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人事档案/员工关系 > 关于制订2016级人才培养方案的原则意见
湖外院字〔2016〕号关于制订2016级三年制人才培养方案的原则意见(2016年5月)人才培养方案是在学院办学思想指导下对人才培养的总体构想,是制订教学计划、组织人才培养方案实施和进行教学质量监控的依据。为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升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和专业核心能力,结合我院教学实践,构建人才培养体系,凸显专业特色,培养和造就具有社会职业竞争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学院决定启动2016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工作。根据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5]6号)、教育部《职业院校管理水平提升行动计划(2015-2018年)》(教职成[2015]7号)、教育部《关于制定高职高专教育专业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教高〔2000〕2号)及《湖南职业院校管理水平提升行动计划(2015-2018年)实施方案》和省教育厅《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2/23养质量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精神,结合我院人才培养改革的实际情况,现对2016级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工作提出以下原则意见。一、方案制订的基本原则(一)聚焦“双核”能力培养,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突出“双核”能力(职业核心能力和专业核心能力)培养。专业核心能力培养聚焦于“岗、证、课”的有机融通,构建专业能力和外语能力模块,形成以专业核心能力培养为主线的专业课程群。引入国家(行业)职业标准融入专业教学内容,以职业活动过程为主线,以工作任务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形成为目标,全面落实学院的“三双”(双素养+双技能+双证书)人才培养规格,使学生在获得毕业证书的同时,能顺利获得相应的中级及以上职业资格证书。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着力于职业综合素质培养,构建职业社会能力、职业方法能力课程模块,形成人文素质、职业道德、职业拓展等课程群,提升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就业能力、职业转换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是实现学生自身发展和企业发展需要的结合点。在当今教育社会化、评价多元化、资源信息化的时代,要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加强其人文素养、职业素养、学习技巧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充分体现互联网+课程的教改理念,充分利用学院的课程网络资源库,对学院的课程实行改革,提倡教师制作紧扣知识点的微课,对学生的学习方法与学习效能加强引导与培养,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全面协调发展,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课程设置应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好思想与行为、知识与能力、理论与实践、学习与健康等关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确保学生具有较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二)坚持“四个对接”,突出职业特点的原则3/23高职教育以培养生产、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和实用人才为目标,使受教育者具有岗位就业的竞争力和在职业岗位群就业、转岗、晋升的能力。人才培养方案必须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对接,以实现人才培养的“四个对接”,即学校与企业对接、专业培养目标与产业人才规格对接、人才培养过程与产业工作任务(过程)对接、教学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主动适应劳动力和人才市场的变化,使受教育者获得由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构成的职业能力。(三)加强沟通能力培养,凸显外语特色的原则我院的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应该凸显外国语职业的特点。人才培养方案应突出“外语+专业+技能证书”和“专业+外语+技能证书”的特色,在课程设置上凸显外语职业学院的特点,打造“外语平台上的商贸服务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突出外语特色,在课程设置上,要求所有专业的人文素质课占总课时的30%左右,应用外语类专业群的外语类课时占总课时的50%左右,职业岗位技能课时的占比为20%左右;商贸服务类专业群的专业岗位技能课课时的比例为50%左右,而外语类课时占比20%左右,以达到培养“人文素养与职业素养兼备、外语技能与专业技能兼通、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兼有”的市场急需的特色人才的目的。(四)紧扣专业技能标准,突出实践能力培养的原则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学习活动应与职业岗位的具体工作任务或问题相结合,通过分析任务、解决问题来引发、维持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培养方案必须从岗位实际需求出发,以工作任务来整合理论和实践,坚持“理实一体”、“教学做合一”,紧扣专业技能抽查标准,设定模块化课程体系,构建任务引领型专业(实训)课程,强化综合项目实训和顶岗实习等教学环节,增强学生适应企业实际工作环境和完成工作任务的能力。(五)对接培养目标,精心设置课程群的系统性原则4/23应准确把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和人才培养规格,准确分析专业建设现状,提出本专业的总体建设思路,精心设计专业核心能力课程和职业核心能力培养课程体系,充分利用现有教学条件及资源,强化教学管理与评价。课程设置中应充分考虑培养方向的职业岗位群,将职业资格证书的培训纳入课程体系,构建模块化专业课程群。培养方案的文字表述应该与课程设置的表格完全吻合,总课程设置应该与分学期课程计划数据完全一致。将教学内容、教材建设和教学方法融入培养方案之中,不断探索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业人才的方法与途径,建设高水平、实用型、共享型的实习实训基地,创优人才培养方案。二、方案制订的基本思路(一)深入调研,明确专业所对应的职业岗位群各专业应对湖南及长、株、潭周边地区的行业、企业进行深度调研,采取实地调研与网上调研相结合的方式,了解企业的生产与工作流程、职业岗位群职责与要求、人才需求取向与人才规格要求。明确描述本专业面向的主要职业岗位及其所要求的职业核心能力;写出相应的调研报告,在此基础上,把准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的定位,以便确定本专业所对应的职业岗位群。(二)认真分析,明确职业岗位群的知识、能力、态度结构各专业对确定的对应职业岗位群进行典型工作任务(过程)进行分析,明确描述本专业面向的主要职业岗位及其所要求的职业核心能力,明确企业的岗位专项技能对毕业生应具备的基本素质、知识要求、能力要求、职业态度要求等,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提供科学依据。(三)仔细推敲,明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各专业的人才培养必须紧密对接行业产业,根据行业产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制订具体的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我院的总体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多语言平台上的商贸服务类高素5/23质技能型人才,人才培养的总体规格应体现“双素养+双技能+双证书”的要求,即人文素养和职业素养,外语技能和专业技能,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各专业的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应明确具体,凸显外国语职业学院的特色。(四)精准把握,确定毕业标准应根据专业的职业岗位对本专业的职业资格(技能)等级要求,明确规定学生毕业时应获得的职业资格证书和等级,提出针对核心职业岗位的职业资格证书或针对职业核心能力的中级及以上职业技能证书的要求。每个专业应明确提出学生必须获得一个毕业证、一个职业资格证书,至少要达到双证的培养要求。(五)反复斟酌,构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在专业调研的基础上,依据本专业对应职业岗位(群)必备的知识、能力、态度要求,按照“三双”的培养规格要求,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经过充分讨论,广泛征求意见,坚持以学院与企业联合培养为基础,制订出“产教结合、校企共育、工学结合”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可结合自身专业的不同要求,提出具有本专业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六)突出特色,构建基于“双核”能力培养的模块化课程体系按照我院“双素养+双技能+双证书”的培养规格要求,构建基于“双核”能力培养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将课程分为“双核”(职业核心能力和专业核心能力)能力培养模块化课程体系,一级模块4个、二级模块10个。以“双核”(职业核心能力和专业核心能力)能力培养为基本路径,根据“岗位职责—能力要求—课程设置—课程目标”的思路来构建核心课程体系,对学生的知识、能力、态度形成系统支持,参照各专业的专业技能抽查标准,将学生相关职业资格培训与考证纳入课程体系之中。(七)紧扣专业,明确专业能力核心课程专业能力核心课程是决定本专业性质和职业能力的关键课6/23程。课程设置应围绕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综合考虑学生人文素质、职业能力培养与可持续发展,参照职业岗位任职要求,引入行业企业技术标准或规范,体现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紧贴行业或产业领域的最新发展变化。在课程体系构架中,应具体明确专业核心课程。核心课程一般不多于8门,对其进行具体描述。(八)举一反三,制订三类课程标准及其考核办法邀请行业骨干参与和指导,了解就业市场对各专业人才在职业能力方面的需求,在此基础上全面制订课程标准。课程标准分为理论课程标准、理实一体课程标准、实训课程标准三类。对照职业岗位对职业能力的要求,在课程标准的制订上严格遵循以岗位能力需求设课程标准的原则,对岗位能力需求进行写实,对课程标准制订从严把关。课程标准拟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描述:①课程定位,即课程地位与作用、课程基本理念;②课程性质;③课程目标;④设计思路;⑤内容纲要,应分项目写出学习目标和工作任务;⑥考核方式与标准;⑦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等。同时各专业应该根据课程标准制订相应的考核办法。(九)由此及彼,形成教学进度安排表教学进度安排表分为5类,即培养方案进程表、分学期培养进程表、分专业方向课程表、集中实践教学环节安排表和培养方案结构表。培养方案进程表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计的总表。分学期培养进程表是每个学期的课程开设的具体执行依据,表内的课程名称、课时、开设时间、考核要求、理论与实践课时分配等均应与总表中的数据内容一致。分专业方向课程表只提供给一个专业分两个以上方向(对外合作项目方向或订单班也可以填写在内)的专业填写,表内主要填写专业能力核心课程及职业资格证考证课程,如果本专业没有分两个以上方向,无需填写。集中实践教学环节安排表填写本专业需要的集中实践性教学内容,如入学军训、英语能力强化训练、社会实践、顶岗实习等。7/23培养方案结构表是便于清楚了解每个专业的课程结构而设置的,要求根据实际情况计算出各类课程的课时和学分比例。(十)严密监控,明确教学质量监控评价体系要求建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具体描述对课堂教学组织、实践教学组织、师德师风建设、教学事故处理、常规教学管理等过程的监控,采取何种措施等,实现教学管理规范化;充分发挥各级教学督导成员的督导作用,全面强化各教学环节的运行和教学质量的跟踪与掌控。建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逐步形成“第三方”的评价机制。充分考虑社会用人单位、社会第三方评价机构以及家长的评价。逐步形成包括专任教师、企业兼职教师、项目小组及客户、行业企业和社会有关方面等评价主体在内的多元考核评价体系,形成学生评教、同行评教、企业专家评教“三评结合”的教学评价机制。突出考试与考评结合,改革学生学业成绩评价方式,构建“课堂考勤+教学过程+课程考试”的形成性教学评价体系。(十一)实事求是,明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施的基本条件1、师资配置要求。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有赖于教师较好的业务素质和较高的教学水平。根据各专业的要求及特点,按照课程的性质及地位,在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中对本专业教师做出相应的要求与说明。2、实践教学配置要求。各专业人才培养规格根据“产学融合,工学结合”的宗旨,系统设计并安排各学期的实训项目,明确校内实训基地(含职业技能鉴定要求)、校外实习基地应满足专业实践教学和技能训练的要求,满足学生顶岗实习半年以上的要求,学院的信息网络教学条件应该达到本专业教学的基本要求。应明确校外实习基地的功能与结构,校外实习基地的建立与拓展,为学生的专业实习提供广阔的培训提高空间与锻炼机会,有利于学生毕业后尽快熟悉工作流程及业务,迅速上手真岗工作。8/23设置外语类专业的外语能力拓展实践课程,内容包括:英语能力强化训练、外语沙龙、各种外语第二课堂活动等,由相关专业制订详细的实施方案,列入教学计划中,但不计入课内课时;只计学分,按照实践课程计算,不列入课表。3、教材及图书、数字化(网络)资料等学习资源配置。教材及图书、相关教学软件、网络课程、微课、慕课以及数字化教学资源库的建设等资源配置是否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内容丰富、使用便捷、更新及时。4、对学生继续专业学习深造的建议。明确提出本
本文标题:关于制订2016级人才培养方案的原则意见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11390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