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兰州大学经济学院1章节编号章节名称第一章导论知识点1、区域、地区、空间和地域概念。2、经济区域和经济区域的特性。3、不同学科对区域概念的解释。4、区域划分,匀质区域、极化区域和计划区域的概念。5、区域经济,区域经济与国家经济。6、区域问题的特性。7、区域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8、区域经济学研究的对象与主要内容。本章重点与难点1、区域的概念,从经济学角度对定义区域概念,区域有哪些特点,如何划分区域。2、如何划分区域,尤其是极化区域概念。3、区域经济与国家经济的异同。3、区域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4、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主要研究内容。本章学习目标和指南1、掌握区域、区域划分和经济区域的概念。2、了解区域经济学的形成、发展历程和理论的演变过程。3、掌握区域经济与国家经济的关系。4、初步理解区域经济学研究对象和主要研究内容。5、掌握区域经济研究的基本问题。本章课前思考兰州大学经济学院2本章是课程的起始篇章,课前要带着以下问题来学习本章。1、为什么要学习区域经济学,即学习本课程有什么实际意义。2、区域经济学主要研究的是哪些问题,目前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有哪些。3、如何学习本课程,如何用区域思维来理解区域经济问题。4、学习本课程需要哪些基础知识。5、学习本课程要达到何种目标。6、何谓区域和区域经济,它有哪些与众不同的特点。章节具体内容第一章导论与人类需求的无限性相比,无论是自然资源、人力资源还是人造的生产设备,都是有限的。资源稀缺性使得如何有效地配置资源成为人类面临的基本抉择。另一方面,任何经济活动都离不开某一特定空间。这种经济活动与特定空间的结合,产生了区域经济。对这种经济活动与空间的结合规律研究,或者说人类经济活动的空间规律研究,就构成了区域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我国区域经济学的研究是在改革开放以后,具体地讲是在80年代中期才开始的。目前区域经济学在我国的发展方兴未艾,正在成为企业区位选择、地方政府寻求振兴经济发展之路、中央政府进行宏观经济决策必不可少的理论工具。已成为经济学大家庭中的重要的分支学科,对构建我国区域经济以及宏观调控起着重要作用。第一节区域和区域划分一、两组概念1、区域(region)与地区(area):区域是指地球表面一定的地域空间,它是地区的泛称;地区是指特定的区域。2、空间(space)与地域(territory):空间是对地球表面及其方位的一种表达;地域强调空间或区域的地方性和景观性,如区域内的自然条件、人口、资金、市场、资源等。一般说来,区域经济中的区域(region)既指空间概念意义上的地域,也包含行政区划的意思,因此是指有政治、社会、文化等各种因素参与其中的某种经济活动机制。构成区域经济的主要因素包括经济的空间秩序、生产结构布局、地区差异及其关系、经济组织形式及相关决策等等,但这些因素的构成和互动在空间范围和联系规模方面不一定只局限一个行政区划兰州大学经济学院3单位(不论这个单位是国家还是国家内不同级别的行政区)。至于地区经济,它可以具有区域经济的机制或功能,但主要表示某种空间概念。这里的地区也有不同的含义差异。比如territory,它既指一个地理范围,同时更表明这个地区的政治、法律以及权力所属,也即我们通常讲的领土、领地、领海。地区(local)的另一个含义是指地方、本地、区位,意在突出某一地区的特征,比如用在表示不同地方的特征区别时,可以说南方经济、北方经济,发达地区、不发达地区等。还有一个表示地区的词(area)基本上仅指空间范围,虽然可以赋予这个地区一些人为的政策规定,但这些规定比较专门或专指,而且在地理上是有较确定的范围局限的,比如各种经济开发区、保税区等。二、区域概念的界定区域是一个客观存在但又是抽象的空间概念,它往往没有严格的范畴和边界以及确切的方位。“区域的界限在哪里?”,对此问题,不能绝对地说“是”或“否”,这是因为:①有的区域的界限十分明显,如行政区界限;②有的区域的界限,并无显著的标志,在地球表面上难于确定,地理区域和经济区域往往如此,如珠江三角洲,其本身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实体,然而并不能精确地划定其范围。地球表面上的任何一部分,一个地区,一个乃至几个国家均可称为一个区域。区域一词使用领域很多,不同的学科对它有不同的解释,就是在经济学科中也有不同所指。(一)区域客观存在的基础美国区域经济学家贝恩认为,区域客观存在的基础表现在三个方面:1、人类的生产与生活都要占据一定的空间,不可能定位在没有长度和宽度的虚构空间上。2、资源、生产和消费等经济活动只是不均衡分布和完全滚动的,而且随时间变化。3、人类活动的结局很多,但获取的资源有限,并可用于多种用途,即存在资源的空间配置和增长的结果问题。(二)不同学科对区域的含义有不同的解释1、“区域”的不同解释由于区域内涵的丰富性,问题的复杂性,类型的多样性和发展的动态性,使之成为多学科共同研究的对象,但是各学科对其研究的区域却有着不同的解释。(1)地理学把区域定义为地球表面的地域单元,一般按其自然地理特征即内部组成物质的连续性、均质性特征划分,区域边界往往是连续性和均质性遭到破坏的过渡带。地理学中的区域一般是指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但是地理学对区域也没有一个确切的定义,诸如“一兰州大学经济学院4个区域是指一个连续的地段,其中心具有一定程度的共性,却又缺少明确的界线”,“区域是地球表面的一个部分,它以一种或多种标志区别于邻近部分”,“区域是指地球表面某一特定范围”,“区域是空间,是物质存在的形式之一”,等等。区域亦是经济地理学中的核心概念之一,在经济地理学中,区域是指人类经济活动所占据的空间范围。然而,在进行理论和具体区域问题研究时,学者们对区域这个概念的理解和使用则有所不同。在进行理论研究时,区域是一个抽象的、观念上的空间概念,或者说是一个隐含着要素禀赋差异和经济活动差异特质的经济空间。它没有地理界线,在很大程度上是学者们用来标识其研究问题的特性或分析区域经济现象的工具。在进行具体的区域经济问题研究时,区域则是指具有明确的地理界线的经济活动空间范围。它具有明显的要素禀赋、经济活动、范围大小等方面的特征。而且,它还具有空间上的排他性,即在同一时段某个区域是唯一的,不能有另外完全相同的区域同时存在于同一个地方。(2)政治学把区域看成是国家管理的行政单元,主要是按行政权力覆盖面而划分。行政设置有比较固定的自然区域和行政区域,有按法律设置的行政机构,行使的权力和管理范围只限于行政区内;(3)社会学把区域看作具有人类某种相同社会特征(语言、宗教信仰、民族、文化)的人类社会聚落。按此标准,区域可超越国界和行政边界,也包括不同的自然地理单元。概括来说,区域是按一定标准划分的连续的有限空间范围,是具有自然、经济、政治、社会或文化等特征的某一方面或几个方面的同质性的地域单元。区域是一个地域综合体,集中体现了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地关系。2、区域的共性不论按哪种方式划分区域,一般都有以下两种共性,一是区域内某种事物的空间连续性,即内部的同质性。如自然地理区域在地表上点、线、面的连续性等等。无连续性或连续性间断,区域中便会出现“飞地”。当然这种连续性只是某一方面的,如在行政区划中,自然的经济联系就常常被人为地割断。区域内部的同质性并不是绝对的,一般而言,区域内部由均质区和节点区共同构成;另外,区域是一个动态而非静止的概念。从一般意义上讲,城市是区域的核心,即其节点区,而城市辐射吸引的范围即区域的均质区,城市是区域的有机组成部分。如果将城市看作一个特殊的区域,其内部结构也可以划分为若干均质区和节点区;二是区域内某种事物的同类性或联系性在区域间则构成差异性,即对外的异质性。同质性和异质性实际上是统一的,是一个标准的两个方面和两种表述。兰州大学经济学院5(三)经济学中的区域概念1、三种代表性观点⑴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直属经济区划问题委员会(1922):区域是国家的一个特殊的经济上尽可能完整的地区。这种地区由于自然特点、以往的文化积累和居民及其生产活动能力的结合而成为国民经济总链条中的一个环节。这是最早从经济学角度对区域概念进行界定,一直沿用至今。⑵美国区域经济学家胡佛(1970):区域是基于描述、分析、管理计划或制定政策而作为一个应用性整体加以考虑的一片地区。它既可以根据内部的均质性划界,也可以看作是一个结节区,它有一个专业化的城市中心来满足全区的需要。这是按照内部同质性或功能一体化原则划分。⑶我国学者:区域是有内聚力的地区。它是通过选择与特定问题相关的特征并排除不相关的特征而制定的,即区域包含的地区具有同质性,经济上有密切的相关性、协调运转的整体性、相互交叉的渗透性。这种定义强调了区域内事物同质性的一面,是比较狭义的说法。2、经济区域的概念:区域是指便于组织、计划、协调、控制经济活动而以整体加以考虑的、并考虑行政区划基础上的一定的空间范围,它具有组织区内经济活动和区外经济联系的能力,常由一个以高级循环占重要比重的中心城市、一定数量的中小城镇以及广大乡村地区所组成。“高级循环”指由金融业、贸易和服务业、信息产业、现代化工业、商业批发业等组成的循环系统。如果缺乏这种高级循环系统,则无法组织区内的经济活动,也无法组织区际的经济联系,区域不能独立地生存和发展。一般地,这种高级循环系统主要集中在较高等级的中心城市。区域经济学中的“区域”不是单指某一种区域类型。依据研究的需要,既可以是行政区域,也可以是经济区域,还可以是自然区域(如流域区域等)。从学科性质的角度看,区域经济学中的“区域”应该是经济区域,因为这样才能有利于探讨区域运行的经济学规律。从实践角度看,按行政区域(地方)来探讨经济运行,有利于提高区域经济学的社会实践功能。在现实生活中,许多跨行政区域的研究成果,由于无法进行卓有成效的行政协调,所以大大削弱了区域研究成果的社会价值。可见,从经济区域角度探讨区域经济运行规律应是未来的发展趋势,从行政区域角度探讨区域经济运行规律应是现实的最佳选择。经济区域是人的经济活动在空间上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地域综合体,由区域中心、区域腹地和联系网络三大要素构成。从空间角度看,经济区域的各组成部分的地位和作用是不一兰州大学经济学院6样的,在经济增长过程中,它们之间有一种主动与被动的关系,其中处核心地位、起主导作用和推动整个区域经济发展的部分,就是区域经济中心或增长中心,相反,则是区域经济腹地。一般说来,增长中心就是城市,经济腹地就是农村,交通线路则是二者进行经济往来和能量交换的联系网络。因此,经济区域可表述为:以城市为增长中心、以农村为腹地、以交通线路为联系网络的经济地域综合体。目前关于经济区域的概念,国内大致有五种说法:1、以中心城市逐步通过横向联系,达到合理的地域分工,求得整个经济区域的共同繁荣,即“经济区=中心城市+横向联系+地域分工”;2、以中心城市辐射范围为依据,称经济区为“经济圈”;3、从经济区内各城市区域的相互关系出发,称经济区是“经济共同体”;4、从生产力布局和经济布局出发,称经济区是客观存在的“生产地域综合体”;5、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角度,把经济区看作一个具有双重意义的范畴,即既是以城市为中心的具有专业化特点的“区域经济综合体”,又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组织和管理国民经济的重要形式,构成中国式社会主义经济管理体制的重要内容。(四)经济区域的基本特征1、整体性。区域内具有某种一致性特性,即同类性,如区域内自然条件、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条件大致类似,经济发展水平和所处的阶段大致相同,经济发展方向一致等等,这种一致性往往是由于区域内部单元的联系造成的;经济区域是由增长中心、经济腹地和联系网络三大要素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有机整体,单有增长中心或单有经济腹地或使二者机械复合都不能称其为经济区域;区域划分必须要符合不重叠和不遗漏的原则。2、地域性。区域是一个有限的空间范围,是一个整体中的一部分,是局部概念;区域是经济活动的载体,是由于自然、社会、经济、历史、文化等各种因素作用而形成的一个复杂的有机结合体;区域是一种商品生产的区位,这使得不同区域形成各具特色的商品生产,而且其区位性往往决定了区域发
本文标题:第一章导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10059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