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研究中国古代思想史,不能不研究孔子;研究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不能不研究秦始皇;研究中国古代边疆史,不能不研究汉武帝。”这是为什么?请说一说理由西汉疆域图秦疆域图陆行中学汪美华20141211汉武帝简介•名:刘彻•生于:公元前156年•卒于:公元前87年•景帝之子,西汉第五代皇帝•即位:16岁•在位:54年•事迹:内强化中央集权,外开拓疆土•谥号:武(孝武)《谥法》说“威武强睿德曰武”思考下列问题:一、汉武帝“有为而治”的原因?二、汉武帝“有为而治”的表现?三、汉武帝“有为而治”的影响?四、汉武帝“有为而治”的评价?(对汉武帝的评价?)一、从“无为”到“有为”的原因1、经济复苏,财富增加。2、豪族势力膨胀、土地兼并、贫富分化等社会不稳定因素凸现。3、汉武帝雄才大略,锐意进取,力图解决一些现存问题(?)。汉武帝面临的现实问题:政治:王国问题还没有彻底解决思想:思想不统一,社会仍动荡不安民族:匈奴不断入侵,边境不宁措施政治措施思想文化民族关系对外交往经济政策二、汉武帝的“有为”的表现:形成“内朝”(中朝)、“外朝”创设刺史制度。颁布“推恩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匈奴战争,加强对西域的控制张骞通西域,开始中西交往重视农业,兴修水利三、汉武帝“有为而治”的影响:——西汉的盛世经济发展,农业生产达到较高水平政治统一,疆域辽阔,加强对西域的控制对外开放,中西交流开始文化昌盛,影响远播——当时世界强盛帝国之一(1)铁制农具更进一步推广(2)耕作技术得到显著的改进西汉的农业生产发展耧车——赵过(代田法)发达的农业生产,为西汉王朝的繁盛打下了深厚的根基赵过的代田法四、汉武帝“有为而治”的评价:(评价汉武帝?)汉武帝死后盖棺论定,群臣上谥号:“武”——“威武强睿德曰武司马迁:汉武帝“敬鬼神”。对其功过只字未提。班固《汉书·武帝纪赞》:孝武初立,卓然罢黜百家,表章《六经》。……兴太学,修郊祀,改正朔,定历数,协音律,作诗乐。……如武帝之雄才大略,不改文、景之恭俭以济民,虽《诗》、《书》所称何有加焉!司马光《资治通鉴》:“孝武穷奢极欲,繁刑重敛,内侈宫室,外事四夷,信惑神怪,巡游无度,使百姓疲敝,起为盗贼,其所以异于秦始皇者无几矣。┅┅晚而改过,顾托得人,此其所以有亡秦之失而免亡秦之祸乎!”夏曾佑《中国古代史》:历代帝王,有的是“一朝之皇帝”,比如汉高祖,然而又“有为中国二十四朝之皇帝者”,比如汉武帝。说汉武帝是“为中国二十四朝之皇帝者”,是因为他确认的历史路径、开启的文化风气、创立的政治制度、拓定的国家疆土为后世帝皇所继承。四、汉武帝“有为而治”的评价:(评价汉武帝?)评价历史人物基本方法:要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把历史人物放到历史背景中去考察;要全面客观地分析历史人物的阶级性和时代性,防止以偏概全;要观察历史人物的活动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国家的统一。谢谢各位光临!1.汉武帝时期的中央集权制窦太后曾想封皇后兄王信为侯,景帝不敢独自做主:“请得与丞相计之。”而丞相周亚夫说:“高帝约‘非刘氏不得王,非有功不得侯,不如约,天下共击之。’今信虽皇后兄,无功,侯之,非约也。”丞相不同意,景帝也只好作罢。——史仲文主编《中国全史》汉丞相之印章汉初丞相权过大,威胁皇权中央内朝(中朝)外朝皇帝、亲信近臣——决策以丞相为首——执行1.汉武帝时期的中央集权制在武帝统治的50余年中,曾有12人任丞相,得以善终的只有7人,其他5人或自杀,或下狱死,或被腰斩。——史仲文主编《中国全史》内朝名臣将相:霍去病、卫青、霍光、主父偃、司马相如、东方朔设置刺史在全国设置十三州部,每州部设刺史一人。刺史每年八月出巡所部,监察官吏,抑制豪强。“省察治状,黜陟能否,断治冤狱.”———《汉书·百官公卿表》每州派刺史一人,负责监视州内之郡县,刺史俸禄只有六百石,却能监察两千石的郡守和王国相,甚至是诸侯王。“今诸侯子弟或十数,而适嗣代立,余虽骨肉,无尺寸之地封,则仁孝之道不宣。愿陛下令诸侯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实行“推恩令”诸侯王郡县列侯诸侯王列侯郡县诸侯王列侯列侯郡县中央政府郡县推恩令示意图王国问题的解决与汉景帝时晁错建议“削藩”相比,“推恩令”解决王国问题有何高明之处?汉武帝董仲舒2.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只所守。——班固《汉书·董仲舒传》“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班固《汉书·传》2.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董仲舒认为:只有孔子所开创的六艺,也即儒学才是正道,其他学说皆应一并杜绝,更称之为“邪辟之说”。如此便能使纲纪得到统一,法律制度得到明确,百姓自然也就顺服了。董仲舒认为:大一统是天地间的自然规律,是古今共通的道理。思想不统一,难以维持政治的一统。(1)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2.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天人合一,天人感应”“以人随君,以君随天”“君权神授”(政治)“三纲五常”(伦理)“大一统”……——樊树志:《国史概要》思考:历史上儒家理论从来不曾被统治者采纳,为什么汉武帝会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①经董仲舒改造后的儒学主张“君权神授”加强君主集权,提倡“大一统”思想。可以作为汉武帝实现政治抱负的理论依据。②儒家提倡“三纲五常”以伦理道德来协调人际关系,规范社会秩序,适应当时社会的需要。……(2)汉武帝采用“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原因2.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思考:“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不是要禁绝除儒家学派之外的一切学说?为什么?设太学,设五经博士,教授五经《诗》《书》《礼》《易》《春秋》2.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3)具体措施:设立五经博士,儒学为官学;长安建太学,教授五经,从中选拔官吏;地方设郡县学,配有经师授学,培养后备官吏。“自武帝立五经博士,开弟子员,设科射策,劝以官禄,讫于元始,百有余年,传业者浸盛,支叶蕃滋。一经说至百余万言,大师众至千余人。盖禄利之路然也。”——《汉书·儒林传》(4)影响:①自“独尊儒术”后,以五经为代表的儒学成为官员选拔、学校教育和人才培养的主要内容。②此后,儒学成为历代王朝的统治思想和社会主流的意识形态。2.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5)执政原则(实质):“儒表法里”在现实政治中,汉武帝的“独尊儒术”是有所保留的。他并不完全依赖儒士。在政治方面,相当依赖法家。……“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法家)王(儒家)道(道家)杂之。”——《汉书元帝纪》外儒:①仅注重改正朔、易服色之类的礼仪制度②没有采纳“限田”主张以及官吏不得经商货殖的建议内法:重用的大臣多是精通儒术又深明刑法的人——大一统帝国成熟的治国方略,成为后世王朝的典范。秦始皇的统一思想是不要人民读书,他的手段是刑罚的裁制;汉武帝的统一思想是要人民只读一种书,他的手段是利禄的诱引。结果,始皇失败了,武帝成功了。——顾颉刚2.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马踏匈奴BC127~BC121~BC119年,三次北击匈奴战争,大体解除匈奴对北方威胁;设河西四郡,天山与内地连为一体汉武帝晚年的反思轮台罪己诏:“朕自即位以来,所为狂悖,使天下愁苦,不可追悔。靡费天下者,悉罢之。”长安武威郡张掖郡敦煌郡酒泉郡益州郡九真郡西域乐浪郡(朝鲜半岛)西域都护府开疆拓土西汉疆域图秦疆域图
本文标题:汉武帝时代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12479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