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汤浅现象――世界科学中心的大迁徙
1汤浅现象——世界科学中心的大迁徙唐太宗以虚怀纳谏著称于世,贞观一朝谏臣云集,著名的有魏徽最为杰出.他素有胆智,忠心耿耿,敢于犯颜直谏,面折廷净,前后所奏二百余事,魏微所谏都是为了唐朝的长治久安,使太宗少犯很多错误,对“贞观之治”的出现起了不小的作用.贞观十六年,魏微去世.太宗十分惋惜地对朝臣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汤浅现象——世界科学中心的大迁徙1、汤浅现象1962年,日本神户大学的汤浅光朝教授提出了“科学活动中心转移论”.汤浅是日本科学史家,他认为,如果某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的科技成果超过全世界成果总数的四分之一,那么,这个国家就可称为世界科学中心.他指出,自15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以来,世界上曾形成过五次科学活动中心,它们依次是意大利、英国、法国、德国和美国.美籍华人物理学家、1976年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把这一现象称为“汤浅现象”.科学史家们追索着“汤浅现象”的足迹,发现中国恰恰就在15世纪失去了科学中心的位置,从公元6世纪到15世纪,中国知识的产出量占世界总量的54%,15世纪以后世界上已发生了五次科学中心大迁徙.科学技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史前.在埃及、巴比伦、中国和印度,曾经出现过古代科学技术的成果.其中,许多优秀成果汇集到古希腊人那里,展现出了光彩夺目的壮观情景.现代意义上的科学技术是从文艺复兴开始的.从那时到现在的四百年间,世界科学技术的中心几经推移,不断地呈现出继承与突破相结合的发展.2、意大利人文科学的崛起意大利的人文复兴与意大利有美丽的山川、温和的气候、多变的景象、以及意大利人开朗的性格、冒险的精神、探索的欲望都有着密切的关联.它的本质是对古希腊的理性、拜占庭的艺术、古罗马的雕塑,使意大利形成了前所来有的繁荣.意大利的复兴是以文艺复兴为代号、以人文主义为旗帜、以文学艺术为先锋而开始的.文艺复兴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巨人的时代;文艺复兴之初,意大利出现了文学“三杰”但丁的《神曲》,既反映了中世纪的意识形态,颂扬了个性解放,无情地抨击了教皇的权威(同时但丁和荷马、莎士比亚、歌德并称为欧洲四大诗人).佩特拉克大呼:“我们是凡人,我们应该过凡人的生活.”博伽丘的《十日谈》,竭力倡导享受人生.同时又出现了意大利艺术“三杰”:开创米兰画派的达·芬奇,罗马画派的米开朗基罗,威尼斯画派的拉斐尔.意大利绘画突出对人物的表现,人物本身有着鲜明的个性、丰富的感情、细腻的内在气质和风格各异的类型.达·芬奇(LeonardodaVinci1452—1519)是大画家、大数学家、工程师、力学家、物理学家,绘画的代表作有《岩间圣母》、《最后的晚餐》、《蒙达丽莎》,他先在米兰,后去了佛罗伦萨,接着去罗马,最后去了法国.《蒙达丽莎》的“微笑”己径成为后人对神秘、内在、永恒、宁静的微笑的代名词.达·芬奇这种善于探索内心世界和以无比娴熟的技巧表现情感的才能令后人折服.这幅画不仅借助于解剖透视的科学知识使艺术表现更完美形象,更真实生动,而且运用了明暗表现手法使形象的一切细节与背景的自然揉为一体.米开朗基罗(Michelangele1475—1564)的代表作有《大卫》、《创世纪》、《最后的审判》、《摩西十诫》,米开朗基罗独具的男性强力度感的艺术风格与技巧的成熟完美,是立足于对希腊艺术遗产的继承和创造,他一生所追求的“大力神”概念通过他的雕刻与壁画把这一概念发挥表达得淋漓尽致.凶拉斐尔(Raffael1483—1520),世界文学艺术发展史上有许多短命的天才,拉斐尔便是其中之一。他虽然仅仅活了37岁,艺术成就却可与68岁的达·芬奇、89岁的米开的基罗并列为文艺复兴“三杰”。他与前二者在艺术风格上的不同之处在于:达·芬奇的艺术精巧含蓄,富于哲理;米开朗基罗的艺术雄伟壮丽,充满激情;拉斐尔的艺术婉雅和谐,抒情优美。达·芬奇是智慧的象征,米开朗基罗是力量的体现,拉斐尔是理想的化身。拉斐尔一生以画圣母见长,短短的一生画了几十幅圣母像。前期,即佛罗伦萨时翔,他画的《大公爵的圣母》、《草地上的圣母》、《翠鸟的圣母》、《美丽的园丁》等,均属于“母爱式”。1508年到罗马以后,拉斐尔的绘画条件优越,题材扩大了,但仍画了一些圣母像,这时的圣母像属于“女王式”圣母。2《西斯廷圣母》是拉斐尔一系列圣母像中最出色的一幅,是1505年完成的架上画。不论从构思构图、造型色彩、神态委信,都是成熟和完美的。这幅作品与米开的基罗的那些气势磅麻的作品迎然不同,与他自己在教皇宫里的那些大型壁画也有很大的差距。整幅画面流露出优雅、轻快,和谐、流畅的情调。拉斐尔把B己美好的理想寄托在圣母身上,让他笔下的圣母给人类带来希望和美好的一切。他尽其所能把人类一切高尚完美的因素都塑造在圣母身上。这位圣母不是站在人民之上的统治者,而是充满母爱之情的亲人。这幅画不但体现了拉斐尔的思想情操及艺术理想,也体现了他自己性格气质方面的平易近人和温和可亲。自1509年起,拉斐尔受教皇朱理二世重用,为梵蒂冈官教皇本人专用的一套房间绘制了四幅巨型壁画。即:代表神学的《圣典争论》,代表法律的《神圣教律》,代表诗歌的《巴尔那斯山》,代表哲学的《雅典学院》。每一幅大壁画之上的屋顶,均有一个象征性人物各自代表这四个方面的学问。这四幅中最为成功和有代表性的当属《雅典学院》。在《雅典学院》中画家把古希腊以来历史上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集合一起,以大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和柏拉图为中心,分成若干不同组、有的在激烈争论,有的在沉思冥想,有的在研究问题,有的在教导学生。画面洋溢着浓厚的学术与争鸣的气氛,唱出了人类智慧与理想的赞歌,画面丰富而和谐、庞大又统一,轻快而又有节奏感。画家塑造了许多大学问家的不同典型形象,揭示了不同性格特征与精神面貌。拉斐尔利用了科学上的成就,在达·芬奇《最后的晚餐》的基础上,把透视学运用到庞杂的场面描绘上,使重点突出,层次分明,扩大了壁画的空间感,使楼内有楼、室内有室,开扩宽畅、视力集中。拉斐尔37岁时为艺术事业辛劳而逝。虽然早逝,业绩辉煌;他虽然生活顺利富足,对事业却极其刻苦努力。拉斐尔创造了“理想美”的典型,他把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与形象极力用画笔体现出来,一切人、景、物在他的笔下都变得那么优雅婉约、富于诗意,虽然没有米开朗基罗的力量和反抗精神,但也没有米开朗基罗的苦闷与骚动。意大利是古罗马文化的发祥地.476年,西罗马帝国在“蛮族”的冲击下灭亡后,西欧普遍衰微,而以君士坦丁堡为首都的东罗马帝国却保持着相对稳定和繁荣.古代希腊、罗马的大量科学成果在这里渗入阿拉伯文化,得到继承和发展.十一世记,由于封建制度的确立,出现城市.欧洲开始振兴,特别是意大利,它把热忱投向象征着伟大过去的文化遗迹,并且重视从先进的东方文明中吸取营养,形成了有名的大翻译运动.结果,到十五世纪以前,不仅包括四大发明在内的一大批中国、印度、阿拉伯的优秀科技成果传到意大利,而且古代希腊、罗马的文化瑰宝也得以再现,于是意大利成为文艺复兴的发祥地.那时,基督教会对于科学技术的发展起过双重作用.一方面,它作为封建支柱,对自然科学进行了骇人听闻的摧残;另一方面,它作为精神鸦片,也用一些阉割过的古代自然科学的成果,作为描述神学自然观的根据.制造出“经院哲学”.这就促使意大利从十一世纪开始,逐渐形成了早期的大学.到十四世纪上半叶,欧洲已有四十多所大学,发挥了学术活动中心的职能.新的生产方式的兴起,是意大利科学技术得以繁荣的主要因素.十一世纪以后,意大利由于政治纷争以及国王和教皇的斗争,长期陷入分裂;而许多城市的工商业,依靠地中海航道对近东的贸易发展了起来,因之脱离了教会的控制.到十四世纪,在意大利北部的一些经济发达的城市,诞生了资产阶级,佛罗伦萨完全被资产阶级控制,成为意大利的经济中心.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不断冲击封建经济的背景下,资产阶级迫切要求在意识形态领域进行一次巨大的变革.于是,从十五世纪下半叶起,便发生了起源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运动,为科学技术的大发展开辟了道路.事实上,在文艺复兴之前,意大利经过几个世纪的城市繁荣,市民中的资产阶级已基本形成,具有雄厚的力量对抗封建神学,并且涌现出了但丁、佩脱拉克和博伽丘那样开创一代新风的杰出的人物,在他们的大力倡导下,人文主义的思想遍布意大利全境,开阔了人们的心胸,激励了人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精神.神学对科学是欲禁而不能,加上资本主义经济的活跃,使资产阶级追求发财致富,重视艺术、爱情等现世享受的价值观念,不仅影响到许多王公贵族,甚至也影响到教皇.所以,各类人才都能在意大利得到尊重和启用.特别突出的是十五世纪统治佛罗伦萨的梅第奇家族,他们动用了大量资财赞助科学,兴办文化事业.大批学者、艺人和工匠被吸引到意大利,一时群星灿烂,学风炉盛.在资产阶级的努力下,意大利的大部分大学最先成为进行科学研究和科学教育的学府.尤其是威尼斯以西的帕多瓦大学,反抗宗教的最为鲜明,它那自由、进取的精神,召唤着包括哥白尼、维萨里、哈维、伽利略在内的大批进步学者和热血青年纷纷前往归附.除开普勒外,十五.十六和十七世纪初叶的大科学家,全是意大利人或是从意大利培养出来的人.由于有这样的智力库,所以当意大利在失去经济和政治的重要地位之后,仍然保持了一段时期的文化中心的地位.3从十五世纪下半叶起,意大利出现了长达一个多世纪的繁荣景象.这个时期,它的天文学、数学、力学、光学、医学和造船、航海、炮术、建筑、纺织、机械制造等科学技术,都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诞生了一大批象达·芬奇、布鲁诺、伽利略那样热情奔放、多才多艺、贡献卓著的巨人.十七世纪以前,欧洲最优秀的学者都云集在意大利,追求真理的人纷纷来这里“朝圣”.16世纪,意大利科学文化复兴,哥白尼以“太阳中心说”叩开了近代自然科学的大门;伽利略以一系列物理定律成为近代科学的奠基人……遗憾的是,教廷用高压专制囚禁了伽利略,一把大火烧死了布鲁诺,使意大利刚刚领略“世界科学中心”的光环,甚至没有度过16世纪便走向衰落了.3、科学中心从意大利转移到英国十七世纪在英国科学史上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时期,它为英国通过工业革命跃居世界历史舞台中心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储备.英国著名的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F.Bacem)提出了“知识就是力量”的口号.这是脍炙人口的名言,使众多的中国读者铭记在心,近代自然科学突飞猛进的发展正一步一步地展示了这段名言的真理性.他还留下了关于知识论述的另一段名言,培根在《论学问》一文中说:“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与笔记使人精确.······读史使人明智,诗歌使人巧慧,数学使人精细,博物使人深沉,伦理之学使人庄重,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辩.”这位在近代科学创造时期为新时代高声呐喊的英国哲人,这位未来科学时代的预言家,他那“知识就是力量”的口号响彻英伦三岛,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力图控制自然、发展生产的要求.在这个时期,对科学感兴趣的人激增,资产阶级中的有识之士纷纷赞助科学,各种学术团体如雨后春笋拔地而起,使科学开始成一种有组织的社会活动.伦敦的格雷山姆学院就是讲授科学的机构.它专门聘请教授讲课,所有的伦敦市民都可以免费听讲.3.1英国皇家学会的建立现代实验科学的始祖弗兰西斯·培根(1561~1626)为了繁荣英国科学,于1621年正式倡议成立“智者之家“的建议,陪后他的追随者们在他的倡导下就自发地形成了一个非正式社团,并开始进行不定期的活动、为了发展商业,培养海员,英国安塞斯公司的大亨托马斯·格雷山姆捐献了一大笔遗产,建立了一所格雷山姆学院,这个学院在1640年至1660年间云集了英国各方面最优秀的科学家.此时,格雷山姆学院也就成了“智者之针每周聚会的场所.1660年11月,格雷山姆学院年轻的天文学教授C.雷恩(1632~1723),在演讲时首先提议成立一个“促进物理一数学实验知识学会”,这一提议立即得到了全体成员的响应,初期拟定了约的个成员名单,并规定每人每周缴纳l先令作为活动经费,这就是英国皇家学会的前身.同年,查理二世复辟,并对这个学会发生兴趣;1662年7月15日,他为该学会颁发了特许证,并正式更名为“皇家学会”.学会最初约有100个会员
本文标题:汤浅现象――世界科学中心的大迁徙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10519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