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咨询培训 > 常用的无菌技术基本操作-PPT课件
常用的无菌技术基本操作江苏大学附属医院无菌技术是指在医疗、护理操作过程中,防止一切微生物侵人人体和防止无菌物品、无菌区域被污染的技术。无菌技术是预防医院感染的一项重要而基础的技术,其操作规程是根据科学原则制定的,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能违反,每个医护人员都必须熟练掌握并严格遵守,以确保病人的安全。一、无菌技术的操作原则1.无菌操作环境应清洁、宽敞、定期消毒;物品布局合理;无菌操作前半小时应停止清扫工作、减少走动、避免尘埃飞扬。2.无菌操作前,工作人员要戴好帽子和口罩,修剪指甲并洗手,必要时穿无菌衣、戴无菌手套。3.进行无菌操作时,应首先明确无菌区、非无菌区、无菌物品的概念。无菌区指经灭菌处理未被污染的区域;非无菌区指未经灭菌处理,或虽经灭菌处理但又被污染的区域;无菌物品指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灭菌后保持无菌状态的物品。4.无菌物品必须与非无菌物品分开放置,并且有明显标志;无菌物品不可暴露于空气中,应存放于无菌包或无菌容器中;无菌包外需标明物品名称、灭菌日期,并按失效期先后顺序摆放;无菌包的有效期一般为7天,过期或受潮应重新灭菌。5.一套无菌物品只供一位病人使用一次。6.进行无菌操作时,操作者身体应与无菌区保持一定距离;取放无菌物品时,应面向无菌区;取用无菌物品时应使用无菌持物钳;手臂应保持在腰部或治疗台面以上,不可跨越无菌区,不可接触无菌物品;无菌物品一经取出,即使未用,也不可放回无菌容器内;避免面对无菌区谈笑、咳嗽、打喷嚏;如用物疑有污染或已被污染,应予更换并重新灭菌;无菌物品应远离无菌区。无菌持物钳的存放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经压力蒸汽灭菌后浸泡在内盛消毒液、底部垫有纱布的大口有盖容器内,容器深度与钳长度比例适合,消毒液面浸没轴节以上2-3cm或镊子长度的1/2,每个容器只能放置一把无菌持物钳。一种是干燥保存法,将盛有无菌持物钳的无菌干罐保存在无菌包内,在集中治疗前开包,4-8h更换一次。(二)无菌容器的使用[目的]用于盛放无菌物品并保持无菌状态常用的无菌容器有无菌盒、罐、盘及储槽等。无菌容器内盛治疗碗、棉球、纱布等。(三)无菌包的使用[目的]供无菌操作无菌包:内放无菌治疗巾、敷料、器械等用物(四)铺无菌盘[目的]无菌盘是将无菌治疗巾铺在洁净、干燥的治疗盘内,形成一无菌区,放置无菌物品,以供治疗之用。(五)取用无菌溶液法(六)戴、脱无菌手套[目的]在进行严格的医疗护理操作时确保无菌效果。消毒隔离基本知识一、清洁、消毒、灭菌的概念(一)清洁清洁是指用清水及去污剂清除物体表面的污垢及部分微生物。常用于家具、地板、餐具、杂物等的处理;或物品在消毒、灭菌前的准备。(二)消毒消毒是杀灭或清除医院环境中和媒介物上污染的病原微生物的过程。如压舌板、体温计的消毒。(三)灭菌灭菌是杀灭或祛除外环境中媒介物携带的一切微生物的过程。包括致病微生物、非致病微生物和细菌芽孢。灭菌是一个绝对概念,灭菌后的物品必须是完全无菌的。如手术用的器械均须灭菌后使用。二、消毒、灭菌的方法(一)物理消毒灭菌法原理:是利用热力或光照等物理作用,使病原微生物的蛋白质及酶变性或凝固,以达到灭菌的目的。热力杀菌除了取决于热力高低外,还需有足够的水分,因为菌体蛋白质的凝固和水的含量有密切关系,含水量高,蛋白质凝固所需要的温度低,相反,含水量少或无水,则所需要的温度高。常用的物理消毒灭菌有u热力消毒灭菌u光照消毒法u电离辐射灭菌干热消毒灭菌1.热力消毒灭菌:湿热消毒灭菌(1)干热消毒灭菌法干热是指相对湿度在20﹪以下的高热,使菌体蛋白凝固变性。干热消毒灭菌是由空气导热,传热的效果较慢,因此应用干热灭菌必须提高温度和适当延长消毒时间,才能达到杀菌目的。一般繁殖体在干热80-100℃中经1小时可以杀死,芽胞需160-170℃经2小时方可杀死。①燃烧灭菌法:焚烧、烧灼,②干烤灭菌法:(2)湿热消毒灭菌法湿热由于空气和水蒸气的作用,导热快、穿透力强,能透入菌体,使菌体胞膜膨胀破裂,原浆流出,受热凝固变性,同时蒸汽具有潜热,能迅速提高灭菌物品的温度,加强灭菌效果,因此湿热灭菌比干热灭菌所需要的温度低,时间短。①煮沸消毒灭菌法②高压蒸汽灭菌法2.光照消毒法光照消毒主要是利用紫外线照射,使菌体蛋白发生光解、变性,菌体内的氨基酸、核酸,酶遭到破坏死亡。同时,紫外线通过空气时,使空气中的氧电离产生臭氧,加强了杀菌作用。包括:(1)日光曝晒法(2)紫外线灯管消毒法原理:紫外线灯是人工制造的低压汞的石英气灯,将水银装入石英玻璃管内,通电后,水银气化放出紫外线。紫外线杀菌同波长有密切关系,波长在2500~2650Å(埃)杀菌能力最强,一般多以2537Å为杀菌波长的代表(是细菌对紫外线吸收最快的波长)。常用紫外线灯管有15、25、30和40瓦四种,其波长均为2537Å。方法:紫外线多用于空气及物体表面消毒。用于空气消毒,室内每10m2安装30瓦灯管1支,有效距离不超过2米,时间30~60分钟;消毒物品时,选用30瓦灯管,在25~60厘米距离下,照射20~30分钟,注意各个表面均被照射。影响因素:①穿透力:紫外线的穿透力弱,只能杀灭直接照射的微生物。灰尘、纸张、玻璃都影响紫外线的穿透。可见光不能通过的物质,紫外线也不能通过。紫外线对石英的透过率最高,达70﹪~80﹪。因此,紫外线灯管用石英玻璃制作。①温度:温度为40℃时,紫外线杀菌率最高。因为在此温度时,紫外线的辐射强度最大。一般适宜温度为5~50℃。②湿度:相对湿度越低,杀菌作用越好。如果相对湿度大,空气中的微粒容易变大,降低了紫外线的穿透力。一般适宜的湿度为40﹪~60﹪。注意事项①紫外线对人的眼睛和皮肤均有强烈的刺激,直接照射30秒就有反应,故照射时应注意眼睛及皮肤的保护。②由于紫外线的穿透性差,故被消毒的物品不可有任何遮蔽,应摊开或挂起,经常翻动,使之在直光下照射。③照射前,病室应先做清洁卫生工作,因紫外线易被灰尘微粒吸收停止走动,减少尘埃飞扬。④紫外线灯管要保持清洁透亮,以免降低灯管的照射强度。灯管要轻拿轻放,关灯后不应立即再开,需冷却3~4分钟后再开,以保护灯管寿命。⑤紫外线肉眼看不见,灯管放射出的蓝色光线并不代表紫外线的强度。有条件的应用紫外线强度测定仪定期测量灯的输出强度。如灯管强度低于70W/cm2时,应予更换。无条件的应建立使用时间记录卡,使用时间超过1000小时则应更换。⑥对紫外线效果要经常进行鉴定,定期进行空气培养,以检查杀菌效果。(二)化学消毒灭菌法原理:利用化学药物渗透细菌体内,使菌体蛋白凝固变性,干扰细菌酶的活性,抑制细菌代谢和生长,或损害细菌膜的结构,改变其渗透性,破坏其生理功能等,从而起到消毒灭菌作用。常用化学药物的消毒灭菌方法1.浸泡法:是化学消毒灭菌常用的方法,将被消毒物品完全淹没浸泡在消毒液中,浸泡时间的长短常根据物品和消毒液的性质、浓度来决定2.熏蒸法:利用消毒剂经加热或加入氧化剂而蒸发的气体进行消毒灭菌,适用于室内物品及空气消毒或精密贵重仪器和不能蒸、煮、浸泡的物品(如电刀线、听诊器)的消毒。3.擦拭法:选用对人体无毒性或毒性低的、杀菌广谱、易溶于水、穿透性强、价格低廉无显著气味和刺激性的消毒剂,如0.05~0.1﹪的含氯消毒液,擦拭墙壁、桌椅、地面及厕所等。4.环氧乙烷气体密闭灭菌法:是利用环氧乙烷气体,在密闭容器内进行灭菌的方法。适用于不耐热,不耐湿的物品消毒,如化学合成纤维、精密仪器、一次性物品(手术衣、输液器、注射器)等。.隔离种类、措施严密隔离呼吸道隔离肠道隔离接触隔离血液—体液隔离昆虫隔离保护性隔离肠道隔离适用于由病人直接或间接接触而污染了食物或水源而引起传播的疾病,如伤寒、细菌性痢疾.措施:1.不同病种病人最好能分室居住,如同居一室,须做好床边隔离,每一病床应加隔离标记,病人不得互相交换物品。甲型肝炎等。2.接触不同病种病人时需分别穿隔离衣,接触污染物时戴手套。3.病室应有防蝇设备,并做到无蟑螂、无鼠。4.病人的食具、便器各自专用,严格消毒,剩余的食物或排泄物均应消毒处理后才能倒掉。5.被粪便污染的物品要随时装袋,作好标记后送消毒或焚烧处理。血液—体液隔离主要用于预防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染性的血液或体液的传染性疾病,如乙肝、艾滋病、梅毒等。措施1.同种病原体感染者可同室隔离,必要时单人隔离。2.若血液或体液可能污染工作服时需穿隔离衣。3.注意洗手,严防被注射针头等利器刺破,若手被血液或体液污染或可能污染应立即用消毒液洗手,护理另一病人前也应洗手。4.接触血液或体液时应戴手套。5.被血液或体液污染的物品,应装袋标记后送消毒或焚烧,病人用过的针头应放入防水、防刺破并有标记的容器内直接送焚烧处理。6.被血液或体液污染的室内表面物品,立即用消毒液擦拭或喷洒。7.探陪人员应采取相应隔离措施
本文标题:常用的无菌技术基本操作-PPT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12098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