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教师资格证考试重要考点---主观题整理50题
2017下教师资格证考试---主观题整理50题1.新课改下的教育观、教师观、学生观、学习观、评价观(材料分析题)教育观——素质教育观(1)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2)面向全体学生(3)促进学生全面发展(4)促进学生个性发展(5)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6)贯穿教育的全过程并渗透教育各个方面教师观(1)教师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指导者教师不再是传统意义上“传道授业解惑”的知识传授者和学生的管理者,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2)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教师由权威者变成合作者,从知识的传递者变成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从课堂的统治者变成学生学习过程的组织者。(3)教师是课程的设计者、实施者教师既是课程的设计者,又是课程的实施者,将在地方课程设置,尤其是在校本课程设置中发挥重要作用。(4)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探究者教师即研究者”是时代对教师的要求,同时也是教师自身成长的需要。学生观——以人为本的学生观(1)学生是发展的主体。学生既是受教育的对象,又是学习的主体。(2)学生是发展的人。身心发展具有规律性,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3)学生是独特的人。学生的差异和个性发展。(4)学生是完整的人。学生是具有丰富个性的完整的人。(5)学生是具有社会意义的人。学生成长过程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学生既属于学校也属于社会。学习观新课改下的学习观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1)探究性学习教师采用各种方式对学生提出问题,师生或生生共同探讨,得出结论。一般在知识性技能性训练任务较多的课上用的频繁。(2)合作性学习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在合作团体中是不是每个成员都有明确的责任分工?这是关键。(3)自主性学习自主性学习中学习不是老师规定的任务,也不需要老师的监视,而是学生自己参与制定学习目标和学习进度,对自己进行激励和监控,在学习中有情感的投入,学习高效。自主学习的前提是学生必须对学习内容有浓厚的兴趣,感到好奇,感到充满挑战性。评价观(1)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课堂教学的开放性决定了只有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才可能多学习过程进行全方位的评价。评价的主体应该包括:学校内部的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学校外部的考试机构、教育团体等。(2)评价目标内容的全面性(三维目标)根据课标的要求,对学生的知识技能、科学探究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个纬度进行全方位的评价。(3)评价方式的多样化比如,学习档案袋评价,活动表现评价,纸笔测验。2.简述全面发展的内容(1)全面发展的内容包括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即“五育”。①德育即思想品德教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系统的影响,把一定社会的思想观点、政治准则、道德规范等转化为个体思想品质的教育。②智育是引导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训练和形成基本技能技巧、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发展智力的教育。③体育是指引导学生掌握健身、卫生等方面的知识、训练和形成健身技能和运动能力、发展学生机体素质和体力,增强学生体质的教育。④美育又称审美教育、美感教育等,是通过现实生活和艺术中的美来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发展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培养学生高尚情操和文明素养的教育。⑤劳动技术教育是引导学生掌握现代生产劳动的基础知识,训练和形成基本生产技能,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点,养成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的教育,包括劳动教育和技术教育两方面。(2)诸育的关系①“五育”既各有其相对独立性,又具有内在联系,它们共同构成我国的全面发展教育;②各育都针对人的身心素质发展的某一方面,都有自己独特的任务、作用和特殊的教育方法、手段,不能相互取代;③各育又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共同构成一个整体,每一育都是全面发展教育中必不可少的构成部分。3.简述《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能力为重”、“师德为先”基本理念。(1)能力为重①把学科知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结合,突出教书育人实践能力;②研究小学生,遵循小学生成长规律,提升教育教学专业化水平;③坚持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不断提高专业能力。(2)师德为先①热爱小学教育事业,具有职业理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履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②关爱小学生,尊重小学生人格,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③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自尊自律,做小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4.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1)师范教育。即通常所说的教师职前教育,是教师个体专业发展的起点和基础。(2)新教师的入职辅导。由有经验的教师进行现场指导,短期的系统培训。目的是使之尽快转变角色、适应环境。(3)在职培训。在职培训有很多方式,如校本培训、校本教研、建立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等。(4)自我教育。即专业化的自我建构。这是教师个体专业化发展的最直接、最普通的途径。5.教师专业的发展内容/素养(材料分析)(1)崇高的职业道德,包括热爱教育、无私奉献;热爱学生、诲人不倦;团结协作、互勉共进;严于律己、为人师表。(2)先进的教育理念,包括正确教育观、学生观和教师观。(3)知识素养,包括精深的专业知识、广播的文化科学知识和丰富的教育理论知识。(4)能力素养,包括教育能力、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等专业能力,还包括阅读、写作等基本能力。(5)身心素养,包括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健康的心理素质。6.小学教学的基本任务①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②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③发展学生的体力,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基础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7.20世纪以后教育的新特点①教育的终身化;②教育的全民化;③教育的民主化;④教育的多元化;⑤教育技术的现代化。8.教育制度/教育目的/课程开发的主要影响因素①社会背景。一定历史时期社会发展的要求及提供的可能,包括政治、经济、文化、人口背景等方面;②知识经验。包括一定时代人类文化及知识发展水平;③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包括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能力基础、兴趣及其可接受性。④以往的相关经验。⑤制定者的教育理想和价值观。9.教育与生产力发展的关系(1)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①生产力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速度和规模。②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教育结构③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着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的发展和改革(2)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的作用①教育可以再生产劳动力。教育能够把可能的劳动者转化为现实的劳动者②教育可以再生产科学知识。③教育可以促进产生技术更新。10.教育与政治经济发展的关系(1)政治制度对教育的制约①制约教育的领导权②制约受教育权③其性质制约教育的性质(2)教育对政治制度的影响作用①教育能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才②教育可以促进民主③教育是一种舆论力量11.教育研究的基本步骤①发现问题②查阅资料,确定课题③提出假设④制定研究方案⑤收集和分析资料⑥做出结论⑦撰写研究报告12.学术论文的主要内容①标题。②引言。③正文。④结论。⑤附录。⑥参考文献。13.简述小学生注意发展的规律。①注意内容主要以具体直观的事物为主,对抽象事物的注意不断发展。②从无意注意占优势,逐渐发展到有意注意占主导地位。③注意的范围较小,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有所发展和扩大。④注意的集中性和稳定性差,随年级的升高不断发展。⑤注意的分配和转移能力差,但在教育的要求下,儿童注意分配和转移能力逐步在发展。14.良好记忆的品质特点①敏感性②持久性③准确性④准备性15.如何运用记忆规律,促进知识保持(1)运用识记规律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①让学生明确识记的目的和任务②使学生理解所识记的内容并系统化/组块化(所谓组块,是指在信息编码过程中,利用储存在长时记忆系统中的知识经验对进人到短时记忆系统中的信息加以组织,使之成为人所熟悉的有意义的较大单位的过程。)③充分利用无意识记的规律组织教学④充分利用生动、具体的形象和表象进行教学(2)根据遗忘规律有效地组织复习①合理安排复习时间(及时复习、合理分配时间)②做到分散与集中相结合③反复阅读与试图回忆相结合,达到过度学习程度④复习方法多样化⑤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复习(3)提高学生的回忆效率①教会学生善于运用回忆的技能、技巧②培养学生的意志力,排除回忆过程中的干扰(4)记忆的心理卫生①保持愉快而稳定的情绪②适当的睡眠和健康的身体③适当的营养和良好的环境16.创造性思维的培养①激发学习动机创造性思维活动需要学生要主动、积极地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②鼓励学生的创造性行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传授知识不应是灌输式的,而要多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不要用固定的答案或标准去评价他们,要鼓励他们超常的思维、创新的答案。③培养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的能力创造性思维是发散思维与集中思维相结合的产物。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培养集中思维则主要是培养学生抽象、概括、判断和推理的能力。④教给学生发明创造的思维方法掌握创造的思维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如奥斯本的“头脑风暴法”、格兹尔的“问题分类发”以及克劳福德的“特征列举法”等。⑤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创造性活动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一些创造性活动,鼓励他们进行创造分明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17.问题解决的一般过程①提出问题②明确问题③提出假设④检验假设18.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①已有的知识经验。已有经验的质与量都影响着问题解决。与问题解决有关的经验越多,解决该问题的可能性也就越大。②定势与功能固着。定势影响问题解决。功能固着也可以看作是一种定势。③原型启发与联想。原型启发是指从其他事物中看出了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④情感与动机状态。一般说来,积极的情绪有利于问题的解决而消极的情绪会干扰问题的解决,这是从情绪的性质方面讲的。⑤个性因素。个性因素对解决问题也有重要影响。实验表明:一个人是否善于解决问题,与他的灵活性、首创性和自信心等个性心理品质相联系。19.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①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心理准备状态。②利用学科的内在特点。③创设问题情境。④及时反馈学习结果。20.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①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动机②制造适度困难激发学习动机③利用反馈信息激发学习动机④指导结果归因激发学习动机⑤运用竞赛与评比激发学习动机21.意志品质(1)意志的自觉性意志的自觉性是指一个人的行动有明确的目的,尤其是能充分地意识到行动效果的社会意义,使自己的行动服从社会、集体利益的一种品质。与自觉性相反的特征是意志的动摇性(也叫受暗示性)和独断性。(2)意志的果断性意志的果断性是指能根据不断变化的情况,不失时机地、快速有效地采取决断,并坚决执行的心理品质。它是以勇敢和深思熟虑为前提条件的。优柔寡断和草率决定(即冒失)是缺乏果断性的表现。(3)意志的自制性意志的自制性就是在意志行动中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约束自己言行的一种心理品质。也就是能根据正确的原则指挥自己、控制自己。对困难表现出畏惧、惊慌失措,不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与冲动是缺乏意志自制性的表现。(4)意志的坚持性坚持性是指在行动中,百折不挠地克服困难,为实现预定的目的坚持到底的心理品质。22.简述四种不同气质类型的特征,并针对不同气质类型如何指导作为一名老师,应当了解不同学生的气质特征和气质类型,做到因势利导,提高教育效果,还要促使学生扬长避短,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和气质特征。(1)多血质的学生,行动有很高的反应性,他们容易适应新环境,结交新朋友,具有高度可塑性。给人以活泼热情,充满朝气,善于合作的印象。但注意力容易转移,兴趣容易变换,很难适应要求耐心细致的平凡而持久的工作。教育指导:对于此类学生应该要求他们在学习中认真细致,刻苦努力,在激起他们多种兴趣的同时,要培养中心兴趣;在具体活动中,要求他们增强组织纪律性,培养其朝气蓬勃,满腔热情,善于思维等个性品质。对于他们的缺点错误,批评时要有一定的刺激强度,但又要耐心细致,尤其
本文标题:教师资格证考试重要考点---主观题整理50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13504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