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公司方案 > 百善孝为先ppt(正式)
做人的根本一年一班孝亲主题班会孝的含义古人说“百善孝为先”,一切善行都是从孝开始做起。孝是人世间一种最高尚、最美好的情感,是人一生中最深刻的亲情,它是人的根、人的本。那么,什么叫做孝呢?。“孝”字最早见于殷商甲骨文,上面是个“老”字,下面是个“子”字,是“子尊老”的意思,中国最早的一部解释词义的著作《尔雅》下的定义是:“善事父母为孝”。《礼记》记载:“孝者,畜也,顺于道,不逆于伦。是之谓畜”。汉代贾谊的《新书》说:“子爱利亲谓之孝”。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的解释:“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许慎认为,“孝”字是由“老”字省去右下角的形体,和“子”字组合而成的一个会意字。父母在孩子小的时候,要在上面呵护着,当孩子长大以后,父母老了,儿子在下面背着老子。现代新华字典对“孝”的解释是:对父母尽心奉养并顺从。从古到今对孝的解释来看,孝的核心意蕴就是善待父母。子女要尽心尽力地赡养父母,尊敬、关爱父母。为什么孝是百善之先?现在,我们都在讲构建和谐社会,和谐社会关键在于一个“和”字,撇开那些政治术语,可以把和谐社会通俗解为人类追求、向往的人心和善,家庭和乐,人际和顺,社会和睦,天下和平这样一种和顺美善的理想社会。怎样才能达到呢?,早在二千五百年前,孔子跟他的学生就讨论过,并给出了答案。这就是著名的《孝经》。《孝经》一开头就说:“仲尼居,曾子侍。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汝知之乎?”仲尼就是孔子,他在家里闲居着,曾子是他的学生,在旁边侍奉著老师。这时候老师就问他,说古圣先王有至德要道,至高无上的道德,非常重要的道理和方法,能够怎么样?以顺天下,让天下都能够人心归顺;民用和睦,人民百姓都能和平安乐、幸福美满,上上下下都没有怨恨不满,能够相安无事,这不就是就是现在中央领导人讲的和谐社会吗?汝知之乎,你知道是为什么吗?曾子避席曰:“参不敏,何足以知之?”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曾子站起身来,离开自己的座位回答说∶“学生我不够聪敏,哪里会知道呢?”孔子这么一问,曾参这么一请教,就引出了宇宙的精华,做人的根本──孝。孔子说∶“这就是孝道。它是一切道德的根本,是一切教育的源泉。教育孩子、教育学生首先从哪里教起?从孝道教起。父母对儿女的奉献,是无私的,是伟大的。《曾看到一个“老树和小孩”的故事,把父母对儿女的付出,表述得淋漓尽致。这个故事是这样的:故事一:《老树和小孩》有一个小男孩,他从小就在一棵大树旁边玩儿。他特别喜欢这棵树。这是一棵大苹果树,长得很高,又漂亮,又有很多甜美的果子。这孩子天天围着树,有时候爬到树上摘果子吃,有时候在树底下睡觉,有时候捡树叶,有时候他也拿着刀片、瓦片在树身上乱刻乱划。这大树特别爱这孩子,从来也不埋怨他,就天天陪他玩儿。玩着玩着,孩子长大了。有一段时间他就不来了。大树很想他。过了很久,他再来的时候,已经是一个少年了。大树问孩子,你怎么不跟我玩儿了?这孩子有点不耐烦,他说,我已经长大了,不想跟你玩儿,我现在需要很多高级的玩具,我还要念书,还得要交学费呢。大树说,真对不起,你看我也变不出玩具,这样吧,你可以把我所有的果子都摘去卖了,你就有玩具,有学上了。这孩子一听就高兴了,把果子都摘了,欢欢喜喜走了。就这样,每年他就是在摘果子的时候匆匆忙忙来,平时都没有时间来玩儿。等到他读书以后,又有很长时间不来了。再过一些年,这孩子已经长成一个青年,他再来到树下的时候大树更老了。大树说,哎呀,你这么长时间不来,你愿意在这儿玩会儿吗?孩子说,我现在要成家立业了,我哪儿有心思玩啊?我连安家的房子还没有呢,我也没有钱盖房子呀。大树说,孩子,你千万不要不高兴,你把我所有的树枝都砍了就够你盖房子了。这孩子高兴起来了,把树枝都砍了,就去成家了。这样又过了很多年,这孩子再来的时候,已经是中年人了,这大树已经没有果子也没有树枝了。孩子还是不高兴,一个人心事重重地徘徊在树下。这孩子说,我现在成长了,念完书,也成家了,我得在世界上做大事。这世界上的海洋这么浩瀚,我要去远方,可我连只船都没有,我能去哪儿啊?大树说,孩子,你别着急,你把我的树干砍了你就可以做船了。这孩子一听很高兴,砍了树干,做了一条大船出海去了。又过了很多年,这个大树只剩下一个快要枯死的树根了。这时候,这个孩子回来了。他的年纪也大了。他回到这棵树边的时候,大树跟他说,孩子啊,真对不起,你看我现在没有果子给你吃了,也没有树干给你爬了,你就更不愿意在这儿跟我玩了。这孩子跟大树说,其实我现在也老了,有果子我也啃不动了,有树干我也不能爬了,我从外面回来了,我现在就是想找个树根守着歇一歇,我累了,我回来就是跟你玩的。这个老树根很高兴,他又看见孩子小时候的样子了。这个故事,其实说的就是我们的父母和我们自己的一生。老树就是我们的父母,我们都是在树下玩大的孩子。我们每个人都体会过这样的一种成长,在父母身边长大,走向社会。儿女的一生,从父母身上获得了太多太多的东西,父母付出了他们生命中最宝贵的爱,他们的全部。故事二:《母亲的谎言》1、儿时,小男孩家很穷,吃饭时,饭常常不够吃,母亲就把自己碗里的饭分给孩子吃。母亲说,孩子们,快吃吧,我不饿!2、男孩长身体的时候,勤劳的母亲常用周日休息时间去县郊农村河沟里捞些鱼来给孩子们补钙。鱼很好吃,鱼汤也很鲜。孩子们吃鱼的时候,母亲就在一旁啃鱼骨头,用舌头舔鱼骨头上的肉渍。男孩心疼,就把自己碗里的鱼夹到母亲碗里,请母亲吃鱼。母亲不吃,母亲又用筷子把鱼夹回男孩的碗里。母亲说,孩子,快吃吧,我不爱吃鱼!3、上初中了,为了缴够男孩和哥姐的学费,当缝纫工的母亲就去居委会领些火柴盒拿回家来,晚上糊了挣点分分钱补点家用。有个冬天,男孩半夜醒来,看到母亲还躬着身子在油灯下糊火柴盒。男孩说,母亲,睡了吧,明早您还要上班呢。母亲笑笑,说,孩子,快睡吧,我不困!4、高考那年,母亲请了假天天站在考点门口为参加高考的男孩助阵。时逢盛夏,烈日当头,固执的母亲在烈日下一站就是几个小时。考试结束的铃声响了,母亲迎上去递过一杯用罐头瓶泡好的浓茶叮嘱孩子喝了,茶亦浓,情更浓。望着母亲干裂的嘴唇和满头的汗珠,男孩将手中的罐头瓶反递过去请母亲喝。母亲说,孩子,快喝吧,我不渴!5、父亲病逝之后,母亲又当爹又当娘,靠着自己在缝纫社里那点微薄收入含辛茹苦拉扯着几个孩子,供他们念书,日子过得苦不堪言。胡同路口电线杆下修表的李叔叔知道后,大事小事就找岔过来打个帮手,搬搬煤,挑挑水,送些钱粮来帮补男孩的家里。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左邻右舍对此看在眼里,记在心里,都劝母亲再嫁,何必苦了自己。然而母亲多年来却守身如玉,始终不嫁,别人再劝,母亲也断然不听,母亲说,我不爱!6、男孩和她的哥姐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后,下了岗的母亲就在附近农贸市场摆了个小摊维持生活。身在外地工作的孩子们知道后就常常寄钱回来补贴母亲,母亲坚决不要,并将钱退了回去。母亲说,我有钱!7、男孩留校任教两年,后又考取了美国一所名牌大学的博士生,毕业后留在美国一家科研机构工作,待遇相当丰厚,条件好了,身在异国的男孩想把母亲接来享享清福却被老人回绝了。母亲说,我不习惯!一,孝:孝是孝养父母,顺其心意。“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我们是从父母那里获得生命,我们应该知恩感恩,一个人能知恩感恩,孝心才能萌发,“百善孝为先”。“孝”为会意字。一个“老”字加一个“子”字就成了一个孝字。“孝”字上“老”下“子”,就像一个儿子背着一个老人,代代相传。父母总是想着如何培养下一代,才对得起自己的孩子,才能对祖宗有所交待,对社会有所交待;而孩子理应将奉养父母的责任扛在肩上,时时想着父母,孝顺父母,不仅养父母之身还要养父母之心,养父母之志,养父母之智慧。这样才能真正让父母身心愉快,生活更加美满幸福。圣人的教学,是以孝道为根本,师道是建立在孝道的基础上。我们不管是对自己的父母,还是对一切大众,我们都应当真诚的关怀和爱护帮助,这才是真正的孝道。二,悌悌是兄友弟恭。“悌”为会意字,一个“心”字加一个“弟”字,心在弟旁,心中有弟,表示哥哥对弟妹要关心,而弟妹要对哥哥尊敬顺从。兄弟之间如手足,要相互关心友爱,彼此系系相通,如同树木同根连枝。在家中兄友弟恭,父母欢喜。在学校,在社会奉事师长,礼敬大众,则社会和谐。如此上下和睦,祥和之气弥漫宇宙之间,这才是真正的自然之道!三,礼礼是人与人交际往来法则。曲礼:”毋不敬。”强调为人要知礼守礼,处处尊重他人。传统小学教育即是教导待人接物的规矩。行礼应有节度,过与不及都不合礼。社会有礼,则秩序井然。《礼记》云:“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即洁身自爱,知节用和,克己制欲,不涉奸乱,端正心思,以德治事。1.为什么孝?知恩才能报恩。你对父母的恩情挖掘有多深,你对父母的回报就有多大。你不知恩,你的回报都是虚假的,空洞的。如何孝敬父母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1.养父母之身:是让父母不缺吃,不缺穿,有房子住等等,这是最小的孝,就是养个宠物,也得养活它不是吗?养父母之心,是在养父母之身的基础上还要让父母开心,让父母宽心,放心,精神上安慰。记得,有兄弟两个,哥哥很富有,弟弟很贫穷,哥哥每次给父母钱的时候都嘱咐一句,告诉你们不准给那个穷弟弟。父母会不会给他?保证会给,不敢明着给就暗着给,而且给弟弟钱的时候还要嘱咐一句,不要告诉你哥哥我给你钱了,是不是?你看儿女都是父母的心头肉,弟弟生活的不好,父母也没有真正的开心。哥哥学了《弟子规》,他学懂了一句话,《弟子规》上有一句话“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就是兄弟之间要把关系搞好了,和睦了,互相关系互相帮助,也是对父母的孝,这句话他学明白之后,拿出资金来帮助弟弟办厂,帮助弟弟致富,弟弟富有了,父母的脸上才露出灿烂的笑容,这个哥哥做到了养父母之心。2.养父母之志:都说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我们有没有把父母的志向当做我们的志向来完成呢?举一个例子,范仲淹他小的时候,他母亲就教育他长大了要为国家效力。结果童年的时候,范仲淹有一次在路上遇到了一位算命先生,他找算命先生帮他算命。他说:“先生,你看我能不能当宰相?”结果算命先生说:“你小小的年纪,口气还不小。”结果范仲淹很不好意思,他说那你再看看我能不能当医生?算命先生很奇怪说:“你这个小朋友,你的志向怎么从宰相一下子掉到了医生呢?”结果范仲淹说,“因为我听母亲说只有良相和良医才能救世、救人啊!”结果算命先生非常的感动,说:“孩子,你有这颗救世、救人之心,你已经是宰相之心了,相信你将来一定能够当宰相!”算命先生说的准不准?他有没有当上宰相?范仲淹最后不仅当上了宰相而且他的儿子范纯仁也当上了宰相。3.养父母之慧:我们学习了古圣先贤的教诲,学会了传统文化。我们把自私的心,把很多发脾气的心,很多不好的心去掉,我们就有了快乐、有了幸福,知道知足常乐,那我们要不要把学到古圣先贤的教诲也介绍给父母亲,让父母也有智慧来抉择他们幸福的人生呢?这样做也是叫养父母之慧。那我们大家做到这四个方面才真正做到了孝养父母。母亲的双手为我们做了多少次可口的饭菜母亲的爱就像天地一样辽阔到什么时候也不能忘了咱的娘不管你多富有不管你官多大爹永远以坚毅的目光给我们勇气和力量父亲年纪大了但还是不愿休息每次要离家的时候父母亲总是千叮咛万嘱咐每次要离家总不让娘送娘也答应不送但往往到了村口猛一回头发现娘就跟在身后每当我们要离家的时候才了解儿行千里母担忧小时候我们生病了父母昼夜不离床边照顾我们如今父母生病了我们……父母亲用双脚踏出儿女的前程却送走了自己的青春天地重孝孝当先,一个孝字全家安。孝是人道第一步。孝顺子弟必明贤。尽心竭力孝父母,孝亲亲责莫回言。诸事不顺因不孝,怎知孝能感动天。福禄皆有孝字得,孝顺父母如敬天。处世惟有孝力大。孝能感动地和天。积德行善也是孝,孝亲家风代代传。谢谢大家!
本文标题:百善孝为先ppt(正式)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10886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