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塔里木盆地概况塔里木盆地(塔里木油田)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部,北界天山,南为昆仑山、阿尔金山,面积约56×104km2。平均海拔1000m左右,是我国最大的内陆盆地。盆地中部有面积达33.7×104km2的塔克拉玛干沙漠,是我国面积最大、沙丘高差最大、气候最干燥的沙漠。盆地边缘有以高山冰川雪水为源的内流河,塔里木河位于盆地北半部,全长2137km。塔里木盆地基底为元古界变质岩系,其上发育有震旦系和古生界海相沉积,中、新生界为陆相沉积,是一个在元古界基底上叠置的古生代和中、新生代的复合型盆地。从盆地沉积发育的情况和周围褶皱带的特点来看,古生代明显地表现出近东西向的构造带,及其相伴随的主要断裂的构造格架,如塔北隆起带、中央隆起带和塔南隆起带,后者因受阿尔金山影响,呈北东走向。中新生代的构造特点是在古生代构造基础上继承和改造的。由于边缘褶皱山系的隆起,首先在盆地的边缘山前地带形成前陆盆地,而后发展成为统一的坳陷盆地,接受了厚度巨大的中新生代沉积,这一特点掩盖了古生代形成的东西向和北西向构造面貌,成为现今的构造格局。塔里木盆地沉积岩厚7000~10000m,主要含油层有5套:震旦系—下古生界、石炭二叠系、中上三叠—中下侏罗系、上白垩—下第三系和上第三系中新统。到目前为止,已在塔北、塔中、塔西南发现了油气田。油气资源估算有120×108t左右,若经过进一步勘探,有条件成为中国石油战略接替地区之一。塔里木盆地构造单元划分表构造单元面积(km2)沉积岩厚度(m)库车坳陷30600北部单斜带3380-乌什凹陷9700-拜城凹陷3700-阳霞凹陷3080-南部平缓背斜带1540-秋立塔克背斜带4440-克依背斜带476011000塔北隆起36700南喀—英买力低凸起664011000轮台凸起93008000哈拉哈塘凹陷500010000轮南低凸起47309000草湖凹陷502011000库尔勒鼻状凸起60108000北部坳陷127700阿瓦提凹陷3000014000满加尔凹陷6070015500孔雀河斜坡2200012000英吉苏凹陷1500012000中央隆起114000巴楚凸起437008000塔中低凸起2280010000塔东低凸起4490010000西南坳陷145000麦盖提斜坡521009000喀什凹陷2720013000齐姆根凸起800011000叶城—和田凹陷3070014000塘古孜巴斯凹陷2700012000塔南隆起43100民丰北凸起186005000罗布庄凸起245002500东南坳陷65500民丰凹陷350005000若羌凹陷305004000渤海湾盆地渤海湾盆地位于我国东部,地跨渤海及沿岸地区,包括天津市及辽宁、北京、河北、河南和山东等省市的部分地区。盆地面积19.5×104km2(包括陆、海),北为燕山、西为太行山、东为胶辽山地、南与华北南部盆地相通。渤海湾盆地是以新生代为主要发育期的裂谷盆地,是由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三个层系组合的复杂的含油气系统,其中下第三系为主要的烃源岩和主要的储油层。在构造发展上,侏罗世为断块发育阶段,侏罗统多为含煤的小盆地如阜新、朝阳等。晚白垩世至第三纪始新世,渤海湾进入第二期裂谷发育阶段,由一系列张性断裂控制的地堑或箕状断陷组成的凹陷和凸起相间的构造格局。至晚第三纪,渤海湾转入大面积坳陷期,形成了统一的渤海湾盆地。渤海湾盆地是中国第二个主要产油基地,主要成油组合是下第三系。侏罗、白垩系虽有一定生油条件,但烃源岩分布局限,大石炭系和二叠系煤系地层,已在冀中、黄骅、中原地区发现工业气流。目前渤海湾亚区年产油量占全国的45%,是中国东部仍具有巨大潜力的地区。渤海湾盆地主要构造单元划分表构造单元面积(km2)辽河坳陷11600冀中坳陷30200沧县隆起12500黄骅隆起19400*埕宁隆起13000济阳坳陷26500昌潍坳陷4000临清坳陷41000渤中坳陷20400辽东湾坳陷14900*黄骅坳陷面积19400km2,而大港油区与冀东油田的实际勘探面积合计为17800km2。柴达木盆地概况柴达木盆地(青海油田)位于青藏高原,在青海省西北部。盆地西北为阿尔金山,南有昆仑山,北界祁连山系,形若不规则的菱形,面积10.4×104km2。盆地周缘群山环立,峰巅终年积雪,而盆地内部景象迥异,西部及中部荒丘遍布,沟壑纵横;东部地域盐泽浩瀚,大小盐湖星罗棋布,海拔一般2600~3200m。柴达木盆地位于中祁连断裂以南,昆南断裂以北,西至阿尔金山,是中国西部一个大型的中新生代盆地,包括了库木库里、苏干湖和共和盆地等,沉积岩总厚9700m。盆地内13口井钻达的基岩为元古界花岗片麻岩,震旦系全吉群不整合其上。从物探资料分析,古地块的分布范围大于现今盆地范围,其北界为柴北断裂,其南为昆南断裂,西界阿尔金山,包括了现今柴达木、德令哈、库木库里及苏干湖盆地。海西运动后,柴达木地块抬升经历长期剥蚀,盆地大部地区缺失二叠、三叠系,仅在盆地东部、北部出露了一套三叠系沉积。印支运动后中新生代盆地开始形成,经历了早期断陷,中期坳陷和后期转移(向东)消亡三个阶段。晚三叠世晚期盆地基底开始裂陷,在盆地北部、西部断陷中接受了一套中下侏罗统的湖相含煤、含油岩系。白垩系为一套红色的河流相沉积,面积进一步扩大。喜山期边界断裂又剧烈活动,以西部断陷区为中心,由小型边缘断陷逐步变为大型的、以下第三系和中新统为主的茫崖坳陷。古新世、始新世为充填沉积,从渐新世开始进入坳陷沉积,渐新世、中新世是一套半咸水盐湖沉积体系,发育了一套有利的生油层进入上新世至第四纪,盆地有规律地向东迁移,形成了盆地东部第四系的生气坳陷,至今已发现了5个第四系工业气田,控制了500×108m3的储量。柴达木的含油层系中有中下侏罗统,下第三系渐新统,上第三系中新统和第四系,目前已发现油田16个,气田5个。柴达木盆地构造单元划分表构造单元面积(km2)沉积岩厚度(m)茫崖坳陷40000铁木里克凸起13004000阿拉尔背斜带10005000红柳泉跃进一号断鼻带3004000七个泉断鼻带4003000红狮凹陷1006500狮子沟油砂山背斜带6006000干柴沟红沟子断鼻带120011000小梁山凹陷100010000碱山背斜带160010000尖顶山背斜带90011000大风山背斜带9007000南翼山背斜带200011000油墩子背斜带150010000油泉子背斜带27006000英雄岭凹陷6008000茫崖背斜带140010000乌南绿草滩断鼻带3506000扎哈泉断陷1505000切克里克断陷12007500东柴山背斜带380012000黄石凸起90010000甘森泉断陷380012000一里坪凹陷600017000鄂博梁背斜带330013000伊北凹陷300016000北部块断带26500鄂博梁一号葫芦山背斜带7007000昆特依断陷140012000冷湖背斜带21007000赛什腾断陷29009000驼南背斜带15006000鱼卡断陷6003000大柴旦红山断陷22003000平顶山野马背斜带10005000马海南八仙背斜带15006000北陵丘东陵丘背斜带10005000大红沟背斜带10005000欧南断陷37006000埃姆尼克潜山带34003000乌兰背斜带16002000德令哈断陷16008000德北断陷9003000三湖新坳陷37500驼峰山背斜带60011000涩北背斜带8009000盐湖背斜带31008000三湖凹陷1800014000乌图美仁断鼻带150007000四川盆地四川盆地位于川渝地区,其范围界于北纬28°至32°40′,东经102°30′至110°之间,它包括四川省东部,重庆市大部和部分湖北、贵州、云南三省边界相嵌地带,面积约20×104km2。盆地呈菱形,四周为高山环绕,西北为龙门山,东北为大巴山,东南为巫山、大娄山,西南为大凉山,盆地内部为低山、丘陵,气候温湿,土地肥沃,物产极为丰富,自古享有“天府之国”之美誉。四川盆地是一个中新生代和古生代叠合型盆地,发育了从震旦系、古生界到中生界海陆两套含油层系,震旦系至中三叠统厚4000~7000m的海相碳酸盐岩为主的沉积,发育了六套成烃组合;晚三叠世开始川西一带形成了前陆盆地,上三叠统至第三系厚3000~6000m主要为陆相沉积,石炭系、二叠系和三叠系是主要产气层,侏罗系是川中地区的主要产油层。燕山至喜山期,是盆地盖层构造定型的主要时期。四川盆地是目前国内主要天然气产区。四川西南部的西昌、楚雄盆地,晚三叠世以后和四川盆地有共同的沉积发育史,又同属于上扬子区,只是燕山和喜山运动之后,将其同四川盆地分隔,但是其勘探程度较低。四川盆地构造单元划分表构造单元面积(km2)沉积岩厚度(m)川东南高褶区76000-川东高陡褶带5000010000川南低陡褶带260008000川中低缓隆起区58000-川中平缓褶带370009000川西南低陡褶带210007000川西北坳陷区66000-川北低平褶带3400012000川西低陡褶带3200010000松辽盆地概况松辽盆地(包括大庆油田和吉林油田)位于东经120°~128°,北纬42°20′~49°20′,面积约26×104km2。盆地西为大兴安岭,东北为小兴安岭,东南为张广才岭,南为康平-法库一带的丘陵地带,盆地中间是嫩江、松花江、辽河水系流经的平原沼泽区,地面海拔120~300m,盆地呈北北东向展布。南北长750km,东西宽330~370km。现今仍是个地貌盆地。松辽盆地经历了完整的裂谷盆地的断陷和坳陷两大发育阶段。晚侏罗世-早白垩世为裂谷开始阶段,中晚白垩世转入坳陷期湖沼沉积,形成了具有下部断陷、上部坳陷的叠加盆地结构,沉积厚达5000余米的深湖相生油岩系,晚白垩世末期进入褶皱回返阶段,湖盆萎缩。松辽盆地是东北含油亚区面积最大、含油最丰富的以中生代为主的含油气盆地。松辽盆地构造单元划分表构造单元面积(km2)沉积岩厚度(m)西部斜坡区42100西部超覆带13500870泰康隆起带43202400富裕构造带49801100西部斜坡带193001600北部倾没区29100乌裕尔凹陷20002500依安凹陷63401800三兴背斜带6401600嫩江阶地110001000克山依龙背斜带22702500乾元构造带68502000中央坳陷区39800黑鱼泡凹陷25702700明水阶地44202700龙虎泡阶地19303000齐家古龙凹陷507013000大庆长垣25804000三肇凹陷54209400朝阳沟阶地31004500长岭凹陷64707400扶新隆起带26604000华字井阶地29906800红岗阶地25907500东北隆起区32400绥化凹陷75003800绥棱背斜带70002000海伦隆起带102001000呼兰隆起带2600-庆安隆起带5100-东南隆起区50200梨树凹陷117008000钓鱼台凸起带25202000登娄库背斜带21603000九台断褶带48201000榆树凹陷88103800德惠凹陷37105000青山口背斜带53902400宾县王府凹陷953010700长春岭背斜带12563500西南隆起区332002600开鲁坳陷区33800鄂尔多斯盆地概况鄂尔多斯盆地是我国大型沉积盆地之一,面积25×104km2,东以吕梁山,南以金华山、嵯峨山、五峰山,岐山;西以桌子山、牛首山、罗山,北以黄河断裂为界,轮廓呈矩形,位于东经106°20′~110°30′,北纬35°~40°30′,地跨陕、甘、蒙、晋5省区。鄂尔多斯盆地是一个大型的中生代内陆坳陷盆地,同其下伏的古生代海相原型盆地组成为叠合盆地。在盆地内已发现有大型的古生代古岩溶气田,已控制含气面积1300km2,储量1300×108m3。上古生界煤型气藏已在盆地西缘、北坡和东部相继发现。在油田勘探上除延长和马岭等区有所进展外,在安塞地区三叠系中发现了亿吨级大油田,老油区延长油田近年来有重要突破,年产量增长至50×104t以上。因此盆地中形成了多层系含油含气的复合油气区,有良好的发展前
本文标题:中国含油气盆地概要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14257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