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金融/证券 > 投融资/租赁 > 第六课探索真理的历程
第六课求索真理的过程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是直接现实性的活动。实践的三个特性:1.客观物质性2.能动性3.社会历史性实践的主体、对象、手段都是客观的。实践活动都受到客观规律制约实践是人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实践可以创造出新的物质具体形态、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实践不是个人的,而是社会性的活动。实践活动随着历史发展而发展。•下列说法与漫画《过沟》蕴含的哲理一致的是:•A.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B.世上无难事只要勤思考•C.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D.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D•曾几何时,由于技术所限,人类眼中的海洋只是邻近的一方水域;随着造船技术的提高和海上罗盘的使用,人类进入地理大发现时代,视野投向更广阔的海域;而今,借助载人深潜器、大洋钻探船等高新技术设备,深海世界的神秘面纱逐步被揭开。这表明•①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③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A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唯一)注: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这种反应只有在实践中、在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中才能实现。。•认识的途径直接:实践间接:学习来源只有一个:实践•2.实践是认识的动力•1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实践中新问题、新要求促使人们去探究。•2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善的认识工具。•3实践锻炼和提高人的认识能力。实践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在改造主观世界。•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获得认识是为了更好的应用于实践。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内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反作用于实践。•方法论:这要求我们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积极参与实践;树立正确的认识,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2.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1.真理是标志主观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2.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原理:真理具有客观性,真理和谬误不容混淆。•方法论:真理只有一个,真理面前人人平等。•3.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有条件•具体的真理有自己的适用条件和范围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与当地的实际与当时的实际4.真理与谬误的辩证关系•原理:真理与谬误是对立统一的。•1.真理是客观的,真理与谬误界限明确,不容混淆。•2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所以真理与谬误相伴而行,并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方法论:在探索真理的过程中,错误是难免的,我们要勇于面对错误,在不断克服错误的过程中接近真理。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1.认识具有反复性。•原因:认识受主客观条件制约。•2.认识具有无限性。•原因:结论: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永无止境的过程。认识的对象(物质世界)——无限变化认识的主体(人类)——世代延续认识的基础(实践)——不断发展•3.认识具有上升性。•形式: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结论:真理永远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它在发展中不断的超越自身。•4.原理:认识具有无限性反复性和上升性。•方法论:这就要求我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展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19世纪,科学家发现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20世界初,科学家发现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20世纪30年代,科学家认识到原子核该由质子和种子构成。现在,科学家正在对质子和中子的内部结构进行研究。人类对物质结构的认识过程说明A.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B.彻底认识世界是不可能的C.真理在发展中不断超越自身D.随着实践的发展总会发现真理中的错误
本文标题:第六课探索真理的历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13268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