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2013年高考历史二轮中国古代史通史复习解析
先秦(-前221年)•一.朝代更替•原始社会(-前2070)•奴隶社会:夏(形成)前2070-前1600•商(发展)前1600-前1046•都城:殷(今河南安阳)•西周(强盛)前1046-前771•武王—周幽王都城:镐京(今西安)•春秋(瓦解)前770(周平王迁都洛邑)-前476•封建社会:战国(确立)前475-前2211•三.特征表现•1.政治:国家的建立和初步完善•①国家最高权力继承秩序的确立和完善(禅让-王位世袭-嫡长子继承•a.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b.宗法制:目的:核心:内容:作用:•②地方管理制度的产生和发展(侯伯-分封制-郡县制)•C.分封制:目的:含义:对象:义务:诸侯国:作用:瓦解:•d.郡县制:商鞅变法确立•背景:政治:经济:阶级:思想:直接原因:内容: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废除井田,奖励耕织建立县制,强化中央集权•作用:为秦的统一奠定了物质基础,形成了中央集权的雏形。2•1.(2012年浙江文综历史,13)中国古代讲究“同姓不婚”。已知春秋时秦晋两国世为婚姻(故称两姓联姻为“喜结秦晋之好”),而鲁晋两国不可通婚。结合所学关于“西周分封制”的知识,能够判断()•①晋国是姬姓封国②晋燕两国可以通婚③晋宋两国可以通婚④秦燕两国可以通婚•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考点】分封制•【解析】本题考查基础知识的再现和理解。结合分封制的概况(分封形势图)可知鲁国是姬姓封国,晋两国不可通婚,可知①正确;燕国是姬姓封国,因此晋燕两国不可以通婚,可知②不正确;宋国不是姬姓封国,晋宋两国可以通婚,可知③正确;秦国不是姬姓封国,秦燕两国可以通婚,可知④正确。故选C项•【答案】C32.经济:小农经济为主体的农耕经济•⑴农业:精耕细作的生产模式(生产工具:水利工程:耕作方式)•小农经济:产生条件:特点(自给自足:分散性:封闭性:落后性)作用:•土地制度:公有-井田-私有私有制:地主土地私有制(主导)(背景评价)•⑵手工业:•原始:丝织陶器;•夏商周:青铜丝织漆器官营手工业:官府垄断,工匠身份世袭。•春秋战国:冶炼生铁和钢官营手工业:特点:作用:私营手工业:发展原因:特点:作用:家庭手工业:特点(自给自足、分散经营、技术落后)影响:4⑶商业:•原始:商周:春秋:私商•战国:重农抑商原因:A生产力水平低B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必然产物C是巩固封建统治的需要D商业的不稳定性和商人流通性大的特点与统治者强调中央集权思想矛盾。过程:战国汉唐宋明清(见必修二)评价:前期: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巩固了新兴地主阶级政权;保护了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大大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后期:影响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3.文化:中华民族传统思想文化基本形成•(科技、汉字、文学、艺术、史书、思想)思想:A对自然的认识——神秘•代表:《周易》《礼记》(反应等级观念)•B春秋战国: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基础(背景:代表:5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大变革:奴隶社会向封建是会过渡。大动荡:战争频繁,诸侯争霸。大发展:经济,思想文化,科学技术。6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大发展农业手工业商业官营手工业继续发展。冶铸业有了划时代的发展,纺织业也有了较大的进步,战国时的制漆工艺先进。民间手工业(以家庭纺织业为代表)也得到了发展官府垄断商业的局面被打破,商人的地位提高,富商众多,中原市场繁华,并且出现了繁华的商业中心。(重农抑商政策)生产工具的改进(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和推广)、水利的兴修(秦国的都江堰和郑国渠)、耕作技术的进步(垄作法)、小农经济形成7天文历法:春秋时鲁国天文学家留下了世界上最早的关于哈雷彗星的记录、战国时期已测定二十四节气,《石氏星表》;医学:名医扁鹊总结出“四诊法”发明:战国时发明最早的指南仪“司南”文学:春秋末年,中国出现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基础;战国屈原采用楚国方言创造出一种新的诗歌体裁——楚辞(《离骚》具有浪漫主义风格)绘画:战国帛画《人物龙凤图》《人物御龙图》表明中国绘画艺术从萌芽走向成熟戏剧:春秋战国时期盛行“钟鼓之乐(编钟),出现了以乐舞戏谑为业的优伶。科技文学艺术8学术思想出现“百家争鸣”局面,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也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教育春秋时的孔子首创私学,主张有教无类打破了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9大变革耕作方式变化:(根本原因——铁农具牛耕的使用)奴隶制集体劳作方式逐渐瓦解,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的小生产和个体经营为特色的小农经济发展起来。土地所有制形式的变化: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出现。阶级关系的变化:奴隶主阶级没落,出现了新兴地主和自耕农。政治制度的变化:分封制和宗法制遭破坏,奴隶主贵族的世袭特权被剥夺,代表地主阶级利益的士大夫开始夺权,并且掌握了政权,掀起变法运动。社会制度变化:春秋时期——奴隶制度开始瓦解;战国时期——封建制度开始确立10大动荡春秋争霸:齐桓公首霸,BC7世纪,晋文公称霸中原战国争雄:兼并战争,加速了国家统一的步伐111.据史书记载,奄国(今山东曲阜)曾随武庚叛周。平叛后,成王封周公长子伯禽于奄国称鲁,并辖“殷民六族”。“殷民”指A.夏人后裔B.商代遗民C.周朝百姓D.少数民族122.(2007上海历史)28.随着历史的变迁,许多概念的内涵发生了变化。例如“革命”,最早界定为改朝换代,近代以来则多指政治体制变革。下列选项对应上述概念内涵的是A.汤武革命/“光荣革命”B.“光荣革命”/工业革命C.汤武革命/“文化大革命”D.工业革命/“文化大革命”133.在战国变法运动中,提出了“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理”的思想是A.墨子B.孟子C.商鞅D.荀子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产生了深远的社会影响,这些影响不包括A.促使井田制瓦解B.导致地主阶级兴起C.强化了周王室的统治D.引发改革变法的时代风潮144.右图所示之剑出土于甘肃灵台,剑柄用青铜铸成,剑身铁质,是我国现今出土最早的人工冶铁制品之一。该剑最早可能铸造于A.夏朝B.商朝C.春秋D.战国155.韩非在批评某家学说时说:举先王,言仁义者盈廷,而政不免予乱”。他批评的是A.法家学说B.道家学说C.儒家学说D.墨家学说5.166.(2012高考历史海南卷1)《礼记•月令》载,每年正月周天子亲率臣下耕作,称为“藉田”;三月王后亲率嫔妃举行采桑养蚕仪式,称为“亲蚕”。后来,历代皇帝、皇后不断举行这样的仪式。这反映了A.周代制度在后代被严格奉行B.古代政治制度变迁异常缓慢C.重农抑商从周代始一直推行D.农桑是古代社会经济的主体177.(2010年高考四川文综)“重农抑商”的观念与政策对中国传统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下列理解错误的是A.重农抑商政策并不禁止商人追求利润B.重农抑商观念是中国农耕社会的产物C.重农抑商政策提升了战国时秦国国力D.重农抑商观念在明清时期已基本瓦解188.青铜器反映了古代高超的铸造工艺,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青铜是一种铜锡化合物B.青铜器最早出现在我国西周时期C.青铜比纯铜的硬度低D.湖北出土的曾侯乙编钟是青铜制品199.下列是从古诗“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中读出的信息,其中错误的是A.农民生活艰辛B.土地兼并严重C.农副产品进入流通领域D.小农业和小手工业紧密结2010.据考古发现,在战国中晚期的墓葬中,河北兴隆县一次出土铁范87件,大多为农具范。河南新郑韩国铸铁作坊遗址出土陶范300余件,其中农具范占60%以上,出土铁农具200多件,占全部铁器的63.5%。这些考古资料说明A.铁器已开始用于农业生产B.铁犁牛耕成为古代主要农耕方式C.铁农具的使用己很普遍D.铁农具制作技术臻于成熟2111.郭沫若把春秋战国时期比拟为“第一次五四运动”,指出是“社会的转变”促成了这一时代的“百家争鸣,群花怒放”。这一时期“社会的转变”的表现是①分封制崩溃,井田制瓦解②各种政治力量异常活跃③中央集权制度确立④各种思想交相辉映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2212.《诗经》是一部现实主义文学作品,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其中“雨我公田,遂及我私。”反映的是A.精耕细作技术成熟B.井田制趋于瓦解C.小农经济发展完善D.土地兼并严重2324(2012高考文综北京卷37)水是生命之源,它孕育了人类文明,启迪着人类智慧,影响着人类社会的进程。材料一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老子》)材料二君者,民之源也,源清则流清,源浊则流浊。故有社稷者而不能爱民,不能利民,而求民之亲爱己,不可得也。(《荀子》)(1)材料一、二分别体现了道家和儒家的什么思想?(2分)简述道家和儒家产生的时代背景。(4分)252.谈古论今,话小农经济材料一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织纴,多治丝麻葛绪捆布,此其分事也。——《墨子》(1)据材料一概括小农经济的突出特征。活动探究:知识点的运用答: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自给自足)。26材料二自耕农是封建国家直接剥削的对象。为了保证赋税、徭役的供应,封建国家历来关注这一阶层的存在。“稳定小农”是封建王朝长治久安的良策,每一个新王朝建立时,对此尤为关注。他们总是采取鼓励垦荒等政策,积极培植自耕农。诚然,自耕农这一阶层是很不稳定的,经常分化。——叶显恩《明清徽州农村社会与佃仆制》(2)据材料二指出中国古代封建统治者为什么都实行扶植小农经济的政策?答:小农经济是封建王朝赋税的主要来源,农民是封建国家的主要兵源,小农经济状况直接关系到封建经济的繁荣和国家的安危。27材料三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债者。——(西汉)晁错《论贵粟疏》(3)据材料三说明封建社会农民的实际生活情况怎样?答:赋税过重、徭役频繁、水旱灾害、高利贷盘剥等。28材料四农民领取生产承包合同书⑷有人说当今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倒退到了封建的小农经济状态,你如何看?29答:这一观点是错误的(观点描述),仅看到了表面现象,没看到根本差异(观点阐释:错在哪儿了)。(结合史实论证)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实行的不改变土地国有制,把土地生产经营权赋予农民个人的一种生产组织形式,是社会主义经济的组成部分,与封建性私有制的小农经济有明显差异。303.主题:孔子的光辉孔子被尊奉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和十大思想家之一,他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和光荣。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因素,那些关于做人、处事和立国的名言早已深入人心,并在潜移默化中传布到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1988年,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法国巴黎发表宣言:“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年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2005年9月28日全球首次举行联合祭孔,参加祭典的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教授安黛丽·霍尔说:“儒家思想的精要之语对世人可以起到警醒的作用,儒家的一些价值观念正在融入世界文化的主流。”活动探究:知识点的运用31(2)孔子的主要思想主张有哪些?他的观点在当时为什么不受重视?答案:①“仁”是孔于思想的核心,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孔子维护周朝之“礼”,主张贵贱有序;教育上主张“有教无类”……②孔子的“仁”、“礼”思想适应封建社会伦理道德观,有利于巩固封建统治秩序,但在战乱纷争的年代,其主张距离激烈的社会变革太遥远,必然遭到统治者的冷落。32(3)康熙帝为什么尊称孔子为“万世师表”?答: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自汉代取得正统地位以后的近两千年的时间里,不仅是官方的意识形态,而且在中国整个思想界占有统治地位,也影响着平民百姓的日常生活。儒家
本文标题:2013年高考历史二轮中国古代史通史复习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10537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