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苏轼生平及创作(整理版)
苏轼及其作品简介: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今四川眉山市)。他是中国文学史上知名度最高的伟大作家,,现存诗2726首,词398阕,开创了北宋豪放词的先河。散文4800余篇,是唐宋八大家之一。3文艺全才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石钟山记》《喜雨亭记》《前赤壁赋》《后赤壁赋》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题西林壁》《惠崇春江晚景》《惠州一绝》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为豪放词的创始人《江城子》《水调歌头》《定风波》《念奴娇》《卜算子》书法上为宋初四大书法家苏黄(庭坚)米(芾)蔡(京,襄)绘画上是文人画的开创者之一《枯木怪石图》、《竹石图》把古文引进赋体的创作,其《赤壁赋》与欧阳修的《秋声赋》同为文赋的代表作。百科全书式的文化巨人苏轼第一节苏轼的生平第二节苏轼诗词第三节苏轼轶事一、苏轼的生平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眉山(今属四川)人。他出身于一个比较清寒的文士家庭,父亲苏洵,由发愤读书而入仕,他受父亲影响,走上了同样的道路。仁宗嘉祐二年(1057)二十一岁时,受到欧阳修的赏识,考取进士,嘉祐六年授大理寺评事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公事,开始了他一生坎坷的仕宦生涯。生平介绍播放CCTV10百家讲坛康震《苏轼》眉山杭州黄州凤翔汴京惠州儋州我本西湖一钓舟?意嫌高屋冷飕飕。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吾老矣,寄馀龄。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密州足下所见皆故我,非今我也!坎坷一生京城(中书舍人)京城(旧党欧阳修)(旧党重启)(判官)密州徐州湖州知州杭州(不容于新旧两党)杭州(反对新党新政)惠州通判黄州(乌台诗案)团练副使儋州凤翔苏轼的政治生涯大致可分为四期:(一)转任地方(二)乌台诗案(三)东山再起(四)被贬海南一、转任地方。苏轼首任官职是凤翔府判官。三年后,苏轼即由凤翔来到中央任职,担任判官诰院。36岁时苏轼首先被派往杭州任通判。接下来被任命为密州太守,徐州知州、湖州知州等职。在地方为官共八年。二、“乌台诗案”。苏轼被下狱,关押了130多天后,得以释放,但被贬为黄州做团练副史。苏轼在黄州居住了四年零两个月后被改派汝州,后来又允许他在常州居住。苏轼被下狱,在狱中给弟弟苏辙写下了绝笔诗,其中写到:是处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独伤神。与君今世为兄弟,又结来生未了因。三、东山再起1085年3月5日,哲宗之母高太后垂帘听政。5月6日苏轼被起用任登州知州七品,被调回中央先后任礼部郎中,起居舍人六品,1086年3月14日,升任中书舍人四品。9月12日又升任翰林学士正三品。先后任杭州、颖州、扬州以及定州知州。四、被贬海南1093年,哲宗亲政,苏轼被贬广东英州,还未到达英州,就又被贬到广东惠州,后又被贬到海南儋州。《荔枝叹》等作写于此时。1100年哲宗病逝,徽宗继位,在儋州生活三年的已经65岁的苏轼,渡海而回,1101年七月二十八日,病逝于常州。自题金山画像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说明:当风烛残年的苏轼从海南岛儋州贬所北归途经润州(镇江)时,在金山寺看到李公麟(北宋名画家,苏轼好友)所画东坡像,回顾一生,心潮难平,感慨万千,写下了《自题金山画像》。三次贬谪1、1080年~1084年:44岁时谪往黄州※神宗死,哲宗立。太后高氏执政,东坡还朝、外任。(1085~1093)2、1094年~1096年:58岁谪往惠州。※哲宗长大成人,为新党党徒挟制。3、1097年~1100年:61岁谪往海南儋州。※宋徽宗即位,太后陈氏执政,召苏还京。1101年北返途中病逝于湖州,葬河南郏县。苏轼的人生曲线103610571079108410941101黄州惠州儋州眉州蓝色人生轨迹红色创作曲线自题金山画像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宋神宗、哲宗期间的残酷党争变法派阵营宋神宗(雄心万丈的皇帝)王安石(拗相公)吕惠卿(巨奸大恶,富有险谋又极具说服能力的小人,声名狼藉,追随王安石,后出卖王安石。)李定(母丧不奔,后弹劾苏东坡。乌台诗案中力主判处苏东坡死刑。有“名言”:“笑骂由他笑骂,好官我自为之”)舒亶(乌台诗案的策划人,罗织东坡罪证高手。与邓绍一同弹劾苏东坡)曾布(活跃的政客)王雱(王安石之子)章谆(后为苏东坡敌人)反对派派阵营司马光(反对派之首,大史学家)韩琦(元老重臣)吕晦(第一个发动攻击的人)曾公亮(脆弱宰相)范镇(元老重臣,苏家“叔伯”辈好友)苏东坡苏子由(东坡之弟)富弼(老宰相)欧阳修范仲淹(早期改革家)吕公著(曾与王安石为友)王安礼(王安石弟)王安国(王安石正和吕惠卿商讨政事,弟弟安国在外面吹笛子,王安石向外面弟弟喊道:“停此郑声如何?”弟弟应声回敬道:“远此佞人如何?”刘挚(独立批评者,后与东坡为敌)郑侠(宫廷门吏,呈给皇帝《难民图》,画了带着脚镣的难民在砍树挣钱,用以付还官家的青苗贷款。太后动怒。王安石始失势)乌台诗案(7月28~11月29入狱)元丰二年(1079)三月,苏东坡由徐州调任太湖滨的湖州。他作《湖州谢上表》,其实只是例行公事,略叙为臣过去无政绩可言,再叙皇恩浩荡,但他在后又夹上几句牢骚话:“陛下知其愚不适时,难以追陪新进;察其老不生事,或能牧养小民。”讽刺青苗法:赢得儿童语音好,一年强半在城中(出自《山村五绝》)讽刺农田水利法:东海若知明主意,应教斥卤(盐碱地)变桑田(出自《八月十五日看潮》)讽刺贡举法:读书万卷不读律,致君尧舜知无术(出自《戏子由》)讽刺均输法:岂是闻韶解忘味,尔来三月食无盐(出自《盐诗》)揭发“大逆不道”:根到九泉无曲处,世间惟有蜇龙知(出自《桧树》)给弟弟苏辙绝笔诗中有:与君世世为兄弟,再结来生未了因。给妻子王闰之绝笔诗中有:梦绕云山心似鹿,魂惊汤火命如鸡。眼中犀角真吾子,身后牛衣愧老妻。“东坡居士”和“东坡雪堂”高中课文(必修、选修)《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卜算子·缺月挂疏桐》苏轼在黄州时的作品《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念奴娇·赤壁怀古》《前赤壁赋》《记承天寺夜游》《定风波》(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方山子传》《游沙湖》初到黄州自笑平生为口忙,老来事业转荒唐。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逐客不妨员外置,诗人例作水曹郎。只惭无补丝毫事,尚费官家压酒囊。初到黄州卜算子·黄州定惠院寓居作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时见幽人独往来,飘渺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定风波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觳([hú])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关于《临江仙》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九月,蛰居于黄州的苏轼,在一次夜饮大醉之后回到位于城南长江边上的临皋亭住宿。但夜已很深,家童鼻息雷鸣,听不到词人的敲门声。于是词人依杖门外,静听那滔滔不绝的江流声。就在这万籁俱寂的瞬间,一种思想的火花突然闪现,他的心灵似乎获得了顿悟,超然物外的逸想联翩而至。于是,写下了这首充满理趣的《临江仙》。•上片首句“夜饮东坡醒复醉”,一开始就点明了夜饮的地点和醉酒的程度。醉而复醒,醒而复醉,当他回临皋寓所时,自然很晚了。“归来仿佛三更”,“仿佛”二字,传神地画出了词人醉眼朦胧的情态。•开头两句,先一个“醒复醉”,再一个“仿佛”,就把他纵饮的豪兴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了。•下面三句,写词人已到寓所、家门口停留下来的情景:“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走笔至此,一个风神潇洒的人物形象,一位襟怀旷达、遗世独立的“幽人”跃然纸上,呼之欲出。•其间浸润的,是一种达观的人生态度,一种超旷的精神世界,一种独特的个性和真情。•上片以动衬静,以有声衬无声,通过写家僮鼻息如雷和作者谛听江声,衬托出夜静人寂的境界,从而烘托出历尽宦海浮沉的词人心事之浩茫和心情之孤寂,使人遐思联翩,从而为下片当中作者的人生反思作好了铺垫。•下片即是词人“倚杖听江声”时的哲思。•“长恨”二句,是词人当下对人生的思索和感叹。想平生颠沛飘泊,身不由己之时居多,何时才能不为外物所羁绊,任性逍遥呢?•“夜阑”一句,亦景亦情,既是写深夜无风而平静的江面,也是词人此际宁静超然心境的象征,并从而引发出尾二句的渴望和遐想。•“小舟”二句,写词人面对平静的江面,幻想着能如范蠡一样,驾一叶扁舟,远离尘世喧嚣,在江湖深处安闲地度过自己的馀生。•体现了作者当时渴望得到精神自由和灵魂解脱的心境。•宋人笔记中传说,苏轼作了上词之后,“挂冠服江边,拏舟长啸去矣。郡守徐君猷闻之惊且惧,以为州失罪人,急命驾往谒,则子瞻鼻鼾如雷,犹未兴也”,根本未去“江海寄余生”。这则传说,生动地反映了苏轼求超脱而未能的人生遭际。黄庭坚在《山谷集》里说,“本朝善书者,自当推(苏)为第一”。黄州时期的传世书画《赤壁赋》:行楷,就是我们课本封面上的书法。《黄州寒食诗帖》:被称为“天下第三行书”(第一第二为王羲之《兰亭序》、颜真卿《祭侄稿》)。《枯木怪石图》:独树一帜的,充满了奇思妙想孤傲险怪之气,与其傲岸豪放的性格相一致,抒写了胸中的磊落不平。苏轼《赤壁赋》手迹苏轼《寒食帖》手迹枯木怪石图猪肉颂(打油诗两首)净洗铛,少着水,柴头罨(yǎn,覆盖)烟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东坡肘子”、“东坡豆腐”、“东坡玉糁”、“东坡腿”、“东坡芽脍”、“东坡墨鲤”、“东坡饼”、“东坡酥”、“东坡豆花”、“东坡肉”……黄州赤壁东坡制造黄州现存的“东坡赤壁”有二赋堂、挹爽楼、栖霞楼、剪刀峰、留仙阁、碑阁、酹江亭、坡仙亭、睡仙亭、放龟亭、喜雨亭、问鹤亭。黄冈赤壁、二赋堂•凭吊江山,恨人生之如寄•流连风月,喜造物之无私黄州:走向成熟“乌台诗案”以及其后的在黄州被贬的生活使苏轼经历了一次整体意义上的脱胎换骨,也使他的艺术才情获得了一次蒸馏和升华,他,真正地成熟了--与古往今来许多大家一样,成熟于一场灾难之后,成熟于灭寂后的再生,成熟于穷乡僻壤,成熟于几乎没有人在他身边的时刻。——余秋雨《苏东坡突围》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声响,一种不再需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勃郁的豪情发过了酵,尖利的山风收住了劲,湍急的细流变成了湖,结果——引导千古杰作的前奏已经鸣响,一道神秘的天光射向黄州,〈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马上就要产生。————余秋雨〈苏东坡突围〉余秋雨先生曾经在《文化苦旅》中提到“贬官文化”一词。“中国文化中极其夺目的一个部分可称之为‘贬官文化’。随之而来,许多文化遗迹也就是贬官行迹。贬官失了宠,摔了跤,孤零零的,悲剧意识也就爬上了心头;贬到了外头,这里走走,那里看看,只好与山水亲热。这一来,文章有了,诗词也有了,而且往往写得不坏。”有兴趣的同学去找找这方面的资料,深入研究下去,写篇读书笔记。惠州西湖东坡制造一自坡公谪南海,天下不敢小惠州。惠州一绝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黄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妨长作岭南人。惠州美食东坡制造盐焗鸡:皮
本文标题:苏轼生平及创作(整理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13703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