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药学 > 作用于血液及造血系统的药物
作用于血液及造血系统的药物程玉芳主要内容凝血贫血抗凝血促凝血缺铁性巨幼第一节抗凝血药第一节抗凝血药抗凝血药:指通过影响凝血因子,抑制血液凝固的一类药物。药物分类肝素(注射)香豆素(口服)用于血栓栓塞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肝素(heparin)来源:最初从肝脏发现而得名,药用的肝素主要从猪、牛肺脏和猪小肠粘膜提取。化学结构【药理作用】1、抗凝,特点(1)体内体外均有抗凝作用。(2)作用强大、迅速。2.其他作用:------释放脂蛋白酯酶,水解乳糜微粒和极低密度脂蛋白,起调血脂作用。------抑制炎性介质活性和炎性细胞活动,具有抗炎作用。AT-III抗凝机制肝素&AT-III肝素AT-III赖氨酸(+)精氨酸赖氨酸(+)ⅡaⅨa(-)(+)肝素精氨酸(-)AT-Ⅲ慢凝血因子失活活化的凝血因子Ⅱa,Ⅸa,Ⅹa,Ⅺa,Ⅻa,ⅩⅢa,A凝血因子失活快速AT-Ⅲ加肝素活化的凝血因子Ⅱa,Ⅸa,Ⅹa,Ⅺa,Ⅻa,ⅩⅢa,B【体内过程】【临床应用】1、口服不吸收;皮下和肌肉注射引起血肿,常静脉给药。2、主要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破坏,少量以原型经肾脏排泄。1、血栓栓塞性疾病防止血栓形成和扩大。2、弥漫性血管内凝血3、体外循环、血液透析、心导管等抗凝。4.防治心肌梗死,脑梗死,心血管手术及外周静脉术后血栓形成.(DIC)•【不良反应】1、过量引起自发性出血,可用鱼精蛋白对抗。2、孕妇应用,引起早产和胎儿死亡。3、长期应用引起骨质疏松,发生自发性骨折。【禁忌症】肝、肾功能不全、出血素质、消化性溃疡、严重高血压、孕妇都禁用肝素。低分子量肝素普通肝素降解后分离得到。作用特点:选择性抑制凝血因子xa的活性,对其他凝血因子影响小,在发挥抗凝血作用时,较少发生出血。常用制剂:依诺肝素,替地肝素等。香豆素类口服抗凝药是一类含有4-羟基香豆素基本结构的物质,因口服有效,又称口服抗凝药。代表药:双香豆素华法林【药理作用】抗凝特点:1、作用缓慢、持久2、体内抗凝,体外无效香豆素的抗凝特点:作用缓慢、持久,体内抗凝,体外无效。香豆素是维生素K拮抗剂。香豆素拮抗氢醌型VitK环氧型VitKNADH因子Ⅱ、Ⅶ、Ⅸ、Ⅹ因子Ⅱa、Ⅶa、Ⅸa、Ⅹa香豆素类的药理作用机制【体内过程】【临床用途】【不良反应】1、口服有效,但起效慢;2、血浆蛋白结合率高达90~99%;3、肝脏代谢,肾脏排泄。用于血栓栓塞性疾病,防止血栓形成与发展。优点:口服有效,作用持久,应用方便。缺点:起效慢,剂量不容易控制。过量引起自发性出血,可用维生素K对抗,必要时用新鲜血液或血浆。禁忌症同肝素。第二节纤维蛋白溶解药定义:是一类能使纤溶酶原转变为纤溶酶,促进纤维蛋白溶解,从而溶解血栓的药物,又称溶栓药。主要用于治疗急性血栓栓塞性疾病,对已机化的血栓无法复通。常用纤维蛋白溶解药链激酶尿激酶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阿尼普酶第三节抗血小板药是一类可以抑制血小板粘附、聚集和释放等功能的药物。根据药物作用机制分类•抑制血小板代谢药物(阿司匹林)•阻碍ADP介导的血小板活化药物(噻氯匹定)一、抑制血小板代谢药物阿司匹林(aspirin)又名乙酰水杨酸抗血小板聚集作用机制:不可逆地抑制血小板环氧酶的活性,抑制花生四烯酸的代谢,减少血栓素A2(TXA2)的生成,从而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和血栓形成。【临床用途】小剂量阿司匹林(50~75mg)广泛用于预防和治疗心脑血管栓塞性疾病。【不良反应】消化道出血和消化道溃疡。第三节促凝血药维生素K【分类与来源】维生素K1:脂溶性,存在于植物中。维生素K2:脂溶性,由肠道细菌合成。维生素K3、维生素K4:人工合成品,水溶性。【临床应用】【不良反应】用于维生素K缺乏引起的出血,多见于:1、慢性腹泻,胆汁缺乏2、新生儿、早产儿出血3、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4、应用口服抗凝药引起的出血1、维生素K1静脉注射太快可致颜面潮红、呼吸困难、胸痛、虚脱;第四节抗贫血药贫血的定义:循环血液中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量低于正常。贫血的临床类型:缺铁性贫血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原始红细胞早幼红细胞中幼红细胞晚幼红细胞网织红细胞铁剂【体内过程】【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影响铁吸收的因素:胃酸、维生素C、食物中的果糖等促进吸收;胃酸缺乏、食物中的高磷、高钙、四环素等不利于铁的吸收。----排泄:主要途径为随着肠粘膜细胞的脱落排出,部分经胆汁、尿液、汗液排出。1、治疗缺铁性贫血;2、用于诊断缺铁性贫血;1、胃肠刺激,宜饭后服2、引起便秘叶酸(食物中)还原甲基化5-甲基四氢叶酸四氢叶酸叶酸类【药理作用】VitB12甲基VitB12四氢叶酸可以结合多种一碳单位作为辅酶,传递一碳单位,参与体内多种生化代谢。【临床应用】1、治疗巨幼红细胞性贫血。2、恶性贫血,需合并应用维生素B12。3、甲氨喋呤、乙胺嘧啶、甲氧苄啶所致的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用甲酰四氢叶酸治疗。维生素B12是细胞分裂和维持神经组织髓鞘完整所必需的成分。药用的维生素B12是从放线菌属灰链丝菌的发酵液中分离提出的。维生素B12富含于动物内脏、牛奶、蛋黄中,植物中含量很少。【药理作用】【体内过程】【临床应用】1、促进四氢叶酸的循环利用2、参与神经系统的代谢:参与三羧酸循环,与神经髓鞘脂蛋白合成有关。口服维生素B12必须与胃粘膜壁细胞分泌的“内因子”形成复合物,才易吸收。1、恶性贫血、巨幼红细胞性贫血2、神经系统疾病第五节血容量扩充剂右旋糖酐为葡萄糖的聚合物分类:右旋糖酐70中分子量右旋糖酐40低分子量右旋糖酐10小分子量【药理作用】1、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扩充血容量,维持血压。2、低分子、小分子右旋糖酐抑制血小板、红细胞聚集,降低血液粘滞性,改善微循环和组织灌流,防止休克后期血管内凝血。3、抑制并降低某些凝血因子活性及抗血小板作用,可以防止血栓的形成。【临床应用】【不良反应】【禁忌症】1、低血容量休克:如失血、创伤、烧伤、中毒等。2、防治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3、血栓性疾病:脑血栓、心肌梗死、心绞痛及手术后的血栓形成等。1、过敏反应:皮肤瘙痒、荨麻疹、哮喘发作、发热、过敏性休克。2、过量可致出血,如鼻衄、牙龈出血、皮肤粘膜出血等。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出血性疾病患者、肝、肾功能不全者。DIC病理过程病因感染肝病产科意外凝血系统被激活血液凝固性增强继发纤溶亢进微血栓消耗大量凝血因子和血小板栓塞休克继发纤溶亢进微血栓继发纤溶亢进微血栓继发纤溶亢进栓塞微血栓继发纤溶亢进消耗大量凝血因子和血小板消耗大量凝血因子和血小板消耗大量凝血因子和血小板消耗大量凝血因子和血小板出血休克消耗大量凝血因子和血小板
本文标题:作用于血液及造血系统的药物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10123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