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历年自考《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真题和答案05年10月至10年1月
1全国2010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试题解析(课程代码:00149)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AABBCDBCADBABCABAACCCDCBDBDCCB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ABCDEBCACDEADEABC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36.【答案】答:李嘉图的比较成本说是在亚当·斯密绝对成本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根据斯密的观点,国际分工应按地域、自然条件及绝对的成本差异进行,即一个国家输出商品一定是生产具有绝对优势、生产成本绝对低的商品。李嘉图进一步发展了这一观点,他认为每个国家不一定要生产各种商品,而应集中生产优势最大或劣势最小的商品,然后通过国际贸易,在资本和劳动力不变的情况下,生产总量将增加,由此形成的国际分工对贸易各国都有利。李嘉图认为,在资本与劳动力在国际间不能自由流动的情况下,按照比较成本理论的原则进行国际分工,可使劳动配置更合理,可增加产品总量,对贸易各国均有利。但其前提必须是完全的自由贸易。【解析】P18本题考查了比较成本理论的内容。【点评】本知识点为综合理解性的内容,要求考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是常考的知识点。曾考过的有:09.1单6、08.1单7、07.10单2、07.1单3。37.【答案】答:(1)外汇倾销的含义。外汇倾销是出口企业利用本国货币对外贬值的机会,争夺国外市场的特殊手段。当一国货币贬值后,出口商品以外国货币表示的价格降低,提高了该商品竞争能力,从而扩大了出口。(2)外汇倾销的条件。①货币贬值的程度大于国内物价上涨的程度。货币贬值必然引起一国国内物价上涨的趋势。当国内物价上涨程度赶上或超过货币贬值的程度,对外贬值与对内贬值差距也随之消失,外汇倾销的条件也不存在了。但是,国内价格与出口价格的上涨总要有一个过程,并不是本国货币一贬值,国内物价立即响应上涨。在一定时期内它总是落后于货币对外贬值的程度,因此垄断组织就可以获得外汇倾销的利益。②其他国家不同量实行同等程度的货币贬值和采取其他报复性措施。如果其他国家也实行同幅度的贬值,那么货币贬值幅度就相互抵消,汇价仍处于贬值前的水平,而得不到货币对外贬值的利益。如果外国采取提高关税等其他限制进口的报复性措施,也会起到抵消的作用。2【解析】P148本题考查了外汇倾销的含义和条件。【点评】本知识点为领会层次的内容,是考核的重点,易以单选、简答的形式出现。38.【答案】答:(1)规定投保人。在买卖合同中,究竟由哪一方投保,一般决定于买卖双方所选用的贸易术语。例如,如果采用CIF属于成交,保险则由卖方办理;如果采用FOB或CFR属于成交,保险则由买方办理。(2)投保险别的选择。保险人承担的保险责任是以险别为依据的。对保险险别的选择,一般应考虑多种因素,如货物的性质和特点、货物的包装、运输路线及船舶停靠港口、运输季节等。至于投保什么险别,则由买卖双方在保险条款中事先约定。(3)保险金额和保险费的计算。保险金额是指保险人在所承担的最哦高赔偿金,也是核算保险费的基础。保险金额一般应由买卖双方进过协商确定,按照国际保险市场习惯,通常按CIF或CIP总值加10%计算。所加的百分率称为保险加成率,它作为买方的经营管理费用和预期利润。在CIF或CIP出口合同中,如买方要求以较高的加成率计算保险金额投保时,在保险公司统一承保条件下,我方也可以接受。公式如下:保险费=保险金额*保险费率【解析】P342本题考查了合同中保险条款的内容。【点评】本知识点为识记性的内容,是一个重要的考核知识点,易以简答、单选的形式出现。39.【答案】答:在国际贸易中,采用的托收方式,有利于调动买方订购货物的积极性,从而有益于卖方扩大出口。但是,由于托收方式属于商业信用,存在着收不回货款的风险,尤其是托收方式中的承兑交单风险更大,故卖方对此方式的采用硬吃慎重态度。【解析】P353本题考查了托收的利弊。【点评】本知识点为领会层次的内容,要求考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是考核的重点,易以简答的形式出现。四、计算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42.【答案】解:3%2.9%401%5%40%121进口商品的名义关税进口商品的名义关税占有的比率原料价格在最终成品中进口原料名义关税占有的比率原料价格在最终成品中进口商品的名义关税有效关税保护率【解析】P119五、论述题(本大题10分)44.【答案】答:(一)主要观点(1)经济一体化是发展中国家的一种发展战略,它不限制市场的统一,也不必再一切情况下都追求进可能高级的其他的一体化。(2)两级分化是伴随着一体化的一种特征,只能通过强有力的共同机构和政治意志制定系统的政策来规避它。(3)鉴于私营部门在发展中国家一体化进程中式导致其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故有效政府干预对于经济一体化的成功是重要的。(4)发展中国家的一体化是集体自力更生的手段和按照新秩序逐渐变革世界经济的要素(二)理论评价(1)它突破了以往的经济一体化理论的研究方法。(2)考虑到发展中国家实现经济一体化过程中的困难,诸如民族经济的软弱,跨国公司的作用,两极分化,旧的国际贸易秩序的存在,故而把一体化的看作诗集体自力更生的手段和按照新秩序逐渐变革世界经济的要素。(3)在制定经济一体化政策时,要进行综合考虑,一方面要考虑经济要素,另一方面要注意政治和机构要素,密切结合本国和本地区的实际。生产和基础设施时经济一体化的基本领域,进行区域工业化,协调对待外国资本等等。鲍式的经济一体化比较切合发展中国家的实际,故日益受到发展中国家的欢迎,成为发展中国家经济一体化的重要依据。【解析】P(192-194)本体考查了综合发展战略的理论的主要观点和理论评价。【点评】本知识点在进09年以前也没怎么考过,所以考生要注意了,易以简答、论述的形式出现。【真题链接】09.10简答37。六、案例分析题(本大题10分)45.【答案】(1)交易不成立。(2)我方不需要发货。因为一项发盘,即使是不可撤销的,于拒绝通知送达发盘人时终止。”就是说当受盘人不接受发盘提出的条件,并将拒绝的通知送到发盘人手中时,4原发盘就失去效力,发盘人不再受其约束。除此之外,在以下情况下也可造成发盘的失效:①受盘人作出还盘;②发盘人依法撤销发盘;③发盘中规定的有效期届满;④人力不可抗拒的意外事故造成发盘的失效。如政府禁令或限制措施;⑤在发盘被接受前,当事人丧失行为能力、或死亡或法人破产等。受盘人在接受发盘后,不能完全同意发盘的内容,为了进一步磋商交易,对发盘提出修改意见用口头或书面形式表示出来,就构成还盘。还盘有两个法律后果:其一是还盘是对发盘的拒绝,还盘一经做出,原发盘即失去效力,发盘人不再受其约束;其二是还盘等于受盘人向原发盘人提出的一项新的发盘。【解析】P235本题考查了贸易合同的发盘,还盘的有效无效条件。【点评】本知识点为需要考生在理解综合的基础上答题,是每年的案例分析题的必考题,是重要的考核知识点,易以案例分析的形式出现。2009年10月自考《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试卷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1.A2.D3.A4.B5.A6.A7.A8.A9.C10.A11.C12.A13.C14.C15.D16.A17.D18.B19.B20.C21.D22.D23.B24.C25.D26.A27.B28.A29.A30.D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错选、多选不得分)31.ABCDE32.ABC33.ABCE34.ABC35.ABCE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36.首先分析了国际分工的利益,认为分工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原因有三:①分工能提高劳动熟练程度;②分工使每个人专门从事某项作业,可能节省与生产没有直接关系的时间;③分工有利于发明创造与改进生产工具。斯密认为一般的分工理论也适用于国际分工。每一个国家都有其适宜生产的某些特定产品的绝对有利的生产条件,去进行专业化生产,然后彼此进行交换,则对所有交换国家都是有利的。国际分工的基础是自然禀赋或后天有利的生产条件。它们都可以使一国在某种产品的生产上处于比其它国家更为有利的地位。如果都按照各自的有利生产条件进行分5工和交换,将会使各国的资源、劳动力和资本得到最有效的利用,将会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37.(1)各成员国间社会政治制度的差异;(2)各成员国间有利于一体化的“政治意志”状况及其稳定性;(3)该集团对外政治关系模式;(4)共同机构的效率及其有利于集团共同利益的创造性活动的可能性。38.共同海损是指载货的船舶在海上遇到灾害或意外事故,威胁到船、货等各方的共同安全,为了解除这种威胁,维护船货安全,或使航程得以继续完成,由船方有意识地、合理地采取措施,所作出的某些特殊牺牲或支出的某些额外费用,这种损失和费用称为共同海损。构成共同海损必须具备以下四个条件:(1)共同海损的危险必须是实际存在的,或者是不避免产生的,而非主观臆测的;(2)必须是自动有意采取的行为;(3)必须是为船货共同安全而采取的谨慎的,合理的措施;(4)必须是属非常性质的损失。39.在国际贸易中,汇付方式通常用于预付货款、随订单付款和赊销等业务。采用预付货款、随订单付款,对卖方来说,就是先收款,后交货,资金不受积压,对其最为有利;反之,采用赊销贸易,对卖方来说,就是先交货,后收款,卖方不仅占压资金,而且还要承担买方可能不付款的风险,因此,对卖方不利。在国际贸易中,卖方尽量采用对自己有利的汇付方式。四、计算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41.净贸易条件这说明以2000年的价格为基期,2006年出口商品价格的平均变化相对于进口商品价格的平均变化处于不利地位,每单位出口商品换得的进口商品的数量在减少。但是,由于出口商品的数量指数为200%,收入贸易条件为166.1%,不仅可以扭转出口商品价格相对于进口商品价格变化所处的不利局面,而且还使该国的进口能力提高了66.1%。42.有效关税保护率=(进口商品关税-原料价格在最终成品中占有的比率×进口原料关税)÷(1-原料价格在最终成品中占有比率)进口商品关税=有效关税保护率×(1-原材料价格在最终成品中占有比率)+原料价格在最终成品中占有比率×进口原料关锐=10%×(1-35%)+35%×4%=8%43.净价=含佣价×(1-佣金率)含佣价=净价÷(1-佣金率)=2000÷(1-5%)=2105.26美元五、论述题(本大题10分)44.普惠制的三大基本原则:普遍性、非歧视性、非互惠性。6所谓普遍性,是指发达国家应对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的制成品和关制成品给予普遍的优惠待遇。所谓非歧视性,是指应使所有发展中国家或地区都不受歧视,都能享受普惠制的待遇。所谓非互惠性,是指发达国家应单方面给予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关税优惠,而不要求发展中国家或地区提供反向优惠。但在现实中,这三大原则并未完全得到有效实施,一些发达国家对社会主义国家以及其他发展中国家采取例外措施,使他们享受不到普惠制待遇,具体表现在:(1)把某些发展中国家排除在受惠国之外。如:美国规定以下国家不得享受普惠制待遇:一是社会主义国家;二是石油输出国组织的成员国;三是与美国在政治上有冲突和对立的国家等。(2)对“敏感性”的工业产品不给予普惠制待遇。(3)采取一系列保护措施,使发展中国家不能充分全面地享受普惠制待遇。六、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10分)45.(1)不是,因为按照惯例,真正的CIF合同是装运类合同,不保证到货;(2)合同有效,因为国际贸易惯例不是法律,没有强制的结束力,当事人可以对其进行修改,修改后的条款一旦写入合同,就以合同条款为准。全国2009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试题解析(课程代码:00149)一、单选题CBADADDADBCBACBADBCBCADBBCCABA二、多项选择题DCBCEBCDABCDE四、计算题40、对外贸易依存度又称对外贸易系数。以一国的对外贸易额同该国的GNP或GDP比率来表示。一国的对外贸易额一般指出口总
本文标题:历年自考《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真题和答案05年10月至10年1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12442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