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DNA重组技术的基本工具》课件
基础理论和技术发展催生了基因工程科技探索之路1)基因转移载体的发现2)工具酶的发现3)DNA合成和测序技术的发明4)DNA体外重组的实现5)重组DNA表达实验的成功6)第一例转基因动物问世7)PCR技术的发明问题探讨:苏云金芽孢杆菌含有一种可以合成毒蛋白的基因。让细菌的毒蛋白基因在棉花细胞中表达,可培育出抵抗棉铃虫害的抗虫棉。想一想需要做哪些关键工作?苏云金芽孢杆菌毒蛋白普通棉花抗虫棉•基因工程培育抗虫棉的关键步骤:关键步骤一:抗虫基因从苏云金芽孢杆菌细胞内提取出来关键步骤二:抗虫基因与棉花DNA“缝合”关键步骤三:抗虫基因进入棉花细胞一、DNA重组技术的基本工具•解决培育抗虫棉的关键步骤需要哪些工具?“分子手术刀”——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关键步骤一:抗虫基因从苏云金芽孢杆菌细胞内提取出来关键步骤二:抗虫基因与棉花DNA“缝合”关键步骤三:抗虫基因进入棉花细胞“分子缝合针”——DNA连接酶“分子运输车”——基因进入受体细胞的载体1.1、DNA重组技术的基本工具如何切割DNA分子呢?DNA分子磷酸二酯键切割DNA分子实质是断开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一、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分子手术刀”•限制酶的识别序列:中轴线两侧的双链DNA上的碱基是反向对称、重复排列的EcoRⅠ黏性末端黏性末端GobackEcoRⅠ黏性末端黏性末端Goback重复演示•什么叫黏性末端?被限制酶切开的DNA两条单链的切口,带有几个伸出的核苷酸,它们之间正好互补配对,这样的切口叫黏性末端。SmaⅠ平末端平末端•要想获得某个特定性状的基因必须要用限制酶切几个切口?可产生几个黏性(平)末端?要切两个切口,产生四个黏性(平)末端。•如果把两种来源不同的DNA用同一种限制酶来切割,会怎样呢?会产生相同的黏性(平)末端,然后让两者的黏性(平)末端黏合起来,就似乎可以合成重组的DNA分子了。思考?Goback……GAATTC…………CTTAAG…………GAATTC…………CTTAAG……EcoRⅠ……GAATTC…………CTTAAG…………GAATTC…………CTTAAG……不同来源的DNA片段混合将不同种来源的DNA片段连接起来生物A基因片段生物B基因片段……GAATTC…………CTTAAG…………GAATTC…………CTTAAG……酶切二、“分子缝合针”——DNA连接酶①作用:把切下来的DNA片段拼接成新的DNA,即将脱氧核糖和磷酸连接起来.②作用原理:催化磷酸二酯键形成可把黏性末端之间的缝隙“缝合”起来,E·coliDNA连接酶或T4DNA连接酶即恢复被限制酶切开的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T4DNA连接酶还可把平末端之间的缝隙“缝合”起来,但效率较低T4DNA连接酶③类型:类型E·coliDNA连接酶T4DNA连接酶来源功能大肠杆菌T4噬菌体恢复磷酸二酯键只能连接黏性末端能连接黏性末端和平末端(效率较低)相同点差别(二)“分子缝合针”——DNA连接酶DNA聚合酶DNA连接酶区别1区别2相同点寻根问底•DNA连接酶与DNA聚合酶是一回事吗?为什么?1)只能将单个核苷酸连接到已有的核酸片段上,形成磷酸二酯键形成磷酸二酯键1)在两个DNA片段之间形成磷酸二酯键2)以一条DNA链为模板,将单个核苷酸通过磷酸二酯键连接成一条互补的DNA链2)将DNA双链上的两个缺口同时连接起来,不需要模板Goon三、“分子运输车”——基因进入受体细胞的载体⒈载体需要的条件:⑴有1~多个限制酶切点⑵对受体细胞无害⑶导入基因能在受体细胞中复制、表达⑷有某些标记基因,便于筛选⒉常用运载体:⑴细菌的质粒⑵噬菌体或某些动植物病毒⑶假如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后不能复制或不能转录,转基因生物能有预想的效果吗?⑴作为分子运输车——载体,如果没有切割位点将会怎样?⑵霍乱菌的质粒多个限制酶切点,你会用它来做分子运输车吗?⑷目的基因有没有进入受体细胞,如何去发现?最常用的质粒是大肠杆菌的质粒,其中常含有抗药基因,如四环素的标记基因。质粒的存在与否对受体细胞生存没有决定性作用,但复制只能在受体细胞内完成。质粒是一种裸露的、结构简单、独立于细菌染色体(即拟核DNA)之外,并且具有自我复制能力的双链环状DNA分子。质粒是基因工程最常用的载体。•常用的载体:质粒能复制并带着插入的目的基因一起复制有切割位点有标记基因的存在,可用含氨苄青霉素的培养基鉴别作为基因工程运载体的条件①能够在宿主细胞中复制并稳定地保存。②具多种限制酶切点,以便与外源基因连接。③具有某些标记基因,便于进行筛选。④载体是安全的,不能对受体细胞有害。⑤载体DNA分子大小应合适,以便提取和在体外进行操作。。AATTGCCTTAAG磷酸二酯键磷酸二酯键
本文标题:《DNA重组技术的基本工具》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11303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