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教育的起源与发展名称代表人理论错误神话起源说朱熹教育与其它万事万物一样,都是由人格化的神所创造的生物起源说19法利托尔诺1、教育是一种生物现象,不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2、第一个提出的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以达尔文进化论为指导。1、没有把握人类教育的目的性和社会性2、混淆人类教育与动物养育行为的本质区别。都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心理美孟禄日常生活中儿童对成年人的无意识模仿。没有看到人类活动特别是人类教育活动中的主动性。劳动马克思主义1、人类所特有的生产劳动。人类生产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开始教育是基于生产的需求和人类生存的需要而产生。2、第一个科学的关于人类起源的学说。2.古代社会教育(奴隶和封建社会)夏《孟子》设痒序学校以教之,痒者养也,校者射也。夏曰校,殷曰序,周曰痒,学则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伦也。有了学校教育形式周1、建立了典型的政教合一的官学体系,“学在官府”、“学术官守”是其典型的特征。2、“国学”与“乡学”,形成礼乐射御书数的六艺教育西周学校教育制度发展的比较完备春秋战国1、官学衰微,私学兴起,冲破了“学在官府”的限制。2、儒墨两家私学成为当时显学。私学发展是教育史文化史重要里程碑两汉时期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思想专制的教育政策和选士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魏晋南北朝1、学校设置上的新举措——立国子学与太学并重。2、学士制度——九品中正制隋唐时期1、“三教”(儒道佛)并重。2、科举制。3、唐中央设六学二馆(国子、太、四门、律、书、算学)(东宫—崇文馆和门下省—弘文馆)改变魏晋”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之说,加强对知识分子思想和人格的限制宋1、程朱理学。2、教学依据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目的“学而优则仕”3、书院盛行。钳制思想,遏制文学形式上的创造性明八股文科举考试固定格式,印度内容婆罗门《吠陀》,活动是背诵经典和钻研教义等级森严埃及文士(书吏)学校,“以僧为师”“以吏为师”埃及教育特点农民奴隶无教育权希腊罗马奴隶社会教育雅典教育1、培养(政治家、商人)2、培养身心“既美且善“的公民3、最早形成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教育内容丰富,教学方法也比较灵活。斯巴达教育1、培养(军人、武士),以军事训练和道德灌输为主。古罗马教育1、以农民—军人为主要特征,家庭教育是其主要形式。2、两种学校:希腊语学校和拉丁语学校,拉丁语学校的主要目的是培养“雄辩家”封建社会教育分为教会教育1、培养(教士、僧侣)2、内容:七艺包括三科(文法修辞辩证法)四学(算学几何天文音乐))脱离生产,为封建地主阶级服务。骑士教育1、培养(封建骑士)2、内容;骑士七技(骑马游泳击剑打猎投枪下棋吟诗)3、教育的发展概况(根据方法、理论成熟的程度,分为萌芽、独立形态、多元化、现代化四个阶段。)萌芽阶段中国孔子1、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论语》一书中。2、论教育对象,提出有教无类的思想,强调教育的起点机会均等。3、论教育功能:社会功能和个体功能,孔子从探讨人的本性入手,认为人的先天本性相差并不大。4、论培养目标:孔子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德才兼备的君子”,《子张》中提到“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这是培养人才的途径,代表了子夏的教育思想。5、论教学内容:①对西周文化典籍整理,形成《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种教材。②在孔子的教育中,道德教育居于首要地位。③孔子的教学内容偏重社会人事和文事,轻视科技与生产劳动。6、论教学原则与方法:①启发诱导。“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朱熹解释了:愤、启、悱、发的意思。②因材施教。③学、思、行相结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强调学习知识要“学以致用”。④温故而知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孟子1、孟子持“性善论”,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明人伦”(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2、孟子提出了一种理想的“大丈夫”人格,即“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荀子1、提出“性恶论”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化性起伪”2、在先秦诸子中,荀子是最强调尊师的。墨子1、墨翟以“兼爱”“非攻”为教,同时注重文史知识的掌握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注重实用技术的传习。2、论教育作用“有力者疾以助人,有财者勉以分人,有道者劝以教人”强调民众建立平等互助“兼爱”的社会。3、论强力而行。他要求学生树立“强力而行”的刻苦磨练精神。4、论教育内容。墨家教育内容的特色和价值主要体现在科学技术教育和训练思维能力的教育上。5、墨子认为,人的知识来源可分为三个方面“亲知”“闻知”“说知”,前两种方法都不可靠,必须重视“说知”,即依靠类推和明故的方法来获得知识。道家道家主张“绝学”和“愚民”,认为“绝学无忧”根据“道法自然”的哲学,认为一切任其自然便是最好的教育。学记1、《学记》(收入《礼记》)是中国,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专著。成文大约在战国末期。2、论教育的功能:①政治功能。“提出“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建国君民,教学为先”。②个体功能。“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3、论教育制度与学校管理:提出从中央到地方的学制系统—“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痒,术有序,国有学。”4、论教学原则:①教学相长(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故曰:教学相长也。)②尊师重道(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能为师,然后能为长,能为长,然后能君。故师也者,所以学为君也。)③豫时观摩。学习中要互相观摩,取长补短。④启发诱导。(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⑤长善救失。(过少,过急,过易,过难。)⑥学不遢等。(学习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5、主张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教学相长(师严然后道尊),启发式教学(君子之教,喻也)西方苏格拉底1、苏格拉底以其雄辩与青年智者的问答法闻名:问答法的三步:1讽刺2定义3助产术柏拉图《理想国》教育获得真知,教育与政治有密切联系亚里士多德1、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代表作品是《政治学》。2、他认为教育应该是国家的。3、首次提出了“教育遵循自然”的观点。主张按照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对儿童分阶段进行教育,提倡对儿童进行和谐教育,成为全面发展教育的思想源泉。昆体良古罗马的教学大师,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教育家,其代表作《雄辩术原理》(《论演说家的教育》或《论演说家的培养》)是西方最早的教育著作,也被誉为古代西方的第一部教学法论著。独立形态阶段培根近代实验科学鼻祖首次提出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提出归纳法为教育学的发展奠定了方法论基础教育学学科的建立捷克夸美纽斯1、1632年出版的《大教学论》是教育学开始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该书被认为是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2、教育目的。夸美纽斯认为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人的永生作准备。同时,人应该过好现世生活。3、提出“泛智教育思想”讨论“把一切事务交给一切人类的艺术”。4、教育要适应自然。系统论述了班级授课制。5、教学原则。直观性,自觉性,量力性,系统性,巩固性。等教学原则。法卢梭《爱弥儿》1.人性本善,能为人造就新的、适合人性健康发展的社会、环境和教育,人类就能在最高阶段回归自然。2.让儿童在自然环境中顺其自然的发展。德康德1.先后四次在哥尼斯堡大学讲授教育学,是最早在大学开设教育学讲座的学者之一。2.①探究道德的本质,肯定人的本质。②认识唯一需要教育的动物。③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发展人的自然禀赋。、瑞士裴斯泰洛奇1、裴斯泰洛齐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明确提出“教育心理学化”口号的教育家。2、教育的目的应该是“促进人的一切天赋能力和力量的全面、和谐发展。”英洛克1、《教育漫话》2、“白板说”(“人类之所以千差万别,便是由于教育之顾”3、主张绅士教育规范教育学的建立德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1.教育的最和高目的是道德和性格的完善。2..教学可以按照明了、联合、系统、方法四部去进行,即“四段教学法”3.传统教育学派的代表,主张传统三中心“教师中心”“课堂中心”“教材中心”。4.教育理论体系的两个理论基础是伦理学和心理学。赫尔巴特被认为是“现代教育学之父”或“科学心理学的奠基人”,他的《普通教育学》的出版,标志着规范教育学的建立,这本书也被认为是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1、提出了新三中心论“儿童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2、“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改造”3、提出“从做中学”,主张教育无目的论。杜威现在教育的代言人,是现代教育理论的代表。4、设计教学法的首创者。5、提出五步教学法:困难、问题、假设、验证、结论。马克思教育学的建立凯洛夫《教育学》第一部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著作。杨贤江《新教育大纲》中国第一本教育学著作。教育学发展中逐步形成的理论派别1.实验教学。2.文化教育学(即精神科学教育学)。3.适应主义教育学。(19C末20C初美代表人是杜威和克伯屈)4.批判教育学。(德国教育家瓦。根舍因创立了范例方式教学理论。)4、西方主要的心理学流派心理学流派代表人物研究对象主要内容构造主义心理学冯特铁钦纳直接经验即意识1、构造主义者主张研究人们的直接经验,即意识。并把人的经验分为感觉、意象和激情三种元素。2、主张心理学应该用实验内省发分析意识的内容或构造。机能主义心理学(19世纪末20世纪初)詹姆士杜威安吉尔研究意识1、主张研究意识,但不把意识看成是个别心理因素的集合,而把意识看成一种持续不断、川流不息的过程。2、强调对意识的作用与功能的研究,认为意识的作用就是使有机体适应环境。行为主义“西方心理学的第一大势力”华生研究行为1、反对研究意识,主张心理学研究行为。2、反对内省,主张用实验方法进行客观的研究。格式塔心理学(完形心理学)苛勒考夫卡韦特海默主张研究意识1、强调心理作为一个整体。2、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精神分析学派弗洛伊德异常行为的研究和无意识的研究1、一切个体和社会的行为都根源于心灵深处的某种欲望和动机,特别是性欲的冲动。2、欲望是以无意识的形式支配人,并且表现在人的正常和异常的行为中。人本主义心理学(心理学的“第三势力))马斯洛罗杰斯人格方面的研究1、认为人的本质是好的,善良的,他们是受无意识欲望驱使的野兽。2、人有自由意志,有自我实现的需要。现代认知心理学皮亚杰1、以奈塞尔《认知心理学》为诞生的标志,该学派是以信息加工观点为核心的心理学,又称信息加工心理学。2、该学派把人的心理活动看作是信息加工系统。3、认知心理学设计实验,利用客观研究方法来研究这些过程。5、能力的理论流派。能力的结构(智力的结构)理论观点斯皮尔曼的二因素论智力包括两种因素:一般因素(G)和特殊因素(S)吉尔福特的智力三维结构论1、智力系统包括三个方面:内容、成果、操作。操作代表智力的高低2、智力因素总共有150种(5×5×6)卡特尔的智力形态论智力的形态包括: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每个人身上有七种智力:言语智力、逻辑—数学智力、视觉—空间智力音乐智力、运动智力、人际智力、自知智力。斯腾伯格的三元智力理论1、智力包括三种成分;智力成分亚理论、智力情境亚理论、智力经验亚理论。2、三种成分及相应的三种过程:元成分、操作成分和知识获得成分。人格理论(性格理论)理论观点奥尔波特的人格特质理论1、人格特质分为两类:共同特质和个人特质。2、个人特质根据在社会中的作用,可分为三种:首要特质、中心特质、次要特质卡特尔的人格特质理论1、提出人格特质的理论模型,模型分四层:个别特质和共同特质,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特质特质和环境特质,动力特质、能力特质和气质特质。6、心理发展的理论:心理发展的理论流派观点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建构主义发展观1、皮亚杰的理论核心是“发生认识论”:人的认识来源于动作,动作是感知的源泉和思维的基础。2、儿童通过动作完成对客体的适应,适应的本质在于取得机体与环境的平衡。3、儿童的认知是在已有的图式的基础上,通过同化、顺应和平衡,不断从低级向高级发展。①图式:图式是指人在认识周围世界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独特的认知结构。②同化:同化是指在有机体面对一个新的刺激情境时
本文标题:教育与教育学表格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14400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