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赤道地区东非高原热带草原气候的成因
两道高考题引发的思考——非洲赤道地区热带草原气候的成因浅析姓名:翟守志单位:合肥新城高升学校联系电话:15905607540电子信箱:shouzhizhai2073@sina.com两道高考题引发的思考——非洲赤道地区热带草原气候的成因浅析【摘要】:全球的气候类型及其成因和特点一直是地理高考中的重点和难点,这也促使老师和学生在气候类型的成因分析上下了很多的功夫,也因此对同一个地方的气候成因产生了分歧。赤道地区东非高原热带草原气候的成因和特点的考察是近年来高考出现频率比较高的一道试题。本文基于两道高考题的不同,列举了各种关于东非高原热带草原气候的数据,详细分析了东非高原上的各种地理要素的差异,最终得出了其气候成因的结论。【关键词】:东非高原季风地形太阳直射点移动【正文】(2007全国文综Ⅱ卷)读下图,回答1~2题。1.图示地区主要属于(B)A.热带雨林气候B.热带草原气候C.热带沙漠气候D.热带季风气候2.该地区气候类型与同纬度主导气候类型不同的主要因素是(C)A.太阳辐射B.洋流C.地形D.大气环流解析:赤道附近的东非高原属于较为特殊的气候类型分布区,地处赤道附近应形成热带雨林气候,但东非高原却形成了热带草原气候。究其原因,东非高原与同纬度地区(如非洲刚果盆地、东南亚马来群岛、南美洲亚马孙平原等)相比,其海拔在1000~1500米左右,由于地势较高,改变了此地的气温和降水状况:气温较低,空气对流不旺盛,降水少,没有形成热带雨林的水热条件,因此形成热带草原气候。因此,导致东非高原地区气候类型与同纬度气候类型(热带雨林气候)不同的主要原因是地形因素。(2008天津文综卷)读某区域部分地理信息图(下图)。甲区域气候一年分干、湿两季,据图判断其形成的主要因素是(C)A.纬度位置B.地势C.大气环流D.洋流解析:从图中看出:冬季,甲区域受单一、干燥的东北信风控制,由于受来自大陆的干燥气流影响,降水较少,且地面蒸发旺盛,形成干季;夏季,甲区域受来自印度洋上、掠过暖流上空的暖湿东南信风的影响,降水较多,形成湿季。因此,甲区域的气候成因主要是大气环流。案例分析:此案例是我在复习气候类型那一章节时,学生找到的两道高考题来问的,其答案解析均来自高考原版,当时我很迷茫,因为在我的头脑里,东非高原的热带草原气候的成因就是因为地形因素造成的,这有疑问吗,东非高原由于地势高,气温低,空气对流不旺盛,蒸发弱,降水少。因此形成热草气候。于是找资料,在《学海导航2012一轮复习.地理(湖南版)》找到了这两道题,其解释如下:“此题(天津卷)与上题(全国卷)一样,考查形成东非高原热带摹气候的主要因素;但上题强调与同纬度的比较,而此题强调就本地区范围来分析成因。结合上题的分析可知,东非高原与同纬度的其他地区地形状况差异显著,导致了该地区气候类型与同纬度主导气候类型不同;就本地区而言,由于地形因素改变了其在全球性气压带和风带中的格局,不同季节受到不同风带的影响,使其具有了季风性草原的性质。这其实是同一事物的不同侧面,也说明了气候成因的复杂性。因此解题时一定要注重从试题情境中获取信息。”[1]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解释有些题目的时候也强调一定要注意题目中的情境,不能按照我们自己掌握的一般规律来主观臆断,所以上述的解释我就觉得“哦,原来是我们没注意题目情境”。但是其解析中“就本地区而言,由于地形因素改变了其在全球性气压带和风带中的格局”这一句作何解释?“大气环流冬夏不同,是其位置、海陆分布决定的,不是地形是高原、平原还是山地能决定的。高空环流基本不受地面的影响,如果近地面的季风环流受地形的影响,气流应该有所改向。从图上看,结合东非高原的地势,大气环流依然符合规律流动,所以受地面的影响很小”[2]。因此,个人觉得“就本地区而言,由于地形因素改变了其在全球性气压带和风带中的格局”这句话是值得推敲的。换一个角度,热带草原气候的降水有明显的干季和湿季之分,那么这湿季降水的水汽从何而来?如果说因为地势原因,地势高,对流作用微弱,那应该是所有季节对流作用都微弱,为什么降水还有干季与湿季之分呢?为了验证降水的季节变化是不是具有地域差异和季节差异,我找了一幅图片和非洲部分地区的气候资料(见附表)讲到水汽,我们很容易的就想到来自海洋,那么这样又回到了案例一中2008年天津卷的题目。根据答案解析,首先我们明确一点,这里的夏季和冬季是针对北半球而言,对应的应该是7月和1月。夏季气压带、风带北移,此地受来自印度洋暖湿的东南信风影响,但是它所带来的降水应该在东非高原的南部(而且应该出现在高原的迎风坡上,不是高原内部,因为高原内部是宽广而平坦的),而不应该出现在北部。可是上面的图片以及气候资料上显示东非高原的北部城市7月份降水多,而南部城市7月份降水少。同样,冬季气压带、风带南移,受来自北半球干燥的东北信风控制,东非高原北部降水少,是干季,这可以理解,但图片和附表的气候资料上所显示的处于南半球的城市降水在这个季节为什么多呢?水汽从哪里来?这也就意味着实际情况与答案解析是相反的或者说是不对应的。结合上面的图片和附表的气候资料,我们不难看出,那就是降水量的季节变化和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符合。以图片为例,3月份,太阳直射赤道,位于赤道附近的内罗毕降水多,6-7月,直射点北移,位于东非高原北部的亚的亚斯贝巴降水多,9月,直射点南移至赤道,内罗毕降水又多,12月,直射点移至最南方,处在东非高原南部的城市卢萨卡降水量多。东非高原动物的迁徙规律就是夏季北迁、冬季南迁,是随水草丰美而动。也就意味着太阳直射点在哪,那个地方的那几个月的气温就是一年中相对较热的时候(因为有直射),因此在一年中那几个月的对流运动(上升气流)相对于其他月份来说最强,因此降水量最多,反之亦然。观察图片可知,赤道地区东非高原上的内罗毕一年中3月份和9月份均出现较多的降水现象。结语:高中教材里面说的是:”湿季是赤道低压控制,干季是信风的控制”[3]。气候类型的成因是复杂的,它涉及到大气环流、地形、海陆分布、洋流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赤道地区东非高原热带草原气候的成因我认为应该是地形和太阳直射点移动这两种主导因素以及其他次要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较高的地形使得对流运动相比同纬度地区弱,而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又造成这较弱的对流运动在一年中任然有强弱之分,即干、湿季之分。因此,单纯的以地形因素来解释赤道地区东非高原热带草原气候的成因,我认为是不可取的。【参考文献】:[1]李接君.学海导航--新课标高考一轮复习.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佚名.K12地理教学论坛.[3]王民.地理(必修.第一册).北京:中国地图出版社.
本文标题:赤道地区东非高原热带草原气候的成因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13991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