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高考语文:小说复习攻略
小说复习攻略人物情节环境主题考点一:概括人物形象(性格特点)(一)区别1、性格特点:包括人物在待人接物、品行操守、生活态度等表现出来的内在心理特点;2、形象特点:既包括人物的内在性格特点,又包括人物的外在形象(肖像、精神面貌)、身份地位等。形象性格(二)解题策略:1、正面描写,抓细节(语言、行为、心理、外貌、神态);2、侧面描写(其他人对其的评价、对比、反衬,环境特点);3、在情节中把握;4、形容词概括。(三)概括人物形象(性格)常用词语1、正面类:勤劳节俭、善良仁慈、和蔼可亲、善解人意、温柔体贴、通情达理、谨慎细心、富有情趣、纯真质朴、懂事能干、机智聪明、有主见、有骨气、自尊自爱、不卑不亢、倔强刚强、坚韧沉稳、宽容忍让、不拘小节、幽默风趣、善于变通、隐忍内敛、心直口快、沉着冷静、从容镇定、勇敢2、反面类:胆小怯懦、逆来顺受、固执偏执、古板守旧、吝啬、冷漠自私、粗鲁莽撞、横行霸道、狂妄自大、目中无人、孤傲自负、刚愎自用、奸诈多疑、消极悲观、自卑、圆滑世故、尖酸刻薄、唯利是图、1、从文中看,“雪狼王”罗尔具有怎样的形象特点?请简要概括。(1)体格健硕,本领高强;(2)大局为重,王者风范;(3)勇敢无畏,有牺牲精神;(4)机智果断,临危不乱。考点二:情节的作用1、一波三折式:跌宕起伏,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增强故事的戏剧性。2、首尾呼应式:结构缜密,表现人物性格命运,突出主题。3、欧亨利式:出人意料,突出人物形象和主题,“意料之外,情理之中”。4、铺垫伏笔式:结构严谨、情节发展合理,让读者看到下文时,不至于产生突兀、疑惑之感。(一)情节处理技巧:(二)某一情节的作用:1、内容:情节本身描写的内容;吸引读者兴趣。2、情节方面:为后文埋下伏笔;制造悬念;推动情节发展;照应前文;承上启下;将情节推向高潮。3、人物方面:表现某人物的形象特征。4、环境方面: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表现时代特征。5、主题方面:暗示主题;深化主题。6、标题:点题;照应标题。2、作者为什么要在结尾着意描写“雪崩”这一情节?(1)这一情节将罗尔的敢于担当、勇敢无畏的形象凸显的淋漓尽致。为了解除族群威胁,它发出高亢的嚎叫引起雪崩,使自己和猎人同时被埋没在雪山中。面对死亡,它没有一丝一毫的恐惧,而是“兴奋”“一跃而起”,“咆哮着”“奔向它涅槃般的新生”。(2)这一情节将情节推向高潮,增添悲壮意味,更具感染力。作者一方面以“怒涛排空、万马奔腾”为喻,着力描写雪崩来临时天翻地覆、吞噬一切的气势;一方面突出对罗尔的神态、动作的描写,表现它在死亡面前的勇敢、兴奋与坦然。自然的威力与雪狼王罗尔的英雄形象融合,更具震天撼地的悲壮意味。考点三:环境的作用一、环境的分类1、自然环境:时间、地点、季节、天气、自然景观等;2、社会环境:历史背景、时代风貌、人情风俗、人际关系,政治、经济、文化等。二、环境的作用(一)环境本身的特点和作用1、表现…地域风光,突出…环境特点,营造…意境;2、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季节;3、渲染…氛围,奠定…基调;4、暗示…社会环境,背景、习俗、思想观念。(二)对塑造人物的作用1、引出人物出场;2、表现人物…身份、地位;3、反映人物…性格、爱好、思想、生活情趣;4、烘托人物…心情(正衬、反衬);5、交代人物活动的时代背景,揭示社会关系;6、暗示人物…命运(三)对情节发展的作用1、推动……情节发展2、设置悬念(四)对主题方面的作用1、深化(升华)…主题2、暗示…主题(五)对标题的作用1、呼应标题2、暗扣标题3、第一段的环境描写有何作用?(1)以声衬静,刻画了万籁俱寂的环境,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季节和时间;(2)引出主人公罗尔出场;(3)“打破了平静”预示着将发生不平常的事情,暗示后文残酷的斗争;考点四:标题的含义和作用解题策略:1、含义:(1)表面义;(2)深层义(象征、比喻、双关、反语)2、作用:(1)情节:照应情节、小说的线索、中心事件…(2)人物:塑造了…人物形象(3)环境: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季节、暗示…社会环境(4)主题:揭示、深化、暗示…主题4、这篇小说为什么要用“走眼”做题目?1、含义:关于鉴赏古董,究竟谁走眼;2、人物:塑造了赵老板专业、厚道、仗义、与人为善的形象,李老板奸诈、阴险、没眼光的形象;3、情节:围绕“谁走眼”这个话题展开故事情节,是全文线索;4、主题:正话反说,本以为是赵老板走眼,结果却是李老板走眼,本以为价值在玉,结果价值在盒,突出主题,做生意和做人一样,要与人为善。5、“买玉”情节中,作者使用了“欧亨利笔法”,试作简要分析。“欧亨利笔法”: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意料之外:1、以为赵老板走眼,结果李老板走眼;2、以为价值在玉,其实价值在盒,造成出乎读者意料的艺术效果;情理之中:1、赵老板在钧瓷鉴定中表现出来的眼光;2、收玉时对玉盒“端详良久”的细节,这些铺垫使结局合情合理。考点五:探究主旨或创作意图一、小说主题常见表现形式1、赞扬人性的真善美,抨击假恶丑;2、针砭时弊,反映社会现象或社会问题;3、反映一种理想、舒适、美好的生活状态;4、反映底层人物的艰难的生活状态和心理状态。二、解题策略1、观点明确;2、理由充分;注意:开放式题言之成理即可,关键是要有鲜明的观点,不能模糊不清。6、答C得3分,答A得2分,答E得1分,答BD不得分。7、小说题目“摆渡”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含义?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1)小说题目运用了双关的手法,表面上是指张摆渡和柳摆渡撑船渡人(或:用船把人或物载过河);(2)其深刻含义是指张摆渡用后半生的种种努力,进行灵魂的自我救赎与解脱。8、张摆渡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①自私狭隘,缺乏公平竞争意识:为争生意,竟然用不光彩的手段,制造沉船事故,挤走了柳摆渡;②良知未泯,对自己的错误能深刻反省并补救:做错事后,一直愧疚,良心不安,其孤独和固守其实是一种良心的拷问和灵魂的救赎;③勤劳吃苦,有生活理想:不仅摆渡,还网鱼,用辛勤劳动供出了一个大学生。9、小说最后写道:“张摆渡最终没有把这个秘密说出来。”有人认为,张摆渡应该把秘密说出来;也有人认为,张摆渡已经没有必要把秘密说出来。你同意哪种观点?谈谈你的具体理由。观点一:应该把秘密说出来。①张摆渡多年来一直愧疚,良心不安,背着沉重的思想包袱,说出来是一种解脱;②事情已过去多年,说出来柳摆渡也不会责怪并找他的麻烦;③说出来更能表现自己的真诚悔意和认识错误的勇气,能得到柳摆渡的谅解。观点二:已经没必要把秘密说出来。①多年来,张摆渡为自己的错误忏悔了无数次,并努力进行自我救赎,所以,秘密说不说出来已经不那么重要了;②时间久远,事情已成历史,此时说出来确实没有什么意义;③说出来可能会让柳摆渡对张摆渡产生不好的看法,容易节外生枝。
本文标题:高考语文:小说复习攻略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11025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