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第五节《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课件
请同学自学以下概念:凸透镜、主光轴、光心、焦点、焦距中间厚、边缘薄的叫做凸透镜中央厚、边缘薄透镜种类1、凸透镜(convexlens)凸透镜对光有作用。会聚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所以凸透镜又叫会聚透镜(convergentlens)焦点FF焦距f主光轴几个基本概念光心经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发生改变2、凹透镜(concavelens)中央薄、边缘厚FF凹透镜对光有作用。发散试设计三种简易的实验方法,辨别透镜是哪种透镜方法1:隔着擦镜纸用手摸透镜,中央厚、边缘薄为凸透镜,反之为凹透镜方法2:对光有会聚作用的透镜为凸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的透镜为凹透镜方法3:通过透镜观看书上的文字(透镜距书较近),若看到放大的像,则透镜为凸透镜;若看到的像是缩小的,则透镜为凹透镜在下列方框中,填入适当的光学元件提出问题:这些美丽、迷人的照片是怎样的来的?照相机镜头是凸透镜,凸透镜成像有什么规律?1.像的大小可能和什么有关?2.像的倒正可能和什么有关?3.像的虚实可能和什么有关?……提出问题:(1)凸透镜成的像是放大还是缩小的,可能与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有关系。(2)凸透镜成的像的倒正可能与像和物体是否在凸透镜的同侧有关系。(3)像的虚实可能与像和物体是否在凸透镜的同侧有关系。……到底是不是,请同学们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来验证自己的猜想。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一、准备好器材。(蜡烛、凸透镜、光屏、火柴、光距座。思考如何才算合理安置好器材)(1)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距座上,即透镜在中间(2)蜡烛、凸透镜、光屏的中心要在一直线上且使三者在同一高度。1、用自己的方法获得凸透镜的焦距。2、认识光具座,将实验器材按蜡烛、凸透镜、光屏的顺序放置在光具座上。3、蜡烛火焰经凸透镜成等大的实像,记录物距、像距。4、蜡烛火焰经凸透镜成放大的实像,记录物距、像距。5、蜡烛火焰经凸透镜成缩小的实像,记录物距、像距。6、蜡烛火焰经凸透镜成放大的虚像,记录物距。7、将上面的成像过程再做一遍。实验数据记录:f=5cm物距的范围物距像距像的正倒像的大小能否在光屏上找到像u10cm5cmu10cmu5cm凸透镜成像变化规律再看一遍凸透镜成像规律大于2倍焦距倒立、缩小、实像凸透镜成像规律等于2倍焦距倒立、等大、实像凸透镜成像规律小于2倍焦距大于1倍焦距倒立、放大、实像凸透镜成像规律等于1倍焦距不成像凸透镜成像规律小于1倍焦距正立、放大、虚像物距像距大小倒正虚实U2ffv2f缩小倒立实像U=2fV=2f等大倒立实像fu2fV2f放大倒立实像U=f不成像uf放大正立虚像归纳一下1、虚实像的分界处是u=f处一焦分虚实2、成放大像与缩小像的分界处是u=2f,二焦分大小、虚像同侧正(正立)实像异侧倒(倒立)小结:3、成实像时,u变小,v变大,像变大。物距越小像距越大像越大4、成虚像时,u越小,像越小。小结:当u2f时,像距v应满足:,题中给出像距v=16cm,分析:本题给出的信息是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说明物距应满足;例题:某同学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光屏移动到离凸透镜16cm处,得到烛焰倒立、缩小的像,他使用的凸透镜的焦距为:A.4cmB.8cmC.12cmD.18cmfv2fu2f即:f16cm2f只有C选项符合该条件一、已知f=10cm,如果把物体放在25cm的地方,则在光屏上会得到一个(),()的()像。二、如果要得到一个放大的实像应把物体放在()与()之间,如果要得到一个放大的虚像应把物体放在()之内。倒立缩小实1倍焦距2倍焦距焦距课堂练习:•1.在研究凸透镜成像实验时,实验前,应调节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者中心在同一高度,目的是使像能________.若实验中无论怎样移动光屏位置,在光屏上也得不到清晰的像,其原因可能是:(1)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物体在凸透镜一倍焦距以内烛焰中心凸透镜光心光屏中心成在光屏中央三者中心未在同一高度•2.一平行光正对着凸透镜照射,在离透镜10cm处的光屏上得到一个亮点,那么当物体位于透镜前25cm处,在透镜另一侧可以得到()•A.倒立缩小的实像•B.倒立放大的实像•C.正立放大的虚像•D.正立缩小的虚像•分析:f=10cm•u=25cm•u2f•A3.在“研究凸透镜成像”实验中,物体在光屏上所成的实像一定是()•A.正立的像•B.缩小的像•C.倒立的像•D.放大的像4.有四种不同焦距的凸透镜,如果要使距凸透镜15cm的物体在光屏上得到缩小的像,那么应选凸透镜的焦距为()。A.5cm。B.10cm。C.20cm。D.30cmCA
本文标题: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第五节《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11673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