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高中数学新课程实施状况的调查与研究
第1页共19页高中数学新课程实施状况的调查与研究东莞一中孟胜奇【摘要】高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三年来,本文对其运行的状况进行了调查,基本结论是:数学新课程的开设情况基本没有达到目标;学生的学习方式没有太大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有所变革;学生的学习负担有所加重.远远没有达到预期目标,其主要原因是这次课改的思想体系与应试教育以及社会对学校升学质量的现实要求产生较大的背离,而主观原因居于次要位置,同时,本文提出了解决困境的措施:确立新的评价体系;通过执法检查加强对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监督;加强研究,构建与新理念相适应的教学模式;大力开展教师培训.【关键词】高中数学新课程现状调查研究一、问题的提出从2004年秋季开始,广东等四省在全国率先实施高中新课程改革,至今已运行三年.这次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是课程功能的转变:“改革以往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生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学生可以选择接受、探索、模仿、体验等丰富多样适合学生个人特点的学习方式”[1],因此,这次改革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高中数学课程设置的改革.分为必修和选修,必修课程由5个模块组成;选修课程有4个系列,其中系列1有2个模块,为想在人文、社会科学等方面发展的学生选择;系列2有3个模块,为想在理工(含部分经济类)等方面发展的学生第2页共19页选择;系列3有6个专题,系列4有10个专题为选修.二是教学方式的改革,就是改革过去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三是学习方式的改革,就是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选择接受、探索、模仿、体验等丰富多样适合学生个人特点的学习方式.那么,高中新课程实施三年来,它的实施现状又是怎样呢?本人以高中数学新课程的实施状况为研究对象,在三所省一级学校开展了调查与研究,目的是对以后高中数学教学给予启迪.二、研究的方法和过程本课题采用了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因为省一级学校在该地区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示范性,又由于高二、高三学生在校学习至少一年以上,能够了解、掌握较多调查信息,所以问卷调查对象选取的是三所省一级高中的200名高二、高三学生.笔者于2006年底分别在三所学校进行了调查,具体做法是:随机抽取了20名数学教师所教的一个教学班,每个班10份问卷,再在该班随机抽取一个小组如实填写,使调查具有一定的区域覆盖率,保证了调查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收回有效答卷198份;访谈对象是在这三所高中执教新课程一年以上的15名数学老师.调查问卷见附录1,访谈问题见附录2.《高中数学新课程实施状况的调查问卷》中的问题主要围绕课程开设、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等三个主要改革内容设置,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教师访谈问题》旨在调查教师的教学方式,分析新课程理念难以落实的原因.三、调查、访谈结果概述第3页共19页3.1关于新课程教材和课程开设的基本情况为了了解课程开设的情况,设计了4道题,分别是第5、8、12、15题.3.1.1课程开设问题.在课时安排上,新课程安排数学每周4课时;在教学内容上,新课程分两块个内容:一是必修课,共5个模块;二是选修课程,有4个系列,其中系列1有2个模块,为想在人文、社会科学等方面发展的学生选择;系列2有3个模块,为想在理工(含部分经济类)等方面发展的学生选择;系列3有6个专题,系列4有10个专题为选修,在系列3和系列4中,应分文理各选2至4个专题.第5题的目的是调查各校每周数学课开设的节数.高中数学课标安排数学教学时数为每周4课时.调查结果是:每周开设6节占29.5%,每周开设7节(或以上)的占70.5%.远远多于每周4节的安排,其根源有二:一是新课程教学任务重,每周4节数学课的安排根本无法达到教学目标;二是数学为主科,各校为确保数学教学质量,都大幅增加了数学教学课时.第12题是关于数学兴趣小组活动情况的调查.高中数学课标鼓励学生进行探究、撰写调查报告等活动.“成立了数学兴趣小组,经常开展有关活动,如数学讲座、数学探究、数学建模、社会实践调查等”仅占11.5%;“把数学特长发展当作‘辅差或培优’”的达41.6%;认为“完全没有数学兴趣活动”的占33.1%.对于“系列3、系列4”的专题开设情况,通过第15题来完成.高第4页共19页中数学课标安排文科、理科分别选取2至4个专题选修.调查结果是:开设了1个专题占66%,开设了2个专题占34%,2个专题以上的为0%.3.1.2“人教A版”数学教材的编写质量问题.本问题从两个方面展开调查,一是学生接受程度,通过第8题了解.认为教材难度不大,能完成学习目标的学生达71.1%,认为教材中配备的习题难度太大或内容抽象难懂的占28.9%.二是通过访谈教师,了解新旧教材的区别特别是对新课程教材的看法.老师普遍认为,“人教A版”数学教材正文部分编写有新意,易懂,无疑改变了以往教材的模式,具有显著优点:①从实例引入,并渗透了数学文化,增加了可读性;②增设了“问一问”、“观察”、“思考”、“想一想”、“探究”、“探究与发现”、“阅读与思考”、“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实习作业”等栏目,整本书显得生动活泼,新意多多;③习题的配备分A、B组,有一定的跨度,给学生提供了一种选择空间;④加强了应用性,无论是新课的引入、例习题的选取,大大增加了应用建模题.此外,也存在一些不足,有待完善.主要问题有:问题之一配备的部分习题难度过大.如人教A版P14第10题,P30第4题(3)要求画图求小船靠岸的最佳位置,要求作出函数)120(512342xxxy的图象,学生既没有电脑,又没有图形计算器,只能描点作图,工作量过大,也不够精确;还有P52第14题,本是一道高考压轴题,虽然学生可以建模,但要完成第二问求函数第5页共19页)0(cvvasbsvy最小值显然困难.问题之二习题梯度过大.如P28第11题,仅以整函数为题,可以理解为信息题,学生能独立完成此题已不错,但紧接着第12题又给出了整函数的应用,显然学生相当困难.呈现给学生的知识出现跳跃式,缺乏连贯性.增加了学生理解的难度.问题之三习题超过范围.如A版P52第10题:已知函数84)(2xkxxf在]20,5[上是单调函数,求k的取值范围,涉及到解分式不等式:20252kk与;P97第5题,已知函数xxxfa11log)(,(2)当1a时,求使0)(xf的x的取值范围,涉及解分式不等式:111xx.问题之四高中教材衔接存在问题.初高中教材衔接存在问题.如集合部分要用到的逻辑关联词:或、且、非等初中并没有学过;必修2要学的三视图,初中并没有介绍过投影知识,新课程教材也没有涉及;初中仅仅介绍了二次函数的简单知识,但高中新课程A版已把它作为熟练掌握加以应用;初中没有学过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更没涉及分式不等式的解法,但高中新课程必修1时有涉及.给老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造成很大困难.再如三角函数新定义不比原定义好.问题之五信息技术的应用问题.教学设备配备严重不足,配备设备的观念依然停留在原课程条件下.教师要等机、争机,消耗大量宝贵时间;在实际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主要起的展示作用,学生不能全员操作、参与,在某种程度实行的是精英教育,失去了广泛性.3.2关于教师的教学方式第6页共19页高中数学新课标重视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体现双主体理念.新课程倡导的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的学习方式,不应仅局限于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教师的教学方式应与倡导的学习方式相适应.关于教师的教学方式,设计了两道题,是第2题和第7题,第2题从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方式这一侧面了解教师的教学方式,第7题则直接对教师的授课方式进行发问.问题2中,在课堂上经常主动提问的占3%,有时与同学们之间会讨论、研究11.5%,会聚精会神地听讲,有疑难时,课后再自己钻研或与同学讨论的占74%,而跟不上老师的进度时,也很少问老师,学到什么程度就什么程度的仅占11.4%.问题7中,在数学课堂上,老师基本从头讲到尾,很少交流机会的满堂灌式教学法14.5%,以讲为主,但经常提一些关键问题启发思考的启发式教学法占72.3%,而经常组织并指导学生讨论,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的研究式教学法仅占8.4%.根据上述数据可以得出以下观点:当前,课堂教学方式的主流是依然是以教师的讲解为主的启发式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方式的优点是在一定程度上兼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符合高中学生的心智特点;而研究式、讨论式教学法的实施对象必须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和智能基础,也与学习效率密切相关,因此,与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相适应的教学方式往往成蜻蜓点水,没有成为主流教学方式.3.3关于学生的学习方式和主动性问题就本问题设计了8道题进行考察,分别是1、2、3、4、10、11、第7页共19页13、14.其中第1题是对数学的认识问题,有77.7%的学生认为数学富有挑战性、探究性,能提高和锻炼思维能力,有吸引力,有22.3%的学生对数学兴趣不大,但迫于升学压力,还要坚持下去;仅有1.2%的学生对数学没有兴趣.学习主体的主动性取决于学习态度,又制约着学习方式,对于学习主体的学习主动性与学习方式,主要从下列角度去调查:①在学习中遇到问题时的解决方式;②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习惯;③交流与合作学习;④搜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⑤学生期望的学习方式等五个方面.这五个问题涉及学生学习过程中学习主体的主动性和学习方式.在学习中遇到问题时,“自己想一想,如果还弄不明白就算了”的占4.2%,对数学作业、练习卷中存在的问题“弄不明白错因,也很少更正”的占6.6%,觉得“数学太难了,基本不主动看有关书籍”的占6.6%.这些数据表明消极被动的学习是少数.关于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在学习中遇到问题时,“喜欢独立思考,尽力解决”的占49.4%,对数学作业、练习卷中存在的问题能够“独立分析错因,及时更正”的占29.5%.这个数据也符合高中学生的智力特点,即有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关于交流与合作学习问题.在学习中遇到问题时,“经常和同学一起研究、讨论”的占21.7%,对数学作业、练习卷中存在的问题能够“和同学讨论交流,弄清楚为止”的占41.6%,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班上没有组建合作学习小组,但同学门之间也经常在一起交流一些第8页共19页好的解题方法、典型知识,我乐于帮助别人或常得到其他同学的帮助”的占72.9%.这个数据说明学习过程中的交流与合作是自觉的行为,并且是学习的一种重要形式.但调查显示,很少有班级组建了合作学习小组,组建过合作学习小组的仅有33.6%,事实上,通过走访教师调查到,三所学校都有针对帮助学习困难的学生的帮扶计划和措施,只是没有经常性的帮扶行动而已,使这种初级形式的合作学习活动流于形式.“基本和其他同学不交流,不讨论问题”的达18.1%,这部分同学有两类:就是成绩特别好的和特别差的,成绩好的占多数.关于搜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经常阅读有关辅导资料,及时弄懂老师所讲知识,并注重知识的归纳总结,完善数学知识结构”的占54.3%,对数学作业、练习卷中存在的问题能够“问老师或自己查资料,及时弄明白”的占22.3%,在学习中遇到问题时,“问老师或问同学或查看资料”的占24.3%.本组数据说明学生能够自觉把知识系统化,弥补知识漏洞.关于学生喜欢的学习方式.选择“喜欢听老师讲授,这样容易明白易懂”的占24.7%,选择“希望老师在讲课时,给我们留有一定的思考空间”的占48.2%,选择“在课堂上,老师讲的少而精,大部分时间里让学生探索、钻研,老师适当点拨”的占26.5%,选择“很少听老师讲课,主要以自学为主”的占0.6%.因此,勤于思考,喜欢钻研的达75.3%,而乐于被动接受的仅占24.7%综上所述,学生具有较高的学习主动性,有较强的主动学习意识;对于学习方式,新课程倡导的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
本文标题:高中数学新课程实施状况的调查与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12924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