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 教育工作者的心理健康与应对策略
教育工作者心理健康与应对策略西南师大教育学院冯维Fengwei@swnu.edu.cn电话023-68254728一、教育工作者心理健康现状我国精神病患病率50年代为2/1000,70年代7/1000,80年代15岁以上为10.5/1000,90年代12.6/1000,2002年为13.47‰。现有精神病患者1600多万,各种精神、心理障碍人群超过100万,每年有28.7万人自杀死亡,200万人自杀未遂。1、美国有84%的教师认为教学工作紧张会危及健康,压力是影响教师健康主因。2、田玉荣、周志田曾采用SCL-90症状量表对90名高校教师进行调查,54.44%的人有心理问题,各因子及阳性分数均高于全国常模,突出问题为躯体化、强迫症状,抑郁、偏执。3、广东教育工会(2002)对19所高校8417名教师调查发现,健康只占10.40%,亚健康占45.55%,前临床状态占23.63%,疾病状态占20.42%。二、教育工作者常见心理问题分析1、心理冲突指个体从事有目的活动,存在数个不能同时满足或互相排斥的目标所产生的心理不平衡现象。主要有:(1)双趋冲突(2)双避冲突(3)接近—回避冲突(4)角色冲突2、心理压力指人与环境相互作用,个体预感到可能发生的不安,或对威胁有所觉察时而产生的心理状态。(1)学历与知识更新压力(2)职称评聘压力(3)教学科研与工作压力(4)经济压力霍姆斯和雷赫的《社会再适应量表》1、配偶死亡…………1002、离婚…………………733、夫妻分居…………654、牢狱之灾…………635、亲人死亡…………636、受伤患病…………537、结婚………………508、被解雇……………479、再婚………………4510、退休……………4511、亲人健康变化…4412、怀孕…………4013、性生活不和谐……3914、家庭成员增加…3915、职业再适应……3916、经济状况变化…3817、好友死亡……3718、转变行业……3619、与配偶争吵……3520、中等负债……3121抵押赎回权被取消…3022、工作责任变动…2923、子女离开家门……2924、与亲家发生矛盾…2925、个人有杰出成就…2826、配偶工作变化……2627、入学或失学……2628、生活发生变化…2529、个人习惯改变……2430、与上司发生矛盾…2331、工作时数改变……2032、居住处所变化……2033、转学……2034、娱乐活动变动…1935、宗教活动变化…1936、社交活动变动…1837、轻微财务损失…1738、睡眠习惯改变…1639、家庭人数改变…1540、饮食习惯改变…1541、假期……………1342、圣诞节…………1243、轻微触犯法律…113、心理挫折是个体从事有目的的活动中,遇到障碍致使个人动机不能实现的情绪状态。(1)缺乏挫折(2)损失挫折(3)阻碍挫折教育工作者的心理问题产生的负面影响:一是带来一系列身体症状二是产生不良行为,去人格化三是降低成就动机,影响工作效率和组织目标的实现三、教育工作者心理问题原因剖析(一)外部原因1、生物因素2、社会因素(1)竞争文化的冲突矛盾主要有:竞争与合作的矛盾享受与抑制需要的矛盾自由与现实的矛盾(2)精神文化教育滞后(3)家庭结构功能发生变化,人际支持系统失效(二)内部原因1、自我意识存在偏高或偏低的情况2、A型人格A型与B型人格的特点总是在活动干事情很快没有耐心同时干两件事总是感到时间的压力用数量测量绩效具有攻击和竞争性从来不匆匆忙忙采取温和的措施有耐心闲暇时不感到内疚不太在乎时间竞争力不强不自吹自擂四、心理健康的学术争论及标准统计学标准、社会规范标准、生理学标准、社会贡献标准、自我报告标准对一般人而言心理健康的标准如下:1、智力正常2、能协调控制情绪3、具有较强意志力4、人际关系合群、较和谐。5、能比较客观地认识自己6、心理与行为符合年龄特征教育工作者的心理健康的指标1.正确的角色认知。即能恰当认识自己,并能愉快接受教师角色。2.具有健康的教育心理环境。即在教育中教师情绪稳定,心情愉快,反应适度,情绪自控,积极进取。3.教育的独创性。不人云亦云,能创造性地工作。4.抗教育焦虑程度高。能忍受困难与挫折考验。5.良好的教育人际关系。能正确处理学生、家长、同事与领导关系。6.善于接受新事物、新理念,不断适应改革与发展的教育环境。如何理解心理健康标准?心理健康要兼顾内外两方面区分心理健康与不健康的心理与行为心理健康有不同的层次心理健康是各要素的有机整合心理健康是发展变化的概念心理健康是一种人生态度五、如何应对应对是个体为平衡自身心理状态而逐渐形成的一套适应机制。人的应对能力至少包括四方面的因素:一是有良好的自我形象(了解接纳自己、自尊自信)二是有归属感(能够得到理解和支持);三是有较强的处理问题的技能(能有效解决困难);四是对生活持乐观的态度(在逆境中也能看到希望)。有学者将其细分为以下12条(1)健康的自我形象;(2)有独立思想和行动能力,但不怕向人求助;(3)有良好的支持系统及倾诉对象;(4)有高度的自律及责任感;(5)对新事物开放,容易吸收;(6)敢于梦想;(7)有多样兴趣;(8)有幽默感;(9)了解自己及别人情绪,并能做出合宜表达;(10)认识及懂得发挥自己才干;(11)能忍受不快;(12)对生命有热诚,有一套了解人生意义的哲学。1、提高与教职工的沟通水平,识别其心理问题(1)移情(2)倾听①事实②感受③认知④行动⑤环境(3)自我暴露(4)具体化2、改变非理性的认知,澄清代价/收获理性主要指逻辑思维,其特点是意识性、目的性、自觉性、稳定性。非理性指冲动、直觉、灵感、感应能力,其特点是盲目性、无意识性、易逝性。不合理的信念有:(1)完满主义(2)过度概括(3)不能忍受…必须忍受(4)必须……应该(5)妄自猜测检查非理性思维第一,诊断第二,学会利导思维第三,去灾难化第四,替代性选择3、树立正确压力观,采取行动化解压力4、正确认识自我,调整奋斗目标单一因素与多因素比较行动前与行动后比较横向与纵向比较相对与绝对比较5、改善人际关系,获得社会支持6、承认情绪,合理地宣泄情绪高低年龄洛文格(Loevinger)7、选择合理的心理防御机制心理防御机制指个体面临压力或冲突情境时,在其心理活动中具有的自觉或不自觉地解脱焦虑、愤怒等情绪,以恢复心理平衡的适应性倾向或行为。第一、不是蓄意使用的第二,有积极与消极之分第三,每个人都会使用第四,有人格特征1、否认2、压抑3、投射4、合理化一是酸葡萄心理二是甜柠檬心理5、反向作用6、转移7、退行8、升华9、补偿10、抵消11、隔离12、幻想13、转化14、幽默15、自居16、固执思考题1、什么是心理健康?你认为教育工作者的心理健康的标准有哪些?2、教育工作者的心理问题主要有哪些?为什么会产生这些心理问题?如何解决?3、个体的自我意识与人格品质对心理健康有何影响?如何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和人格品质?4、简述认知矫正方法的基本原理,不合理的认知有哪些?如何改变这些不合理的认知?5、什么是心理防御机制?有何特点?如何选择合理的心理防御机制策略?6、如何提高与教职工的沟通水平?其方法主要有哪些?
本文标题:教育工作者的心理健康与应对策略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14586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