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冶金工业 > 实验5.8.血涂片的制作及人血图片的观察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教学实验中心实验五、八血涂片的制作人血涂片的观察方法细胞生物学实验2011.3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教学实验中心血涂片的制作细胞生物学实验-人血涂片的观察实验步骤1.取末捎血一滴置于玻片的一端,左手持载玻片,右手以边缘平滑的推片的一端从血滴前方后移接触血滴,血滴即沿推片散开。然后便推片与载片夹角保持30-45度平稳地向前移动,载片上保留下一薄层血膜。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教学实验中心血涂片的制作细胞生物学实验-人血涂片的观察2.血涂片制成后可手持玻片在空气中挥动,使血膜迅速干燥,以免血细胞皱缩。3.将血膜平放在染色架上.加瑞氏染液2-3滴,使覆盖整个血膜,固定0.5-1.0分钟.滴加等量或稍多的新鲜蒸馏水,与染料混匀染色5-10分钟。4.用清水冲去染液,待自然干燥后或用吸水纸吸干,即可置血涂片于显微镜下进行镜检。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教学实验中心人血涂片的观察细胞生物学实验-人血涂片的观察•瑞氏染色法原理•瑞氏染料是由酸性染料伊红和碱性染料美蓝组成的复合染料。•美蓝(又名亚甲蓝mehyleneblue)为四甲基硫堇染料,有对醌型和邻醌型两种结构,通常为氯盐,即氯化美蓝,美蓝容易氧化为一,二,三甲基硫堇等次级染料(即天青)市售美蓝中部份已被氧化为天青。伊红(又名曙红cosin)通常为钠盐即伊红化钠。美蓝和伊红水溶液混合后产生一种憎液性胶体伊红化美蓝中性沉淀,即瑞氏染料。瑞氏染料溶于甲醇后,又重新解离为带正电的美蓝和带负电的伊红离子。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教学实验中心人血涂片的观察细胞生物学实验血液组成: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血液血浆(细胞间质)水血浆蛋白,糖,维生素,激素,代谢产物及无机盐等细胞生物学实验-人血涂片的观察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教学实验中心人血涂片的观察•1、血细胞•1)红细胞(erythrocyte,redbloodcell,RBC)•形态:胞体双凹圆盘状,中央较薄,周缘较厚;成熟红细胞无核,无细胞器,胞质内充满血红蛋(hemoglobin)•特点:有一定的弹性和可塑性;细胞膜是一种半透膜:细胞膜具有特殊的ABO血型抗原。细胞生物学实验-人血涂片的观察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教学实验中心人血涂片的观察正常值RBC男性400万~500万/μl女性350万~450万/μlHb男性12~15g/100ml女性10.5~13.5g/100ml临床上,若RBC300万/μl和Hb10g/100ml,即为贫血。细胞生物学实验-人血涂片的观察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教学实验中心人血涂片的观察红细胞Wright或Giemsa染色红细胞扫描电镜细胞生物学实验-人血涂片的观察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教学实验中心人血涂片的观察2)白细胞(leukocyte,whitebloodcell,WBC)白细胞有粒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无粒白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正常值:4000~10000/μl细胞生物学实验-人血涂片的观察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教学实验中心人血涂片的观察①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icgranulocyte,N)形态:胞体球形结构:胞核呈蓝紫色,染色质呈块状,着色深,成熟N胞核多为分叶状,一般可分2~5叶,常见3叶,幼稚N胞核呈杆状。胞质中含许多散在细小颗粒;嗜天青颗粒(溶酶体)、特殊(分泌)颗粒,Wright染色呈紫红色。特点:占白细胞总数的50-70%,是数量最多的白细胞细胞生物学实验-人血涂片的观察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教学实验中心人血涂片的观察②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icgranulocyte,E)形态:球形结构:光镜下核常分2叶;胞质内充满粗大均匀的嗜酸性颗粒,在Wright染色中呈桔红色,电镜下颗粒多呈椭圆形,有膜包被,颗粒内含电子密度高的长方形结晶体,其周围是一层电子密度低的基质细胞生物学实验-人血涂片的观察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教学实验中心人血涂片的观察细胞生物学实验-人血涂片的观察③嗜碱性粒细胞(basophilicgranulocyte,B)特点:数量最少,占白细胞总数的0-1%形态:球形结构:胞质内含粗大、大小分布不均、染成蓝紫色的嗜碱性颗粒。颗粒可覆盖在细胞上,因之细胞核虽亦呈分叶状,但常不清楚。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教学实验中心人血涂片的观察细胞生物学实验-人血涂片的观察④淋巴细胞(lymphocyte)特点:占白细胞总数的25-30%形态:呈圆形或卵圆形,大小不等结构:胞核呈圆形,一侧常有小凹陷,染色深;胞质较少,环绕核周围呈一窄带,嗜碱性,呈蔚蓝色。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教学实验中心人血涂片的观察⑤单核细胞(monocyte)特点:占白细胞总数的3-8%形态:胞体大,呈圆形或椭圆形;胞核形态多样,可呈卵圆形、肾形或马蹄形,核常偏位,染色质颗粒细而松散,故着色浅;胞质较多,呈弱嗜碱性常染成蓝色,内含许多细小的嗜天青颗粒细胞生物学实验-人血涂片的观察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教学实验中心人血涂片的观察人血液涂片Wright染色1、红细胞质2、中性粒细胞(杆状核)3、中性粒细胞(分叶核)4、嗜酸性粒细胞5、嗜碱性粒细胞6、单核细胞7、淋巴细胞细胞生物学实验-人血涂片的观察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教学实验中心人血涂片的观察细胞生物学实验-人血涂片的观察3)血小板(bloodplatelet)形态:外形呈双凸扁盘状,大小不一,受刺激时可伸出突起,呈不规则形,血涂片上常呈星形或多角形结构:光镜下每一血小板周围部分染成浅蓝色,称透明区,中央部分有紫色颗粒,称颗粒区电镜下透明区有微管、微丝功能:止血和凝血正常值:10~40万/μl血小板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教学实验中心人血涂片的观察细胞生物学实验-人血涂片的观察临床意义1)中性粒细胞(N):具有游走性和吞噬作用。增多见于:a.急性感染和化脓性感染:肺炎、败血症、脓肿等。b.组织损伤:大手术后、心肌梗塞、肺梗塞等。c.恶性肿瘤:急、慢性白血病、淋巴瘤等。d.各种中毒:尿毒症、糖尿病酸中毒等。减少见于:a.某些传染病:流感、伤寒、付伤寒、麻疹。b.某些血液病:再障、粒细胞缺乏症、白细胞减少症。c.化疗或放疗后,抗癌药物,X线及镭照射。d.其它:脾功能亢进,自身免疫性疾病,高度恶病质。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教学实验中心人血涂片的观察细胞生物学实验-人血涂片的观察临床意义2)嗜酸粒细胞(E):嗜酸粒细胞与变态反应有关,并有吞噬抗原抗体复合物的作用。增多见于:a.变态反应性疾病:支气管哮喘、药物过敏、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过敏紫癜。b.寄生虫病:蛔虫病、钩虫病、血吸虫病。c.某些皮肤病:湿疹、牛皮癣、剥脱性皮炎等。d.某些血液病:慢粒、恶性淋巴瘤、嗜酸性粒细胞性白血症、多发性骨髓瘤、何杰金氏病等。减少见于:a.应用糖皮质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b.伤寒、副伤寒等病患者。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教学实验中心人血涂片的观察细胞生物学实验-人血涂片的观察临床意义3)嗜碱性粒细胞(B):嗜碱性粒细胞主要参与特殊的免疫反应。增多见于:a.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嗜碱性粒细胞白血病。b.某些转移癌及骨髓纤维化。嗜碱粒细胞减少无临床意义4)单核细胞(M):单核细胞具有游走性和吞噬作用,除吞噬细胞和异物外,又能吞噬原虫及具有类脂质包膜的结核杆菌及麻风杆菌。增多见于:a.某些感染:伤寒、结核、疟疾、黑热病、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b.某些血液病:单核细胞性白血病、淋巴瘤、骨髓异常增殖综合症、恶性组织细胞病。减少一般无临床意义。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教学实验中心人血涂片的观察细胞生物学实验-人血涂片的观察临床意义5)淋巴细胞(L):淋巴细胞能产生和运载抗体,在防御病毒感染方面有重要作用。增多见于:a.某些病毒或细胞所致的传染病: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传染病恢复期、结核病、百日咳。b.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白血性淋巴肉瘤。减少见于:a.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接触放射线。b.细胞免疫缺陷病、某些传染病的急性期。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教学实验中心作业显微镜下找出: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血小板采集图片并标注细胞生物学实验
本文标题:实验5.8.血涂片的制作及人血图片的观察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10814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