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和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宏理清观时序时序要清线索要明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的发展演变主要经历了两大阶段:夏商周时期早期政治制度的形成阶段和秦汉至明清时期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阶段。阶段一:夏商周时期是中华民族早期政治文明的形成阶段早期国家政治制度受宗族血缘关系的影响明显,尤其是西周时期,周王利用宗法制和分封制相结合的手段确定了一套严密的控制体系;春秋战国时期,随着诸侯割据混战,分封制逐渐走向崩溃。阶段二:秦汉至明清时期是中华民族政治文明的发展阶段线索一:君主专制:秦始皇创立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摆脱了血缘政治模式,走向官僚政治集权统治。秦汉至明清,中央由三公九卿到三省六部再到中书省、枢密院并重,直至明初废除丞相,后来明清设立内阁、军机处,体现了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直至废除的趋势。线索二:中央集权:中央与地方矛盾的发展,促使秦汉至明清统治者采取措施调整地方机构。从郡县制、郡国并行制、权分三司再到行省制,体现了地方日益听命于中央,中央集权不断强化的趋势。线索三:选官制度:从汉代察举制到魏晋九品中正制再到隋唐科举制,中国选官制度日趋完善,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公平、公正的原则,但它本质上仍是巩固专制统治的一种手段。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和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高考必考区间——精细研究第1讲知能强化课Ⅱ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确立——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高考研究课本讲命题点分析与前瞻预测课下综合检测知能强化课Ⅰ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准备—夏商周政治制度返回理知识体系返回返回背史论术语返回(1)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实行,适应了西周时期统治的需要,维护了西周政治的稳定,在历史上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2)王位世袭制、等级森严的分封制以及血缘关系所维系的宗法制,构成了我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3)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神权与王权相结合,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4)秦朝中央官制和地方郡县制的实行,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垂直管理体系,便于皇帝对中央和地方、中央对地方进行有效控制。(5)秦朝形成的中央集权制度,对此后两千多年的中国政治与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大一统”政体为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巩固奠定了基本格局。返回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准备—夏商周政治制度知能强化课Ⅰ返回NO.1历史认知拓广度——比“教材”多一点返回一、夏商政治形式返回1.夏朝: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家天下”的制度开始,宗族关系成为基本政治关系。2.商朝:贵族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实行;神权和王权密切结合。宗法制返回二、周朝的政治制度返回1.分封制——权力分配制度(1)概念:分封制即古汉语“封建”(封邦建国)的原始含义。商朝已有分封。在周朝时期,周王在保证周王室强大的情况下,把一定的土地和人口划分给诸侯的社会制度。(2)目的:面对商人遗族威胁,所需,以拱卫周王室,使权力分配由商向周转移,即天下归周。藩屏周室返回(3)分封对象:①首先是,这是分封的主体,受封之地居于富庶之地或战略要地。如鲁、晋、卫、燕等,这使得封国宗亲化,以实现“选建明德(王室亲族),以藩屏周”。②其次是,这一方面显示王的恩德,另一方面用姻亲拉拢功臣以巩固统治。例如姜尚,“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③第三类分封对象是“友邦冢君”与古帝王后代。如宋国,其有自己的族属和部众,在其原统治地区的族群中有巨大的影响力和控制力,对其分封并与之联姻,有利于不同地区、不同族众的融合和对其进行统治,也有利于“天下共主”局面的形成。王族功臣返回(4)分封制的特点:(5)诸侯权力和义务:诸侯享有在封国内世袭统治、对下属再分封、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等权力。诸侯必须服从周王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等义务。分封对象分封对象多元化,但以同姓亲族为主体分布地区主要集中在黄河中下游地区纵向联系明确周天子权力和诸侯义务,形成严格的等级序列,加强了中央与地方的纵向联系横向联系以为纽带分配国家政治权力,加强了诸侯国之间的横向联系血缘关系返回(6)发展演变:溯源分封制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起源时间已经难以考证。史料记载,黄帝时代,“诸侯咸来宾从”、“诸侯咸尊轩辕为天子”、黄帝“置左右大监,监于万国”,这描述的便是早期的分封制瓦解西周后期,王权衰弱,遭到破坏;春秋时期,周天子大权旁落,诸侯国争霸;战国时期,强大的诸侯纷纷称“”,不断发动兼并战争废除秦朝建立后废分封,在全国推行________遗存汉初郡国并行,“七国之乱”平定之后,封国的官吏全部由中央任免,诸侯只征收租税,封国名存实亡。魏晋以后,历代王朝也还有分封,但仅为皇权体现,服务于专制集权制度王分封制郡县制返回(7)积极作用:①稳定了统治秩序,开发了边远地区,扩大了统治区域。②促进了经济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为华夏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逐渐凝聚成华夏的国家意识)。分封制促进了民族的融合和文化的交流。西周封国内居住着几个方面的代表人物,即被分封子弟及其率领的军队、殷遗民、专业技工等,他们同住在一个城市内,谓之“国人”。封地所在的一些土著族群,其首领及封君与国人相互通婚。还有一些土著居住在郊野,成为“野人”,他们往往是东部古老的族群。在封国之内还有其他的不同族群。他们构成一个多元的复杂社会,推动了文化大融合。③打破了夏商的部落国家和方国联盟状态,国家政权由松散走向紧密,是一种制度创新。返回(8)局限(瓦解的原因):封国诸侯具有相对的,周王无法对诸侯势力进行直接干涉和控制;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诸侯国势力增强,诸侯争霸战争不断,周天子的权威逐渐削弱,“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局面被“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取代。独立性返回[史学者说]分封制下的等级序列分封制形成的等级秩序不仅体现在政治层面,还贯穿在社会生活和思想观念中,小到衣食住行(出行车马、朝服、房屋排列、食器种类等),大到国家祭祀、丧葬习俗、礼仪等。——朱汉国《历史学习精要》返回2.宗法制——权力继承制度(1)概念:宗法制即宗族法规,是中国古代按照亲疏,用规定宗族内嫡庶系统的办法,区别亲疏,分配政治权力,规定等级秩序,维护族长的统治地位和世袭特权的制度。(2)目的:协调家族内部关系,加强统治秩序,解决周人贵族内部权力继承问题,即。父系血缘关系天下归宗返回(3)核心内容:嫡长子(宗子)继承制。嫡长子是土地、财产和权力的主要继承者,有主祭祖先的特权。立嫡原则是“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春秋·公羊传》)。嫡长子与众子的关系具有双重性,即具有血缘上的兄弟关系和政治上的君臣关系。(4)特点:主要特点是制度。严格的大宗小宗体系,小宗必须服从大宗,大宗小宗具有相对性。家族等级关系与政治隶属关系相结合。嫡长子继承返回(5)影响:宗法制调节人际关系,规范伦理道德,促使中国文化成为伦理型文化。信仰、观念姓氏是建立在血缘关系基础上以父权和族权为象征的,是带有阶级等级的宗法制的反映姓氏方面宗法制使一妻多妾制成为宗周社会婚姻的基本形态,并使聘娶婚成为婚姻的合法程序。宗法制婚姻满足了宗法政治的需要,使婚姻政治化婚姻礼仪宗法制与政权机构密切结合,制定了贵族之间的组织关系,也确定了政治上的等级隶属关系政治影响返回(6)宗法制度的瓦解:①小宗上升发展,大宗沉沦下降。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王室内部,周幽王废储君嫡长子而改立庶子,导致西周灭亡;东周王室的继承之争,造成王室尊严扫地,天子地位低落。二是诸侯国内部,大夫专政,互相兼并;贵族没落,平民崛起。返回②人才的流动方式。春秋战国时期,为图强争霸的需要,各诸侯国思想流行,传统的世卿世禄制被打破,出现许多布衣卿相,如管仲、苏秦、吕不韦等。各国盛行养士之风,用人唯才,打破了宗法血缘限制。③中央集权政治体制流行,有计划打压奴隶贵族(如楚国吴起、秦国商鞅等)、以定额的俸禄代替土地分封,分封阶层向编户齐民转变等,都在客观上起到了瓦解宗法制的作用。尚贤返回[史学者说]关于宗法制的史家评价范文澜:“西周社会最重要的上层建筑就是宗法制度,而宗法制度的基本精神就是以宗主为中心,按血缘关系的远近来区别亲疏贵贱,从而规定出无可改变的等级制度。”许倬云:“周代封建社会的上层,君统与宗统叠合,政治伦理与亲族伦理合一。”(宗法等级和政治等级一致)王国维:“任天者定,任人者争,定之于天,争乃不生。”“立贤之利过于立嫡……而不以此易彼者,盖惧夫名之可籍,而争之易生,其弊将不可胜穷。”(事由天定,易使人服气,不起纷争;嫡长子优先继承利于社会稳定)张荫麟:“周代社会组织可以说是中国社会的基础。”返回3.礼乐制度——权力认同制度(1)概念:礼乐制度是西周典制的重要内容,是以“乐”从“礼”的思想制度,以“礼”来区别宗法远近等级秩序,同时又以“乐”来和同共融“礼”的等级秩序。它是各级贵族的政治和生活准则,与宗法制、分封制一起,构成西周的社会制度。其范围很广,涉及社会习俗和国家关系、军队征伐、典章制度等。返回(2)影响:②消极作用:形成了尊卑等级观念及任人唯亲、重男轻女等社会陋俗。①积极作用:首先,尊崇人文的精神形成,如《礼记》曰“为礼以教人,使人以有礼,知自别于禽兽”;其次,崇德尚群的社会美德形成,崇德即重视人的节操和修养,尚群即群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再次,社会价值观秉承中和之道,不走极端;最后,整体思维形成,集中体现在“天人合一”等思想上。返回4.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的内涵(1)权力分配:分封制—政治生活等级化—天下归周。(2)权力继承:宗法制—家族生活政治化—天下归宗。(3)权力认同:礼乐制—等级观念生活化—天下归心。(4)宗法制是内核,分封制是宗法制的政治表现,二者互为表里,礼乐制是维护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工具。返回NO.2历史理解求深度——比“初学”深一点返回一、血缘宗亲影响下的中国早期政治体制返回1.中国古代“家天下”观点的由来(1)中国古代“家天下”的观念由来已久,“天下为家”可以追溯到夏朝,与之相对的是“公天下”的原始社会。(2)西周实行宗法分封制,使“家天下”有了制度上的保障。(3)春秋战国以后,宗法分封制崩溃,儒家高举仁政的大旗,将“家天下”作为君主实行仁政的重要内容,士大夫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作为个人修养的最高境界,家国同构,视国为家,“家天下”的观念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非常深远。返回(1)含义:所谓“家国同构”,是指家庭、家族和国家在组织结构方面具有共同性,均以血缘—宗法关系来统领,存在着严格的父权家长制。父为“家君”,君为“国父”,君父同伦,家国同构,宗法制度因而渗透于社会整体,甚至掩盖了阶级和等级关系。2.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家国同构”返回(2)评价:①由于古代中国经济中一直是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所以与这种生产方式相联系的家族制度深深根植于数千年中国社会结构之中,家族结构扩大至国家结构。②家庭观念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重要地位。“家庭—家族—国家”,这种家国同构的社会政治模式是儒家文化赖以存在的社会渊源。古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个人理想,反映了“家”与“国”之间这种同质联系。返回3.宗法制影响下的中国传统社会(1)积极影响:①影响中国传统社会结构的特征,体现为家天下的延续、封国制度不断、家族制度延续和家国同构。②形成了中华民族重视人伦、重视亲情、重视家庭生活的传统,有利于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③形成了中华民族重视祖先、重视传统、重视统一的民族精神。中华五千年文明是世界上四大古代文明中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与这一制度密不可分。返回(2)负面影响:导致了中华民族重传统轻变革、重伦理轻科学,缺乏开拓创新、求真务实精神,思想上表现为守旧、保守从文化上讲导致了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的长期存在,扼杀了资本主义经济在中国的发展,阻碍了中国的近代化建设从经济上讲导致了专制社会和专制思想的形成,人们的民主观念和民主精神普遍缺乏从政治上讲返回二、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返回(1)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将国家权力和家族关系结合起来,形成“家国一体”的局面。(2)等级森严:以分封制和宗法制为核心形成了“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不同等级权力和义务固
本文标题: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和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10839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