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咨询培训 > 【解析版】2018年成都中考语文试题
1成都市二〇一八年高中阶段教育学校统一招生考试(含成都市初三毕业会考)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全卷分为A卷和B卷,A卷满分100分,B卷满分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2、在作答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的地方。考试结束,监考人员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3、选择题分部必须用2B铅填涂,非选择题分部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题卡上各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均无效。5、保持答题卡清洁,不得折叠、污染、破损等。A卷(共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24分)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1、下面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C)A、阻遏.(è)胚.芽(pēi)孜.孜不倦(zī)B、汲.取(jí)稚嫩.(nèn)养精蓄.锐(xù)C、蓬蒿.(gāo)羁绊.(bàn)装模.作样(mú)D、震悚.(sǒng)归省.(xǐng)眼花缭.乱(liáo)【解析】本题考查字音的辨析。“蒿”应读“hāo”。2、下列语句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D)A、人们不知道地球为什么要发那么的脾气,它把岩石融化成沙砾,把峻岭劈成深渊。B、四乡立即传开他的丑闻,老信客声辨不清,满脸凄伤,拿起那把剪刀直扎自己的手。C、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历尽心血,几年辛苦,凝结成《唐诗杂论》的硕果。D、垂柳全乱了线条,抛举在空中,刹那间僵直了,随即就扑撒下来,乱得像麻团一般。【解析】本题考查字形的辨识。A组“融”应为“熔”;B组“辨”应为“辩”;C组“历”应为“沥”。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A、第54届世乒赛男子团体决赛中,半决赛淘汰了瑞典队的中国队卷土重来....,成功卫冕。B、在这片劫后重生的土地上,人人各得其所....,各展其长,满怀信心创造幸福美满的生活。C、充分发挥丝绸之路的纽带作用,可以让历史背景不同的亚欧各国息息相通....,共同繁荣。D、《经典咏流传》以崭新的形式推介古典诗词,对弘扬传统文化具有不容置疑....的作用。【解析】本题考查词语(包括成语)的理解与运用。A.卷土重来:比喻失败之后重新恢复势力。不合语境。B.各得其所:每一个人或事物都得到合适的安顿。C.息息相通:呼吸相关联,形容关系密切。D.不容置疑:不容许有什么怀疑,指真实可信。4、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B)A、川航机组突遇险情,成功备降,强烈地震撼着网友的心,纷纷为他们的专业素养点赞。2B、按照田园城市的建设标准,规划者首先考虑的是,让市民“看得见山水,记得住乡愁”。C、多所学校举行世界环境日教育活动,其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学习环保知识和环保意识。D、本期“文翁大讲堂”的听众,除成都教师外,还有资阳、攀枝花等外地教师也参与其中。【解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A.“纷纷为他们的专业素养点赞”缺主语,可改为“网友纷纷为他们的专业素养点赞”;C.“了解、学习”与“环保意识”搭配不当,可改为“了解、学习环保知识,增强环保意识”;D.“还有”和“也参与其中”句式杂糅,可改为“除成都教师外,还有资阳、攀枝花等外地教师”,或改为“除成都教师外,资阳、攀枝花等外地教师也参与其中”。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阅读下面文文文,完成5—8题。甲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乙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丙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明媚,如倩女之靧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5、下面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A、而或长烟一空.空:空中B、野芳发.而幽香发:开放C、而乐亦无穷.也穷:穷尽D、于时冰皮始解.解:融化【解析】本题考查辨析文言实词的含义。空:消散。6、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B)A、其.喜洋洋者矣其.真无马耶B、朝而.住面山而.居C、若脱笼之.鹄何陋之.有D、山峦为.晴雪所洗不足为.外人道也【解析】本题考在辨析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A.代词,可译为“那”/语气副词,可译为“难道”;B.均为连词,表修饰;C.结构助词,可译为“的”/结构助词,标志宾语前置,可不译;D.介词,可译为“被”/介词,可译为“向”。7、对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D)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A、像那太阳出来而林间雾气散了,烟云归来而山谷和洞穴显得昏暗,(这)由昏暗变得明亮的景象,就是山间的早晨和晚上。B、像那太阳出来而林间的花朵开放了,烟云聚拢而山谷和洞穴就显得昏暗,(这)由昏暗变得明亮的景象,就是山间的早晨和晚上。3C、像那太阳出来而林间的花朵开放了,烟云归来而山谷和洞穴显得昏暗,(这)由昏暗交替变化的景象,就是山间的早晨和晚上。D、像那太阳出来而林间雾气散了,烟云聚拢而山谷和洞穴显得昏暗,(这)由明暗交替变化的景象,就是山间的早晨和晚上。【解析】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林霏开”应译为“林间的雾气散了”,“归”应译为“聚拢”,“晦明变化”应译为“明暗交替变化”。A.“归”“晦明变化”翻译错误;B.“林霏开”“晦明变化”翻译错误;C.“林霏开”“归”翻译错误。8、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A、三段短文都围绕春天而写。甲文描绘生机盎然的湖上春色,乙文描绘山水相映的山间春景,丙文描绘万物复苏的田野春光。B、三段都是通过人的活动表现景色之美。甲文的渔歌互答,乙文的朝往暮归,丙文的如鹄之出笼,都侧面描写出景色的美好。C、三段短文都表现了作者内心的喜悦。甲文抒发心旷神怡的喜悦,乙文表现乐意无穷的欢愉。丙文则有自由舒畅的兴奋。D、三段短文都用词精妙。甲文用“浮”“跃”,写出月下湖面的动态;乙方用“开”“暝”,写出早晚景象的变化;丙用“微”“始”等,写出大地初醒的状态。【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的主要内容和表达技巧。“三段短文都围绕春天而写”“山水相映的山间春景”有误,乙文描写的是山中四季景象。【文言文译文】甲到了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时候,湖面平静,没有惊涛骇浪,天色湖光相连,一片碧绿,广阔无际;沙洲上的鸥鸟时而飞翔而停歇,美丽的鱼来游去;岸上的香草和小洲上的兰花,生长茂盛,青翠欲滴。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波动的光闪着金色,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渔夫的歌声你唱我和地响起来,这种乐趣(真是)无穷无尽啊!(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心胸开阔、心情愉快,光荣和屈辱一并忘了,端着酒杯,吹着微风,那真是快乐高兴极了。乙像那太阳出来而林间的雾气散了,烟云聚拢而山谷和洞穴就显得昏暗,(这)明暗交替变化的景象,就是山间的早展和晚上。野花开放而散发出幽微的香气,美好的树木枝繁叶茂而一片浓荫,天气高爽,霜色洁白,溪水低落,隐石显露,这是山中的四季的景色。早晨进山,傍晚返回,四季的景色不同,因而(游玩的)乐趣也是无穷无尽。丙高大的柳树夹立堤旁,肥沃的土地有些湿润,一望空旷开阔,(觉得自己)好像是逃脱笼子的天鹅。这时河上的冰面刚刚融化,波光才刚刚开始明亮,像鱼鳞似的浪纹一层一层,清澈得可以看到河底,光亮的样子好像明镜新打开,清冷的光辉突然从镜匣中射出来一样。山被晴天融化的积雪洗过,美好得好像刚擦过一样,娇艳光亮,(又)像美丽的少女洗了脸后刚梳好的髻鬟一样。柳条将要舒展却还没有舒展,柔软的梢头在风中散开,麦苗破土而出,短小如兽颈上的毛,才一寸左右。三、默写(6分)9、默写古诗文中的名篇名句。(6分)(1)补写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任选其中两句作答,如三句皆答,按前两句判分)(2分)①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4②抽刀断水水更流,_________________。(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③____________________,有暗香盈袖。(李清照《醉花阴》)(2)请在吴均的《山中杂诗》和刘长卿的《送灵澈上人》中任选一首,在答题卡上写出题目再默写全诗。(4分)(1)①择其善者而从之②举杯消愁愁更愁③东篱把酒黄昏后(2)《山中杂诗》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送灵激上人》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每空1分,标题不计分,有错字、别字、漏字、添字,该空不计分。)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0-12题也说颜值①过去,我们夸奖一个人长相英俊、风度潇洒,喜欢用“一表人才”。现在,网友们又发明了一个热词:颜值。在价值多元化的今天,我们应该如何正确看待“颜值”呢?②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相貌从未被大家忘记,“貌比潘安”的赞誉流传至今。但潘安被称赞并不单单因为他的相貌,他的德行、他的才华、他对妻子的专情才是他被后人记住的关键所在。所以,颜值高固然是优势,但仅有高颜值是远远不够的。③颜值高,让人易于在社会生活中占得先机。在人类进化史中,真的难以彻底剔除人性中的“爱美”基因。放眼当今世界,相貌甚至被当成了一种商品或一个消费符号。在职场、社交场以及婚恋场上,颜值高的人都颜值低的人更加如鱼得水;而那些颜值不高的人,却不太容易在第一时间得到别人的垂青。于是,很多人吐槽说:对这个看脸的世界失望了!④如果仔细研究人类发展史,颜值不高的人,对这个世界大可不必失望。就长远发展来说,一个人更重要的是拥有德行和才华。⑤貌因德而美。外表是皮囊,德行才是核心,若非如此,再好的相貌也没有价值。汪精卫长相英俊,气度不凡,可谓“颜值高”,但这样一位相貌出众的热血青年后来却做了汉奸,至今仍遭到中国人的唾弃。德不配颜,徒有“颜值”之虚名,其“高颜值”反倒成了一个笑话。⑥才被颜不足。颜值低是一种“先天不足”,才华却是弥补这种“不足”的营养剂。英国人戈登在他的著述中对晚清大臣曾国藩有如此描述:个子中等,身材肥胖,脸上皱纹密布,脸色阴沉,目光迟钝;穿着陈旧,衣服打皱,上面还有斑斑的油迹。可以看出,曾国藩的外貌并不“漂亮”,可谓“颜值不高”,但他却大风大浪中凭借过人才华,成就一番事业,名垂青史,令人敬仰。⑦古语云“腹有诗书气自华”,现在也有流行语“欣赏一个人,始于颜值,敬于才华,终于人品”。无论是一个如何风华绝代,最后沉下来值得答道的只有两样——德行和才华,然后才可能说,这个人还有“颜值”。10、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面填空。颜值高,让人易于在社会中占得先机中心论点:__①__貌因德而美就长远发展来说,一个人更重要的是拥有德行和才华③②5答案:①颜值高固然是优势,但仅有颜值是远远不够的。②才补颜不足。③谈“颜值”的前提是一个人拥有德行和才华。【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议论文的行文思路。①处考查全文中心论点的把握。在通读全文,把握作者观点的基础上,关注文章标题、开头结尾,从中寻找能概据作者核心观点的完整语句作答即可。本文从“颜值”这一热词谈起,然后又由“貌比潘安”的例子引出文章论点,第②自然段“所以”之后的中心句即为文章中心论点。②处考查分论点的把握。借助题干中信息可梳理行文思路。第④自然段是过渡段,承上启下,“就长远发展来说,一个人更重要的是拥有德行和才华”引出第⑤⑥自然段对“德”和“才”两方面的具体论述:“貌因德而美”“才补颜不足”。据此可确定②处应填“才补颜不足”。第⑦自然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总结全文,得出结论,即中心论点。因此③处扣住本段最后一句进行总结即可。11、第⑥自然段引用英国人戈登在著述中的文字后,原稿还引用了如下资料,但作者修改文章时将其删除,请分析删除理由。(3分)曾国藩自己也说:“余性鲁钝,人他人目下二三行,余或疾读不能终一行。”答:曾国藩的话是自谦才华不够,不能
本文标题:【解析版】2018年成都中考语文试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10445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