用平接缝,施工时,摊铺机在接近端部前约1m处将熨平板稍稍抬起驶离现场,人工将端部混合料铲齐后,再予碾压,碾压完成后,对摊铺段端部洒水降温,用三米直尺沿纵向位置,呈悬臂状,以摊铺层与直尺脱离接触处定出接缝位置,用锯缝机割齐后铲除;(3)继续摊铺时,应将摊铺层锯切时留下的灰浆擦洗干净,涂-11-上少量粘层沥青,摊铺机熨平板从
本文标题:沥青混凝土面层夜间施工安全专项方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09983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