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人事档案/员工关系 > 《体能训练概论》复习资料
第一章体能训练概述李春雷一、体能的概念“体能”是近十几年在各体育类报刊和杂志上出现频率较高的词。与“体能”相对应的一些外语是来源于英国的PHYSICALFITNESS,也翻译成体适能。德国人称之为工作能力(LEISTUNGSFAHIGKEIT),法国人称之为身体适性(PHYSICALAPTITUDE),日本人称为体力。港台学者所称的“体适能”与“体能”的涵义接近。那么到底什么是体能呢?下面,我先把国内一些学者对“体能”概念的一些看法作一个简单的介绍,供大家参考。1992年版的《教练员训练指南》指出运动素质又称体能。认为体能是运动员机体在运动时所表现出的能力。体能包括力量、耐力、速度、灵敏和柔韧。这个定义认为体能就是机体在运动时所表现出的一种能力。2000年出版的体育院校通用教材(运动训练学)其中对“体能”进行了阐述。运动员体能指运动员机体的基本运动能力,是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重要构成部分。并且认为运动员的体能发展水平是由其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及运动素质构成的。这个定义认为体能是基本运动能力。《辞海》将体能定义为,: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在体育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包括力量、速度、灵敏、耐力和柔韧等基本身体素质,以及人体的基本活动和运动能力,如走、跑、跳、投掷、攀登、爬越、悬垂和支撑等袁运平认为,体能是人体通过先天遗传和后天训练获得的形态结构、功能与调节方面及其在物质能量贮存与转移方面所具有的潜在能力,以及与外界环境结合所表现出来的综合能力。《体育大词典》中认为,体能是体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在身体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包括力量、速度、灵敏、耐力和柔韧等基本身体素质,以及人体的基本活动和运动能力(如走、跑、跳、投掷、攀登、爬越、悬垂和支撑等)。体能的发展程度是衡量体质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杨世勇等编著的《体能训练学》一书中给体能定义为:体能是指运动员机体的运动能力,是竞技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运动员为提高技、战术水平和创造优异成绩所必需的各种身体运动能力的综合。这些能力包括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运动素质。其中运动素质是昀重要的决定因素,身体形态、身体机能是形成良好运动素质的基础。综上所述,将体能概括为:体能是指有机体在身体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它是人体机能在肌肉活动中的表现。主要包括基本活动能力(走、跑、跳、投、攀、爬、搬运等能力)、身体素质(力量、耐力、速度、灵敏、柔韧、协调能力等)和运动能力(是身体素质和身体基本活动能力与运动技能相结合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综合能力)。运动员体能的发展水平是由其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运动素质的发展状况决定的。实际上,运动素质的发展是决定运动员身体形态和身体机能的昀主要因素。三、体能的分类根据体能对机体运动的作用,把体能被分为健康体能和竞技体能。健康体能是指机体基本健康所需的能力,主要反映运动员身体健康程度的指标包括肌力、体成分、心肺功能、柔韧、肌耐力等。以上因素直接反映运动员的健康水平。竞技体能主要针对运动员完成专项技术时所必须的爆发力、速度、反应、灵敏、协调、平衡等能力。以上指标直接影响运动员完成专项运动技术的质量。1根据体能在专项运动中的作用,人们把体能分为一般体能和专项体能。一般体能是指完成非专项技战术及抗疲劳的身体运动能力。一般体能训练的目的是提高运动员的基本运动能力,即指运动员在完成非专项运动时表现出来的运动能力。另一方面,也是专项体能水平提高的奠定基础。专项体能是指完成专项技战术及机体抗疲劳的能力。它建立在一般体能的基础上。专项体能训练的目的是根据专项运动的生理学和方法学特点,进一步发展运动员的体能。较高的专项体能水平能够保障高质量完成专项运动技术,还有助于承受训练和比赛中更多的负荷,同时也能加速恢复的速度。体能训练时,应根据专项运动的需要和个人的具体情况,合理安排一般体能和专项体能的比重。即重视专项体能对运动成绩起到的直接作用,也不忽略一般体能的基础作用。三、体能的作用运动员竞技能力的提高主要通过体能训练、技术训练、战术训练和心理训练实现的。体能训练是金字塔的基础,是缔造成绩的根本,体能的基础越扎实,技术战术心理的程度就越高。教练,尤其是一些团体项目的教练经常忽视体能训练与技术训练的关系,安排太短的体能训练(季前),使体能的基础太薄弱,容易造成高度疲劳,影响技术表现,对战术判断造成负面影响,增加失误率。我们可以认为,技术是体能的函数,战术是技术的函数,当技术不佳,或受疲劳影响时,战术能力势必受影响。体能训练技术训练战术训练心理与精神训练图1训练要素的金字塔上述告诉我们,体能训练是所有训练的基础,有完善的体能才能有完美的技能和心理。体能训练是取得优异运动成绩的重要因素,有时甚至是昀重要的因素。东欧国家对此尤为重视。体能在不同的运动中作用是不同的。项群训练理论提出,竞技体育项目按竞技能力主导因素划分为体能主导类项群和技能主导类项群。由此说明,体能在不同项目中的不同作用。体能在体能主导类项群中的作用非常显著,该类项群中,技术是体能发挥的载体,良好的技术才能保障体能发挥是否充分。而对于技能主导类项群项目,体能虽然起到重要作用,但贡献率相对较小,体能在该类项群中是技战术的保障,保障技术在比赛中合理有效的发挥。体能的作用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良好的体能是运动员整体竞技能力提高的必要条件。体能是竞技能力的重要构成要素,体能的发展促进运动员整体竞技能力的提高,是创造优异运动成绩的重要保障。2.良好的体能是技术学习的基础,技术提高的保障,这在技能项目中尤为明显。例如,体操技术学习过程中,良好的体能保障了运动员对技术的掌握,提高学习效率。再如,对抗类项目,良好的体能即能够促进技术的发挥,又能保障在疲劳时高质量的完成动作。3.良好的体能为战术制定提供更多的选择。24.良好的体能对运动员心理有积极的作用。5.良好的体能是长期高负荷训练的保障。6.良好的体能可以防止损伤,延长运动寿命。7.良好的体能是制约青少年运动员能否达到昀高竞技水平的重要因素。四、体能训练的发展阶段随着人们对体能认识的加深,以及竞技体育竞争的愈加激烈,体能训练引起教练员和运动员的高度重视。体能训练由来已久,但体能训练在非体能项群项目中专门独立分化出来的时间并不是很久。纵观体能训练的发展史,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自发阶段:在二十世纪40年代以前,由于对体能认识的薄弱,体能训练没有得到各项目教练员和运动员的重视。体能训练主要在体能项目中应用,并且,训练集中在一两个运动素质上,训练质量很低。在集体项目中运动员还没有认识到体能对运动成绩的重要作用,体能训练是运动训练的一个盲点。虽然个别队员从体能训练中受益,但大多数人仍没有充分重视体能的作用。该阶段主要的特征是体能训练属于自发的,而非自觉行为。自觉阶段:50-70年代,集体运动项目的运动员通过发展体能提高自己的竞技能力已非常普遍,如足球、篮球。从事个人竞技项目的运动员在40-50年代还不能完全接受全年体能训练的概念。例如,在参加1948年奥运会的几个10公里长跑运动员在参加比赛前只训练了6个月。70年代末,随着美国国家力量教练协会的成立,体能教练的概念逐渐地在被熟悉,后改名为国家力量和体能协会(NSCA)其专门任务是鼓励力量和体能教练员之间观点意见的交流。此时,教练员和运动员为了提高运动成绩,保持健康和延长运动寿命,逐渐自觉的开始从事体能训练。快速发展阶段:直到80-90年代,无氧代谢、力量训练和其他方面,如灵敏的研究变得比较流行和更加重要,并被科学领域所接受。主要标志是力量和体能训练的艺术也成为一个职业,运动队中出现了专职的体能教练员。90年代,研究领域的扩展和高科技的出现,为力量和体能训练提供了支持。几乎所有的大学生运动员和职业的高水平运动员都进行全年的体能训练计划。教练员渴求着新理念和新器材设备作为体能训练工具摆放在力量房、体育馆和运动场中。90年代,很多跨行业的产品已经被运用,帮助运动能力的提高和损伤的预防,现被形象地称为运动医学。超过150家器材公司销售各式各样的力量和体能训练器械。新产品的发明在运动医学领域正逐年上升。药物治疗、外科技术和治疗技术被运用到治疗和预防损伤方面。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的运动服装、鞋子、装备、比赛场地也不断改善有利于运动员能力的提高。五、体能训练的基本影响因素体能训练是竞技运动项目本质规律必须认识的环节,除了体能自身的因素外,还受到其他运动成绩制约因素的影响。1.运动项目的竞赛规则规则是项目发展的指挥棒。竞赛规则对体能训练有着明确的规定性和指导性。竞赛规则中对场地、器械、比赛时间等方面的规定,为体能训练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体能教练员必须对运动项目规则有较深的认识,这也是对该项目竞技规律认识的切入点。教练员和运动员如果忽略对规则规定性的理解和认识,体能训练中就容易和专项需求出现偏差。2.运动项目的竞技能力构成要素的主导性及体能构成要素的主导性认识3体能在不同项目中的作用是不同的。体能在一些项目中起到重要作用,有的则是主导作用。在体能训练前认清体能在该项目中的作用是非常必要的。另外,对于体能不同构成要素在同一项目中作用的认识是体能训练的另一重要依据。认识不清体能训练就会失去针对性,影响体能训练的质量。3.运动项目的能量代谢系统不同运动对机体的三大供能系统存在着差异。例如,短跑以磷酸原供能系统为主导,中长跑对糖酵解供能系统为主导,马拉松等长距离项目以有氧供能系统为主导。还有一些运动项目对三大供能系统都有较高的要求。正是运动项目对机体供能系统的特殊需求,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练员对体能训练方法的设计与选择。4.运动项目的技战术运动技术的完成对体能有着特殊的需求。在完成一个技术时虽然有其主要的素质,但是往往高质量的技术完成,依靠的是多素质的综合效应。例如,跳跃虽然主要是依靠下肢力量,机体的柔韧、稳定、平衡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动作的质量。因此,体能训练要充分考虑技术的特征。此外,多元动作结构项群项目中,技术不是单一的,这就对机体体能的需求有着更广泛的要求。体能训练就必须考虑技术的专一性和综合性,制定合理的体能训练计划。另外,不同的战术对体能需求存在差异。战术的多样性对体能训练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体能训练必须充分考虑战术要素,有针对性地开展体能训练。5.运动员个体特征运动员在体能水平及时期阶段的不同,使得体能训练计划必须因地制宜,区别对待。体能水平可以通过体能评价获知并为教练员制定训练计划提供了客观的出发点。身体形态评价涉及运动员的力量、柔韧、爆发力、速度、肌肉耐力、身体成分、心血管系统耐力等方面的评估,测试结束以后,应将测试结果与正常值相比或与参照值进行比较,便于发现运动员的长处和不足。根据这种评价结果以便设计旨在弥补运动员不足、保持运动员长处,或进一步发展身体各项能力,以满足专项运动需求的体能训练计划。6.场地、器械等训练条件体能训练是在场地器械等训练条件下开展的,一些体能训练对场地器材有着严格的要求,教练员要充分考虑这些训练条件,在有限的条件下,创造更大的效益。另外,不同的场地对运动员的体能需求也是不一样的,从而将采取不同的训练计划。例如,网球运动员在较硬的场地,需要具有极大的弹性/反应力量。突然加速与减速的能力。而粘土场地,则需要设计另外的训练计划,主要提高运动员的稳定性力量,静力性力量和离心收缩力量。这些训练能使运动员能经受移动中的髋关节的大幅度运动,并能使运动员在积极和快速的移动中具有必要的稳定性,如在滑步正手近地球中所要求的。思考题1.什么是体能?体能包含哪些要素?2.简述体能的基本分类。3.简述体能在竞技体育中的基本作用?4.简述体能训练的基本影响因素。4第二章力量训练第一节力量概述本节主要介绍力量的基本概念,力量的基本类型,力量形成的神经肌肉因素及力量训练中存在的基本问题。一、力量(strength)我国运动训练学教材中将力量定义为:力量是指人体神经肌肉系统在工作时克服或对抗阻力的能力。二、力量的分类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将力量可以划分为以下几类。根据力量和专项得关系力量分为一般力量和专项力量;根据力量和体重的关系力量分为相对力量和
本文标题:《体能训练概论》复习资料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13806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