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网络课程设计与开发第一章
为什么?国家推出的远程教育工程需要高校进行课程改革的需要对于教育技术专业学生就业和发展的需要目标:掌握并能够遵循网络课程设计与开发的规律,在正确理论的指导下开发网络课程。学什么?Descriptionofthecontents如何制作?理论实践自己开发是什么?如何设计?概述和流程内容和资源的设计教学策略设计学习支持系统设计教学活动设计学习评价设计艺术设计和评价标准现有平台如何学?文献案例作品设计制作分析练习教学安排章次内容学时1网络课程设计与开发概述22网络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学习资源设计23网络课程的教学策略设计44网络课程制作工具使用145网络课程的学习支持系统设计26网络课程中教学活动的设计27网络课程中学习评价的设计4综合复习与习题课2教学实验(详见实验内容与要求)16合计481网络课程的概念2网络课程设计的理论网络课程设计与开发的流程网络课程的课程设计与教学设计34第一章网络课程设计与开发概述学习目标了解网络课程的概念,网络课程与网络教育以及网络课件的关系理解目标导向网络课程设计的原理掌握网络课程设计与开发的一般流程说明网络课程的课程设计和教学设计的各个环节的具体设计内容1.1网络课程的概念课程定义定义1:课程是指为达到一定的培养目标所需要的全部教学内容和教学计划。(何克抗)教学内容•主要指教材(文字或电子)及相关的教学资源。教学计划•包括讲课、自学、实验、辅导、答疑、作业、考试等。1.1网络课程的概念课程定义定义2:是指在学校的教师指导下出现的学习者学习活动的总体,其中包括教育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活动乃至评价方法在内的广泛概念。(美国新教育百科辞典)课程四要素: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1.1网络课程的概念课程定义课程与课程表课程与课件课程与教材课程与教学系统1.1网络课程的概念网络课程的定义定义1:网络课程是通过网络表现某种学科的教学内容及实施的教学活动的总和。•按一定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组织起来的教学内容•网络教学支撑环境。–指支持网络教学的软件工具、教学资源以及在网络教学平台上实施的教学活动。(教育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委员会)1.1网络课程的概念网络课程的定义定义2:网络课程是在课程论、学习论、教学论指导下通过网络实施的以异步自主学习为主的课程,是为实现某学科的课程目标而设计的网络学习环境中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的总和。(武法提)1.1网络课程的概念课程目标学习资源教学内容学习评价教学活动学习支持教学策略网络课程六要素1.1网络课程的概念网络课程与网络教学系统的关系网络课程可以扮演网络教学系统中哪些角色?资源核心1.1网络课程的概念网络课程与网络课件的关系网络课件:•基于网络环境开发和运行•教学内容和学习资源网络课程=网络课件+教学活动1.2网络课程设计的理论网络课程设计的原理网络课程的课程目标1.2网络课程设计的理论网络课程设计的原理网络课程设计•课程设计(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组织)–在课程论的指导下,根据课程目标选择和组织教学内容及学习资源,确定网络课程的结构,计划教与学的活动。•教学设计(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在教学论和学习论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目标对网络课程如何实施进行设计。1.2网络课程设计的理论网络课程设计的原理网络课程设计课程的形成课程设计教什么内容、资源、结构和活动课程的实施教学设计如何教过程和手段1.2网络课程设计的理论网络课程设计的原理网络课程设计网络课程设计课程设计阶段教学设计阶段“教什么”根据的是课程目标“如何教”根据的是教学目标课程目标导向的教学目标导向的“课程目标—教学目标”导向的目标导向的1.2网络课程设计的理论网络课程设计的原理网络课程设计目标课程观学习观教学观学习资源教学内容学习支持教学策略学习评价教学活动1.2网络课程设计的理论网络课程设计的原理网络课程是目标导向的,包括课程设计和教学设计两个阶段,网络课程的目标是“课程目标——教学目标”的内在逻辑统一。目标导向的网络课程设计具有理论基础的统一性,网络课程的6个要素依据课程目标,在具有相同认识论和价值观的理论指导下设计和展开。1.2网络课程设计的理论网络课程的课程目标结构主义课程观建构主义课程观人本主义课程观行为目标生成性目标表现性目标1.2网络课程设计的理论网络课程的课程目标行为目标和结构主义课程观-即学科中心课程观,认为课程的目标在于为学生未来生活提供充足的结构化的知识准备。-结构化的目标和对行为的控制-结构化、学问化、专门化结构主义课程观核心特点1.2网络课程设计的理论网络课程的课程目标行为目标和结构主义课程观是以具体的、可操作的行为形式加以陈述的课程目标。它指明课程与教学过程结束后学生身上所发生的行为变化。行为目标基本特点:目标的精确性、具体性、可操作性适用范围:只适于结构化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不适于人的高级心理能力和素质(如情感、态度、价值观)。1.2网络课程设计的理论网络课程的课程目标生成性目标和建构主义课程观-课程不仅是预先设定的目标,而且是学习者运用自己的头脑主动生成对事物或现象的解释和理解的过程,是探索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强调课程目标的“生成性”强调课程内容的意义建构性强调课程评价的过程性、情境性建构主义课程观特点1.2网络课程设计的理论网络课程的课程目标生成性目标和建构主义课程观是在教育情境中随着教育过程的展开而生成的课程目标,它是问题解决的结果,是人的经验生长的内在要求。生成性目标适用范围: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方面1.2网络课程设计的理论网络课程的课程目标表现性目标和人本主义课程观-主张课程应当有益于人的尊严的实现和潜能的发挥。-“自我实现的人”-强调活动-强调情境教育和认知教育的统一人本主义课程观核心特点1.2网络课程设计的理论网络课程设计的原理表现性目标和人本主义课程观指每一个学生在与具体教育情境的种种“际遇”中所产生的个性化表现。表现性目标取向的课程只为学生提供活动的领域,至于结果则是开放的。表现性目标适用范围: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创造精神及人格陶冶等方面1.2网络课程设计的理论网络课程的课程目标“行为目标”——工具理性——在训练学生掌握具体的知识和技能方面较适合,但难以涉及复杂的心中活动“表现性目标”——解放理性——在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方面较适合,但在很难保证是所有的学生都达到课程计划的基本要求“生成性目标”——实践理性——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较有益,但对教师和学生要求较高1.3网络课程设计与开发的流程网络课程设计与开发的流程需求分析目标确定内容设计内容组织教学设计技术开发课程实施评价修改课程设计1.3网络课程设计与开发的流程网络课程设计与开发的流程需求分析(课题选择)•为什么要选择这一教学内容并将其设计成网络课程?•本教学内容的重难点是什么?•传统方法为什么不能很好解决这一重难点?•利用网络课程的什么特点来解决这一重难点?1.3网络课程设计与开发的流程网络课程设计与开发的流程选题原则•依赖递减原则–教学内容对教师依赖程度越高,其网络课程学习效果则越小•无法替代原则–开发的网络课程不能被其他媒体所替代,尤其是不能被教科书所替代行为目标导向的《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Access数据库笔试内容》的网络课程设计方案《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是高等学校各专业学生必须具有的资格技能考试,若能把该技能考试的有关课程内容以网络课程的形式呈现,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且可缓解师资及教学设备与学生人数不相适应的矛盾。为了方便学生学习,提高学习Access的效率,笔者设计了一个能够为学习者提供资源下载、在线交流、测试系统以及提供了大量的练习题库等内容的网络课程方案,以利于学习者在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情况下进行合理有效地学习。网络课程的特征特征说明开放性网络课程在时间、空间和课程体系及内容结构上是开放的。网络课程是跨时空开展教学活动的,学习者可以通过网络随时随地参与课程学习;网络课程体系及内容结构是模块化、扩展性的、并能让教师方便地进行调整和更换共享性网络课程可通过超链接等多种方式引入丰富的网上学习资源供不同学习者共享交互性网络课程不仅有人机交互,更重要的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可通过网络实现人与人的教与学的交互协作性网络课程可以让教师和学生通过讨论、合作、竞争等形式完成一个确定的学习任务网络课程的特征特征说明自主性网络课程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充分体现了学习的个性化特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具有较大的选择性和自由度动态性网络课程的学习内容是及时更新的、可生长的。它可以不断吸收本学科领域最新的科技成果和前沿信息,保持鲜活的学习内容,也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和学生不断扩充新的内容多维性网络课程的内容可以通过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和视频等多媒体形式来表现,可以二维模拟、三维仿真,还可以通过虚拟现实实现多维的教学信息非线性网络课程的内容结构方式是非线性、超链接的,非线性的信息表达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联想式、发散式思维整合性网络课程体现了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课程内容和现代教育思想的整合,是一种新型的课程模式课程目标分析行为目标生成性目标表现性目标选择课程内容行为目标——学科知识生成性目标——问题情境表现性目标——表现性活动1.4网络课程设计的课程设计网络课程组织结构设计学科中心结构问题中心结构活动中心结构计划网络课程中教与学的活动答疑讨论协同作业1.4网络课程设计的课程设计课程目标分析行为目标•基本特点是目标的精确性、具体性和可操作性。•学科中心课程观•绝大多数网络课程采用行为目标1.4网络课程设计的课程设计学习目标提示当前部分的学习目标课程目标分析生成性目标•是教育情景的产物,它最根本的特点就是过程性。•如抛锚式教学和探究学习,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逐渐明确问题和努力目标。•建构主义课程观1.4网络课程设计的课程设计课程目标分析表现性目标•所追求的不是学生反应的同质性,而是反应的多元性;•它关注的是学生在课程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某种程度的首创性,而不是事先规定的结果。•人本主义课程观•活动中心课程1.4网络课程设计的课程设计网络课程组织结构设计学科中心结构1.4网络课程设计的课程设计网络课程组织结构设计问题中心结构1.4网络课程设计的课程设计网络课程组织结构设计活动中心结构1.4网络课程设计的课程设计1.5网络课程教学设计需求分析学习环境设计教学活动设计网络课程教学设计过程模式1.5网络课程教学设计需求分析学习者特征分析教学目标分析应用模式分析限制条件分析1.5网络课程教学设计需求分析学习者特征分析•学习者特征是指对学习者学习有关学科内容产生影响的心理的和社会的特点。1.5网络课程教学设计需求分析学习者特征分析1.5网络课程教学设计需求分析教学目标表述•行为目标的ABCD表述法•内部过程与外显行为相结合的表述法•表现性目标的表述法一、行为目标的ABCD表述法1962年,马杰(Marger,R.F.)根据行为主义心理学提出行为目标的理论与技术。行为目标,指用可观察和可测量的行为陈述的目标。马杰认为,一个教学目标的表述包括四个要素,分别是“对象”、“行为”、“条件”和“标准”,取这四个要素的英文单词的首字母,简称为“行为目标的ABCD表述法”。(一)表述法分析对象的表述行为的表述条件的表述标准的表述一、行为目标的ABCD表述法(二)案例分析本案例选自小学四年级英语课《JOB》,其教学内容整合了小学英语课本里面所有有关职业的单词和句型。通过分析,确定本课对学生“知识与技能”的培养目标为:(1)通过单词学习软件自主学习,小学四年级学生会读写八个常见的职业名称词汇;(2)通过角色对话,小学四年级学生能说出询问职业的两种基本句型;(3)通过网络课件进行拓展练习,小学四年级学生会读写10个课外职业词汇。一、行为目标的ABCD表述法二、内
本文标题:网络课程设计与开发第一章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12419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