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工程监理 > 谈苏北地区农村电商的发展:以徐州为例
龙源期刊网谈苏北地区农村电商的发展:以徐州为例作者:吴坤来源:《商业经济研究》2018年第02期内容摘要:本文基于江苏省徐州市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基本概况,着重通过徐州农村电商发展现状的调研,对徐州地区加快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的路径与方式进行探索。关键词:农村电商发展路径江苏徐州农村电商发展现状第一,交易规模持续增长。2017年前三季度电子商务交易额突破900亿元,已有农产品网店4万余家,农村电商交易额超过50%。并依托电子商务形成了具有实力的产业带。第二,农村电商发展新格局初步形成。“镇村通”工程是江苏省电商改革试点项目,也是徐州市创建国家电商示范城市的重点支撑项目。以“镇村通”工程为引领,已基本形成“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点上带动、面上开花”的徐州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格局。与阿里巴巴、京东、苏宁易购等平台启动了战略合作,以村淘、京东、1号店、地方馆等平台为载体,积极推进农村电子商务。第三,积极培育农村电商示范主体。两县(睢宁县、新沂市)、两镇(睢宁县沙集镇、丰县大沙河镇)和两村(睢宁县沙集镇东风村、铜山区马坡镇前八段村)入选2016年江苏省农村电子商务十强县(镇、村),入选数量全省居首。2017年,徐州市10个省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和19家示范企业入选《2017-2018年度江苏省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园区)、示范企业》,继续保持全省领先。其中,涉农电商企业13家,示范基地6家,分别占获评主体的60%以上,引领和带动各类电商企业、电商平台有序发展,形成了体系健全、典型带动、相互补充的多层级示范体系,构建了助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坚实框架。农村电商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农民电商能力不足。首先,农村年轻一代多外出打工,农村“空心化”问题突出,不平衡的年龄结构使农村地区对电商接受度不高;其次,传统生产方式与交易方式的惯性导致农民更习惯于当面交易和实体店购买,对网络购物普遍存在较多不信任感;第三,让不具备基本计算机操作能力、不懂得搜索比价、不会网上支付、不会打字上传图片的农民网购网销可能比在传统市场中进行交易难的多。农民是农村电子商务的主要参与者,农民电商能力不足是阻碍农村电商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网店经营资金压力大。根据对徐州市部分农民网商调查发现,90%以上的网商选择在第三方电商平台——淘宝或天猫开店。而淘宝的商铺推广、网店活动、入驻天猫商城等都需要额外的资金投入;天猫平台推广广告位价格则以当日同类别商城进行竞价,一些新开的天猫店铺,广告费用占到销售额的30-40%,有的甚至更高,80%的受访网商在不同程度上面临资金短缺、融资贵等问题,使得网店起步困难或者投入不足,影响农民网商长远发展与壮大。龙源期刊网农村电商物流网络不发达、配送成本高。目前徐州市农村电子商务物流网络构建一是通过与阿里巴巴、京东商城等大型电子商务公司合作,建立农村电子商务物流及营销网络;二是各县(市)区域性农村电商建立局部地区电子商务配套体系。第一种方式大都单向面对阿里巴巴或京东等单一平台开放服务,降低了电子商务开放性优势;第二种则难以在短期内打开市场形成规模优势。农村地区电商人才缺乏。一方面,农村一线缺少电商带头人,不管是农民网商还是电商中介经纪服务提供者,这些“农民卖家”既要有强烈的市场意识和管理能力,又要在运用电子商务的同时熟悉农产品特点和市场行情,并能在网购客服中及时解答客户提出的问题,这对农民是个挑战;另一方面,农民网商在竞争日趋激烈的电商时代,其自身能力和素质已难以维系行业的持续发展,受农村发展环境所限,也难以吸引高端人才入驻,行业发展后劲不足。缺乏质量标准和知名品牌,产业市场风险较高。由于缺乏统一的农产品质量标准,增加了产业市场风险,为农村电子商务的可持续发展埋下隐患。此外,质量标准的缺失增大了知名品牌培育的难度,目前绝大多数农民网商处于无品牌经营状态,产品附加值低。徐州农村电商的发展路径研究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首先要借助于县级以上政府的公信力,农产品电子商务规模目前小而分散,对于资源性的整合需要借助政府的力量,为农产品的质量做初级信用背书,为第三方电商企业提供公司注册、税收、资金等实际性的支持;其次应加强农产品标准化和品牌化建设。农产品品牌化运作是农产品实现溢价增收的先决条件,分散经营的农村结构、形式各异的生产工具、良莠不齐的管理水平等诸多因素制约着农产品的品质,从源头控制,规范化肥农药使用,专业性的进行后期加工是农产品电子商务推广的基础;政府应帮助和引导农产品生产经营者为自己的品牌进行申报和认证,在有特色的乡镇,鼓励地理标识,通过品牌建设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最终依托绿色标识,无公害认证等品牌的建立,服务于农村电商的推广。发展现代化物流体系。第一,合理规划农村物流基础设施,打造“综合性物流中心—乡镇配货中转站—村级物流代办点”物流网络平台体系。农村物流基础设施不仅仅是延伸到农村的铁路、公路等公共基础设施,还包括分布在村庄里的物流网点、物流信息平台等基础设施,从整体上合理规划物流网点的地理分布,科学确定各级物流中心的规模;同时应当创新投资机制,引入多元化的投资力量进行农村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第二,加强农村物流的信息化建设,提高其运作效率及服务水平。要加速互联网技术在农村普及的速度,建立并完善农村物流信息服务平台;引入条码技术、射频技术等信息自动化采集技术来提高物流信息处理效率;开发多层级物流信息处理系统,实现从城市到县,从县到乡镇,从乡镇到村子的多级物流结构,保证信息传输渠道双向通畅;完善物流信息系统从收集、传输、处理到反馈的各项功能,形成完整的农村物流信息平台。第三,农产品冷链物流建设刻不容缓。要从供应链管理思维出发,优化农产品物流路径和节点设计,对农产品供应链中的加工、包装、库存、配送等环节制定符合现代物流技术的标准,引导和鼓励各物流公司跨区域冷链业务合作,优化冷链流通。龙源期刊网建设农业生产资料电商平台。农业生产资料产品中的大部分品种都可以标准化,符合多次购买特征,适合电商模式销售,农资电商发展所需的外在基础成熟,农资电商的大趋势已经形成。政府方面应该大力推动阿里、京东、苏宁等大型电商和众多快递企业布局农村市场,使农民可以通过农资电商平台满足生产资料的供给和需求,获得性价比更好的生产资料;各类电商平台应该依托现有各部门的农村网络渠道,开展生产资料电子商务,打通农资行业信息流,整合农资行业各个环节,从种子、化肥、农药开始,逐步拓展至农机农具、农技服务、农村金融等领域的交易与服务。拓展农村电子商务服务领域。推进网络建设,全力打造“数字化农村”。建议将村委会办公楼、龙头企业及重点电子商务家庭Wi-Fi网络全覆盖,并将互联网引入农村社区管理,加强村级金融服务。通过培育农村电商服务企业,组建农村电商协会等行业组织,成立专业服务机构,为农村电商发展提供咨询、培训、技术支持、网店建设、品牌培育、营销推广、物流解决、代理运营等专业化服务。增加现有农村电子商务综合服务功能。加强农村电商的运营与管理。一是要引进和培育电子商务人才。通过联合高校、电子商务企业共建实习和培训基地进行多渠道培养,鼓励在校大学生网络创业,有条件的协会可以直接与高校建立更为灵活的“订单式”培训课程,积极搭建人才供需交流平台,为农村和电商企业引进紧缺急需的电商人才。二要建立一个真正的商业模式来进行“规模化”运营。农村电商发展的关键在于渠道下沉,由于农村社区平台呈集合分布式,并非电商的集中式平台,建立完备的商业模式,对分布的社区进行联动,成为一个网络式的交叉互动平台至关重要。深入线下,建立试点村庄,利用现有的资源进行整合,从一家店开始,像连锁店一样不断累积,同时也不断积累商业经验,类似于“农村电商的连锁店式管理”,最终达到规模之后形成商业模式。政府引导、合理布局、完善公共服务配套。一是合理布局。立足本地优势,结合传统实体产业集群分布,科学布局,充分利用和发挥已经形成的各种优势,加大力度吸引外部资源,拓宽合作渠道,政府平台应主动和市场化平台合作,贴近目标用户并让服务更好地抵达服务对象;二是完善公共服务配套。政府应当根据产业发展需要,加大投入,优化有形市场的公共环境,树立良好的区域形象,把对电子商务交易的支撑服务及时便捷地体现在交易环节中;三是破除融资难。探索由金融机构根据电商企业产品库存数量、数据魔方的经营数据、企业流动资金等情况确定授信额度的融资新模式,积极对接银行等金融机构,对发展潜力好的成长型电子商务企业,制定合理而有效的贷款和帮扶方式,支持电商企业发展。参考文献:1.汪向东,梁春晓.新三农与电子商务[M].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2.岳欣.推进我国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J].宏观经济管理,2015(11)3.李丽,李勇坚.中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现状与趋势[J].经济研究参考,2017(2)
本文标题:谈苏北地区农村电商的发展:以徐州为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10472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