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高三历史名校试题汇编:专题01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教师版)
12013届高三历史名校试题汇编(第2期)专题0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教师版)【专题考点】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一、选择题1.(福建省福州文博中学201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在《论中国与欧洲国体异同》中,梁启超指出,中国周朝与古代希腊的国体相似。两者政治上的相似之处应是A.贵族政治、列国分立B.君主专制、中央集权C.小国寡民、等级森严D.分封诸侯、城邦国家2.(2013届辽宁省本溪一中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黄宗羲说:“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明太祖)罢丞相始也。”该论点实际上指出了在宰相制度下()A.不可能产生明君贤吏B.容易形成极端君主专制C.宰相对皇权有一定制约作用D.政治腐败倾向更加严重【答案】C【解析】黄宗羲认为,政治变坏是从明太祖废除丞相开始的。在他看来,丞相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君权,防止权力过于集中。ABD说法与此解析相反,因此错误。故选C3.(2013届辽宁省本溪一中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凡有政事背谬及贝勒、大臣骄肆慢上、贪酷不清、无礼妄行者,许都察院直言无隐。”清初规定“都察院”行使()A.行政权B.监察权C.司法权D.举荐权24.(2013届辽宁省本溪一中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韩非子·物权》中说:“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秦始皇所采取的措施中,最能体现“要在中央”政治构想的是()A.最高统治者称皇帝B.设置丞相主持国政C.在全国推行郡县制D.厉行文化专制政策【答案】C【解析】“要在中央”指的是加强中央集权。最高统治者称皇帝和设置丞相主持国政体现的是中央机构内部的权力的分配;厉行文化专制政策属于文化方面。故ABD都不属于加强中央集权范畴。在全国推行郡县制,郡县长官由中央任免,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故选C5.(2013届辽宁省本溪一中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王家范《中国历史通沦》)下列对材料的解读,不正确的是()A.“西周的创制”指包括实行分封制等制度创建B.“贵族色彩”是因为分封制与宗法制的结合C.“共主”是指周王室已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D.“地方分权体制”指地方拥有较大自主权6.(2013届山东省凤城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著名学者钱穆认为,唐代“在三省体制下,决策不再是单纯的皇帝个人行为,皇帝的最后决定权包含在政务运行的程式中。”钱穆先生的观点是A.唐朝专制皇权进一步加强B.唐朝三省相互牵制C.唐朝皇帝还未拥有足够的专制权力D.唐朝实行集体决策机制【答案】C【解析】“决策不再是单纯的皇帝个人行为,皇帝的最后决定权包含在政务运行的程式中”,说明他认为当时皇帝的权力受到约束,此材料只讨论皇帝的权力。AB不对,符合史实,但不符合材料的意思;D不对,最终的决策权始终是皇帝。7.(2013届山东省凤城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如图,我国古人把天上的星宿和地上的各个区域联系起来,说某地是某某星宿的分野,这就是所谓分野的观念。星宿的分野,一般按列国来分配,如左表;后来又按各州来分配,如右表。从左表到右表的变化主要反映了3A.“天人感应”的思想B.中国古代早期的天文学成就C.“君权神授”的思想D.中央集权的加强【答案】D【解析】题干“我国古人把天上的星宿和地上的各个区域联系起来”实际反映的是地方制度的演变,从图中可知是从分封制到郡县制,反映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加强即中央集权的加强。A不对,天人感应是天与人的联系;B是对材料现象的肤浅理解;C不对,没有看出是神化皇权。8.(2013届山东省聊城市东阿一中高三上学期期初考试)“故太平君子,征文射策,以取禄位,此行己立身之美者也。父教其子,兄教其弟,无所易业,大者登台阁,小者任郡县,资身奉家,各得其足。是以五尺童子,耻不言文墨焉。是以进士为士林华选,四方观听,希其风采。每岁得第之人,不浃旬而周闻天下,故忠贤隽彦韫才毓行者,咸出于是。”该材料说明唐朝科举考试①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②推动社会向学(读书)风气的形成③许多人以此作为跻身官场的途径④有助于提高个人政治影响力A.①②③④B.①③C.②③④D.①②④9.(2013届山东省聊城市东阿一中高三上学期期初考试)《元史》载:“中统、至元间,始分立行中书省,因事设官,官不必备,皆以省曹出领其事。其丞相,皆以宰执行某处省事系衔。其后嫌于外重,改为某处行中书省。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这不能说明元朝A.中央掌管行省官员的任职与调动B.中央在各省设置丞相以制约官员C.行省官员为地方最高行政长官4D.最初由中央官员代执各省事务【答案】B【解析】题干中“行中书省”可以看出是元朝的行省制。从材料“因事设官”(中央根据具体事情设立官职)可知A项正确;从材料“无不领之”(权力很大)可以看出C项正确;从材料“以宰执行某处省事系衔”(中央派人管辖某地)可知D项正确,B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选B10.(2013届山东省聊城市东阿一中高三上学期期初考试)司马迁在《史记》中有一段叙述:“诸侯稍微,大国不过十余城,小侯不过数十里,上足以奉供职,下足以供养祭祀,以蕃辅京师。而今郡八九十,形错诸侯间,犬牙相邻……强本干,弱枝叶之势,尊卑明而万事各得其所。”这段话反映了司马迁A.否定了西汉的“推恩令”B.赞扬了汉初的郡国并行制C.对西汉的“推恩令”持肯定态度D.否定了汉初的郡国并行制11.(2012-2013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师大附中高三第二次月考)清雍正年间,军机处设在皇宫内,与皇帝日常生活办公地毗邻。军机大臣多从“亲臣重臣”中遴选,任命谕旨通常说,命某人“在军机大臣上行走”或“在军机大臣上学习行走”。材料主要反映()①在军机处办理要务易于保密②军机处官员便于皇帝宣召③军机处官员按才德标准遴选④军机处的设置开辟了入仕做官的新途径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②④12.(2012-2013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师大附中高三第二次月考)合理的制度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力量。下列制度明显促进了当时社会公平的是()A.郡县制B.三省六制5C.科举制D.行省制【答案】C【解析】注意题干“促进了当时社会公平”,结合所学,A.郡县制与D.行省制属于古代地方行政制度,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B.三省六制属于中央官制,有利于皇权的加强;C.科举制以考试成绩为选拔官员的主要标准,有利于社会公平。13.(2012-2013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师大附中高三第二次月考)“诸侯惟得衣食税租,不与政事”的现象发生的时间可能是()A.西周B.春秋战国C.秦朝D.西汉【答案】D【解析】此话出自《汉书·诸侯王表》:“武(武帝)有衡山、淮南之谋,作左官之律,设附益之法,诸侯惟得衣食税租,不与政事。”A不对,西周实行分封制,诸侯有相对的独立性;B不对,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据争霸,周天子更无力控制;C不对,秦朝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D符合题意,心寒初年实行郡国并行制,后来造成王国势力膨胀,汉武帝时采取措施削弱王国势力,禁止诸侯参与地方政事。14.(2012-2013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师大附中高三第二次月考)中国古代讲究“同姓不婚”。已知春秋时秦晋两国世为婚姻(故称两姓联姻为“喜结秦晋之好”),而鲁晋两国不可通婚。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下列选项错误的是()A.晋国是姬姓封国B.秦国国君是王室贵族C.齐鲁两国可以通婚D.秦鲁两国可以通婚15.(2013届湖南省衡阳八中高三第三次教育质量检测)新航路开辟后,美洲的白银、非洲的劳动力、中国的丝绸茶叶以欧洲为中转站形成“大三角贸易”,中国成为当时经济贸易中心区域之一,也是货币财富最丰富的地区之一,但一切优势均未能荡涤旧的基础实现社会转折,其中最为主要的政治因素是A.“重农抑商”的传统观念束缚了商品经济的发展B.“闭关锁国”政策压制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C.专制集权制度对旧经济秩序强大的维护功能D.牢固的自然经济结构阻碍了传统手工业的扩大再生产【答案】C【解析】审题注意“政治因素”,排除D,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都是专制集权制度的体现,故选C。616.(2013届湖南省衡阳八中高三第三次教育质量检测)嘉定二年(1210年),南宋著名诗人陆游临终前写下了那首千古绝唱:“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按两宋中央官制,负责筹划“王师北定”这项事务的会是A.尚书省B.参知政事C.枢密院D.军机处17.(2013届北京市门头沟育园中学高三阶段考试)汉武帝的“推恩令”在解决了诸侯王问题上起到了重要作用,是因为A.取消了郡国并行制度B.废除嫡长子继承制度C.彻底铲除了异姓王侯D.削弱了地方封国势力【答案】D【解析】推恩令,汉武帝刘彻为削弱诸侯王势力而颁行的一项重要法令。西汉自文﹑景两代起﹐如何限制和削弱日益膨胀的诸侯王势力﹐一直是封建皇帝面临的严重问题。文帝时﹐贾谊鉴于淮南王﹑济北王的谋逆,曾在《治安策》中提出“众建诸侯而少其力”的建议。其具体办法是,令诸侯王各分为若干国﹐使诸侯王的子孙以次分享封土,地尽为止;封土广大而子孙少者,则虚建国号﹐待其子孙生后分封。武帝颁布推恩令。推恩令下达后,诸侯王的支庶多得以受封为列侯,不少王国也先后分为若干侯国。按照汉制,侯国隶属于郡,地位与县相当。因此,王国析为侯国,就是王国的缩小和朝廷直辖土地的扩大。这样,汉朝廷不行黜陟,而藩国自析。其后,王国辖地仅有数县,彻底解决王国问题。因此A不对,不是取消;B不对,与“推恩令”无关;C不对,是削弱同姓诸侯;D符合题意。18.(2013届北京市门头沟育园中学高三阶段考试)“①新皇帝将本国取得成功的法家学说运用到全中国。②他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③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④他还通过统一度量衡和货币来实行集中经济化。”下列措施属于“新皇帝”所为的是A.开驰道控制全国B.置太学设五经博士C.轻赋税行均田制D.废丞相设内阁【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信息“法家学说”“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统一度量衡和货7币”可知这是指秦始皇的措施,因此A符合题意。B不对,这对应汉武帝,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设太学讲授儒学;C不对,始于北魏孝文帝改革;D不对,这是对应明朝时期,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丞相,后内阁制形成。。19.(2013届北京市门头沟育园中学高三阶段考试)下面各项与“土”相关的解读中,不准确的是A.“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实为一种名义上的土地国有制度B.“六合之内,皇帝之土”是指皇帝对全国拥有至高的主权C.“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即废除郡县制D.“王在,礼治在,军令行,是王道乐土”意在维护封建正统20.(2013届黑龙江省大庆铁人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中国隋唐科举制、雅典梭伦的财产等级制、罗马的万民法,其相似的作用是A.拓宽了官吏选拔途径B.扩大了统治基础C.推动民主政治的发展D.实现了选贤任能【答案】B【解析】本题采用排除法最佳,AD不对,拓宽了官吏选拔途径或实现了选贤任能,符合隋唐科举制,而雅典梭伦的财产等级制、罗马的万民法不属于选官制度的范畴;C不对,隋唐科举制是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强化的产物,而非推动民主政治的发展。因此只有B符合题意。21.(2013届黑龙江省大庆铁人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纵观明代,经常发生皇帝不理政务,甚至二十年不上朝的事情。但即使皇帝不上朝理政,国家机器也能依靠一班大臣和一整套政务流程维持正常运转。这是因为A.宦官专权B.内阁的作用C.六部掌握实权D.军机处的设置822.(2013届黑龙江省大庆铁人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全球通史》中写道:“他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个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负责的官员。”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初步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B.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
本文标题:高三历史名校试题汇编:专题01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教师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12741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