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边塞诗是指以边塞战争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盛唐的边塞诗意境高远,格调悲壮,像雄浑的军号,一声声吹得历史都热血沸腾。盛唐的边塞诗人视野开阔,胸怀激荡,充满了磅礴的浪漫气质和一往无前的英雄主义精神。他们唱出了时代的最强音,充分体现了盛唐精神,是古代诗坛上绝无仅有的奇葩,是后世诗人可望而不可即的高峰。2.熟读诗歌,把握本诗前两层的主题和情感。1.了解作者及边塞诗。学习目标高适高适(约700—765),字达夫,一字仲武,渤海县人,世称“高渤海”,盛唐著名的边塞诗人。早年和李白、杜甫共游梁、宋,落拓失意。他的诗歌以古体见长,尤长于七言歌行和五言古诗,《燕歌行》即为著名代表作。其作品集为《高常侍集》,《全唐诗》存诗四卷。其诗风格雄浑悲壮、古朴苍劲。与岑参齐名,并称“高岑”。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张守珪当时担任着辅国大将军兼御史大夫的要职,主持北边对契丹的军事;史载他曾隐匿所部将领的败状,而向朝廷妄奏有克捷之功。所以此诗含有讽刺张守珪的意思,具有明确的现实针对性。高适在创作此诗之前不久,曾经怀着豪情壮志,到蓟北一带漫游,寻求报效国家的机会。当时,那里正是唐朝与契丹对峙的前沿地区,形势紧张,是用人之地。由于当地军政官僚们堵塞贤路,高适的愿望无法实现,但他对边塞地区的现实状况是了解的更加具体、更加透彻了。这种切身的体验,也为《燕歌行》的写作提供了坚实的生活和思想基础。燕国摐金征戍旌旆逶迤碣石塞草腓玉箸蓟北功勋yānwēi•yíjiéshùzhùchuāngjīng•pèijìféixūn读音字形全诗以非常浓缩的笔墨,写了一个战役的全过程。第一段八句写出师;(烘托气氛)第二段八句写战败;(揭示原因)第三段八句写被围;(刻画两地相思之苦)第四段四句写死斗;(歌战士贬将帅,提出心愿)。整体感知:层次结构梳理自学指导一第一层中哪一句写出了战情的紧急?试作分析。明确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一个“飞”字,警告了军情危急,一个“照”字,写出了敌军的威势。合作释疑一在如此紧急的战情面前,那些出征的汉将有何表现?试抓住第一层中的关键词进行分析。明确残贼横行摐金伐鼓旌旗逶迤汉将战前恃勇轻敌、金鼓震天、大摇大摆、不可一世的骄态,为下文战败埋下伏笔。自学指导二第二层中汉将与战士在战争中有何不同表现,采用了什么艺术手法?揭示了什么主题?寄寓了作者什么情感?明确对比:将帅帐下犹歌舞恩遇轻敌战士军前半死生力尽关山一方面是拼死作战、流血牺牲,一方面却是美人歌舞、纵情声色。将领受朝廷恩遇,肆无忌惮,冒进贪功—战争连连失利,士卒力已耗尽,却未能解围。尖锐地揭露了军中的苦乐不均,对战士视死如归、奋勇杀敌的赞颂,批判了身居要职的将军狂妄轻敌及其腐败的作风,暗示了必败的原因。知识拓展•边塞诗主要题材:•①描写边塞风光、异域风情。•②反映边塞战争生活的艰苦和军旅生活的种种体验。•③抒发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和不满现实的情绪。•④征人、思妇的离愁别绪,厌战怨征。•诗歌的格调雄浑豪放、慷慨悲凉,境界阔大、雄奇壮美。【边塞诗中常见的意象】•1、边塞诗中常见的景物:秋月、雪山、大漠、孤城、边关、黄河、长云、雨雪、风沙。•2、边塞诗中常见的战事意象:金鼓、旌旗、烽火、长云、戈矛剑戟、斧钺刀铩、雁飞鹰扬、箭飞马走。•3、边塞诗中常见的地名:(胡羌羯夷指少数民族)碛西轮台龟兹夜郎;天山、阴山、受降城、玉门关、关山、阳关、凉州、楼兰。•4、边塞诗中常见的乐器:羌笛、琵琶、胡笳、芦管、角、鼓。【边塞诗的特点】•一是浓郁的汉代情结。•唐代边塞诗有一种典型的文化现象:以汉代唐,出征的军队称为汉兵,将领称为汉将,边塞称为汉塞,就连天上的月亮也称为汉月。不仅如此,一般的边塞诗在提及周边少数民族时,也往往沿袭汉代的称谓,把交战对方称为匈奴,把其首领称为单于、左贤。在称颂战地英雄时,常常提到的也是汉代的霍去病、李广、卫青、班超、马援等,以呼唤英雄精神的回归。这种汉代情结既是对历史的继承,又是对历史的超越。二是鲜明的边地风貌。•自然景观多是黄沙白云、冰川雪山,地理区域多是塞外、雁门、漠北、玉关、黄河,异域风物多是羌笛、胡笳、琵琶、战马,人物多是戍卒、将帅、胡人,用典多是投笔、长城(南朝宋的大臣檀道济)、楼兰,乐曲多是与边塞军旅生活有关的《梅花落》《折杨柳》《关山月》《行路难》等。当堂检测•背诵诗歌的一二两层。学习目标•1、熟读诗歌,把握本文后两层的主题和情感。•2、分析诗中写景的作用。自学指导一•第三层笔锋一转不再续写战事而是写征夫、思妇,这对揭示主题有何作用?明确•一句征夫,一句思妇,错综相对,离别之苦,逐步加深。城南少妇,日夜悲愁,但相去万里,永无见期;蓟北征人,回首亦是枉然,边庭遥远,难以度越,苍茫广漠,一无所有。白天所见,只是“杀气三时作阵云”;晚上所闻,惟有“寒声一夜传刁斗”。战争气氛紧张——时间上写出征战生活的日夜不宁。是谁把他们推到如此的绝境,不由得让人想到写士兵的痛苦,写出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苦难,寄寓了作者对百姓的同情,同时也是对汉将更深的谴责。二、三层中最突出写边塞风光的诗句有哪些?有何作用?参考:“山川萧条极边土”、“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边庭飘摇那可度,绝域茫茫无所有”。用萧条的山川、深秋的大漠、枯黄的衰草、孤城等意象共同勾勒出一幅广漠萧条、苍凉壮美的景物画,渲染了一种荒凉恶劣的气氛,写出了“沙场征战苦”的主题,同时也在这广阔的背景中表达了对广大士兵的同情。合作释疑自学指导二•李广:骁勇善战,足智多谋,身先士卒,不贪功,爱士兵。•将领:无勇无谋,恃勇轻敌,远离前线,寻欢作乐,好大喜功,不问士兵死活。•盼望体恤士兵、有勇有谋的好将领带领大家取得胜利在最后一层为什么“至今犹忆李将军”?李将军与诗中的将领有何不同?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总结•本诗描写了边庭士卒紧张激烈的战斗生活,赞颂了他们的英雄气概和牺牲精神,同时又以同情的态度,写出了他们离家远戍的痛苦。诗篇还揭露了某些将士的腐败无能,以及由此造成的战况恶化的后果。【边塞诗的鉴赏】知识拓展【边塞诗常用的表现手法及表达效果】1.融情入景、以景衬情: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王昌龄)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李颀)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王昌龄)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岑参)表达效果:渲染气氛、烘托情感(正衬:凄清单调的景——思乡、幽怨的情,奇异壮阔的景——豪壮、昂扬的情;反衬:艰苦恶劣的环境——对英勇威猛将士的赞美之情)2.对比:秦中花鸟已应阑,塞外风沙犹自寒。(王翰)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李白)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高适)表达效果:突出和强调。如用内地和边塞的景物对比,突出边塞环境的艰苦。3.虚实结合: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陶)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高适)表达效果:运用想像,拓展诗歌内容,形成时空的对比。4.用典故: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王维)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李白)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李颀)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高适)表达效果:使诗歌内容凝练、含义深刻当堂检测•本首诗和《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都同为边塞诗,其中都描绘了将军形象,两者有何不同?参考:在《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一诗中,诗人极力渲染朔风夜吼,飞沙走石的自然环境,和来势逼人的匈奴骑兵,有力地反衬出“汉家大将西出师”的声威。“将军金甲”三句更写出军情的紧急,军纪的严明,用偶然听到的“戈相拨”的声音来写大军夜行,尤其富有极强的暗示力量。所以岑参的诗主要是歌颂唐军将士在反击侵略、保家卫国的战斗中,不畏艰险、斗志昂扬的英雄气概和爱国精神。《燕歌行》中说“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这两句诗极沉重极深刻地表达了主题。战士们在战场上浴血奋战,将领们却在营帐中日日笙歌,根本不管在前线奋力杀敌的战士们的死活,也无心过问战争的成败。在这对比之下,他揭露了军中将领的腐败无能,大大加重了其诗作的社会意义,这在当时是很难得的。
本文标题:高适.燕歌行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10732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