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简介:福建南音,别称南音、弦管、南曲、南乐、郎君唱、郎君乐,从古代发展而来的一个音乐种类,源头在中国福建泉州,所以又叫做泉州南音。是因为采用的演奏风格或曲调古朴特殊,与使用较北方乐器或现今官话的北管音乐成为对比。此外还有比如在香港至今流行的地水南音,虽然同名,却是不相同的。•历史:《中国音乐词典》载“南音”条目有以下四方面的内容:•①周代的南方音乐,简称“南”。•②先秦已视作古乐的“南音”。•③即“福建南曲”。•④曲艺的一种,用广州方言演唱。南音的源流研究资料不少,主要有以下一些论点:○1。南音肇始于秦汉的“相和歌”,如“趋”、“乱”、“艳曲”都带有南音的影子;○2。南音起源于唐“大曲”、“雅乐”;○3。南音源自元明的“曲”;○4。南音形成于明清,北曲南迁形成。乐器:福建南音乐器分作上四管、下四管•上四管•洞箫:以竹子制成,前五孔、后一孔,以其绵长乐音来补琵琶断续之不足。•二弦:拉弦乐器,演奏时有严格规定,内弦只能拉弓、外弦空弦只能推弓。•三弦:柄长腹圆,音箱两面以蟒皮包覆,音色较低沉,恰与琵琶成互补。•琵琶:福建南音代表乐器,四弦、四相、九品,属凤尾横抱式,声音清脆。•另有歌者手執「拍板」指揮樂隊。下四管:为四种富有特色的敲击乐器:•响盏:为一小锣,随福建南音琵琶指法敲击,遇拍位则不敲。•双钟:随福建南音谱中的撩位固定敲击,遇拍位则不敲。•叫锣:俗称狗鲛,编制为一小锣及木鱼,随福建南音谱中的拍位敲击木鱼,随琵琶指法后半拍敲锣。•四块:为四块竹片或木片组成,随福建南音谱中的拍位双手向外夹击,其余与琵琶指法同步。敲击时会有清脆的声音。•在十音合奏時,歌者手持「拍板」加上上下四管樂器,以及噯仔(小嗩吶)或笛子等,合稱「十音」响锣四块记谱法福建南音使用的工尺谱,仅仅记下乐曲的骨架音,演奏者有很自由的空间作情绪的抒发,这在乐曲的谱上看不出来,却是乐曲的主要内容,所以不同的演奏者或是不同的心境下,都可以让曲子有千变万化的样貌。而福建南音的最高境界,就是把所有的曲子都内化成心里的一部分,然后抒发情绪似地。演出形式•传统的福建南音演出形制称为排场,分为上四管合奏与上下四管合奏两种。演奏者的位置以马蹄形呈列开来,歌唱者居于中央,手执拍板歌唱,琵琶和三弦居于歌唱者左侧,洞箫和二弦则居于右侧。加入下四管时,则往两旁顺势而列。•排场的程序分为“奏指”、“唱曲”、“宿谱”。奏指以上下四管合奏,作为热闹的前导,继之的唱曲是排场的重头戏,最后用宿谱作为结束。乐曲•福建南音的乐曲,依内容可分为指、曲、谱。指又称指套,曲又称散曲,谱则和指套一样由数个乐章组成,但却是三者中唯一没有歌词的纯器乐曲,内容多为写景叙物,有十六套,其中的四大名谱为四时景、梅花操、八骏马、百鸟归巢。指谱曲谱式有歌词但通常不唱无歌词的纯器乐曲有歌词的唱曲命名以起首歌词命名依内容命名以起首歌词命名内容多取材于历史故事多描写大自然情景抒情写景或叙事曲式数个乐章组成数个乐章组成独立乐曲数量四十八套十六套数千多首长度约15至50分钟约10至20分钟约4至25分钟别称指套散曲信奉对象•在台湾早期,一般戏曲界各音乐团体,福建南音祀奉“孟府郎君”、北管西皮派奉祀“田都元帅”,北管福禄派奉祀“西秦王爷”,每当较劲演出或发生争斗,则各奉其神出巡示威。名曲:•《鱼沉雁杳》《梅花操》《八骏马》等。其中《鱼沉雁杳》是带有演唱的歌词的,类似于流行歌曲。它属于南音中的“曲”。《梅花操》是器乐,表达的情趣与瑶琴曲《梅花三弄》差不多。文化遗产保护•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厦门、泉州多次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南音为“人类口头及非物质遗产代表作”,2009年9月30日,南音被列进了《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大陆方面•2006年5月20日,泉州的南音被列进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的第1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国大陆有2个公营的福建南音乐团:泉州南音乐团和厦门市南乐团。•台湾方面•2009年5月11日,台湾台中县文化局依据“文化资产保存法第59条暨传统艺术民俗及有关文物登录指定及废止办法”将福建南音列为“国家文化资产”传统艺术类。福建南音——中国古典音乐的“活化石”
本文标题:福建南音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12132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