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杨振宁杨振宁1922年10月1日生于安徽合肥。1938年考取西南联合大学化学系,入校后改入物理系,1942年毕业。同年入清华大学研究院,1944年毕业,同年考取留美公费生,1945年11月到达美国。1948年毕业,获芝加哥大学博士学位。1956年,与李政道提出宇称不守恒理论,推翻了爱因斯坦的“宇称守恒定律”,并因此与李政道一起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1998年起,任清华大学教授。2004年起定居北京。杨振宁到医院看望病中的邓嫁先(左)。1986年摄于北京。邓稼先与杨振宁在美国留学时邓稼先和杨振宁有着长达半个世纪的深厚友谊二校门图书馆清华大礼堂图后排为邓稼先及夫人许鹿希。前排左一为邓稼先的夫人及两个孩子,中间为邓稼先的二姐,右一为邓稼先的大姐及两个孩子。邓稼先,安徽省怀宁县人,1924年生,男,中共党员,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1945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后在北京大学任教。1948年10月赴美国普渡大学物理系留学,1950年获物理学博士学位,同年回国。历任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助研、副研究员,二机部第九研究所理论部主任、第九研究院副院长、院长,国防科工委科技委副主任,核工业部科技委副主任等职。中共第12届中央委员。1986年逝世。他在原子弹、氢弹研究中,领导开展了爆轰物理、流体力学,状态方程、中子输运等基础理论研究,对原子弹的物理过程进行了大量模拟计算和分析,迈出了中国独立研究核武器的第一步。领导完成原子弹的理论方案,并参与指导核试验的爆轰模拟试验。原子弹试验成功后,立即组织力量,探索氢弹设计原理,选定技术途径。1982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985年获两项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986年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1987年和1989年各获一项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999年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给他追授了“两弹一星功勋奖章”。1966年至今任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教授。1986年起兼任香港中文大学客座教授。1957年与李政道教授一起获得诺贝尔物理奖。1980年获Rumford奖。1986年获自由奖和国家科学技术奖章。1993年获美利坚哲学学会颁发的本杰明·富兰克林奖章。1994年秋又获费城富兰克林学院颁发的鲍威尔科学成就奖。1996年1月,被中国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首次授予国家级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你知道他是谁吗?杨振宁教授1947年,26岁,获美国印第安那州的普渡大学博士学位。人称“娃娃博士”。1979年,担任核武器研究院院长。1986年7月16日,国务院授予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1986年7月29日,因癌症去世。1999年,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追授了金质的“两弹一星功勋奖章”。你知道他是谁吗?•关于“两弹一星”1999年9月18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之际,•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隆重表彰为我国“两弹一星”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技专家,并授予他们“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追授王淦昌、邓稼先、赵九章、姚桐斌、钱骥、钱•三强、郭永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两弹一星”最初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两弹”•中的一弹是原子弹,后来演变为原子弹和氢弹的合称;另一•弹是指导弹。“一星”则是人造地球卫星。1972年,邓稼先任第九研究院副院长,全面领导核武器的改进和发展工作。这是同志7月1日,邓稼先(中排右一)陪同周总理在人民大会堂会见来华访问的杨振宁博士(前排右五)。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张爱萍将军(右一)在试验场向周恩来总理报告。1967年6月17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颗氢弹。君视名利如粪土许身国威壮山河哀君早辞世功勋泽人间--张爱萍本文是一篇回忆性散文,又是一篇典范的人物传记。人物传记是记录人物生平的文字,它往往通过一些特殊事件来刻画人物的特殊贡献、精神品质和高尚情操。写作背景1993年7月29日,是邓稼先逝世七周年。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教授写了这篇文章作为纪念。这是一位科学家写的科学家评传。作者和邓稼先同志是中学同学、大学同学,在美留学期间又是同学。他自己说是“50年的友谊,亲如兄弟”。此文珍贵之处是杨先生从科技发展史的高度,将同他有长期交往、所知甚深的中国、美国两位原子弹设计的领导人作了比较评述,既高且深,又亲切可读。读杨振宁教授的回忆文章,可以进一步了解邓稼先同志的才能、风格、思想和为人。立大功的人。元,为首的;居首的。比喻侵略、压迫、剥削。想办法,定计划。走来走去,犹豫不决,不知往哪个方向走。敬仰思慕。亲密的朋友。挚,诚恳。①难以忍受。②难为情。文中指②。(xūn)元勋:(zǎi)宰割:(chóu)筹划:(pánghuáng)彷徨:仰慕:(zhì)挚友:难堪:奉命:奉:接受。至死不懈:懈:松懈。署名:署,签。奠基:奠,奠定,建立。骄人:对人骄傲。可歌可泣:(xiǎn)鲜为人知:当之无愧:锋芒毕露:(rú)妇孺皆知:家喻户晓:马革裹尸:鞠躬尽瘁,死而后已:(jūcuì过度劳累)值得歌颂,使人感动得流泪。指悲壮的事迹使人非常感动。可,值得。很少被人知道。鲜,少。当得起某种荣誉或称号,毫不惭愧。锐气、才干全部无显露出来。比喻人有傲气,爱显露自己的才能。毕,全,完全。形容人人都知道。孺,小孩子。每家每户都知道。喻,明白;了解。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指军人战死于战场。语出诸葛亮《出师表》。小心谨慎,贡献除全部精力,到死为止。截然不同:知人之明:层出不穷:燕然勒功:完全不同。截然,形容界限分明,像割断一样。能认识人的品行和才能的眼力。接连不断的出现,没有穷尽。燕然,山名,即今蒙古境内之杭爱山。勒功,刻石记功。东汉大将窦宪追击北匈奴,出塞三千余里,至燕然山记功而还。鲜红鲜为人知(yān)(yīn)(xiān)(xiǎn)殷红殷切殷鲜1.邓稼先于哪一年出生在什么地方?2.邓稼先曾于1948—1950年赴哪国哪所大学读理论物理?3.邓稼先于何年因患何病逝世?4.用来与邓稼先作对比的那位外国杰出人物是谁?5.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和第一颗氢弹爆炸的年、月、日分别是什么?6.我国核武器试验的地点是哪里?(1924年,安徽省怀宁县)(美国,普渡大学)(1986年,直肠癌)(奥本海默)(1964年10月16日,1967年6月17日)阅读测试:(古罗布泊)1.抓住文中关键性的语句2.理解文中的小标题3.简单叙述六个部分的内容提示速读课文,准确把握课文各部分基本信息整体感知1.第一部分展示历史背景。通过列举1898年西方列强对中国的瓜分情况,让读者管窥百年中国的屈辱历史。然而一个世纪后,中国人站起来了,就在这新中国刚刚诞生的早晨,新中国带着从黑夜走出的人们,披着朝阳的霞光,迎来了从海外归来的一位对祖国母亲有拳拳之心的儿子——邓稼先。整体感知第二部分:简述邓稼先的生平。写了他不平凡的人生经历,特别是对中国核武器设计研究所做出的巨大贡献。第三部分:将邓稼先与奥本海默作比较,以凸现邓稼先的人品。奥本海默是一位出类拔萃、锋芒毕露、在美国家喻户晓的原子弹工程领导人。邓稼先是一位能力超群、忠厚朴实、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因此,作者说,邓稼先是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的人,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最有奉献精神的儿子。整体感知第四部分:通过写邓稼先的诚恳周到及领导中国原子弹工程所创造出来的成就,激起了作者复杂的情感,作者为民族而自豪,为稼先而骄傲。整体感知第六部分:对稼先的总的评价。是一首唱给邓稼先的赞歌和挽歌,同时也是一首唱给祖国的颂歌和恋歌。第五部分:高度赞扬了邓稼先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的坚定、执著与勇敢。通过回顾学生时代课本中的《吊古战场文》,描绘了沙漠戈壁的荒凉与凄婉,同时也指出了从事这项伟大工作需具备超凡的直觉判断、严谨的逻辑思维、果敢的胆识、坚定的信心,以及在工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又令常人难以想像,且常常伴有生命危险。第一部分:在近一百多年来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的背景上推出邓稼先。第二部分:简单介绍邓稼先的生平经历和贡献。第三部分:在同美国“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的对比中来写邓稼先。第四部分:作者知中国的原子弹是自力更生搞出来的,热泪满眶。为邓稼先而骄傲。第五部分:举例具体述写邓稼先的奉献精神和巨大贡献。第六部分:引述作者写给邓稼先夫人的电报、书信中的几段话总体评价邓稼先。第一部分可以说是全文的“小引”,等于是个帽子。第六部分可以说是全文的总结。第二部分简单介绍了邓稼先的生平经历和贡献,第三部分可以说是第二部分的补充、延伸和扩展,它是以同奥本海默对比的方式突出地表现了邓稼先的气质、品格和奉献精神。第四部分从另一角度,写出邓稼先贡献之大。这一部分也可以说是第二部分的扩展。第五部分则是重点写出了邓稼先的深厚博大的民族文化背景、超凡的创造才能、坚强的意志、坚定的信念、甘为祖国献身的崇高精神,是《中国男儿歌》中的“男儿”一类的人物。这一部分是第二部分的具体化。全文六个部分之间有什么联系?一、历史背景(引子)二、生平经历和贡献三、人物对比(补充、延伸、扩展)四、巨大贡献五、沙漠创业六、热情赞颂(总结)(具体化)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交代背景“两弹”元勋--人物简介邓稼先与奥本海默--突出人物,探求形成原因民族感情?友情?--一件事“我不能走”--一句话永恒的骄傲---总结面点(引子)总评阅读第一部分思考探究这是1898年中日甲午战争中几幅照片,那是任人宰割的时代,是有亡国灭种的危险的时代。八国联军攻陷北京甲午战争黄海大战日军屠杀大连、旅顺居民被带上枷锁的中国人在写邓稼先之前,为什么先概述我国一百多年来的历史?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是为了说明邓稼先是对中华民族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这一巨大转变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是对历史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的历史人物。2.第一部分先举出百年前中华民族任人宰割时仅1898年发生的一些历史,再写“今天,一个世纪以后,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样写,突出下文哪一个句子的意思?“对这一转变作出了巨大贡献的,有一位长期以来鲜为人知的科学家:邓稼先。”阅读第二部分:1.这一部分叙写邓稼先一生的简历,那些写的较详?那些写得很简?这种详略分明的叙写突出了邓稼先哪两点?3.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是怎样的关系?略写生平、学历,详写贡献。突出邓稼先作为中国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开拓者的地位。第二部分是对第一部分末句邓稼先巨大贡献的具体阐述。为什么把邓稼先与美国科学家奥本海默对比着写?奥本海默邓稼先国籍职务功劳学术水平文化背景性格为人邓稼先与奥本海默的比较:美国中国原子弹设计领导人本国原子弹工程成功的功臣相当美国文化中国传统文化锋芒毕露善于辞令复杂的人最不引人注意忠厚平实真诚坦白“纯”、朴实(同)(同)(同)(异)(异)(异)阅读第三部分:邓稼先与奥本海默比较:职务功劳学术水平相当国籍文化背景性格不同奥本海默锋芒毕露善于辞令复杂的人邓稼先最不引人注意忠厚平实“纯”奉献精神为什么要拿美国科学家奥本海默与邓稼先作比较?课文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更能鲜明地突出邓稼先的性格品质和奉献精神,就自然而然地得出结论:“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这一部分总写邓稼先伟大之处是哪句话?说说你对它的理解。“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是指:•邓稼先与锋芒毕露的奥本海默截然不同,“是一个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忠厚平实”,“真诚坦白,从不骄人”,“没有小心眼,一生喜欢‘纯’字所代表的品格”,“最有中国农民的质朴气质”。•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讲究人与人之间关系和谐,和睦相处,讲究为人忠厚、谦虚、真诚、朴实。邓稼先汲取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部分,并变成了自己的气质品格。“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是指:•“他没有私心,人们绝对相信他”,“文革”中能说服两派群众组织,能说服工宣队、军宣队。•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邓稼先就是把这些奉为自己的行动准则,因此他是理想的党员。概括时请使用以下句式:时间+地点+人物+怎么样阅读文章四、五、六三个部分,说说
本文标题:《邓稼先》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146607 .html