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二章上古时期2007-04-0403:16第一节上古中国建筑之原始,究起自何时,殆将永远笼罩于史前之玄秘中。“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蔽风雨”[1]。此固为后世之推测,然其所说穴居之习,固无疑义,直至今日,河南山西一带居民,穴居仍极普遍。宫室与穴居可以同时并存,未必前后相替也。殷商以前,史难置信,姑集所纪。黄帝(公元前27世纪顷?),“邑于涿鹿之阿。迁陟往来无常处,以师兵为营卫”,当时显然未有固定之城郭宫室[2]。至尧之时(公元前23世纪顷?),则“堂崇三尺,茅茨不剪”[见注2],后世虽以此颂尧之俭德,实亦可解为当时技术之简拙。至舜所居,则“一年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见注2]。舜“宾于四门,四门穆穆”,初期之都市已开始形成。“禹卑宫室,致费于沟淢”[3],则因宫室已渐华侈,然后可以“卑”之。至殷代末年(公元前12世纪顷),纣王广作宫室,益广囿苑,“南距朝歌,北据邯郸及沙丘,皆为离宫别馆”[4]。然周武王革命之后,已全部被毁。箕子自朝鲜“朝周,过故殷虚,感宫室毁坏生禾黍”而伤之[5]。其后约三千年,乃由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予以发掘,发现若干建筑遗址。其中有多数土筑殿基,上置大石卵柱础,行列井然。柱础之上,且有覆以铜櫍者。其中若干处之木柱之遗炭尚宛然存在,盖兵乱中所焚毁也。除殿基外,尚有门屋,水沟等遗址在。其全部布置颇有条理[6]。后代中国建筑之若干特征,如阶基上立木柱之构架制,平面上以多数分座建筑组合为一院之布置,已可确考矣。与殷末约略同时者,有周文王之祖父太王由原始穴居之情形下,迁至岐下,相量地亩,召命工官匠役,建作家室宗朝门庭,咏于《诗经》[7]。周文王都丰,武王都镐,在今长安之南。《诗经》亦有赋此区域之建筑《诗经》所咏,得知陕西一带当时之建筑乃以版筑为主要方法,然而者[8]。据屋顶之如翼,木柱之采用,庭院之平正,已成定法。丰镐建筑虽已无存,然其遗址尚可考。文王于营国筑室之余,且与民共台池鸟兽之乐,作灵囿,内有灵台灵沼,为中国史传中最古之公园[9]。成王之时,周公“复营洛邑,如武王之意”[10]。此为我国史籍中关于都市设计最古之实录。都市之制:天子都城“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11]。盖自三代以降,我国都市设计已采取方形城郭,正角交叉街道之方式。[1]《易·系辞》。[2]《史记·五帝本纪》。[3]《史记·夏本纪》。[4]《史记·殷本纪》。[5]《史记·宋微子世家》。[6]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安阳发掘报告》。[7]《诗·大雅·文王之什》。[8]《诗·小雅·祈父之什斯干篇》。[9]《孟子·梁惠王上》。[10]《史记·鲁周公世家》。[11]《周礼·考工记》。第二节春秋战国春秋时代,因数百年来战争互相吞并之结果,仅余强大诸侯十国。因物力人力渐集中,诸侯如晋平公、齐景公皆营建渐侈[1]。虽远在南服之吴王夫差,亦“次有台榭陂池焉”[2]。偏近西戎之秦国亦当戎王“使由余观秦,秦缪公示以宫室积聚。由余曰‘使鬼为之,则劳神矣!使人为之,亦苦民矣!’”[3]中国为崇奉祖先之宗法社会,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其宗庙建筑,均有一定制度。有违规逾制者,则见于史传。其中如鲁庄公“丹桓宫之楹而刻其桷”[4],“子太叔之庙在道南,其寝在道北”[5]等皆此例。卿大夫住宅“唯里人命次”[6],规则尤严,故当鲁文公欲弛孟文子及郤敬子之宅,皆以违礼不敢闻命。自营居室,如赵文子“斫其椽而砻之”,张老见而责其“贵而忘义,富而忘礼”,而惧其“不免”[7]。智襄子“为室美”,智伯亦曰:“美则美矣,抑臣亦有惧也”[见注7]。当时盛游猎之风,故喜园囿。其中最常见之建筑物厥为台。台多方形,以土筑垒,其上或有亭榭之类,可以登临远眺。台之纪录,史籍中可稽者甚多。至战国之世,仅余七雄,诸侯已均“高台榭,美宫室”。苏秦且说齐涽王“厚葬以明孝;高宫室大苑囿以明得意”[8]。对建筑之观念,不若前此之简朴。且自周中世以降,尤尚殿基高巨之风,数殿相连如赵之丛台,即其显著之一例。今日燕故都巍然之台址,犹有三十余所。关于此期建筑式样之资料,仅有少数器皿上所画之建筑物可供参考。故宫博物院藏采桑猎钫上有宫室图(第5图),屋下有高基上为木构。屋分两间,故有立柱三,每间各有一门,门扉双扇。上端有斗拱承枋,枋上更有斗拱作平坐。上层未有柱之表现。但亦有两门,一门半启,有人自门内出。上层平坐似有四周栏干,平坐两端作向下斜垂之线以代表屋檐,借此珍罕之例证,已可以考知在此时期,建筑技术之发达至若何成熟水准,秦汉唐宋之规模,在此凝定,后代之基本结构,固已根本成立也。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在渭水流域秦亘古未有之建筑活动,自此萌芽[9],古代工程闻名于世界之万里长城,于战国之世亦已由各国分段兴筑[10]。[1]《左传》。[2]《左传·哀公元年》。[3]《史记·秦本纪》。[4]《左传·庄公二十三年》[5]《左传·昭公十八年》。[6]《国语·鲁记》。[7]《国语·晋记》。[8]《史记·苏秦列传》。[9]《史记·商君列传》。[10]《史记·赵世家·魏世家·秦本纪·苏秦列传》。第三节秦秦始皇统一天下,以孝公时代商鞅所营咸阳宫庭翼阙为核心而扩大增益之。“秦每破诸侯,写放其宫室,作之咸阳北阪上,南临渭,自雍门以东至泾渭,殿屋复道,周阁相属”[1]。“三十五年,..始皇以为咸阳人多,先王之宫庭小。..乃营作朝宫渭南上林苑中。先作前殿阿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周驰为阁道,自殿下直抵南山,表南山之颠以为阙。为复道自阿房渡渭属之咸阳。..隐宫徒刑者七十余万人”[见注1]。“咸阳之旁二百里内,宫观二百七十,复道甬道相连,帷帐钟鼓美人充之,各案署不移徙”[见注1]。始皇死后,二世复继续营建[见注1]。然仅至公元前206年,项羽引兵西屠咸阳,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2]。周秦数世纪来之物资工艺之精华,乃遇最大之灾害,楚人一炬,非但秦宫无遗,后世每当易朝之际,故意破坏前代宫室之恶习亦以此为嚆矢。始皇陵墓建筑豪侈,亦前所未有。初即位,“穿治郦山。及并天下,天下徙送诣七十余万人,穿三泉,下铜而致椁,宫观,百宫,奇器珍怪,从臧清之”[见注1]。“合采金石,冶铜锢其内,漆涂其外。被以珠玉,饰以翡翠”[3]。“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树草木以象山”[4],以为可与天地同久;然仅三年,项羽入关,即被掘盗取其财物。始皇因各国长城之旧,使蒙恬将三十万众,“筑长城:因地形,用制险塞。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余里”[5]。非此者,则北虏之侵,必更无阻障。二千年来中国历史之演成,其关系于此长城者实至巨。秦长城为土筑,今甘肃西,或尚有秦时原物。河北省一带砖甃长城,均明中叶以后增筑。[1]《史记·秦始皇本纪》。[2]《史记·项羽本纪》。[3]《汉书·贾山传》。[4]《长安志》。[5]《史记·蒙恬列传》。
本文标题:第二章 上古时期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12994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