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九年级下册历史经典复习提纲.
绿杨中学文综复习资料之历史篇1浠水县绿杨中学九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第1课俄国十月革命课程标准:简述俄国1917年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概况,了解世界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及其重大意义。一、沙皇专制统治的崩溃——二月革命:⒈时间:1917年3月(俄历二月)。⒉地点:俄国首都彼得格勒。⒊结果: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出现了两个政权并立的局面——一个是工兵代表苏维埃,得到工农群众和大多数士兵的支持,并拥有武装力量;另一个是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继续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并企图消灭苏维埃。⒋性质: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性质。二、十月革命的胜利:⒈概况:1917年11月7日(俄历10月),列宁亲自领导彼得格勒武装起义,攻占冬宫(“阿芙乐尔”号巡洋舰),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取得胜利。随后成立了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列宁为主席),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⒉意义:俄国十月革命冲破了世界帝国主义阵线,创建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它不仅激励着各国无产阶级的斗争,而且鼓舞了被压迫民族的解放斗争。它的胜利推动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全世界的传播,并向各国人民展示了一条崭新的寻求解放的道路(中国的“新文化运动”后期就以宣传马克思主义为主,从而为中国革命寻找到一条成功之路)。十月革命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3.俄国革命与中国革命分别采取的方式:俄国——城市领导农村;中国——农村包围城市。第2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课程标准:了解列宁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所做的探索;概述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和经济政治体制上存在的严重弊端。一、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⒈“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绿杨中学文综复习资料之历史篇2⑴目的:为了平定国内武装叛乱和战胜协约国的武装干涉。⑵时间:1918年至1920年。⑶内容:①实行余粮收集制,强制征收农民的余粮;②把大中小企业收归国有;③取消自由贸易,实行粮食和日用品配给制。⑷作用:在集中财力、物力战胜敌人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⒉新经济政策的实行:⑴背景:1920年底,苏俄粉碎了国内外反动势力的联合进攻,转入和平建设后,遇到了新的困难和危机。列宁从实际出发,放弃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设想,认为必须改变经济政策。根本原因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严重阻碍了苏俄经济的发展。⑵时间:1921年开始。⑶内容:①农业方面,用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农民交税后可自由处理自己的粮食。②工业方面,允许本国和外国资本家经营某些中小企业。③商业方面,取消实物配给制,恢复商品买卖。⑷作用: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大大提高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巩固了工农联盟,稳定了苏维埃政权。特点: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扩大生产发展经济——新经济政策的“新”之所在(市场经济)。用新经济政策代替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体现了列宁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方面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的精神。⒊苏联的成立:1922年底,一些苏维埃共和国在自愿平等的基础上成立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简称“苏联”。(意义:苏联的成立提高了苏联的国际地位和声望,加强了苏联国内各民族的团结合作,推动了苏联政治经济文化和国际事业的发展。)二、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⒈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的确定:1925年,联共(布)确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方针。从1928年开始,苏联有计划地进行经济建设。(“一五”计划,新中国成立后也仿照苏联进行了“一五”计划建设)。⒉工业国的建成:到1937年第二个五年计划完成时,苏联已从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强大的工业国,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绿杨中学文综复习资料之历史篇3⒊农业集体化方针的实行:1927年,苏联实行农业集体化的方针,把个体小农经济改造成为大规模的集体农庄。经过几年努力,苏联的农业集体化基本完成,并初步实现了农业机械化。三、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斯大林模式:1、形成标志: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新宪法的颁布宣告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基本制度的建立,也标志着斯大林创建的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斯大林模式】的形成。)2、严重弊端:①经济上忽视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要求,否定市场机制的作用,造成经济效益低下;经济计划统得过死,妨碍了地方和企业积极性的发挥。②政治上,权力过于集中,民主法制被忽视,权力越来越集中到个人手里,最后形成了个人的高度集权(个人崇拜)。第3课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课程标准:了解凡尔赛和约、九国公约的基本内容一、巴黎和会和《凡尔赛和约》⒈1919年1月,协约国集团(英法美是操纵国)在巴黎近郊的凡尔赛宫召开巴黎和会,讨论对战败国(最主要是德国)的处置问题---对战后的世界做出安排。(分赃会议)中心议题是:如何处置战败后的德国。⒉《凡尔赛和约》1919年6月,协约国集团同德国签订《凡尔赛和约》,主要内容有:①领土方面:阿尔萨斯和洛林归还法国;②殖民地方面:德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最能体现和会的“分赃”性质);③军事方面:德国取消义务兵役制,陆军总数不得超过10万,莱茵河东岸50千米内,德国不得设防;④赔款:德国须支付大量赔款。⒊凡尔赛体系的建立①构成:《凡尔赛和约》连同协约国同奥地利、保加利亚、匈牙利和土耳其签订的和约,构成“凡尔赛体系”。②影响: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统治的新秩序。4.法国元帅福煦说:“这不是和平,这是二十年的休战”。二、华盛顿会议和《九国公约》⒈召开目的:协调帝国主义在远东、太平洋地区的关系(美、日矛盾激化)绿杨中学文综复习资料之历史篇4⒉召开时间:1921—1922年操纵国:英美日,主要是美国(受惠最大)⒊《九国公约》:⑴内容:尊重中国的主权与独立及领土完整;建立并维护各国在中国的商务实业“机会均等”原则;不得在中国谋取有损于其他国家公民的特权。⑵影响:《九国公约》名义上尊重中国的独立和领土主权完整,但核心内容是确立在华“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它打破了日本对中国的独占,从而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此外,在华盛顿会议上美、英、日、法签订了《四国条约》;美、英、法、日、意签订了《五国海军条约》。三、“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华盛顿会议建立了帝国主义列强在远东、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华盛顿体系。由凡尔塞体系和华盛顿体系构成的帝国主义国际关系新格局,史称“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国际联盟是这个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际联盟实际由美英等国控制)。这个体系的实质是建立帝国主义重新分割世界维护战胜国利益和维持战后和平的新体系。列宁评价这一体系——“这一国际体系、国际秩序是建立在火山上的。”第4课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课程标准:简述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以“工业复兴法”为例,评价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作用。一、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1924-1929年世界资本主义处于相对稳定时期,经济的恢复和较快,美国尤为突出。⒈首先爆发的国家:美国,然后迅速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爆发标志:美国纽约证劵交易所的股票价格暴跌。股票——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晴雨表。⒉经济危机的特点:①持续时间长;②波及范围广;③破坏性大⒊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影响:严重的经济危机引起政治危机,资本主义世界各国的工农运动高涨,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争夺及帝国主义与殖民地半殖民地之间的矛盾更趋激烈和尖锐。⒋为摆脱经济危机各国资产阶级纷纷寻找出路:美国实施“罗斯福新政”;德国和日本走上法西斯化道路。二、罗斯福新政(1933年开始)⒈原因:经济危机冲击了美国资本主义制度。⒉目的:在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力图用国家干预经济的办法,使经济尽快复苏(为了消除经济危机)。绿杨中学文综复习资料之历史篇5⒊新政的主要内容:①改革银行制度,恢复银行信用(最能稳定人心);②整顿农业。限制主要农产品的生产,销毁过剩的农产品,由政府给农场主补偿;③兴建公共工程,增加就业机会,提高生产和消费能力(提高就业,缓解失业);④调整工业(是中心措施),通过《工业复兴法》,防止出现因盲目竞争引起的生产过剩,加强了政府对工业生产的调节与控制。⒋特点(手段):国家加强对经济的调节与控制(“新”的地方)⒌评价罗斯福新政(作用、影响):①罗斯福新政增强了国家对社会经济的调控能力;②重振了美国经济,稳定了社会秩序;③维护了美国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度;④为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生活提供了范例(国际影响)。⒍新政的实质:是一种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因而不可能彻底消除经济危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是资本主义社会的根本矛盾。第5课德、意、日的法西斯化课程标准:通过国会纵火案和反犹暴行等事例,揭露德意日的法西斯暴行。一、意大利法西斯专政的建立1922年10月,法西斯党徒墨索里尼在意大利建立法西斯专政。法西斯专政建立时间最早。二、德国纳粹党上台⒈背景:在世界经济危机中,德国是欧洲地区遭受打击最严重的国家,经济萧条,社会动荡。⒉开始建立:1933年,纳粹党头目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德国法西斯专政建立标志)。逐渐集总统和总理大权于一身,称为国家元首。⒊希特勒建立法西斯恐怖独裁统治:①制造“国会纵火案”,大肆镇压德国共产党和其他进步力量。②推行种族灭绝政策,疯狂迫害、屠杀犹太人(约600万)。③严密控制思想和文化教育;④推行国民经济军事化,大肆扩军备战;⑤撕毁《凡尔塞和约》,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进军莱茵非军事区。德国成为欧洲战争的策源地。三、日本法西斯化⒈受经济危机的沉重打击,日本国内矛盾激化。以军部为核心的法西斯势力迅速抬头。在军部的推动下,1931年日本发动侵略中国的九一八事变,不到半年就占领了整个东北。绿杨中学文综复习资料之历史篇6⒉1936年,受军部控制的新内阁上台(日本法西斯专政建立标志,代表人物:广田弘毅),日本成为亚洲战争的策源地。1937年日本制造卢沟桥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四、法西斯专政的性质:对内恐怖独裁,对外侵略扩张。(本质)第6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与扩大课程标准:以慕尼黑会议为例,说明绥靖政策的实质和恶劣影响。简述德国进攻波兰和苏联、日本偷袭珍珠港等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和逐步扩大的主要事件。通过联合国家宣言和雅尔塔会议等史实,了解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及其作用。一、慕尼黑阴谋⒈慕尼黑阴谋:1938年9月,英、法、德、意四国首脑(张伯伦、达拉第、希特勒、墨索里尼)在慕尼黑举行会议,签订《慕尼黑协定》,强行把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区割让给德国。《慕尼黑协定》的签订把英法的绥靖政策推到了顶点。(“我们赢得了一代人的和平”——张伯伦。)⒉绥靖政策的影响:英、法等国推行绥靖政策助长了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气焰,慕尼黑会议后不到半年,德国进一步吞并了整个捷克斯洛伐克,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⒊绥靖政策的实质:以牺牲弱小国家的利益为代价,取得与德意侵略者的妥协,维护其自身的利益。二、二战的全面爆发1、时间:1939年9月2、标志:德军突袭波兰(“闪电战”),英法被迫对德宣战(标志绥靖政策的破产)。3、1940年春夏之交,德军先后攻占丹麦、挪威、卢森堡、荷兰和比利时,继而绕开马奇诺防线进攻法国,5月,英法联军被迫从法国北部的敦刻尔克撤退;6月,德军占领巴黎。8—10月,德国空军狂轰滥炸英国本土,“不列颠之战”爆发。张伯伦下台,丘吉尔率领英国人民英勇还击,使希特勒德国直接入侵英国或迫使英国屈服的企图未能得逞。三、二战的扩大⒈德国进攻苏联绿杨中学文综复习资料之历史篇7①苏德战争爆发的时间:1941年6月22日②爆发的标志:德军突袭苏联(“巴巴罗萨”计划),苏联卫国战争开始③重大战役:莫斯科保卫战它的胜利粉碎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是德军遭受的第一次重大失败。⒉日本偷袭珍珠港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美国在太平洋上最大的军事基地珍珠港(美国本土第一次卷入战争或者说美国本土第一次遭到打击),太平洋战争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进一步扩大。(最大规模)四、《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形成⒈背景:德、意、日不断扩大侵略,全世界受法西
本文标题:九年级下册历史经典复习提纲.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12391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