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第二节++中世纪文学
外国文学史·第二章中世纪文学第二节中世纪文学[学习提要]•本节学习中世纪文学思潮,了解中世纪教会文学、英雄史诗、骑士文学、城市文学的特点和内容。一、教会文学•教会文学是中世纪占统治地位的文学。作者是僧侣,又称僧侣文学。教会文学的内容是普及宗教教义,歌颂上帝创造一切。••教会文学的表现形式:祈祷文、赞美诗、基督故事、圣徒传、梦幻故事、宗教剧等。耶稣受难神秘剧•宗教剧以圣经为题材,代表作是《耶稣受难神秘剧》、《圣母奇迹剧》。尼德兰画家梅姆林的木版画《受难图》(1470)描绘了中世纪宗教神秘剧演出的情景,宗教神秘剧在这幅画里充满了现实生活感,耶稣就在人们身边生活、受难、死亡。•《阿列克西斯使徒行传》泯灭人性二、英雄史诗:寻找人间的上帝•英雄史诗产生于8—12世纪,由人民集体创作。主要内容反映民族的重大历史事件,歌颂杰出英雄的事迹。欧洲几个主要的国家都有自己的英雄史诗。英国:《贝奥武甫》(8世纪)•《贝奥武甫》是中世纪古英语文学的最高成就。背景和情节都是北欧的。瑞典南部耶阿特族王子贝奥武甫到丹麦做客,帮助丹麦国王除妖。从陆地打到海底,杀巨魔,斗毒龙。贝奥武甫载誉回国,继承王位。50年后,贝奥武甫的国土受到一条火龙的危害。老年的贝奥武甫与火龙交战,杀死火龙,自己也牺牲。贝奥武甫·手稿•这首史诗有很浓厚的神话传说色彩,掺有基督教成分。史诗歌颂贝奥武甫的正直无私,英勇无畏,对人民负责的英雄品质。史诗写:“在一切国王中,在一切人们中,他是最温良的,最可爱的,是对他的亲族最仁慈的。”法国:《罗兰之歌》(1080)•《罗兰之歌》是最早的古法语史诗,是11世纪法国流行的武功歌的代表作,歌颂查理大帝的武功和他的骑士们的忠勇。罗兰是查理大帝的侄儿,也是他忠实的骑士。在一次战斗中,他为了掩护查理大帝,遭到敌军包围和叛徒的陷害,孤军作战,壮烈牺牲。•史诗突出罗兰的忠君爱国精神和对上帝的虔诚。罗兰之歌西班牙:《熙德之歌》(1140)•《熙德之歌》是西班牙文学现存最古老的作品,叙述以熙德闻名的11世纪西班牙著名的军事统帅比瓦尔失宠于国王,最后获得谅解的故事。他被尊为西班牙的民族英雄。此诗现实主义特色突出。熙德的故事不断在史诗、纪事、民谣和戏剧中作为一种题材反复出现。熙德之歌俄国:《伊戈尔远征记》(1185)•《伊戈尔远征记》(PrinceIgor)是古代俄罗斯文学的最高成就。全诗描写罗斯王公伊戈尔于1185年孤军出征南方波洛夫人,兵败被俘的故事。伊戈尔虽然被俘,最终逃脱,回国受到人民的欢迎。这首佚名史诗主要歌颂了伊戈尔的英雄气概,呼吁诸侯团结抵御外敌的侵略。因对后世的影响而著名。伊戈尔远征记鲍罗定歌剧《伊戈尔王子》•俄罗斯作曲家鲍罗定歌剧《伊戈尔王子》1998年演出版由葛济夫指挥,基洛夫剧院管弦乐团演奏,在圣彼得堡马林斯剧院演出。全剧充满俄罗斯民族色彩。《鞑靼人之舞》成为脍炙人口的名曲。视频:鞑靼人之舞归国仪式•《伊戈尔远征记》是俄罗斯民族封建化后的产物,具有很强的国家观念和宗教意识,在歌剧改编中也表现出来。第四幕伊戈尔归国,以耶稣基督的画像引路,人民唱着赞美上帝的歌。伊戈尔出征前的誓师合唱和归国时的欢迎合唱都具有仪式典礼的性质。视频:伊戈尔归国德国:《尼伯龙根之歌》(1200)•《尼伯龙根之歌》取材古日耳曼人传说,描写尼德兰王子西格弗里王子毒杀怪龙,占有尼贝龙根族的财宝,抗击外敌,征服冰岛女王,迎娶恭太王妹妹克琳希德的故事,以后他被恭太王的亲信暗害,克琳希德进行了残暴的复仇,自己也被部下杀害。这部史诗歌颂了英雄西格弗里的高尚品德,揭露了封建主之间权势之争,姻亲杀戮。尼伯龙根之歌瓦格纳歌剧《尼伯龙根的指环》•《尼伯龙根的指环》是德国作曲家瓦格纳(Wagner,1813-1883)晚年代表作,根据冰岛史诗《埃达》和德国史诗《尼伯龙根之歌》改编。共有四部。第三部《西格弗里德》写西格弗里德的成长,寻找布伦希尔德。这个故事沿袭了传统的英雄救美和公主等待王子唤醒的童话主题。视频:西格弗里德获得爱情•英雄史诗虽然也表现人物性格的若干侧面或性格矛盾,但总的说来,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揭示流于简单,人物关系往往采取正反对比,构成正、反、中的三角形。三、骑士文学:骑士浪漫主义及其他•骑士文学产生于12——13世纪封建社会的全盛时期。它是中世纪骑士制度盛行时代的产物,作者是骑士,反映骑士的生活理想,追求世俗生活的享乐和世俗爱情。属于世俗贵族阶级的文学。骑士是封建主阶级最低一层的等级,是十字军东征(1095——1270)的主力。12世纪出现了骑士团。封建主的子弟从小就接受军事训练,以便长大当一名合格的骑士。•骑士信条:忠君、护教、行侠、效忠女主人。追求典雅的“爱情”骑士抒情诗•骑士抒情诗主要流行法国南部。“普罗旺斯”抒情诗,•诗歌内容大都描写骑士对贵妇人的爱情。•“破晓歌”最为有名,抒写骑士与贵妇人破晓时分依依惜别之情。•骑士抒情诗后传到意大利,对意大利及欧洲的诗歌影响深远。骑士传奇•骑士传奇主要流行法国北部。内容大都描写骑士对贵妇人的爱情。为爱情而冒险。•著名的骑士传奇是英国《亚瑟王和他的圆桌骑士》。名篇是《特里斯丹和琦瑟的传奇》。视频:亚瑟王骑士亚瑟王圆桌•《亚瑟王传奇》中的亚瑟是不列颠国王,圆桌骑士团的首领。历史上有否亚瑟其人不能确定,但民间流传广泛。英国人把亚瑟看做是自己的英雄,永不退位的王者。他兴起的圆桌骑士意味平等,后来成为圆桌会议的来历。视频:亚瑟王圆桌德国骑士文学•德国骑士文学从法国传入。德国骑士史诗描写理想化的骑士生活。代表作是《帕西法尔》(Parzival,1200—1210)。它将亚瑟王故事和圣杯传奇融合在一起,描写骑士帕西法尔寻找圣杯的故事,表现他的俗世道德与服从上帝之间的矛盾,具有浓厚的哲学、宗教气息。瓦格纳歌剧《帕西法尔》•瓦格纳根据德国骑士史诗改编的同名歌剧《帕西法尔》是他晚年最后一部作品,他把它改编为三幕神圣节日剧,宣扬基督教教义。帕西法尔寻找圣杯的过程是宗教寻求救赎的过程,这部剧也具有寻找存在价值的世俗意义,它是西方文学寻找主题的宗教表达。视频:观剧的宗教仪式骑士文学的影响•骑士传奇的浪漫因素,对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有影响。浪漫主义(romanticism)一词来源于骑士传奇——“罗曼”(roman)。•骑士传奇的情节性为长篇小说的出现打下了基础。•骑士传奇重视独立个人的描写内容,为后世作家所继承。•中西武侠小说形象之比较(课堂讨论):骑士与侠客•你是如何看待骑士的爱情•《特里斯丹和绮瑟》四、城市文学“狡黠”第一次成为审美对象•11世纪出现了以手工业和商业为中心的城市,形成了市民阶级。城市文学(13—15世纪)是市民创作的文学,属于市民文学。内容描写市民的日常生活,表现市民的机智聪明,反映萌芽中的新阶级的精神特征。韵文故事•城市文学的体裁有韵文故事,讽刺世态。《农民医生》写那些处处为自己打算的病人最初都以病重为由抢着要先治病。农民医生征求这些重病人的意见,希望他们死后为大众献骨灰作为药方,所有的重病人都表示病已经好了。作者通过农民医生的“不治自愈”的妙方,讽刺了自私自利,只为自己打算的人。17世纪莫里哀根据《农民医生》创作了喜剧《屈打成医》。讽刺叙事诗•讽刺叙事诗《列那狐的故事》是法国中世纪城市文学的代表作,它是一部动物故事集,由27组独立的短诗连缀而成。每个故事都以狐狸列拉为主角,使整部故事诗成为一个连冠的整体。作者以兽寓人,借飞禽走兽的活动与生活,讽刺现实社会的丑恶现象。《列那狐的故事》也是一部吸引人的童话,受到人们喜爱。•“狡黠”第一次成为审美对象世俗戏剧•中世纪宗教剧多,世俗戏剧少。惟一流传下来的世俗戏剧是一部笑剧《巴德林先生的故事》。•这是一部骗上加骗的笑剧。律师巴德林先生用花言巧语骗了布商的布。牧童装羊叫,赖帐不付律师的诉讼费。喜剧冲突突出,表现市民的机智与聪明。为文艺复兴戏剧奠定基础。思考题•1.中世纪文学特点•2.英雄史诗的特点•3.英雄史诗改编的意义•4.骑士文学的意义•5.骑士文学对西方文学的影响第二章原罪及其诱惑•人生是一个长久的诱惑•____摘自《阿伯拉与爱洛绮丝的情书》•欧洲中世纪是基督教的世纪,基督的传播对文学的影响至为深远。•“诗虽不是讨论哲学和宣传宗教的工具,但是它的后面如果没有哲学和宗教,就不易达到深广的境界。”——朱光潜•西方文学的深广,不仅得益于古希腊哲学,而且从基督文化中获得营养。•基督精神对文学的渗入,是人欲的升华与压抑的交互作用,是对异文化的接受与反抗的双向历史。一、希腊诸神与希伯来苦行僧之间•“神”取代“人”的社会心理背景《圣经》与希腊文化的对立和互补两个英雄比较阿喀琉斯:希腊民族性格的丰富性与整体性•黑格尔:“这是一个人!高贵的人格的多方面性在这个人身上显出了它的全部丰富性”《美学》•忘我的精神战斗(残暴凶狠、尚武。)•温厚善良的情感捍卫个人尊严的敏感•三个顶点构成其性格三角形,其中个体本位意识是其核心•在《旧约》中,英雄原型指的是摩西的故事。《圣经》中的《出埃及记》、《利未记》、《民数记》、《申命记》4篇,记叙了摩西率领以色列人逃出埃及,进入迦南的艰苦历程。在民间传说中,摩西是以色列人敬爱的民族英雄和先知,他被捧上圣者的宝座。以色列人相信,上帝耶和华偏爱他们,耶和华是他们的救世主,赐给了他们法规、道德准则和社会体制,为他们建立了“宗教机构、神职和宗教礼仪,最后把他们联合成一个有组织的民族,引进了迦南。以色列人认为他们是上帝的优越子民,他们肩负着重大的历史使命,因此,尽管他们不时地因违背西奈誓约而遭受沉重的惩罚,但不会灭亡。•摩西是以色列人认为的耶和华的全能代表。他出生在埃及,被一个埃及法老的女儿收为义子,因而避免了杀身之祸,享受了40年的荣华富贵。美术作品《发现摩西》:17世纪法国画家普鲁东作品。作品中,在尼罗河漂流的婴儿已经被救上岸,法老女儿和婴儿形成一种相互呼应的关系。画面色彩明快,风景清新,洋溢着喜庆的气氛。•摩西因杀死欺负以色列人的埃及人,暴露了自己的以色列人身份,受到埃及人的追捕。他逃到东方的草原,流亡了40年。在流亡中,摩西割舍了自己留恋的宫廷生活,开始想到自己是以色列人的后代,自己应肩负拯救同胞的使命,把他们从埃及的奴役中解放出来,领他们到富饶的迦南。•耶和华受命于摩西,赋予他以法力,让他引以色列人出埃及。摩西遵照上帝的使命,带领以色列人出埃及。旅途困难重重,在穿越红海时,摩西将红海分离,使以色列人逃出了埃及人的追杀。•经过40年的旅程,摩西带以色列人走向上帝的赐地迦南。而他本人,上帝指示他不能进入福地。摩西安排好以色列人的生活后,孤独地死去。他的死成了永世难解的谜,谁也不知道他的遗体安葬在哪里。•摩西故事的固定结构:蒙难——神恩——救赎——永生。新约中的耶稣与此对应,也如此。•根据摩西的故事,形成了圣经文学的英雄原型。这个英雄原型包括三层含义:•探求:英雄(救星、救助者)踏上征途,完成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入门仪式:英雄从无知到涉世成人的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出走、转变、归来。•献身的替罪羊:为世人赎罪,谋取幸福而牺牲。•摩西展示的精神——“谦卑”、强烈的民族忧患意识、坚忍不拔的毅力和献身精神参孙:民族意识与个人情欲的二元对立•参孙的故事见《士师记》,他是以色列部落的士师(军事首长),从小具有超人的力量。他的力量来自头上七条发绺,所向无敌。腓利士人收买了他的情人,趁他熟睡时,割去头发,剜去双眼。他被铁链套着牵入神殿戏耍。他双手抱柱头,摇垮神殿,与3000敌人同归于尽。•参孙后来成为著名的文学形象,英国诗人弥尔顿写了悲剧诗《力士参孙》。美术作品《参孙和大利拉》•美术作品《参孙和大利拉》:17世纪荷兰画家威尔夫的作品,画作以灰暗的罗马风格建筑为背景,参孙熟睡在大利拉的膝头上,没有丝毫惊惶。大利拉冷静地剪下参孙的头发,她的裸露的上身泛着白光,冷艳醒目,表现了一种残酷的美。美术作品《参孙被剜去双眼》•17世纪荷兰画家伦勃朗的作品。伦勃朗的历史题材作品擅长表现故事中外在动作的激烈冲突达到顶峰的一瞬间。《参孙被剜去双眼》突出的是参孙的右眼正插入一把刀,鲜血四溅,他的手脚抽紧,表现出巨大的
本文标题:第二节++中世纪文学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12729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