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 中学生的学校人际关系特点及其与社会适应的关系-最新教育文档
中学生的学校人际关系特点及其与社会适应的关系分类号:B8491、问题提出中学生的学校人际关系指中学生在学校生活中通过与其他个体的交流、互动建立起来的情感联系。从交往对象来看,中学生学校人际关系主要包括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它们与家庭环境中的亲子关系等共同构成了中学生社会关系网络的主要成分,同时也是中学生心理支持系统的主要动力来源。学校人际关系的亲密、稳定有益于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而学校人际交往中的冲突和障碍则常与中学生的心理和行为问题伴随发生。已有的研究多从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两个方面分别探讨学校人际关系在中学生个体成长中的作用。师生之间的相互支持和亲密对学生学业成绩的提高、良好个性品质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具有积极作用;相反,师生冲突使学生容易产生孤独感和对学习的消极态度,表现出退缩、攻击等问题行为。相较于师生关系,中学生的同伴关系具有更加自由、平等、主动的特点。他们在同伴群体中获得认可、修正自我评价,在友谊关系中进行亲密交流和自我暴露,这是青少年社会化过程的重要环节,同伴群体的不良影响和友谊功能的缺失可能导致青少年的焦虑情绪和孤独感,并引发攻击、吸烟等偏差行为。从前人的研究中可以看出,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对中学生的心理成长有着各自不同的重要意义,但是作为学校环境中的主要变量,二者又有一些共同的影响因素。在中学生社会性发展的过程中,这两种关系常常交织在一起、协调发挥作用,单独从师生关系或同伴关系的角度很难全面了解中学生在学校环境中的人际交往和适应状况。人们已经知道师生关系与同伴关系都随中学生年级的升高而变化,表现出一定的性别差异,而且受到教师教学管理行为的影响,但是鲜有研究从学校类型(重点校与非重点校)的角度关注学校氛围对中学生学校人际关系发展的影响。同时,中学生的师生关系和友谊质量是其社会适应性在人际交往领域的具体表现,学校人际关系与中学生社会融合以及自我同一性发展的关系也值得探讨。另外,在国内的相关研究中,大样本研究偏少,取样相对集中,研究的推广效度有待提高。针对上述问题,本研究在全国不同地区进行了大范围抽样调查,在分别考察中学生师生关系与友谊质量发展特点的基础上,结合同伴特征和问题行为分析了学校氛围对中学生学校人际关系的影响,探讨了中学生学校人际关系与社会适应的关系。2、研究方法2.1被试从全国六城市(哈尔滨、北京、西安、武汉、昆明、广州)选取初一、初二、高一、高二四个年级的学生,每个年级两个班,总计1791人。其中,重点校945人。非重点校846人;初一405人,初二608人,高一447人,高二331人;男生847人,女生944人。2.2研究工具2.2.1师生关系问卷原问卷由Pianta(1994)编制,经邹泓等人修订后由23个项目组成,分为亲密性、冲突性、支持性和满意度4个维度,其中满意度为效标维度。本研究选取该问卷的亲密性、冲突性和支持性3个维度,共18个项目,各维度的Cronbach’sα信度系数在0.77-0.84之间。采用学生评定,5点记分,从“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依次记“1”-“5”分。2.2.2友谊质量问卷采用邹泓修订的友谊质量问卷(FriendshipQualityQuestionnaire),共38个项目,包括信任与支持、陪伴与娱乐、肯定价值、亲密袒露与交流、冲突与背叛5个维度,各维度的Cronbach’sα系数在0.63-0.82之间。问卷为5点记分,从“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分别记做“1”-“5”分。2.2.3同伴特点问卷该问卷列举了九种常见的同伴特征,包括:学习成绩好、抽烟喝酒、参加社会公益活动、与人打架、经常逃课、是学生干部、参加学校的学生社团、欺负同学、不良的网络使用(网络欺骗、网络暴力、网络色情等)。要求被试对与自己经常在一起的朋友的特点进行不定项选择。2.2.4问题行为问卷原问卷由方晓义(2003)编制,侯珂修订,包括吸烟、饮酒、攻击、扰乱课堂纪律、破坏公物、偷窃赌博等35种问题行为。本研究根据语义分析和初测结果,选取其中22种中学生常见的问题行为组成中学生问题行为问卷,单一维度,Cronbachα系数为0.91。采用5点记分,从“从未发生”到“总是”分别记做“1”-“5”分。2.2.5青少年社会适应问卷该问卷由周晖编制,余益兵、邹泓等修订。包括自我肯定、自我烦扰、亲社会倾向、人际疏离、行事效率、违规行为、积极应对、消极退缩等8个维度,已有研究表明该问卷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和效标效度。本研究从中选取个人领域的自我肯定、自我烦扰和人际交往领域的社会疏离感三个维度,各维度的Cronbach’sα系数在0.86-0.9l之间。问卷采用5点记分,从“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分别记作“1”-“5”分。2.3研究程序和数据处理先在北京两所中学选取初一、初二、高一和高二的372名被试进行预测,根据预测结果修订问卷。随后,在全国六个城市选取重点中学和普通中学的非毕业年级学生进行施测,时间45分钟左右。采用SPSSl7.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3、研究结果3.1不同年级、性别、学校类型中学生师生关系的差异比较以师生关系为因变量,进行4(年级)×2(性别)×2(学校类型)的多元方差分析,结果发现年级(F<9.5325)=14.06,P<0.001)、性别(F<3.1773)=11.06,P<0.001)、学校类型(F<3.1773)=4.76,P<0.01)的主效应均显著;学校类型与年级的交互作用显著(F<9.5325)=4.51,P<0.001),性别与年级的交互作用边缘显著(F<9.5325)=1.76,P=0.07)单变量F检验发现,男生在师生冲突性维度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女生(F<9.5325)=4.51,P<0.001)。学校类型与年级的交互作用表现为:初一和高二重点校显著高于非重点校、初二相反,初二和高二男生高于女生、初一相反(F<1.1785)=7.10-15.01,P<0.01);在师生支持性维度上,初一、高二重点校显著高于非重点校,初二和高二男生高于女生、初一相反(F<1.1785)=7.71-11.00,P<0.01)。3.2不同年级、性别、学校类型中学生友谊质量的差异比较以友谊质量为因变量,进行4(年级)×2(性别)×2(学校类型)的多元方差分析,结果发现年级(F<15.5319)=5.11,P<0.001)、性别(F<5.1771)=18.79,P<0.001)、学校类型(F<5.1771)=5.87,P<0.001)的主效应均显著;学校类型与年级的交互作用边缘显著(F<5.5319)=1.63,P=0.057)。单变量F检验发现,女生在信任与支持、陪伴与娱乐、肯定价值、亲密袒露与交流维度上的得分显著高于男生(F<1.1775)=22.86-67.85,P<0.001),在冲突与背叛维度上得分显著低于男生(F<1.1775)=33.63,P<0.001)。学校类型与年级的交互作用表现为:在信任与支持、陪伴与娱乐、肯定价值维度上,初一、初二、高二年级重点校高于非重点校(F<1.1785)=4.00-23.00,P<0.05),高一年级时两类学校差异不显著;在冲突与背叛维度上,初一、初二和高二年级重点校显著低于非重点校(F<1.1785)=4.58-21.14,P<0.05)。3.3重点校与非重点校中学生同伴类型和问题行为的对比分析通过对中学生经常交往的朋友特点(多选)进行频次分析发现,中学生同伴交往的对象主要具有以下特征:学习成绩好(82.3%),是学生干部(50.9%),参加学校的学生社团(39.7%),参加社会公益活动(39.0%),抽烟、喝酒(10.3%),与人打架(7.2%),欺负同学(4.O%),经常逃课(3.4%),不良的网络使用(如网络欺骗、网络色情、网络暴力等,2.7%)。其中,选择了抽烟喝酒、与人打架、欺负同学、经常逃课或不良网络使用等特点的学生是拥有不良同伴的学生,此类学生共有281人,占被试总数的16.1%。列联分析结果表明,重点校拥有不良同伴的学生126人,占重点校学生总数的13.8%,占不良同伴学生总数的44,8%;非重点校拥有不良同伴的学生155人,占非重点校学生总数的18.7%,占不良同伴学生总数的55.2%。X2(1.1789)=7.80,P<0.01,重点校与非重点校拥有不良同伴的学生比例差异显著。对中学生日常问题行为的描述统计分析发现,中学生在22种问题行为上的平均得分M=30.68,sD=9.65,分数呈正偏态分布,多数学生的问题行为较少。以总体平均数为临界点将中学生分为问题行为较多和较少两组,两组学生人数分别占总被试数的31.4%和68,6%。列联分析结果表明,重点校问题行为较多的学生有251人,占重点校学生总数的27.3%,占问题行为较多学生总数的46.3%;非重点校问题行为较多的学生有291人,占非重点校学生总数的36.1%,占问题行为较多学生总数的53.7%。X2(1.1789)=15.50,P<0.001,重点校与非重点校问题行为较多的学生比例差异显著。3.4不同同伴类型和问题行为中学生师生关系、友谊质量的差异比较分别以有无不良同伴和问题行为多少为自变量,以师生关系和友谊质量共八个维度为因变量进行ANOVA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有不良同伴的学生在师生关系的冲突性和友谊质量的冲突与背叛维度上得分显著高于无不良同伴的学生,而在除友谊亲密袒露与交流外的其他积极维度上得分均显著低于无不良同伴学生;问题行为较多的学生在师生关系和友谊质量的冲突性维度上得分显著高于问题行为较少的学生,同时他们在所有的积极维度上得分均显著低于问题行为较少的学生。亲密性和支持性与友谊质量的信任支持、陪伴娱乐和肯定价值(r=0.296-O.433),但是师生冲突性与友谊质量中除冲突背叛(r=0.360)外的其他维度相关很低。师生关系和友谊质量各维度都与社会适应的自我肯定、自我烦扰、社会疏离感维度显著相关,其中师生亲密性、支持性、友谊信任支持、陪伴娱乐、肯定价值与自我肯定呈较高正相关(r=0.324-0.414),师生冲突性、友谊冲突背板与自我烦扰和社会疏离感(r=0.270-0.331)呈较高正相关。3.6中学生师生关系、友谊质量对社会适应的回归分析分别以社会适应的自我肯定、自我烦扰和社会疏离感为因变量,以师生关系和友谊质量各个维度为自变量进行逐步回归分析,结果如表3所示:逐步回归分析的结果表明,友谊质量的肯定价值和师生关系的亲密性与支持性可以有效预测中学生的自我肯定,联合解释率为23.1%,其中友谊质量一肯定价值的预测效力较高(β=0.306)。自我烦扰的主要预测因素包括师生冲突性、亲密性和友谊质量的冲突与背叛、陪伴与娱乐,联合解释率为16.5%,其中,师生冲突性、友谊冲突与背叛正向预测自我烦扰。社会疏离感的主要预测因素包括师生冲突性、亲密性和友谊质量的冲突与背叛、陪伴与娱乐,联合解释率为14%,其中,友谊质量一冲突与背叛和师生冲突性正向预测社会疏离感。4、讨论4.1中学生学校人际关系的发展特点本研究发现,不同年级、性别、学校类型的中学生在师生关系的亲密性、冲突性和支持性三个维度上差异显著。总体来看,初一年级学生在亲密性与支持性维度上得分最高,在冲突性维度得分最低,师生关系质量最好,而高二年级学生则与之相反,师生关系最差。与此同时,年级与学校类型、年级与性别在师生亲密性和支持性维度上的交互作用表现为,重点校学生在初一和高二年级时显著好于非重点校学生,在初二年级时相反;男生在初二和高二年级时显著好于女生,在初一年级时相反。可见,高二年级是中学生师生关系面临最大考验的时间段。姚计海等从青少年认知发展的角度认为,辩证性思维能力发展不成熟使高二年级(17/18岁)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容易出现认知偏差。处于这一时期的青少年开始从不同的角度理解事物和他人的言行,在师生关系中表现出更多的主动性和感受性,他们开始将师生关系纳入平等的人际关系范畴。与此同时,学业压力的增大和生涯规划的需要也使高二年级学生对教师的权威性和综合指导能力抱有更高的期望。在这个阶段,非重点校学
本文标题:中学生的学校人际关系特点及其与社会适应的关系-最新教育文档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14150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