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案例分析-大的库存修正
案例分析_大的库存修正案例分析:大的库存修正控制工程09级林文婷1090322007面对这一世纪性洪灾——大量无用库存的积压,艾尔特拉公司终于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供应链结构。一个电子产品制造商,若无法对日益变化的市场作出快速反应,是非常致命的。单纯的推动式供应链系统显然无法满足这一要求,因此艾尔特拉进行了一场供应链上的战略革新。从案例中分析可知,艾尔特拉所做的改革有以下4点:1.变推动式供应链为推—拉式供应链系统2.原材料(半导体)、半成品库存改由供应商管理,自己只建立样品库存3.与下游客户风险共担,以获取更高的客户信息可视度4.运用供应链管理软件缩短采购时间、生产循环时间改革后,艾尔特拉所用的供应链模式如上图所示。接下来,我们来分析一下这样的战略规划是否能帮助艾尔特拉解决库存的难题以减少损失,进一步增加企业的利润。改革一:变推动式供应链为推—拉式供应链系统2000年的无用库存积压让艾尔特拉损失惨重,其罪魁祸首正是这并不适合他的推动式供应链系统。这种MadetoStock的供应链对市场变化做出反应需要很长的时间,而艾尔特拉生产的是电子产品,其更新换代的速度是非常之快。其本身计划中生产的产品销量完全听天由命,而与此同时,每当一件消费品的终端需求突然放大,艾尔特拉才收到下游客户的增加订单,再跟上游供应商要求加大生产以反应市场,待这一整个流程走完,这个消费品的需电子产品制造商个人电脑制造商半导体供应商推—拉边界推动战略拉动战略产生库存供应链时间线求早已减少,甚至消失,而留给艾尔特拉的只有大量过时制成品的库存。痛定思痛,艾尔特拉公司开始发展有其自身特色的供应链模式。考虑到将原材料硅变成芯片需要3-7周的时间,因此公司还是保持供应链上游推动战略,而将原材料和半成品制成成品的时间点推后,通过下游客户订单拉动的方式来制定生产计划。这种推—拉式的供应链系统明显降低了公司制成品滞销的风险,加快了艾尔特拉对市场需求的反应速度。存在问题:①推—拉边界的库存依然存在,如何解决?改革二:供应商管理库存+建立灵活的样品库存从图上可知,推—拉式的供应链系统,在其推—拉边界必然会产生库存,艾尔特拉想要和伟创力一样,学习康柏,DELL和IBM的模式,为这个边界库存制定了一个聪明的对策,即供应商管理库存(VMI)。VMI将多级供应链问题,转化为单级的库存管理问题,有效地抵御了“牛鞭效应”给整条供应链带来的损失。对于艾尔特拉的供应商来说,其到手的订单信息与供应链的终端实际销售额更为接近,透明度更高使得供应商自身得益。而艾尔特拉通过VMI,以及生产外包给台湾的半导体制造商,将推—拉边界产生的库存转嫁给了他的供应商,以此成功实现了自身的无厂房、零库存。其只需要建立灵活的样品库存,即可有效地缩短生产提前期。当然,为了减轻后段的生产压力,可以要求供应商将DC建在离艾尔特拉很近的地方,以便及时提货。存在问题:②供应链下游订单难以预测,如何形成信息共享,及时完成生产计划?③供应商数量多,产品质量不一,通用性差,如何有效管理?改革三:与下游客户风险共担,建立供应链战略联盟从理论上讲,分享信息的确能减小“牛鞭效应”,但是对于非垄断性行业,库存信息或销售计划的共享极有可能引起商业机密的泄露,有时这是致命的,因此很多企业对信息共享有所顾忌。艾尔特拉采取与下游客户风险共担的策略,比如签订买回合约或是营收分享合约类似等等的供应合约,让客户更为放心地提供出准确的终端信息。我们现在可以看到,对于艾尔特拉,供应链本身已经做了优化,基本做到对供应商的信息透明化,客户的信息又趋于精准,这些都是对公司上下游的改革,与此同时,对于公司生产线本身的优化也是不可或缺的。存在问题:④如何缩短后段的生产周期以配合市场需求的反应速度?改革四:启用供应链管理软件缩短采购时间、生产循环时间有效的供应链管理软件可以加快内部信息流转,缩短采购时间及生产循环时间。比如,我们比较熟悉的SAP是目前比较先进的ERP软件的一种,它能对企业整体资源进行规划,当然也包括生产和库存。配合电子数据传输(EDI),能有效地进行订单管理(OrderManagement),对下游客户的需求数据作出快速响应,在一周内将原材料、半成品从仓库提出,并加工完毕送至客户代售。可见,从技术上是可以实现生产周期的缩短的。既然如此简单,为何大多数公司没有启用供应链管理软件以一劳永逸呢?因为无论是SAP或是EDI,凡这些较为先进的数据传输与处理,需要上下游同时建立客户端,其本身的成本非常昂贵,绝大多数企业没有能力享用这类高科技产品,这使得某一环节的延迟不可避免。小结+各抒己见艾尔特拉的改革已经完成,我认为这种新的战略是会颇有成效的。他看到了DELL、IBM、伟创力的成功先例,有效地建立推—拉式供应链,并推行供应商管理库存,将自身的库存风险降到最低,同时与上下游企业形成战略联盟,信息共享+风险共担,另外还启用i2软件来优化自身内部的供应链管理系统,以缩短生产提前期,更快地对市场变化作出反应。艾尔特拉的这些进步显而易见,但同时还有一些值得管理者进一步思考的问题,比如之前提到的,如何管理多而杂的供应商,如何使产品通用性变更强,如何做好更为准确的预测等等。其实这些问题,市场上早已有成功的例子可以借鉴:供应商要少而精,更倾向与具有一定规模的供应商合作,不仅便于管理,也为推行相通的供应链管理软件带来方便。通过客户的销售信息,以及近期的促销计划,对需求量及产量的预测作实时更新,以提高预测准确性。增加产品通用性,减少不同部件的数量,这需要生产和研发部门配合,研究其可行性。相信通过不断地优化,艾尔特拉的库存定将更加平稳,整条供应链的优势也将更加明显。
本文标题:案例分析-大的库存修正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12693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