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一带一路”发展战略概述
“一带一路”发展战略概述“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提出2013年9月、10月,习近平总书记分别在出访中亚、东南亚时,提出共建“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成为我国在新时期优化开放格局、提升开放层次和拓宽合作领域的重要指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要“加快同周边国家和区域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一、关于古代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习总书记提出的“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一个靠陆,一个向海,所经地区在我国周边外交战略中均占据重要位置。这一发展战略与古代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是一脉相承的,既是对古代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一种延续与发展,更是提升与超越。弄清这“一带一路”的现实意义,有必要对古代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进行初步了解。(古代)丝绸之路:是指欧亚大陆北部的商路,以长安(今西安)、洛阳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联结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这条丝路由西汉汉武帝时的张骞首次开拓,被称为“凿空之旅”,但西汉末年在匈奴的袭扰下,丝绸之路中断。公元73年,东汉时的班超又重新打通隔绝58年的西域,并将这条线路首次延伸到了欧洲罗马帝国,罗马帝国也首次顺着丝路来到当时东汉洛阳。自此,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在丝绸、皮毛、玉石、珠宝、香料等领域的商品交换不断繁荣,文化、宗教等人文交流也日益活跃,不仅成为亚欧国家互通有无的商贸大道,也是促进亚欧各国和中国友好往来、沟通东西方文化的友谊之路。19世纪末,德国地质学家李希霍芬将这条东西大通道誉为“丝绸之路”。德国人胡特森在多年研究的基础上,撰写成专著《丝路》。从此,丝绸之路这一称谓得到世界的认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外国交通贸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又被称作为海上陶瓷之路、海上香料之路。汉朝时期,中国与马来半岛就已有交流,特别是唐代之后,来往更加密切,往来途径主要依靠海路,而中西贸易也利用此航道作为交易之道。这条通道形成的主因,是因为中国东南沿海山多平原少,前往西域走陆路会经过许多不适合人类居住的地区,而海路可以依靠中国东岸夏、冬两季季风助航,因此自古许多人便积极开辟海路通往欧亚各国。航线主要有东海起航线和南海起航线,形成于秦汉时期,发展于三国隋朝时期,繁荣于唐宋时期,转变于明清时期。南海起航线由中国沿海港去往东南亚、南亚、阿拉伯和东非沿海诸国,其主港历代有所变迁,先后经历了徐闻古港、广州、泉州、漳州等。东海起航线由中国沿海港去往朝鲜、日本,其主港是青岛古港,可驶往辽东半岛、朝鲜半岛、日本列岛,很早就有了对日韩的人员交往和文化经贸联系,这条航线也被史学界称为“东方海上丝绸之路”。二、关于“一带一路”发展战略新时期,沿着陆上和海上两条古代丝绸之路构建新经济走廊,将给中国以及沿线国家和地区带来更加紧密的经济联系和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一带”即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21世纪初,贸易和投资在古丝绸之路上再度活跃,欧亚各国希望与中国扩展合作领域,在交通、邮电、纺织、食品、机械制造等行业进行投资,并在农业、沙漠治理、太阳能、环境保护等方面展开合作,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构想应运而生。“一带”即丝绸之路经济带是在古丝绸之路概念基础上形成的一个新的经济发展区域,东牵充满活力的亚太经济圈,中串资源丰富的中亚地区,西通欧洲发达经济体,被认为是“世界上最长、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经济大走廊”。•“一路”即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央站在中国与东盟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十周年这一新的历史起点上,为进一步深化中国与东盟的合作,构建更加紧密的命运共同体,为双方乃至本地区人民的福祉而提出的战略构想。•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在新时期的丰富和延伸,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将中国和东南亚国家临海港口城市串起来,通过海上互联互通、港口城市合作机制以及海洋经济合作等途径,最终形成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不仅造福中国与东盟,而且能够辐射南亚和中东。三、“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内蒙古机遇•我国提出《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内蒙古在愿景与行动中,特别是在“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中具有明显优势。•首先是区位优势。内蒙古横跨我国东北、华北、西北,内与8省区毗邻,外与蒙古国、俄罗斯两国有4221公里的边境线接壤,现有国家级对外开放口岸16个,其中陆路口岸13个,航空口岸3个。满洲里口岸目前是我国环渤海地区通往俄罗斯等独联体国家和欧洲最便捷、最经济、最重要的陆海联运大通道;二连浩特铁路口岸是我国通往蒙古国的唯一铁路口岸和沟通欧亚大陆的重要国际通道。满洲里、二连浩特、甘其毛都、满都拉和黑山头等口岸已成为我国进出口能源资源重要通道和与俄蒙经贸合作的重要平台。其次是传统和文化优势。中俄、中蒙之间的友谊源远流长,内蒙古不仅有联接内地与蒙古、俄罗斯的古丝路、古茶路、古盐路的历史古道,也有与两国之间在经贸往来、地区合作、文化交流等方面的密切认同。再次是经济结构互补。经济互补性及契合度是深化合作的基础,中俄、中蒙存在产业结构、市场结构的差异性和经济技术的互补性,经济相互依存度及相互关联度较高,双边经济融合度较高,也有进一步深化的潜力。目前,中俄陆路货物运输量的65%,中蒙陆路货物运输量的95%都经过内蒙古口岸。•总体来说,内蒙古作为资源富集区、水系源头区、生态屏障区、特色文化区,从经济发展、生态安全和向北开放等角度看,产业定位和功能定位十分重要,一直肩负着我国向北开放的桥梁和窗口的使命,具备服务于“一带一路”国家愿景与行动的多项功能。•“一带一路”为全面更好地发挥联接俄蒙优势提供了机遇世界经济新的增长中心将形成于“一带一路”,作为我国重要经济腹地的中西部地区也将伴随着“一带一路”的建设,迈向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和民生福祉不断增加的发展进程,在这个过程中,内蒙古可以凭借联接俄蒙的优势,培育发展一批新兴战略性产业,建立发展一套与产业结构相适应的高端装备制造和现代服务业等配套支撑体系。•“一带一路”为全面构建经贸合作区打造对外开放升级版提供了机遇•近年来,我国与俄、蒙之间以资源产品为主的边境地区贸易合作呈现出发展势头好、增长快和潜力大等特点。但是也存在一些困难亟待解决,其中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不畅问题尤为突出,口岸通关功能和法律依据亟待完善对接。需要把中蒙俄经济走廊作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规划,加快推进我国与俄、蒙毗邻地区跨境铁路、公路等基础设施互通互联建设步伐,进一步增强我国对俄、蒙毗邻区域“亲诚惠容”的影响,并按照“依次推进,先易后难,多方参与,主动让利”的原则,推进中俄、中蒙贸易投资便利化制度安排和边境自贸区建设。以满洲里、二连浩特和策克、甘其毛都等口岸为基础,共同商建跨境自由贸易区或跨境经济合作区。•“一带一路”为加快建设连接欧亚经贸大通道提供了机遇中蒙俄经济走廊是“一带一路”西出北上的重要一翼,区域内国家正处于经济发展的上升期,后发优势强劲,但是迫切需要解决交通、电力、信息等基础设施严重不足的难题。内蒙古恰好处于“一带一路”向北和向西开放推进的国际经贸走廊连接点上,从这个独特的区位角度看,建设内蒙古连接欧亚经贸过境大通道十分必要。•“一带一路”为产业和服务贸易提速升级提供了机遇•围绕加快投资便利化进程,消除投资壁垒,加强双边投资保护协定,避免双重征税协定磋商。一是大力发展能电产业合作,加快跨境电力与输电通道建设,积极推动清洁、可再生能源合作;二是促进农牧业产业合作、水资源合作、生态保护、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制药、蒙医药、新材料等新兴行业产业领域的深入合作;三是加快边境口岸“单一窗口”建设,发展跨境电子商务等新的商业态;四是加强自由贸易区建设和通关条件改善方面的合作,通过这些合作推动产业和贸易双提速,让产业与贸易双引擎拉动内蒙古经济持续稳步发展。“一带一路”为构建多层次的政府间关联政策沟通交流机制提供了机遇•虽然内蒙古与蒙古国交流具有天时地利人和方面的有利因素,但是也有一些制约因素,例如以省区与国家进行沟通协调身份不对等等,需要探讨由国家授权省区领事代办权,进行政策沟通和协调,在政策、机制等方面,构建多层次的关联政策沟通交流机制,推动实现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海关合作等“通关”便利机制,推动检疫检验证书国际互联网核查,开展“经认证的经营者”(AEO)互认。谢谢大家!
本文标题:“一带一路”发展战略概述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13094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