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黑龙江省大庆市第四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政治下学期期中试题
大庆四中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年级政治学科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选择题)1.中央文明办提出,春节之喜庆、清明之缅怀、端午之追忆、重阳之敬老,要在这些中华传统节日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开展该活动①有利于彰显节日文化内涵,打造国人共有的精神家园②有利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凝结民族的精神与情感③实现了与时俱进,确立了民族节日的生命力和感召力④能够让道德完全适应现代生活,滋养人们的心灵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2.猴年春节,肯德基公司与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合作推出的“猴王当道”玩具套餐,成功唤起了已为人父母的70后、80后等群体的集体回忆,形成了“一猴难求”的热销场面。这表明①人们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生活②文化生产力的作用越来越突出③文化是经济的派生物和附属品④传统文化的内涵能够因时而变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3.《中法关系五十周年》图片展现了中国和法国外交关系的建立和两国关系史上的重要时刻。同时,图片展也挑选了能够反映两国生活各个层面的作品,旨在通过展示体育、文化和艺术领域的知名人士照片,对两国关系进行历史性的回顾,也让观众领略了中法传统友谊的发展。这表明①文化作为精神力量能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②一定的精神文化活动离不开相应的物质载体③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④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4.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适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深入推进和谐文化建设,努力形成良好的人文环境和文化生态。这是因为①文化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②文化对社会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③文化是个人成长的催化剂④文化是人类特有的现象A.②③B.①②C.③④D.①④5.右图是一个德国人阐释的中国人与德国人表达个人观点的方式,这背后体现的是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对此认识正确的是①文化影响人们的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②不同民族的文化相互区别、相互交融德中③文化对人的影响往往是强制的有形的④是由不同的经济政治历史等因素造成的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6.校风是一所学校成员共同具有的比较稳定的精神状态和行为风尚,关系到学生成长、教师发展与学校的未来。各级各类学校之所以重视校风建设,是因为1①校风对人的影响有潜移默化的特点②校风作为精神力量决定学校的发展③校风在文化传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④形成良好的校风是教育的根本任务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7.有人说:“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故乡的面容却是一种模糊的惆怅,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别离后,乡愁是一颗没有年轮的树,永远不老去。”从《文化生活》角度看,下列诗句与之蕴含的道理一致的是①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②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③退笔如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④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A.①④B.①②C.②④D.③④8.莎士比亚是英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戏剧家。而我国明代剧作家汤显祖创作的戏剧同样享誉世界。习近平主席在访英期间倡议2016年中英两国共同纪念莎士比亚和汤显祖逝世400周年。这体现了A.文化交流要以我为主B.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C.不同民族文化的逐渐融合D.文化是共性和个性的统一9.在进行文化比较时,不能坚持文化中心主义。文化中心主义的本质是一种傲慢的态度,也是一种学术浅薄。这启示我们①要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②必须承认各民族文化存在优劣之分③必须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④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文化时要将其与本民族文化同等对待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10.以“一展民俗风采、共承两岸文脉”为主题的“2015年海峡两岸民俗文化节”将于3月1日在福州开幕。本届文化节坚持“尊重传统、同根同源、共享欢乐、构建和谐”的理念,积极挖掘两岸传统文化资源。2015年海峡两岸民俗文化节的举办①能够增强两岸同胞对同根文化的认同感②有利于推动两岸文化的交流和发展③有利于促进两岸文化在融合中消除差异④说明了团结统一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A.③④B.①④C.②③D.①②11.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说:“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这体现了①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②民族虚无主义会迷失文化发展的方向③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④漠视批判继承传统文化就会失去文化创新的源泉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12.电视剧《琅琊榜》获得中国观众一致称赞,登陆海外以来也受到各国友人的狂热追捧。除了精彩的剧情广受好评之外,剧中医女出身、精于药疗的靖王之母更是让友人们在看剧时忍不住赞叹中医药的神奇和风采。《琅琊榜》获得好评①说明优秀中华文化丰富了世界文化②丰富了中华民族精神的时代内涵③创新了文化传播和交流的手段与方式④彰显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和价值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213.古代“丝绸之路”不仅是中国与欧亚非各国之间商业贸易的通道,更是沟通东西方文明的桥梁。如今,我们建设“一带一路”,主动地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这说明①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②商业贸易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促进了不同文明的互鉴共荣③传统思想对当前中国社会发展具有深刻影响④社会制度的变革是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14.大型歌舞诗《丝路情歌》,将中国元素、西部民俗和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风土人情有机融合,艺术地再现了800年前大唐盛世、与西亚贸易交往繁荣、中西方文明交融的盛景,以华美的表演效果给人触及心灵的艺术享受。这表明①文化促进经济社会不断发展②文化交融能够消除民族差异③优秀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④中华文化具有特有的包容性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15.新疆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镌刻着中华民族和沿途各国人民友好交往的不朽记忆。这里是华夏文明走向世界的重要出发站,也是沿途各国多元文化的交汇交融之地。各国文化的交融有利于促进沿线国家文化的繁荣,是因为①各国文化都有自己的精粹和独特的个性②各国文化都体现着人类进步的价值追求③在长期的交流中各国文化达到了相互融合④各国文化都源远流长,有相似的历史传统A.②④B.①③C.①②D.③④16.某省以“仁爱公益——关爱老年人”为主旨,发起了“老吾老”关爱老人公益行动,号召人们积极行动起来,让爱心传递,加入公益大家庭,携手共创公益建设的美好明天。这项活动说明①社会的发展与人的发展是相互促进的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从我做起③人的思想道德水平取决于经济发展水平④提高思想道德修养能促进科学文化修养A.③④B.①③C.②④D.①②17.为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精心打造的大型电视益智节目《中国谜语大会》深受观众好评。《2016中国谜语大会》有奖征集活动正在进行之中。这表明①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②丰富文化形式有利于推动文化传播、交流③文化是民族的,同时也是世界的④文化创新是文化继承的客观要求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18.在关于“什么是富贵”的讨论中,有这样一种观点:“富”就是有钱、有物;“贵”是一种受人尊敬的状态。一个人的生命观高尚,价值观就高尚;价值观高尚,人生观就高尚;人生观高尚,肯定会赢得人们的尊重,这种人走到哪里就把生机带到哪里。从此观点中我们可以领略到的文化生活道理是①文化是人类特有的现象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3③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④个人要不断提高思想道德修养,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19.“时代楷模”阎肃从艺65年,创作了一大批红色经典,他说:每一位文艺工作者“都应该做到胸有大业,腹有诗书,肩有担当,术有专攻。”闫肃的言行启示我们①只有红色经典才是人民需要的②要把握艺术追求和崇高理想信念的统一③新兴媒体是文化创新的新渠道④优秀文艺作品必须反映时代进步的潮流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20.“微电影”凭借其短小精悍的故事情节,依靠微博、视频网站和手机等新媒体,可以在短时间内吸引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观众。这意味着①新兴媒体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②科技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③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文化的交流和传播④网络文化代表着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A.①④B.①③C.②③D.②④21.微博在汇聚民众智慧的同时,也可能成为谣言散布的途径。从传播学的角度看,事件越重要、事实越不清楚,传播的就越快越广,谣言的危害也就越大,“谣言=(事件的)重要性×(事件的)模糊性×公众的判断能力。”因此,当有重要事件发生时①大众应避免盲从,要有理性判断②传媒应承担社会责任,防止消息扩散③个人应尽快传播,自由行使权利④政府应及时发布信息,谣言止于公开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22.民居是人类生活的基本要素,也是文化景观的重要元素。中国地域辽阔,自然和社会环境差异很大,形成了不同风格的中式民居建筑,如北京四合院、陕北窑洞、北方草原的蒙古包、江南水乡民居、客家围屋、吊脚楼等。在欣赏这些民居建筑时,我们可以领悟到①不同区域文化既交流融合又保持各自特色②中华文化呈现着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③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④各民族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3.方言是传统文化、地域文化的基本载体和最直接的表现形式,是一个特定族群情感认同的精神纽带。但随着普通话的大力推广和“外语热”的兴起,原本丰富多彩的方言文化正在流失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和激烈争论。“方言文化正在流失”现象告诉我们①方言文化只是传统文化、地域文化,流失是必然的②方言文化与其他文化日益融合是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③方言文化不能真正担负起传承中华文化的历史责任④文化是多样的,在不同文化融合过程中应重视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24.2015年7月4日,中国土司遗产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之所以要重视对中国土司遗产的保护,是因为文化遗产4①让文化的记忆得以传承②对展现文化多样性有独特作用③是凝固的艺术④必将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A.①③B.③④C.①②D.②④25.当今世界,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凭借其经济实力,利用在媒体控制和文化产业方面的优势,操控国际舆论,从“软实力”方面大举实施“民主人权输出”的进攻,向全球各地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进行意识形态渗透。这启示我国①大力提升文化话语权,把文化建设作为综合国力的关键因素②提升文化竞争力,维护国家文化安全③加强中华文化对外渗透,同时要警惕文化霸权主义④加强文化建设,提高自身文化软实力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26.2015年5月18日,“第十二届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推介活动”的终评结果出台,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举办的“真彩秦俑”展一举夺魁,这也是陕西省在连续四届、6个陈列展览项目荣获精品陈列后的又一个骄人战绩。此次展览向观众呈现了秦俑的“千人千面”和“绚丽多姿”。该展览①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②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③有利于展示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④记载了中华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27.以“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事教身边人”为主要形式的“百姓故事大家讲”活动,通过讲故事,寓教于乐,传播社会道德正能量,改变了过去的理论说教形式,得到群众的积极响应和热情参与。这一文化创新活动表明①弘扬主旋律是文化建设的根本目标②文化建设应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③文化建设应倡导风格和形式的多样化④文化建设要坚持保障人们基本文化权益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28.2015年10月11日,首届全国中小学生电影周在北京开幕,本届电影周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为主题。开展这一活动①有利于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弘扬伟大抗战精神②表明大众传媒已成为文
本文标题:黑龙江省大庆市第四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政治下学期期中试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12803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