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销售管理 > 第十八章-职业卫生服务与职业病管理
1预防医学2第十八章职业卫生服务与职业病管理职业卫生和职业医学中将生命分为三个阶段:生命孕育阶段:指从生命发生的一瞬间开始及儿童与青少年时期;3职业生命阶段:从20岁到60岁.是从事职业活动最具活力的阶段;456晚年生命阶段:60岁以上阶段,这个时期的健康和生存质量与青壮年时期的职业生命质量密切相关。职业卫生:是以职业人群和作业环境为对象,识别、评价、预测、控制不良的劳动条件,保护和促进劳动者健康。职业医学:研究职业性病伤的病因、诊断、治疗和劳动能力鉴定。7职业卫生服务:是为实现职业卫生目标而进行的全部活动,主要通过各种有效的预防和干预措施,来控制工作场所可能产生的职业性有害因素及其所致健康损害,为用人单位、劳动者提供服务。职业卫生服务面向一切职业人群,不仅指工人、农民,也应包括服务行业的职工和脑力劳动者,不仅包括正式工与合同工也应包括临时工下岗工人和老年职工。81.传统的职业危害尚未得到完全控制,新的职业危害不断产生,对劳动者的健康构成新的威胁。职业病危害逐渐从开采业、机械制造业、化工业扩展到农业、林业、木业加工、皮革制造、宝石加工、箱包加工、制鞋业等行业。废品行业收购、销售废旧材料或利用回收矿渣提炼贵重金属而导致中毒是近年来急性中毒的新作业方式。背景---我国职业中毒发病特征92.急性职业中毒明显多发,恶性事件有增无减,危害具有群体性,一起急性职业中毒事故往往危及多人,侵害劳动者健康权益问题突出。且致死、致残率高,多数职业病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后果严重。河北白沟2002,4苯中毒6人死亡刑事、行政责任山东时风集团2002,5苯中毒31人中毒,亡2人罚款20万元北京天晔公司2002,3苯中毒15人中毒,亡2人追究刑事责任云南滇中铜冶炼厂2003,9三氧化二砷中毒8人中毒罚款10万元广东安加公司2001初-正己烷中毒12人中毒罚款18万元背景---我国职业中毒发病特征103、在用工制度改革同时,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涌入城市,形成流动劳动力队伍,其社会保障、职业防护等都难以得到保障,职业危害不可预见因素明显增加,健康影响难以估计和控制。大量职业病患者流入社会,报告病例数远低于生产性有害因素的实际危害程度。背景---我国职业病发病特征114.在我国对外开放、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的同时,一些具有风险性的产品由境外向境内转移。如将已淘汰的高危害技术、产品或已明令禁止使用的有害生产原材料、生产工艺或生产过程向我国境内转移。约37.2%的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具有严重的职业病危害作业,34.7%左右的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从业人员从事有毒有害作业。职业病危害从城市和工业区向农村迅速转移,从经济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转移,从大中型企业向中小型企业转移。83%的乡镇工业企业存在不同程度的职业病危害,近34%的乡镇企业劳动者接触尘、毒等有害作业,乡镇工业企业职工的职业病和可疑职业病患病率高达15.78%。背景---我国职业病发病特征12怀着改善生活的梦想,成千上万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从乡村来到了城市。在辗转的打工途中,微薄的酬金或许曾一度让他们的家庭略有盈余,但置身在有毒有害的环境中务工,患职业病的几率高得惊人。他们甚至还叫不出疾病的名称,高昂的治疗费用已往往使他们因病返贫、因病致贫。13来自卫生部卫生执法监督司的统计数字表明,在新一轮职业病危害人群中有九成是农民工。目前全国涉及有毒有害品企业超过1600万家,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人数超过两亿人,其中有两个职业病集中的重点人群:一是约1亿多在中小企业就业的农村进城务工的流动劳动者;二是1.36亿名在乡镇企业从事工业劳动的农村劳动力。142005年4月,广西职业病防治研究所对马山县赴海南东方市和乐东金矿打工的农民工展开普查,结果令人震惊:在对348人进行检查和诊断后,专家们诊断出尘肺病152例,检出率竟高达42.22%,合并肺结核率也高达25.66%。2010年,全国新发职业病27240例。其中尘肺病例23812例,占87.42%,各类急性职业中毒事故301起,中毒617例,慢性职业中毒1417例。15第一节职业性有害因素与健康损害一、概述(一)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概念与种类:定义:生产劳动过程及其环境中产生和存在的,对职业人群的健康、安全和作业能力可能造成不良影响的一切要素或条件的总称。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不良的生理心理因素16(二)职业性病伤的概念和种类:职业性病伤:是指由职业性有害因素引起或与职业性有害因素有关的疾病及健康伤害,包括职业病、工作有关疾病和工伤。职业病:职业性有害因素作用于人体的强度与时间超过机体的代偿功能,造成机体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并出现相应的临床征象,影响劳动能力。17法定职业病的种类:各国政府根据本国的经济和科技水平,用法令的形式对职业病的范围作出明确的规定,每个国家所规定的职业病名单不尽相同,只在本国具有立法意义。我国卫生部曾于1957年2月首次公布《职业病范围和职业病患者处理办法规定》,颁布了14种职业病,为国家法定职业病;1987年11月,职业病名单扩大为9类104种。2002年4月,卫生部和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颁布了新的《职业病目录》,法定职业病增加为10大类115种。18⑴尘肺:13种,矽肺、石棉肺、水泥尘肺。⑵职业性放射性疾病:11种,放射性肿瘤、放射性皮肤病。⑶职业中毒:56种,铅、苯、汞、一氧化碳中毒。⑷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5种,中暑、减压病。⑸生物因素所致疾病:3种,森林脑炎。⑹职业性皮肤病:8种,接触性皮炎。⑺职业性眼病:3种,职业性白内障、电光性眼炎。⑻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3种,噪声性耳聋。⑼职业性肿瘤:8种,石棉所致肿瘤。⑽其他职业病:5种,职业性哮喘。19职业病特点:①病因明确。病因为相应的职业有害因素。②病因与疾病之间存在接触水平。病因大多数可定量检测,并且大多数疾病与职业性有害因素有明确的剂量——反应关系。③群体发病。在接触同样的职业有害因素的人群中,有一定数量的人发病。20④早期发现并及时处理,预后较好。大多数职业病目前无特效的治疗方法。⑤重在预防。除职业性传染病外,治疗个体无助于控制人群的发病。21工作有关疾病:定义:由于生产过程中某些不良因素,造成职业人群常见病发病率增高、潜伏的疾病发作或现患疾病的病情加重等,这些疾病统称为工作有关疾病。(1)特点:①工作有关疾病为多因素疾病,职业因素是该病发生、发展中的许多因素之一,但不是惟一的、直接的病因。22②职业因素影响了健康,从而促使潜在疾病暴露或病情加重、加速或恶化。③通过控制或改善职业环境,除可消除相应的职业病外,也可减少工作有关疾病,使原有疾病缓解④工作有关疾病不属于我国法定职业病范围。按有关规定,工作有关疾病,不能享受劳保待遇。故对工作环境采取预防措施,在降低这些疾病的发病率上有重要的意义。2324工伤:是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发生意外事故而造成职业从业者的健康伤害。(三)职业病致病条件职业性有害因素、作用条件、接触者个体特征。1、有害因素的性质:有害因素的理化性质和作用部位与发生职业病有密切的关系。252、作用条件:接触强度、接触时间、接触途径等决定职业有害因素作用于机体的量。3、个体危险因素:在同一生产环境从事同样作业的工人,个体发生职业性损害的机会和程度可有很大差别,既存在个体易感性,个体易感性主要取决下列因素:26⑴遗传因素:个体遗传特征存在很大差异,如细胞色素氧化酶P-4502D6分解亚硝胺能力相差1000倍,谷胱苷肽转移酶代谢芳香胺速率相差350倍。⑵年龄和性别:未成年人对某些毒物较敏感,女性在特殊生理时期对某些毒物较敏感,因此提出了“五期保护”。即妇女的经期、孕期、产期、哺乳期及更年期所进行的劳动保护。27⑶个体健康状况和营养状况:皮肤病患者可以增加经皮肤吸收毒物的吸收机会。有肝脏疾患,影响对毒物的解毒功能。患有呼吸系统疾病,对粉尘的危害较敏感,因此要做好就业前体检,及时发现职业禁忌症,避免从事较敏感的职业性有害因素的作业。⑷生活方式及个人习惯:如长期摄入不合理膳食,吸烟、酗酒、过度精神紧张均能增加职业性有害因素的致病程度。以上因素称个体危险因素,具有这些危险因素者对职业性有害因素较敏感。故称易感者或高危人群。28二、物理性有害因素及健康损害:异常气象条件、异常气压、噪声、振动电磁辐射(一)高温作业:定义:高温作业指生产和工作地点具有生产性热源,其气温等于或高于本地区夏季室外通风计算温度2℃的作业。291、高温作业的来源及职业接触:(1)高温、强辐射热作业:如:炼钢、铸造、烧砖等,这些生产场所的气象条件是气温高、热辐射强度大,相对湿度低、构成干热环境。303132注意高温标志高温作业场所33(2)高温高湿作业:如:印染、造纸、缫丝等工业中,由于液体加热或蒸煮,车间温度大于35℃,相对湿度大于85%,为高温高湿作业。3435(3)夏季露天作业:田间劳动、筑路、搬运等作业于室外露天情况下,往往在强辐射的情况下,易引起颅内温度升高,引起中署。36372、高温作业对机体健康的影响主要引起以下几个系统的改变:①体温调节:当环境温度未超过人体的温度时,可以通过辐射的方式散热,但当环境气温超过皮肤温度辐射散热受阻,以出汗散热为主。如果环境中湿度大,热量散发受阻,则引起体内热量蓄积,导致热平衡破坏,引起疾病。38②水盐代谢:高温作业工人因出汗丧失大量水和盐类,出汗量的多少取决于气温、气湿、热辐射和劳动强度,日出汗量的极限为6L,汗液中水分占99%,固体成分不到1%,固体成分中大部分为NaCl和少量KCl及尿素,并有维生素B1、C,高温作业者必须补充大量的钠盐及维生素。39③循环系统:高温作业时,皮肤血管扩张,末梢循环血量加大,使血液发生重新分配。心脏相对缺血,心脏负担加重,心率加快,每博输出量下降,长期可引起心脏肥大,甚至引起病理状态。④消化系统:高温环境下胃肠蠕动减弱,排空速度减慢,大量出汗,胃液酸度下降,消化道血流下降,易造成消化不良,食欲减退,并引起胃肠疾病增多,人于夏天易消瘦。40⑤泌尿系统:在高温条件下,机体大量的水分由汗腺排出,尿量明显减少,尿中可以出现蛋白、红细胞、管型、可发生肾功能不全。⑥神经系统:在高温和热辐射的作用下,大脑皮层体温调节中枢的兴奋性增高,导致其它中枢神经系统运动区受抑制,故肌肉工作能力、动作的准确性、协调性及注意力都下降,人体的视觉也明显下降,工伤发生率增高。41(2)热适应:是指在热环境工作一段时间后对热负荷产生适应的现象。(3)中暑:在高温环境下由于热平衡和水盐代谢紊乱而引起的一种以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综合病症。按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不同可分为3种类型。a.热射病:为中暑中最严重的一种,机体产热大于散热,大量热量在体内蓄积,深部温度(脏器温度)可达40-41℃,主要表现为神经系统的症状,病人无汗,热量于体内蓄积,因循环、呼吸系统衰竭最终死亡,病死率最高。4243b.热痉挛:见于干热环境,由下肢发起,向上肢及腹部扩展,为对称性。由于气温高,大量出汗的同时,钠盐也丧失较多,一般在下肢肌肉出现痉挛,为阵发性的,患者体温正常,神志清楚。4445c.热衰竭:是由于长期于高温环境中,人体大量出汗,周围血管扩张,没有及时补充水分、盐类及维生素,引起血容量下降,大脑及颅内血量下降,引起头晕、恶心、呕吐、体温可正常,其于热环境中几天后才出现。46(二)噪声:概念:从物理学观点上看噪声是各种频率、不同强度的声音无规律的杂乱组合;生理学观点是使人烦恼的、讨厌的不需要的声音。471、噪声的来源和职业接触:(1)生产性噪声:工业生产中产生噪声的机会有很多,物体的冲击、机器的转动、高压气流的喷出以及爆破等。噪声根据其来源不同可以分为:气流噪声、磨擦噪声、冲击噪声、磁性噪声、机械振动噪声。48495051525354(2)交通噪声:目前交通噪声是城市噪声的主要来源。主要为汽车噪声。555657(3)生活噪声:包括家庭噪声、娱乐场所产生的噪声。58声音的测定是用分贝的概念衡量。分贝是声压级单位(dB),用于表示声音
本文标题:第十八章-职业卫生服务与职业病管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13951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