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公司方案 > 《曹刿论战》省优质课
(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概括文章主要内容。2.分析曹刿和鲁庄公的人物形象。3.学习本文对比、衬托的写作手法,剪裁得当的叙事特点。脉络回顾•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理一理本文的脉络结构,然后尝试用自己的语言复述课文内容。•思考:根据内容给课文的三段文字各拟一个标题•A从人物曹刿身上看•问战、从战、论战•B从鲁庄公身上看将战、实战、问站•C从事情发展顺序来看•战前准备、战争的过程、战后的总结问题二:根据记叙文的六要素分析课文。时间――地点――人物――事情起因――事情经过――事情结果――庄公十年;鲁国长勺;曹刿、鲁庄公、乡人、双方军队;齐师伐我,公将战;长勺之战;鲁国以弱胜强,齐国战败。分析人物形象•课文中哪一句话最能揭示人物性格?•课文中哪两个字最能概括曹刿的特点?•课文中哪一个字最能概括鲁庄公的特点?•本文在人物刻画方面有哪些可取之处远谋战前战中战后知肉食者鄙要参与战事懂得政治上取信于民懂得观察敌情抓住战机能够分析胜利原因表现爱国热情(有德)政治远见(有识)表现他卓越的军事才能(有才)表现他过人的谋略(有学问善总结)课文中那两个字最能概括曹刿的特点?曹刿•热爱祖国•远见卓识•谋略过人分析鲁庄公的性格特征:故事内容庄公性格三问三答政治上无能公将战公将鼓之公将驰之公问其故军事上无知鄙文中的“鲁庄公”,你觉得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是不是昏君?鲁庄公真的就没有可取之处吗?我眼中的鲁庄公一、鲁庄公广开言路,使一介草民曹刿得以参与论战二、鲁庄公面对曹刿“肉食者鄙”的批评和“小惠”、“小信”的刺耳意见,仍能虚怀若谷,唯才是用。四、鲁庄公不被“齐人三鼓”势头吓懵头,任人唯贤,决心坚定,不收回成命,不打退堂鼓,不干扰能人的作战部署;三、鲁庄公不高高在上,而是亲临前线深入实际,“战于长勺”“与之乘”,甘当配角,让能人“掌旗”;五、鲁庄公善于总结经验,不耻下问,“既克”之后能“问其故”,向内行请教,学习如何掌握战争的规律。鲁庄公•政治上:平庸无能目光短浅•军事上:急躁冒进鲁莽草率•善于听从正确的意见虚怀若谷•善于任用选拔人才唯才是用,•亲临前线,总结经验善于总结经验,不耻下问本文在人物刻画方面可取之处分析课文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1.围绕论战精心剪裁,详略搭配得当。略写详写曹刿用谋,略写战争过程、人物的行动。就人物而言,详写了曹刿,略写了鲁庄公。2.以简短的对话,运用对比的手法表现人物形象。把鲁庄公的“鄙”与曹刿的“远谋”进行对比,突出曹刿政治上的远见卓识与军事上的卓越才能。拓展延伸•纵观全文,弱小的鲁国能战胜强大的齐国原因有哪些?对我们有哪些启发?纵观全文,弱小的鲁国能战胜强大的齐国原因有哪些?⑴战前准备充分;取信于民,这是保证战争胜利的先决条件,这是“人和”因素。⑵选择了有利的地点,长勺在鲁国,鲁国是反侵略战争,这是“地利”因素。⑶抓住了有利的反攻时机,待“彼竭我盈”之时,后发制人。⑷抓住了恰当的追击时机,详察敌情,确证无埋伏时,乘胜追击,大获全胜。后两点是“天时”因素。总之,鲁国取胜的原因,在于天时、地利、人和,最主要的是人和。•曹刿:•1、位卑未敢忘忧国。•2、勇于毛遂自荐,承担责任。•3、做事情要一鼓作气。•4、•获胜的根本是取信于民,获得人民的支持;战争中要善于分析敌情,把握战机;统治者应善于听取并采纳群众的意见……对我们有哪些启发总结全文:•本文以齐鲁长勺之战为背景,论述了必须取信于民并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掌握战机才能取得胜利的道理,生动刻画了曹刿作为卓越军事家富有远谋的特点,语言简练,情节详略得当,充分代表了《左传》的艺术成就,是《左传》中的名篇。•1、《曹刿论战》中反映战前政治准备,表现曹刿“取信于民”的战略思想的一句话是:•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2、曹刿冲破阻挠,坚持进见鲁庄公的原因是:•肉食者鄙,未能远谋•3、曹刿在对战争的论述中提出追击敌兵时机的句子是:•视其辙乱,望其旗靡;•4、本文中出现的一个成语是:•一鼓作气。当堂检测•5、《曹刿论战》记叙的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例。请你:•(1)从文中找出两个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2)写出类似于“长勺之战”的历史上两个著名的战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一鼓作气,彼竭我盈淝水之战,官渡之战•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两个句子。•小信未孚,神弗福也。•译文:•可以一战。战则请从。•译文:①这只是小信用,不能为神所信服(信任),神灵是不会赐福(保佑)你的。②可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就请允许(我)跟随着去。•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1)小惠未徧,民弗从也。•译文:_______________。•(2)彼竭我盈,故克之。•译文:_______________•小恩小惠未遍及百姓,百姓不会听从您的。敌方的士气已经消失了,我方的士气正旺盛,所以能够战胜他们。•8.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原因是。(用原文回答)•9.读了这则短文,鲁国获胜给你启示最深的一点是什么?请联系生活实际简要谈谈你的看法。(不超过30字)夫大国,难测也(1分),惧有伏焉(1分)鲁国获胜的主要启示有,获胜的根本是取信于民,获得人民的支持;战争中要善于分析敌情,把握战机;统治者应善于听取并采纳群众的意见……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回答问题。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⒈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⑴又何间焉⑵肉食者鄙⑶小惠未徧⑷神弗福也参与目光短浅同“遍”,遍及赐福⒉跟“何以战”中的“以”意思相同的是()A.必以情B.可以一战C.必以分人B⒊本语段论述的能体现取信于民的句子是:⒋翻译加横线的句子。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回答说:“这是尽了本职的一类(事情),可以凭着这一点打一仗。作战时请让我跟从您。”
本文标题:《曹刿论战》省优质课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10673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