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候课要求1、准备通史复习学案、相关资料、红黑双色笔。2、先自读考纲及中国近现代通史专题三的内容。3、保持安静,端正坐姿,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制作人:耿进臣时间跨度:1919年五四运动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考纲考点考纲考点考点解读1.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概述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史实,理解其对近代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2)归纳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华民族独立、复兴的内在联系2.经济结构的变化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1)归纳民国时期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主要史实,理解在中国近代化过程中民族资本主义所起到的历史作用和特有的历史地位,分析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3.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1)掌握近代以来报刊、影视和互联网的发展成就,理解大众传媒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影响,认识互联网的利与弊4.思想解放的潮流(1)概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相关史实,认识马克思主义传入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影响【阶段特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实现了民族独立,为中国的现代化创造了条件。政治上,中国共产党逐渐走向成熟,领导中国人民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正确的民主革命道路,国共合作赢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三年解放战争取得民主革命的最终胜利,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继续曲折发展,在国民政府统治前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期间遭到摧残。思想上,孙中山将三民主义发展到新三民主义,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逐渐形成了毛泽东思想,成为中国民主革命的指导思想。社会生活上,在国民政府统治初期,物质生活、交通通讯事业、影视业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发展迟缓。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程1.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1919~1924年)(1)五四运动①背景及原因:日本提出“二十一条”;北洋政府的反动政策;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②性质: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③特点:彻底、不妥协、群众基础广泛。④“五四”精神:爱国主义。⑤划时代意义:是一次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2)中国共产党的成立①成立:1921年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这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成立。②意义:中国出现了以马列主义为指导思想的工人阶级政党,标志着中国民主革命有了全新的革命政党领导。③中共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1922年的二大提出了最低革命纲领是“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2.国民大革命时期(1924~1927年)(1)特点:在革命统一战线旗帜下,各阶层广泛参加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民族革命。(2)指导思想:新三民主义。(3)事件:国共合作、北伐战争。(4)结果: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3.土地革命(1927~1937年)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开辟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中国共产党于1927年先后发动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揭开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序幕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毛泽东在进攻大城市受挫后,于1927年10月到达井冈山,在这里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红军长征由于王明“左”倾错误的领导,第五次反“围剿”失利,1934年10月红军被迫长征,1935年遵义会议,1936年10月长征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1936年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4.抗日战争(1937~1945年)(1)一条主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2)两个战场:正面战场(主动抗战―→消极抗日、积极反共)、敌后战场。(3)三个阶段:防御、相持、反攻。(4)四个特点:①以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基础的全民族抗战;②既是反法西斯战争,又是民族解放战争;③两个战场并存;④中共在后期起中流砥柱作用。(5)胜利保障: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6)意义:近代中国一百年来反帝斗争的第一次伟大胜利;对世界反法西斯斗争做出了重大贡献;中国的国际地位空前提高。----中国抗日战争的特点(1)抗日战争是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进行的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有组织的全民族自卫战争。(2)具有双重性,它既是反法西斯战争,又是民族解放战争。(3)两个战场并存,两个战场相互配合、相互依存的关系一直贯穿整个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抗战后期起了中流砥柱的作用。(4)以弱胜强,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5)持久性,中国是所有反法西斯战场中开始最早、结束最晚的战场。(6)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5.解放战争时期(1945~1949年)(1)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①中共七大要求废止国民党一党专政,建立民主联合政府。②重庆谈判国共签署《双十协定》,确定了和平建国的方针。③1946年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了有利于人民的协议。(2)人民解放战争①1946年6月,国民党进攻中原解放区,内战爆发。②1947年,人民解放军粉碎国民党对陕北、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③1947年6月,人民解放军挺进大别山,开始战略反攻。④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解放军取得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胜利。⑤1949年4月,北平和谈破裂后,人民解放军发动渡江战役,解放了南京。近代列强侵华的阶段特征及其影响时期阶段特征影响19世纪40~60年代(1)侵华国家:英法为首,俄美随后。(2)侵略方式:以战争打开中国大门为手段,以商品输出为主要侵略方式。(3)侵略范围:东南沿海和长江中下游地区。(1)政治: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经济: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开始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3)思想:出现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4)外交:清王朝被迫打开国门。19世纪末20世纪初(1)侵略方式:①政治: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②经济:由商品输出为主到资本输出为主。③文化:宗教侵略(2)侵华国家:英、法、美、俄、德、意、日、奥八国。(1)政治:民族危机加深,推动了民主革命运动的高涨。(2)经济:严重摧残了中国的民族经济,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3)思想:维新思想和民主共和思想对封建思想形成巨大冲击;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4)外交:中外反动势力勾结,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20世纪三四十年代(1)侵略方式:武装侵略及扶植代理人,“以华治华”(2)侵华国家:日美成为侵略中国的主要国家。(1)政治: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促成国共合作抗日。(2)经济:民族工业发展陷入困境。二、国民政府统治时期的民族工业(1927年—1949年)1.较快发展(1927年—1937年)(1)原因: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促进了经济发展。(2)表现:民族工业得到了较快发展。2.沉重打击(1937年—1945年)抗战时期民族工业遭受日本侵略者和官僚资本的双重压迫而日益萎缩。3.陷入绝境(1946年—1949年)解放战争时期,民族工业遭受美国侵略者和官僚资本双重压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曲折发展的历程阶段时间原因主要史实特点产生19世纪六七十年代(1)自然经济开始瓦解(2)外商企业丰厚利润的刺激(3)洋运动的诱导(1)上海的发昌机器厂(2)广东南海的继昌隆缫丝厂(3)天津的贻来牟机器磨坊双重压迫;资金少,规模小,技术薄弱初步发展19世纪末⑴列强资本输出进一步破坏自然经济(2)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1)民间出现办厂热潮(2)企业数量增加(3)由沿海向内地扩展轻工业发展突出短暂春天1912~1919年(1)辛亥革命的鼓舞(2)“实业救国”的影响(3)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4)列强暂时放松对华侵略(1)纺织业、面粉业发展迅速(2)厂矿企业增多(3)一战后萧条时间短、发展不平衡较快发展1927~1936年(1)国民政府形式上完成统一(2)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1)民族工业得到较快发展(2)国民生产总值逐年增长在有所发展的同时日益萎缩沉重打击抗战期间(1)沦陷区:日军的破坏和吞并(2)官僚资本掠夺、战争破坏⑴强行掠夺中国的工厂、矿山⑵以“军事需要”为名霸占几近破产陷入绝境解放战争时期(1)美国独占中国市场(2)国统区:国民政府实行战时体制,官僚资本的压榨官僚资本膨胀,民族资本日益萎缩摧毁性的打击新生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改造实行初级国家资本主义和高级国家资本主义社会主义经济组成部分1.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1)开始传播:1918年,李大钊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等文章,率先举起社会主义旗帜。(2)进一步传播: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大大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3)影响: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提供了思想基础。2.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1)提出:1924年1月,在国民党一大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孙中山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2)内容:增加了反帝和节制资本等内容,民权的范围扩大。(3)意义: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推动了国民革命的兴起。三、思想领域的新成果3.毛泽东思想形成过程时期代表作品、观点意义发端国民革命时期《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提出坚持无产阶级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和依靠农民进行革命斗争的主张①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生根发芽的结果,它以实事求是为基本原则;②是马列主义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典范;③是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④是指导中国革命的正确理论初步形成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提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思想,为中国革命指明方向成熟抗日战争时期《新民主主义论》指出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第一步是民主主义革命;第二步是社会主义革命确立1945年中共七大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四、近代后期社会生活的变迁项目变迁社会习俗①服饰更加西化;②饮食中西结合;③婚姻仪式进一步变革交通①20世纪上半叶,中国铁路建设进展缓慢;②民国时期陆续修建了一些公路;③1920年北京至天津航线开通,中国民航拉开序幕报刊业①中国共产党先后创办《共产党》《新华日报》等政论性报刊;②与国民党报刊展开斗争,为夺取革命胜利发挥重要作用影视业①20世纪20年代以后,中国电影发展迅速并走向成熟;②30~40年代,诞生了一批蜚声海内外的进步影片六个角度宏观把握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背景:外国侵略与封建统治,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任务:民族解放(反侵略)和国家富强(反封建)。3.两个阶段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4.三条线索列强侵华,中国人民的抗争和探索,从专制走向民主。5.发展轨迹太平天国运动揭开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序幕——辛亥革命是“比较完全意义上”的民主革命——无产阶级完成了辛亥革命的未竟事业(建立新中国,实现了民族独立并继续为国家的现代化建设而奋斗)。6.实践证明只有无产阶级才能担负起领导中国革命的重任,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近代中国思想界向西方学习的历程、特点1.历程(1)从鸦片战争到甲午中日战争,地主阶级学“器物”①内容: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②代表及其主张:抵抗派,“师夷长技以制夷”;洋务派,“中体西用”。③特点: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挽救民族危机,维护封建统治;停留在“器物”层面,对封建制度的根基未有任何触动。(2)从甲午中日战争到辛亥革命,资产阶级学“制度”①内容: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②代表及其主张:康、梁维新派,君主立宪方案;孙中山革命派,民主共和方案。③特点:不仅要学西方技术,还要学政治制度,通过发展资本主义挽救民族危机;学习西方发展到“制度”层面,但对封建思想没有进行全面彻底的批判。(3)新文化运动时期,资产阶级学“思想文化”①内容:民主制度、理念;科学思想、精神、世界观、方法论等。②代表及其主张:陈独秀、李大钊等激进民主派,提倡
本文标题:2014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课件:第四部分专题三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新方向--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11017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