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01第一章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特征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社会主义部分主讲:刘肇民第一章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特征第一节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一、客观必然性基本规律决定的历史必然社会主义社会制度人类社会崭新的社会制度社会主义经济制度落后国家爆发无产阶级革命不违背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无产阶级专政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建立的政治前提1.社会主义制度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崭新的社会制度以往生产方式的更替都是私有制形式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公有制取代私有制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代替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是由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决定的,是资本主义私有制与高度社会化大生产的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先进性-矛盾性-必然性-社会主义革命2、社会经济制度的更替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发展的必然结果资本主义的历史作用基本矛盾不断尖锐局部调整和扬弃不能从根本上解决3、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建立的政治前提取代过程不能随生产社会化的发展而自发地实现,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不可能在资本主义社会内部自发地产生,资产阶级不会(也不可能)让资本主义制度自行灭亡。公有制取代私有制不同以往取代,它直接威胁到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只有无产阶级通过革命斗争掌握政权成为统治阶级,依靠政权力量,才能实现。4、落后国家爆发无产阶级革命并不违背社会发展规律要正确理解马克思分析这一问题的基础理论------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规律。无产阶级革命爆发的时机需要具备其他现实条件。马克思只能为科学社会主义提供基本理论,不可能也不需要为后人划定框框。5、世界范围内,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1)资产阶级不会自动退出历史舞台2)资本主义体系发展的不平衡3)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是一个历史发展过程二、中国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选择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历史的误会”主观意志中国无法选择资本主义道路国际条件群众基础社会力量社会形态依次更替的一般规律不排斥曲折或跳跃式的发展现象合乎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中国革命过程的两步走无产阶级领导人民大众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开国大典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从此,中国开始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着手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马克思主义关于建立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马恩设想社会主义不可能在一个国家单独取得胜利,而可能在多数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发生并取得胜利列宁提出社会主义可以首先在一国或少数几个国家胜利的学说俄国十月革命和中国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充分证明了列宁的科学论断。三、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在我国,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就进入了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即革命的转变时期。无产阶级在过渡时期的基本任务,就是把资本主义私有制和农业、手工业中的个体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总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建立的政治前提无产阶级专政的建立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基础我国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本途径过渡时期主要矛盾主要任务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社会主义道路同资本主义道路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在国民经济中的主体地位三大改造基本途径三大改造标志过渡时期结束,基本完成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社会转变,建立起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依附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相勾结,垄断了旧中国的经济命脉,是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基础,代表着旧中国最反动、最落后的生产关系,严重阻碍了中国生产力的发展没收官僚资本,建立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官僚资本买办的、封建的国家垄断资本在中国的通称经济命脉物质基础和平赎买民族资本,壮大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民族资本殖民地、半殖民地或民族独立国家中民族资产阶级所拥有的资本中小资本利用、限制和改造两重作用政治态度两面性通过国家资本主义形式实现政策性质途径国家资本主义无产阶级国家能够加以限制和规定其活动范围的资本主义过渡形式补充形式初级形式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工业委托加工、订货、统购包销商业经销、代销等公私合营高级形式流通到生产全行业全民所有制企业个别企业改造个体私有制,建立社会主义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生产资料归部分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一种公有制形式原则: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过程:互助组、初级合作社、高级合作社。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建立,标志着农业个体经济变成了社会主义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经济。个体手工业的改造从流通领域入手,采取了从手工业供销小组、手工业供销合作社组织,然后进入生产领域的合作,建立生产合作社1956年底,基本完成对农业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合作社的农民工人阶级的豪迈第二节马克思、恩格斯对社会主义社会的科学预测1516年莫尔《鸟托邦》-社会主义思潮萌芽16世纪的闵采尔,17世纪的维拉斯、温斯坦莱,18世纪上半叶法国的摩莱里、马布利、巴贝夫法国的圣西门(1760~1825年)傅立叶(1772~1837年)和英国的欧文(1771一1858年)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发表的(共产党宣言》,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一、空想社会主义到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改良示范空想二、马恩对未来社会认识的方法论及其科学意义(一)方法论——唯物辩证的历史观1、认识论基础——实践的观点“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2、历史唯物主义观点3、辩证的观点根据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总的要求,根据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的总趋势,通过科学的抽象,把握社会主义不同于资本主义的最一般、最基本的特征或规定性。(二)马克思、恩格斯对社会主义社会科学预测的意义只有坚持实践的观点,以生产力的发展为标准从事社会主义建设,在实践中不断检验、丰富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才能把坚持与发展统一起来,使社会主义充满生机和活力。生产力实践坚持与发展(一)个人自由全面的发展1、个人自由全面发展是未来社会的基本目标2、实现个人自由全面发展的途径3、实现个人自由全面发展的条件(二)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代替私有制(三)尽快发展生产力,实现共同富裕1、强调生产力的首要性2、共产主义生产目的3、消灭商品生产,对全部生产实行有计划的调节4、在共产主义的低级阶段要实行按劳分配三、马恩关于未来社会基本经济特征的认识1、个人自由全面发展是未来社会的基本目标(一)个人自由全面的发展“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通过联合起来的个人对全部生产力总和的占有、消灭分工和私有制实现的2、实现个人自由全面发展的途径3、实现个人自由全面发展的条件(个人自由与集体的关系)(二)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代替私有制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的原理分析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得出这一结论的消灭私有制是建立未来自由人联合体的根本途径“共产党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论概括为一句话:消灭私有制。”(三)尽快发展生产力,实现共同富裕1、强调生产力的首要性。4、在共产主义的低级阶段要实行按劳分配。3、消灭商品生产,对全部生产实行有计划的调节。2、把共产主义社会的生产目的概括为“扩大、丰富和提高工人的生活”。三、马恩关于未来社会基本经济特征的认识共产主义社会是在资本主义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基础上产生的,这一社会的基本目的是通过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对生产实行有计划的调节,以更快地发展生产力,实现社会的共同富裕和个人自由的全面发展。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低级阶段,它是刚刚从资本主义社会中脱胎出来的,保留着旧式分工,劳动者之间实行等量劳动相交换的原则。总结第三节对社会主义认识的发展1、建立的历史条件一、传统的以反市场为核心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2、主要观点3、列宁关于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论述4、斯大林关于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论述探索在公有制基础上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就成了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发展中的核心问题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提出1、实践的发展2、理论萌芽波兰奥斯卡•兰格----计划模拟市场模式波兰布鲁斯----集权与分权结合计划经济模式捷克奥塔•锡克----宏观调节下的自由市场前苏联西伯利亚学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20世纪3、改革开放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明确提出1)萌芽阶段----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2)“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阶段----1982年,党的十二大3)“有计划商品经济”阶段----1984年10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4)“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阶段----1987年党的十三大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阶段----1992年春,邓小平在南巡讲话同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四大,第三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二、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三、社会主义经济改革的理论四、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战略的理论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1、理论形成2、含义3、存在原因4、基本经济特征5、主要矛盾6、理论意义①社会性质上已是社会主义社会。②发育程度上还处在不发达阶段。由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特殊历史条件和我国现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①生产力水平低;②生产关系不完善、不成熟;③公有制不成熟,存在着多种所有制;④正在发育的市场经济;⑤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二)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2、从国情出发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们的基本国情。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1、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内容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和制度基础与和实现目标的统一突破了单纯从生产关系方面阐释社会主义特征的认识局限,从生产力、生产关系的统一角度来认识社会主义的本质。3、社会主义与解放、发展生产力为什么说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从根本上说,这是由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决定的。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已经占据统治地位,但是社会生产力水平还很低。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个主要矛盾贯穿我国社会主义阶段的整个过程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尤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把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摆在首要位置。发展生产力的前提是解放生产力,只有解放生产力,才能发展生产力。解放生产力的含义一是革命是解放生产力通过社会革命,摧毁旧的生产关系,建立起新的生产关系,从而使生产力获得解放。所以,革命是解放生产力。二是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传统的僵化的经济体制,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使劳动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再受束缚和压抑,使有限的社会资源能够得到合理配置,从而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这一解放生产力的任务必须通过社会主义制度的自觉改革和完善,因而,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4、在我国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意义初级阶段决定发展生产力更具有特殊的重要性和迫切性。第一,我国社会主义的历史前提和时代特点,决定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建立起社会主义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最终战胜资本主义制度。第二,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更好的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解决社会矛盾,提高和改善劳动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第三,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在高度物质文明的基础上建设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和精神文明。第四,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从经济上保证国家的独立自主。总之,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靠自己的发展,关键是发展经济。归根到底,发展才是硬道理。5、社会主义区别于资本主义的根本原则是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与以往一切以私有制为基础的社会经济制度的根本区别就在于,它要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这是社会主义生产
本文标题:01第一章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特征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10378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