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畜牧/养殖 > 振兴东北地区老工业 基地战略和政策
振兴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战略和政策组员:陈百利、孙浩、沈建益、吴梁涛一、东北地区概况东北地区是我国近代工业起步较早的地区之一,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一五”、“二五”时期的大规模经济建设已基本形成了以钢铁、机械、石油、化工、建材、煤炭等重工业为主体的基础设施比较完善的工业基地。由于形成于计划经济建设时期,所以东北地区的经济带有典型的资源型和重化工业的特点,市场化程度低。在计划经济条件下,该地区走的是一条重工业高速发展道路。其产业结构也以重化工业、基础原材料和加工工业为主,其中绝大部分产业属于高消耗、高污染、低附加值的粗放型产业,第三产业发展严重滞后于一、二产业。20世纪50年代,东北三省曾以占全国8%左右的人口和地域面积创造了全国25%以上的工业产值。以沈阳、大连、长春、哈尔滨、吉林和齐齐哈尔等重工业城市为代表的东北老工业基地在全国经济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为新中国经济的发展曾做出过重大贡献。1980年,东北三省工业产值占全国工业产值的比重仍高达16.2%。经过一系列的改革实践,东北地区仍然没能实现产业结构的转变,企业性质和类型单一,国有经济仍占绝对主导地位,而民营经济与中小企业发展严重不足。2000年,东北三省的工业总产值在全国总产值中的比重下降到了9.6%,下降幅度高达6.6%,从而成为改革开放20年以来经济地位下降幅度最大、最明显的地区。在这样的形势下,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东北老工业基地经济发展的对策,不仅对振兴老工业基地经济,而且对实现全国经济改革和发展的总目标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东北老工业基地仍然具有与我国其他地区相比的优势与其他地区比,东北老工业基地仍然具有很多优势,包括农林资源及生态优势、工业基础优势、人才优势等.农林资源、工业产品、人才都可以通过贸易获得,而一个地区却不能通过贸易获得生态优势,而由生态优势衍生出来的优势也是其他地区无从得到的.所以在此将详述东北的生态优势.东北地区绝大部分属于大陆性温带季风气候,具有相对较好的生态环境(见表1).东北三省有最好的耕地———黑土,它主要分布在黑龙江省中部,以及沿哈尔滨———长春———四平一线的狭长地带,总面积700多万公顷.三江平原、松嫩平原、松辽平原三大平原土壤肥沃,适合机械化耕作,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其商品粮产量占到全国的1/3.东北三省森林面积广阔,有8.67亿亩,约占全国森林面积的50%.长白山、大小兴安岭林木蓄积量居全国之首,是全国最重要的林业基地,其木材产量占到全国的1/2.同时它们又是松花江、辽河、鸭绿江等大河的发源地,是整个东北地区生态系统的天然屏障,具有巨大的经济和生态价值.矿产、海洋、滩涂资源,山区、农牧土特产资源和野生动植物资源也相当丰富.长白山和大小兴安岭等地具有我国特有的中药材、滋补类动植物资源,适合发展独特新兴产业.东北三省这样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生态资产,为发展绿色产业,加速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振兴打下了很好的基础.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林地和草地占到56%,耕地面积仅占全区总面积的26%.所以即使存在人为干扰,因大面积的林场、草地存在,相对其他地区来说,恢复起来也要容易的多.而且与其他地区比,东北环境脆弱地区相对较少,虽然有干旱半干旱地区,却没有沙漠.所以环境恢复成本要比其他地区低.除生态优势外,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工业优势、人才优势等也相对突出.东北老工业基地工业体系完备,重工业相对突出.在工业发展进程中,东北地区逐渐形成以重化工业为主体,轻纺等工业协调发展的门类众多的工业体系,是全国工业行业最全的地区之一,成为全国重要的钢铁、石化、汽车、机械装备、建材基地.改革开放以来,东北经济区在全国的地位有一定的下降,但整体水平仍处于全国各大经济区的前列.一部分工业行业仍然具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见表2).此外,企业长期形成并积累起来的管理水平、技术水平是一笔无形资产,是新兴企业不具备的.东北作为老工业基地,教育比较发达,科技实力雄厚,具有较高的科研开发和成果转化能力,是我国科技人才、科研力量的密集区.首先东北地区的教育事业发展水平要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次,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为依托的科教优势突出.同时,东北老工业基地拥有大批的懂技术、擅长管理、训练有素、对大机器工业了解程度高的产业工人和经营管理人员.雄厚的科技实力和较好的人力资源,为东北三省发展高技术产业和传统产业的改造提供了现实基础.随着科技部出台振兴东北科技行动计划以及拨2500万元支持“863”落地东北,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科技力量得到加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提出背景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基于对国际形势的新判断,我国从国民经济发展全局出发,对区域经济布局战略和区域经济政策作了重大调整,确立了以提高宏观经济效益为主要目标的指导思想和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先后实施沿海发展战略和西部大开发战略。在全国“一盘棋”中,这两大战略犹如既相互呼应,又层层递进的“二步棋”第一步通过实施沿海发展战略,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地区加快对外开放,率先发展、加快发展,东南沿海地区在二十年间成为中国经济的“隆起”地带。这些地区的加速发展带动了全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对中西部低层次的产业形成了较大的需求拉动。如今,广东、江苏、山东、上海、浙江、福建国内生产总值之和已占全国国内生产总值的近一半。第二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中西部地区的发展。3年多来,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和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了显著成效,经济发展步伐明显加快。2000年至2002年,西部地区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与全国各地平均增长速度的差距由1999年的1.5个百分点,缩小为2002年的0.6个百分点。西部地区的发展,有力地促进了东中西部地区之间的经济合作,使全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格局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对巩固全国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发挥了重要作用。实施地区经济协调发展战略,对地区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是我国经济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和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的要求。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作出了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部署,明确提出支持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加快调整和改造,支持以资源开采为主的城市发展接续产业。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战略由此提出。人们形象地将这一战略称之为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第三步棋”。具体政策与效果评价一、优化经济结构,建立现代产业体系(一)加快推进企业兼并重组。要坚持市场主导和政府引导相结合,进一步打破地区、行业、所有制界限,优化资源配置,推动企业兼并重组,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二)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和中小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环境,平等保护各类产权,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加快发展。(三)做优做强支柱产业。贯彻落实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加快淘汰落后,防止重复建设。积极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用现代信息手段改造传统产业,提高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四)积极培育潜力型产业。依托装备制造业整机制造能力强的优势,发展基础配套零部件、加工辅具和特殊原材料等。(五)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继续支持中外金融机构在东北地区设立分支机构和办事机构。鼓励有条件的城市进行金融改革创新,积极稳妥地发展中小金融机构。推动设立汽车金融公司,拓宽汽车消费融资渠道。(六)扶持重点产业集聚区加快发展。推动辽宁沿海经济带、沈阳经济区、哈大齐工业走廊、长吉图经济区加快发展,建设国内一流的现代产业基地。二、加快企业技术进步,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一)加大企业技术改造力度。要继续加大对企业技术改造的支持力度,从现有相关投资专项中分离设立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专项,以及利用新增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企业技术改造和技术进步,筛选一批项目予以重点支持。(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充分发挥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人才优势,建立健全鼓励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要在老工业基地重点发展领域,依托重要骨干企业、重大工程项目,组织实施一批带动力强、影响面广、见效快的技术创新和高技术产业化项目。(三)促进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大力推广应用自主创新成果,努力将其转化为先进生产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大对新能源、新材料、生物、信息、航空航天、高速铁路等高技术领域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的支持力度。积极推动产学研用相结合,鼓励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向企业转移自主创新成果,鼓励更多科技人员创办科技型企业。三、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巩固农业基础地位(一)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东北地区具有发展现代农业得天独厚的条件。要围绕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抓紧研究制定加快东北地区现代农业发展的政策措施。结合实施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加强东北地区粮食生产能力建设,形成稳固的国家粮食战略基地。(二)加强农业和农村基础条件建设。开展以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以水、电、路、气等为重点的村镇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引嫩入白、三江平原灌区、尼尔基水库下游灌区、绰勒水利枢纽下游灌区、大安灌区、大型灌溉排水泵站更新改造等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加快实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节水灌溉示范和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实施农户科学储粮专项,推广科学储粮技术,支持粮食银行等新型粮食仓储流通业态发展。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全面振兴创造条件(十二)加快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开工建设京沈、沈丹、哈齐客运专线和吉图、大丹、哈牡、哈佳等铁路,推进牡绥等既有线路改造和东北沿边铁路、伊尔施—阿日哈沙特铁路、白音华—赤峰—锦州港煤运专线、同江铁路大桥、沿海疏港铁路建设。统筹干线和支线机场建设,完善东北地区机场布局,抓紧推进“十一五”期间东北地区机场的改扩建和新建迁建工作,做好“十二五”期间机场改扩建、新建迁建的前期工作。(十三)优化能源结构。抓紧开工建设内蒙古东部和东北两大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内蒙古东部和黑龙江煤电外送通道等项目,加快辽宁红沿河二期工程、徐大堡和吉林核电项目的前期工作。加强东北地区电网建设,大力推进既有电网改造,提升骨干电网送电能力。加大农村电网特别是粮食主产区和林区的电网改造力度。研究解决风电等分散电源上网问题。率先在东北电网开展智能电网建设试点。五、积极推进资源型城市转型,促进可持续发展(一)培育壮大接续替代产业。组织实施好资源型城市吸纳就业、资源综合利用和发展接续替代产业专项,扶持引导资源型城市尽快形成新的主导产业。鼓励开发银行等各类金融机构加大对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支持。(二)构建可持续发展长效机制。抓紧出台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准备金制度,由政府统筹部分准备金专项用于解决资源型城市环境治理等问题。在资源开采处于成长期或成熟期的资源型城市开展可持续发展试点。(三)进一步加大财政政策支持力度。加强对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工作的指导,提高资源枯竭城市财力性转移支付使用效益。中央财政要加大对资源型城市特大型矿坑、深部采空区治理的支持力度。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专项资金在安排上要向东北老工业基地资源枯竭城市倾斜。支持资源枯竭城市资源型企业开发利用区外、境外资源。1、增长速度明显加快,但经济总量差距仍在扩大。1996年至2001年期间,东北三省GDP平均增长速度都在10%以下。而2003年以来,GDP平均增长速度都在10%以上,并呈现逐年加快趋势(表1)。2009年,东北三省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1万亿元,与2003年相比翻了一番多,年均增长12.3%,人均GDP实现2.9万元左右(4000美元),达到中等收入国家水平。其中,2006—2008年,东北三省的地区生产总值年增长率平均为13.7%,超过全国平均水平0.8个百分点(按地区统计后的增长率),也远高于东部沿海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是改革开放以来增长最快的时期。但与其它地区相比,东北三省占全国经济比重下滑的趋势仍未得到遏制(图1)。但与其它地区相比,东北三省占全国经济比重下滑的趋势仍未得到遏制(图1)。改革开放之初的十多年,东北地区在全国还保持重要的经济地位,GDP占全国的比重在10%—15%之间。但从1990年代中
本文标题:振兴东北地区老工业 基地战略和政策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12814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