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中国近代史复习・近代经济(2018届版)
中国近代史复习·近代经济和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第一部分近代经济知识要点回顾§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一、鸦片战争前的经济结构二、鸦片战争后经济结构的变动:自然经济开始解体§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历程一、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19世纪60、70年代二、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19世纪末20世纪初(1895——1912年)三、民族资本主义出现短暂春天:1912——1919年:四、民族资本主义艰难发展:1927——1936年五、民族资本主义遭受重创:1937——1945年:六、民族资本主义陷入困境:1945——1949年:§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历史命运、影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一)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历史命运:1.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与剥削2.民族资产阶级进行反对外国资本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斗争(二)影响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1.有利因素:2.不利因素:•一、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一)鸦片战争前夕,中国的经济结构有何突出特点?•请你谈一下对这两个特点的一点认识。•(二)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变化的突出表现是什么?•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的原因、标志、表现、实质、影响分别是什么?重点强化提升关于近代企业•1.特点:•使用机器生产。•2.分类:•近代企业外商企业民族企业洋务企业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官僚资本主义企业一、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一)鸦片战争前夕,中国的经济结构有何突出特点?•请你谈一下对这两个特点的一点认识。•(二)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变化的突出表现是什么?•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的原因、标志、表现、实质、影响分别是什么?关于公行(十三行):•1.是在清政府的特许下,由中国商人在广州组建的外贸组织。•该组织有两大功能:•1)统一从事和管理中外贸易。•2)代办涉外事务。•2.具有商务和外交的双重性质。但非国家机构。•3.是清朝闭关锁国政策的组成部分。•二、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历程•题解:•(一)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特点:•1.是使用机器生产的近代企业•2.是中国民间投资的近代企业•3.以雇佣剥削关系为基本特征•(二)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历程可分为六个阶段:•兴起——初步发展——进一步发展——艰难发展——遭受重创——陷入困境二、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历程•(一)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六个阶段:•1.兴起:•1)什么时候兴起?什么地方兴起?•2)兴起的主要条件有哪些?阅读史料回答问题•史料二“洋务运动,就其主观动机而言,他们未必有真心打破旧轨,但他们的主张却历史地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史学家陈旭麓的《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1.“旧轨”指什么?•封建制度,•2.“逸出旧轨的趋向”又是什么意思?•产生对封建制度起冲击作用的因素。•3.哪些“冲击作用的因素”?•洋务运动创办的近代工业,洋务运动刺激下产生的民族资本主义,都加速了自然经济的瓦解,对封建制度是一种冲击。二、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历程•(一)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六个阶段:•1.兴起:•1)什么时候兴起?什么地方兴起?•2)兴起的主要条件有哪些?•3)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对近代中国的思想产生了什么影响?早期维新思想产生二、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历程•(一)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六个阶段:•1.兴起:•2.初步发展:•1)初步发展于何时?•2)初步发展的主要原因有哪些?二、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历程•(一)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六个阶段:•2.初步发展:•3)初步发展对中国政治、思想产生了什么影响?•3.进一步发展(短暂春天):•1)什么时候进一步发展?•2)有哪些原因促成了春天的出现?•3)为什么春天会短暂?二、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历程•(一)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六个阶段:•2.初步发展:•3)初步发展对中国政治、思想、文明演进产生了什么影响?•3.进一步发展(短暂春天):•1)什么时候进一步发展?•2)有哪些原因促成了春天的出现?•3)为什么春天会短暂?•4)对近代中国的思想、政治产生了哪些影响?思:新文化运动(民主科学)政:资级反对北洋军阀统治;工人阶级力量增强二、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历程•(一)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六个阶段:•4.艰难发展:•1)艰难发展的状况出现在何时?•2)为什么会发展?•“欲挽救今日民族之危机,与解除全国民众之痛苦,须有一个运动。。。其名为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切实着眼于建设国民经济,视此为唯一中心。”•“政府定有确乎不拔得决心。。。使整个国家和全体民众,能尽早解除经济的痛苦,得到一条生路。”二、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历程•(一)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六个阶段:•4.艰难发展:•1)艰难发展的状况出现在何时?•2)为什么会发展?•您如何来评价“币制改革”?•3)为什么会艰难?蒋介石宋子文陈果夫陈立夫孔祥熙四大家族二、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历程•(一)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六个阶段:•4.艰难发展:•5.遭受重创:•1)什么原因遭受重创?•2)为什么说此时的中国“不幸之中有万幸”?•6.陷入困境:•使民族资本主义陷入困境的因素有哪些?《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签字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19世纪末19世纪六七十年代20世纪初(1912-1919)国民政府前期(1927-1936)国民政府后期——产生——初步发展——进一步发展——短暂发展——遭受重创,陷入困境新中国成立后:恢复发展——1953-1956社会主义改造(公私合营)(二)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历程图示:•1、开平煤矿正式投产时,土煤在国内从一个通商口岸装船到另一个通商口岸卸货,须缴纳出口税和复进口税,每吨税金达1两以上,比洋煤进口税多20余倍。李鸿章奏准开平所产之煤出口税每吨减1钱。这一举措•A.增强了洋务派兴办矿业的信心•B.加强了对开平煤矿的管理•C.摆脱了列强对煤矿业的控制•D.保证了煤矿业稳健发展A课堂练习•2、1904年,湖南、四川、江苏、广东、福建等长江流域与东南沿海9个省份留日学生共计1883人,占全国留日学生总数的78%,直隶亦有172人,山西、陕西等其他十几个省区仅有351人,影响留日学生区域分布不平衡的主要因素是•A.地区经济文化水平与开放程度有别•B.革命运动在各地高涨程度存在差异•C.清政府鼓励留学生的政策发生变化•D.西方列强在中国的势力范围不同A•3、1879年以前,福州船政局所造之船均”派拨各省,并不索取原价分文”;此后造船所用材料费由用船一方拨付,采取”协造”方式生产。这种变化反应了•A.军用工业由官办转为商办•B.“协造”意在缓解经费压力•C.军用产品市场化趋势明显•D.近代轮船制造业走出困境B•4、奕䜣力倡洋务,又因在兄弟中排行第六,被称为“鬼子六”;洋务派官员丁日昌被称为“丁鬼奴”;郭嵩焘在一片冷嘲热讽中出任第一任驻英公使。这反映了•A.洋务运动与传统的观念发生冲突•B.崇洋媚外行为遭到社会鄙视C.洋务派改器物不改制度受到批评•D.西方列强侵略激起国人抵制A5、下边是抗日战争期间大后方七省(川、滇、黔、陕、甘、湘、桂)开办的工厂数量统计示意图(1937~1944)。从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大后方七省开办工厂的速度逐年递增B.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后,大后方工业发展迅速C.大后方和沿海工业比例发生很大变化D.大后方工厂开办的主要原因是抵制日本的经济侵略•6、1897年,有人指出:“中国创行西法已数十年,皆属皮毛,空言无补,至近两年来,忽大为变动,如邮政、银行、铁路,直见施行,今天津亦有小轮,风气之开,人力诚难阻隔也。”产生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维新变法运动迅速兴起•B.政府大力扶持官督商办企业•C.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减少•D.政府放宽了兴办实业的限制D•7、天津开埠后,直隶顺德府(今河北邢台)农民开始在农闲时结伙赴陕甘蒙等地贩运皮毛,东去春回,到20世纪初,收购的皮毛除大量的转运到天津供出口外,部分生皮在顺德加工成皮袄、皮褥等向国内销售。在皮毛运销和加工业带动下,从事非农业生产的人越来越多,这一现象主要说明A中国内地农村经济市场化程度提高•B近代天津是北方重要港口城市C外国资本主义全面冲击中国传统经济D中国农村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A•8、下列四项为中国近代不同时期的考题,其中19世纪70年代初洋务学堂使用的考题应是•A.“蒸汽有力可用,由何而生•B.“论吾国银行失信用之可惧。”•C.“试比较英、美、法、瑞士、中国行政机关元首之产生方法。”•D.“法国大革命对于欧洲民族主义之发展,有何影响?试举例明之。”A•9、1876年,郭嵩焘出使海外期间常写信给李鸿章,报告日本派到西洋的留学生不限于机械一门,学政治、经济的都有,劝其扩大留学范围。他的这些言论引起了士大夫们的谩骂,有人说他是“汉奸”。结果,出使不到两年他就回国了。这说明A.李鸿章的洋务思想日趋保守•B.郭嵩焘对西方体制过于推崇C.郭嵩焘的主张超越主流思想•D.清廷的对外政策发生了变化C•10、1895年,身为状元的张謇开始筹办纱厂,他称自己投身实业是“捐弃抽恃,舍身喂虎”。这反映出张謇•A.毅然冲破视商为末业的传统观念•B.决心投入激烈的民族工商业竞争•C.预见到国内工商业发展前景暗淡•D.具有以追求利润为目的的冒险精神A•11、下图是英、德、俄、日四国中的某一国在中国出口贸易总额所占比重(%)变化示意图,这一国家是A.英国B.德国C.俄国D.日本D•12、下表展示了1914~1920年华商火柴厂的发展情况。•年代进口火柴(万罗)新厂数厂均资本额(万元)19142383.58104.9219152097.3493.3019162062.0741.4219171559.4385.4719181334.0830.661920848.43239.67•对表中数据的解读正确的是A.辛亥革命直接导致了1914~1915年工业发展B.火柴进口量的递减影响着华商投资额的递增C.火柴业发展折射出近代民族工业的某些特征D.反对“二十一条”推动了1920年的投资高潮C•13.材料:雍正时期,各地奏请开矿,清廷经常以“开矿聚集亡命,为地方隐忧”为由,下达“严行封禁”“永远封禁”等命令;对一批朝廷获利甚多的矿产,则由朝廷和地方官府严加控制。•1872年,李鸿章在一份奏折中指出,上海各工厂“日需外洋煤铁”极多,“可忧孰甚”,他建议清政府“设法劝导官督商办,但借用洋器洋法,而不准洋人代办……于富国强兵之计殊有关系”。清政府采纳李鸿章建议,决定先在部分地区试办“开采煤铁事宜”。——摘编自载逸主编《简明清史》等•根据材料一并结合和所学知识,分析清政府在雍正年间与19世纪70年代矿业政策的差异及原因。(15分)•差异:雍正年间严禁地方开矿,政府严加控制矿产;19世纪70年代政府允许以官督商办的方式开采矿产。•原因:受西方生产方式的影响,开展洋务运动的需要,对维护统治的方式认识有所变化,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14、材料:为解决人口压力,康有为认为,“西北诸省土旷人稀,东三省、蒙古、新疆疏旷益甚,人迹既少……早谋移徙”。严复则认为兴办现代实业较垦荒辟田有效得多。到民国时期,有人认为,“人口增加是无止息的,食料的增加是越来越困难的,即使我们能开垦荒地、改良农业、增加生长,总是赶不上人口增加的快”;至于工业化一途,因需要大量投资,短期内难以搞成,因此很多人认为,解决人口问题的“治本方法”是“迟婚与节育”。•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学者缓解人口压力的主张,并加以简要评价。(13分)总体评价:多角度提出缓解人口压力的办法,为后世提供了借鉴;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分别评价:康有为的主张是缓解人口压力的传统方法,但向生态环境脆弱地区大量移民不可行;严复的主张符合时代发展方向,但当时条件尚不具备;节制生育有可取之处,但未认识到人口因素的积极面。主张:向人口密度低的地区移民;发展实业吸收劳动力;增加耕地,改良农业生产;节制生育。第二部分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一)阅读教材P61导语:如果将近现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历程分为三个阶段(19世纪中期—20世纪中叶,20世纪50年代到20世纪80年代,20
本文标题:中国近代史复习・近代经济(2018届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10762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